《黑鏡:潘達斯奈基 》的」假想敵「不是遊戲,而是抖音裡的短視頻

2021-02-25 聖狗子

成為聖狗子的特別讀者

點擊上方第二個「聖狗子」→主頁右上角菜單欄→設置星標或置頂公眾號→

《黑鏡:潘達斯奈基》的「競爭對手」不是遊戲,而是抖音/Tik Tok 裡的短視頻,和觀眾日益縮短的專注力。

本文有劇透。

主創編劇 Charlie Brooker 說過:「我的注意力總是不夠集中「。


每次我坐在家,打開電視上的 Netflix 應用,開始播放列表上的影片的時候,常常會想:

究竟怎麼樣能讓我像在電影院裡一樣專注呢?

我的客廳的確不如電影院,但電視屏幕足夠大,我也買了效果不錯的音響。為了專注,我會像在電影院一樣特地關掉所有的燈。

但坐在客廳的我,實在有太多可以分心的選擇了:

我可以開手機刷五分鐘知乎或者微博,回復一條微信上的消息,我可以去廚房取點吃的,吃完之後我可能又覺得太幹,想要去喝杯水。最終我甚至可能把電影暫停到了30分鐘的時間點,再也沒有打開。

在電影院我可是個模範觀眾!我會正襟危坐,還會不時訓斥試圖和我聊天的朋友。

但比起電影院,在家裡的我有一萬個理由去分心。就算我買來最好的電視或者投影儀,最好的音箱設備,我這種注意力渙散的人,依然永遠不能獲得和在電影院一樣的觀影感受。

《黑鏡》主創編劇 Charlie Brooker 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自己有嚴重的注意力不足,現在的他幾乎讀不完任何小說,能讀完的大部分書都是兒童讀物——給他孩子睡前講故事的時候讀的。他曾經下載過一個記錄每次拿起手機行為和持續時間的 app,結果被記錄的數據嚇傻了。

大規模分心武器

對於影視從業者來說,這無疑是令他們沮喪的,自己費盡心血打造結構,精心包裝的一個故事,在這個小屏幕的時代,可能還比不上抖音/Tik Tok 上的一個視頻。比如最近熱播的《攝像機不要停》這樣的好電影,如果你不了解他後面的驚喜,看完前30分鐘就決定放棄這部傑作了吧?

而 Netflix 這樣一個數據驅動的公司,對這一點的了解,比誰都更清楚。比如前兩天,他們慶祝般地宣布最新電影 Bird Box 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獲得了史上最高的單日播放量,卻被人們質疑到底有幾個人真的把這部 IMDB 評分只有6.8的電影看到了頭。更何況黑鏡這樣,往往越往後越有重量的劇集。

想抓注意力,也不是沒有辦法。傳統的電視劇,大概每隔5分鐘就要有一個興奮點,10分鐘就要有一個小高潮。也有適合主婦一邊做家務一邊看,就算分心也不在意的肥皂劇。

但那可是肥皂劇啊,在這個精品劇集主導,被FX電視臺總裁稱為 Peak TV 的時代,不可能像肥皂劇那樣感情泛濫,所你會聽到別人反覆推薦一部「慢熱」的好劇。角色們也不可能像在肥皂劇一樣,動不動就互相扇耳光。《權力的遊戲》裡提利昂一共也就扇了喬弗裡一兩次耳光,才讓人那麼刻骨銘心,恨不得循環播放十分鐘。

而《黑鏡:潘達斯奈基 》似乎就是 Charlie Brooker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嘗試:既然不能讓你像在電影院裡一樣集中注意力,就每隔幾分鐘把你拉回來,讓你注意屏幕上所發生的。

《冰與火之歌》裡奈德代替出去打獵的勞勃處理政務的時候,坐在鐵王座上難受的要死,因為徵服者伊耿在打造王座的時候,就說過「做國王的不能舒舒服服地坐著」。

《黑鏡:潘達斯奈基 》的觀點就是「觀眾不能舒舒服服地坐著玩手機,你必須得注意看我要講的故事,不然下一步你都不知道你應該做出什麼選擇。」

《黑鏡:潘達斯奈基 》中唯一成功寫出劇本的結局裡,Stefan 對醫生說自己之前的錯誤是給了玩家太多的選擇,而現在他將這些選擇移除了,而這一集《黑鏡》也是一樣,不再給觀眾一邊玩手機一邊看電視的權利。

這種套路看似在遊戲裡早就存在,但對影視觀眾來說非同小可,因為他們早就習慣了和主角建立一種聯繫,而從現在開始,你做的每一個決定所給主角帶來的後果,似乎都有責任。

在這一點上,遊戲玩家和影視觀眾們的行為完全不同,遊戲玩家似乎更偏向達到「主線結局」,更在乎」自由度「,而電視觀眾則和主角有太深的感情,也更希望獲得一個有完整起承轉折的故事。

《黑鏡:潘達斯奈基 》有一處會讓你選擇是否殺死父親,第一次看到這裡的我完全不願意這麼做,而我身旁的朋友,一個資深遊戲玩家,已經察覺到了這才是「繼續故事」的唯一方法。

而網友整理出的劇情路線圖,看似和很多遊戲比起來小巫見大巫。但對於電視劇來說確實頭一回。為此 Charlie Booker 甚至讓 Netflix 給編劇使用的劇情編輯軟體崩潰了。

而頭一次在電視上使用這種播放方式,即使在智能電視的時代,這個過程還是有些坎坷,《黑鏡:潘達斯奈基 》幾乎在所有平臺的 Netflix 客戶端都可以正常使用,開發時所用的開源軟體卻唯獨不能適配 Apple TV 4K 和 Google Chromecast。(相比之下開發遊戲需要適配的硬體系統都要更少?)

比起《底特律:變人》,這種結構似乎只是小孩過家家,但影視鏡頭的表現力和真人演員的演技,又是現在電子遊戲完全不能比擬的。

遊戲和電視劇,似乎在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向一個未來的敘事形態靠近。雖然對於很多電影愛好者來說,他們會抗拒這個消息:「如果我真的想玩遊戲,我會打開遊戲機,如果我真的想看電影,我會去買張電影票」。然而現實並不會朝他們理想的方向發展。

不久之後,人工智慧不僅能像現在一樣製造出逼真的名人視頻,甚至一定模擬出擁有不同表演風格的演員,進行動態的演出。

《馬男波傑克》裡,波傑克半路離開劇組,片方就用後期方式P上了模擬的他的臉,最後差點獲得了奧斯卡提名。這個極盡誇張用來諷刺的故事,也許離我們並不遙遠了。

一個我最喜歡,也是埋得最深的彩蛋:

在五個結局的一個裡,Stefan 會像故事一開始一樣,乘巴士前往 Tuckersoft 遊戲公司。但與之前選擇聽音樂磁帶不同,他放進隨身聽的,是他開發的遊戲的磁帶。所以他聽到的不是音樂,而是一段雜音一樣的聲音。

但事實上,這段聲音並不是毫無意義,而是一段數據。有人將那段錄音輸入 ZX Spectrum 電腦(也就是 Stefan 編寫遊戲時用的電腦)的模擬器中,得到了下面一段二維碼:

而這段二維碼隱藏的是一個網站:Tuckersoft 遊戲公司的官網!

另外在劇中扮演 Jerome Davies 的演員,其實也是80年代著名的遊戲音效設計師 Jeff Minter。

如果你是通過各種資源渠道下載這部影片的,你體驗到的可能只是沒有任何選擇的單線敘事。好消息是!即刻程式設計師同學熬夜開發了一個小插件,不再需要來回刷,就能攻略到所有支線劇情: 

不過要在APP內的「《黑鏡》追劇小組」內打開才有。下載了即刻APP的可以試試看~

也推薦大家閱讀大灰狠老師對這一集的評論:為什麼說《黑鏡:潘達斯奈基》沒啥意思 | 唱唱反調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聖狗子 ∣美劇漩渦

NOT A LARGE BLOG, A PROUD ONE

相關焦點

  • 《黑鏡:潘達斯奈基》,上了枷鎖的第四面牆
    《黑鏡:潘達斯奈基》讓這部充斥著黑色幽默的英劇,再一次以別樣的姿態走紅了。這次沒有首相與豬之間不得不說的重口味故事,但卻讓觀眾們經歷了一段《史丹利的寓言》一般戲謔荒誕的體驗。很多實際體驗過或是看過視頻的觀眾認為,這部可以由觀眾自主選擇遊戲走向的互動劇,是「形式大於內容」的。也有觀眾提出了,如果去實際體驗一番就不會得出「沉悶」,「看不懂」的結論。
  • 深度交互劇《黑鏡:潘達斯奈基》
    《黑鏡:潘達斯奈基》-01-就在上周的聖誕節,全球知名視頻網站Netflix(網飛)推出了這部逆天交互劇《黑鏡:潘達斯奈基》。為了更好的完成《黑鏡:潘達斯奈基》,網飛(Netflix)還在去年的新動畫《穿靴子的貓》裡便做過簡單實驗,讓觀眾用遙控器幫靴子貓做決定。
  • 《黑鏡:潘達斯奈基》之後,我看了第一部國產互動劇
    :潘達斯奈基》,是一個會讓很多觀眾感到神奇的作品。 一次體驗完《佛頭起源》的故事大概需要20分鐘的時間,如果你因為區域限制,不能上 Netflix 感受《黑鏡:潘達斯奈基》的交互體驗,可以點擊文末的原文連結體驗《佛頭起源》滿足好奇心。
  • 黑鏡:潘達斯奈基 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2018) ​
    類型: 劇情 / 科幻 / 懸疑 / 驚悚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8-12-28(美國)片長: 90分鐘 / 312分鐘(交互總時長)又名: 黑鏡:2018聖誕特別篇黑鏡:潘達斯奈基的劇情簡介 · · · · · ·  菲恩·懷特海德、威爾·保爾特等主演的《黑鏡》特別影片[黑鏡:潘達斯奈基]首發劇照!
  • 《黑鏡:潘達斯奈基》:自我意志的隱喻
    《黑鏡》於12月28日回歸,在Netflix上線該系列的首部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影片長達312分鐘,整整5個小時,加入互動式劇情,由觀眾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線和結局。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在將一本奇幻小說改編為電子遊戲的過程中,現實與虛擬世界不斷混雜,給他帶來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奇異事件。
  • 《黑鏡:潘達斯奈基》是驚悚電影,還是冒險遊戲?
    這部由菲恩·懷特海德主演的《黑鏡:潘達斯奈基》,並不被某些設備所支持(包括谷歌電視棒與蘋果電視),為了最佳的觀看體驗,你或許需要一些基本的故事梗概。《黑鏡:潘達斯奈基》《潘達斯奈基》的實際情節看起來並不複雜:在1984年,史蒂芬(懷特海德飾)是一位年輕的、有抱負的電子遊戲設計師,他的夢想是將一部名為《潘達斯奈基》的互動式長篇小說改編成一款電子遊戲。
  • 《黑鏡:潘達斯奈基》上線了,它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自選劇情的電影
    在我們之前報導《黑鏡》新的電影版可能有 5 小時之後,北京時間今天下午晚些時候,Netflix 正式上線了這部《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支持 Netflix 平臺的地區已經可以看到
  • 【影視資訊】《黑鏡:潘達斯奈基》開播 導演出屬於你的《黑鏡》
    將於今日開播的《黑鏡》特集《黑鏡:潘達斯奈基》(Bandersnatch)昨晚終於放出了海報和預告。
  • 時長312分鐘,《黑鏡:潘達斯奈基》來了!!
    近日,據外媒報導,Netflix將推出《黑鏡》電影版,並定於12月28日下午四點登陸,這是系列首部電影,片名為《黑鏡:潘達斯奈基》,時長312分鐘,五個小時,影片中充滿大量的暴力元素。
  • 《黑鏡:潘達斯奈基》:Netflix 的一場實驗
    但幾個星期後,當他們開始討論新一季的內容時,交互劇集這個詞在腦海裡想甩也甩不掉了。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昨天《黑鏡:潘達斯奈基》已經正式上線,成為了 Netflix 有史以來第一部成人交互電影,全球人民的熱情還在短時間衝垮了 Netflix 的伺服器。由於我們這邊並不能用正常方式觀看,曬 Netflix 截圖還成了年底最後一波潮流。
  • 《黑鏡》主創:或製作VR版《潘達斯奈基》
    來源:映維網 作者 黃顏相信《黑鏡》的粉絲已經十分熟悉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的未來,因為這兩項媒介正越發成為這部科幻劇集的主題,比如說第三季第二集《遊戲測試》,第四季第一集《生死搏擊》,第五季第一集《蛇鬥》,以及由菲恩·懷特海德和威爾·保爾特等主演的特別篇《黑鏡:潘達斯奈基》。
  • 一部自選劇情的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由你親手替主角作死
    《黑鏡》新的電影版可能有 5 小時之後,Netflix 正式上線了這部《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 黑鏡:潘達斯奈基
    今年的《黑鏡》電影版特別篇將會在12月28日(美帝時間)上線。黑鏡:潘達斯奈基 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27 日,Netflix 放出了《黑鏡:潘達斯奈基》的劇照和預告片:雖然僅有短短的一分半鐘,但是信息卻不算少。
  • 為什麼《黑鏡:潘達斯奈基》沒能成為互動劇中的「頭號玩家」
    周末想要徹底放鬆身心的小金和女朋友玩了密室逃脫、劇本殺,發現自己還是沒能逃出遊戲的旋渦,回到家後打開電視觀看電影,小金髮現最喜歡的《黑鏡》系列新作《黑鏡:潘達斯奈基》觀看起來居然像在玩遊戲。在《黑鏡:潘達斯奈基》中,觀眾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來決定劇情的走向,作為一部與傳統影視劇不太一樣的非線性敘事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採用了分支敘事的形式,在觀眾的不同選擇下,最終能夠得到五個主要的結局。《黑鏡:潘達斯奈基》受到大眾關注的主要原因莫過於,Netfix創新性地將電子遊戲最重要的「互動」元素與影視劇進行了結合。
  • 《黑鏡:潘達斯奈基》上線了,1萬億個不同劇情的影片!
    《黑鏡:潘達斯奈基》預告片守望好萊塢-新浪微博對《黑鏡:潘達斯奈基》的簡介:  《
  • 《黑鏡:潘達斯奈基》與其他黑鏡宇宙的故事串聯彩蛋一覽
    黑鏡也是一樣的,或許有些故事可以設定在同一個時間軸上,但有些故事可能對彼此來說是平行世界的存在,而這樣也能稱之為黑鏡宇宙。回到正題,那麼《黑鏡:潘達斯奈基》到底有多少黑鏡宇宙的彩蛋呢?現在就看下去吧~史戴分來到塔克軟體公司報到時,可以看到該公司最賣座的產品 Metalhead,這是一個講述機械狗追逐人類的 8-Bit 風格復古遊戲。
  • 《黑鏡:潘達斯奈基》:這一次,由你親手替主角作死
    撰文:青豆英劇《黑鏡》最新出的聖誕篇《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 《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中的哲學:一種人類自由意志理論
    答應我,如此深刻的劇透,一定要搭配電影食用,否則您會看得一頭霧水不知在哪裡觀看《黑鏡:潘達斯奈基》的同學,請在公眾號後臺留言「黑鏡」。《黑鏡》系列最棒的地方,就是總能引發哲學思考,所以全世界觀眾才擼得這麼爽吧。不能引發哲學思考的電影,是沒有靈魂的。這次的《潘達斯奈基》就更厲害了,它甚至展現了一套關於自由意志的完整理論。
  • 【黑鏡:潘達斯奈基】百度雲1080p資源,高清中字.
    《黑鏡:潘達斯奈基》
  • 黑鏡:潘達斯奈基——遠不止交互式遊戲電影那麼簡單
    上次說來講講那些年自己玩過的像素塊遊戲,這就讓雨寒想起了一部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 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黑鏡:潘達斯奈基熟悉看英美劇的朋友,絕對不會對《黑鏡》陌生。這就顯現出相較於《黑鏡》其他類別的故事,潘達斯奈基就像是黑鏡主創Charlie Brooker的私心。他曾經就因為本科論文是研究電子遊戲而沒能畢業,因為他的專業是媒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