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場戰爭在理論上至今沒有結束,戰爭雙方在1953年籤署的只是停戰協定。雙方都沒有達成起初的戰爭目標,戰爭的結果是回到戰爭起點的三八線。真正變化的是戰後半島上的南北雙方,兩邊在戰爭中都被打爛了,但現在兩邊已經是發展程度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了。
二、戰爭的實質是美蘇爭霸,我們出人、蘇聯出槍,蘇聯空軍是秘密但直接地參戰。但戰爭的一方是「聯合國軍」,一方只能是「志願軍」,前者至今保持著道義上的高度,美國自己從來就沒有否定這場戰爭。
三、越戰才是美國徹底輸掉的一場戰爭,也是被美國人自己否定的戰爭。但反映和反思越戰的電影實在太多了。這證明韓戰電影少的原因不是美國人認為戰爭失敗。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說不清楚就不多說了。
本文重點來介紹一部反映這場戰爭中的一個慘烈片斷的美國紀錄片《美國經歷:長津湖戰役》。它的慘烈程度應該超過上甘嶺戰役,因為它產生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
紀錄片與故事片不同。紀錄片是「史實+觀點」,故事片是「故事+觀點」。前者的可靠度顯然要大得多。我喜歡看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片,那怕是大的歷史背景靠譜也行。(所以我並不喜歡包含著「殭屍與龍」的《權力的遊戲》。我喜歡它前幾季裡的宮鬥和殘酷。第七季看了兩集就放棄了,最近看了兩集第八季,已經接近垃圾)。
我們很少看到韓戰的真實歷史影像資料,而2016年上映的《美國經歷:長津湖戰役》則提供了大量這樣的視頻畫面。這部記錄片對於這場戰役的敘述也比較客觀,但畢竟是美國人拍的記錄片,美國在前線有大量的戰地記者,所以影片中大量是美方的視角和鏡頭。整部影片採用了老兵回憶與原始聲像資料結合的敘事結構。
影片中的麥克阿瑟
這場戰爭的起因現在已經一清二楚了,想要統一半島的幾個領袖對形勢作出了誤判。而這場戰爭的升級和擴大卻是與二戰名將麥克阿瑟有關。他成功地指揮了仁川登陸,徹底扭轉了南韓的敗局,收復了戰前劃分南北的38線。這時他決定揮師北上,直抵鴨綠江,實現南對北的統一。麥克阿瑟狂妄地認為中國不會出兵,這部紀錄片裡說,毛|澤東準確地判斷了麥克阿瑟的狂妄。
麥克阿瑟冒險挺進,使美軍陸戰一師等部隊陷入了中國部隊的包圍圈。長津湖戰役就是一場志願軍如何包圍消滅美軍、美軍如何突圍的戰役。
陸戰一師的師長史密斯少將
他懷疑麥克阿瑟的指揮
圖中美軍在長津湖周圍分成了四塊
對於這個戰役的態勢,中美雙方的描述略有不同:
我們的描述是這樣說的:志願軍仿佛是從地下冒出來一樣發動猛烈攻擊,美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第20軍和第27軍的步兵們經過一夜戰鬥,把一字縱隊行進的機械化美軍陸戰第一師切成了四段。影片中則說美軍本來就是在四個地方布防的。
但不管怎麼說,美軍陷入了志願軍的包圍圈是肯定的。當時志願軍的胃口也很大,想要絕對優勢的兵力(一個兵團)消滅美軍的一個王牌師。
片中中國軍隊的鏡頭很少
美軍的裝備確實武裝到了牙齒
否則早就被殲滅了
影片中對於中國軍隊的描述不多,也沒有提到中國軍隊的番號(二野第9兵團的三個軍),應該是因為沒有相關的視頻資料吧。片中反覆強調了中國軍隊的勇敢:他們在夜裡不懼死亡的洶湧而上。但美陸戰一師的主力依靠其絕對優勢的裝備、炮火和源源不斷的補給守住了陣地。陸戰一師甚至在防區內修建了簡易機場,最後把4500名傷員都運送出去。
因為沒有制空權,中國軍隊只能在夜間發動進攻,而他們只能使用簡單的步兵武器,沒有有效的補給,他們只能在飢餓和嚴寒中與美軍殊死搏鬥,傷員也無法得到救治。
很多年前我去美軍的本寧堡基地訪問,見到了幾個正在打高爾夫球的美軍韓戰老兵,他們對我講起對志願軍的印象就是如同潮水般向他們湧來。
嚴寒裡絕望的美軍
嚴寒可以凍壞腦子
影片中志願軍戰俘的腳
除了戰場上的搏殺,雙方還面臨著一個共同的敵人:朝鮮北部山區裡極度的嚴寒。影片中有大量的鏡頭來描寫凍死與凍傷,看得令人膽戰心驚。
年輕的遲浩田是名立過大功的戰鬥英雄
很多年前,我偶爾聽遲浩田上將說起過長津湖之戰。他對我說,部隊在冰天雪地裡埋伏,結果整個連排的戰士被凍死。遲本人是長津湖戰役的親歷者、倖存者和一等功臣,他當時是營副教導員,打仗很聰明,曾經指揮部隊罕見地在白天攻佔了美軍陣地。
第9兵團沒有完成消滅美軍陸戰一師的目標,戰爭光靠人力是不行的,裝備上的差距太大。我一直認為志願軍中國近代戰爭中最英勇頑強的一支軍隊,但付出的生命代價也是最慘痛的。在長津湖戰役中,第9兵團的傷亡和非戰鬥減員(凍死凍死)達到5萬多人,消滅敵軍7000人(另有非戰鬥減員7300人)。
影片最後有一些志願軍戰俘的鏡頭
不知道這些戰場上的倖存者回國後的命運如何
本片中有一個特別打動我的美軍老兵敘述。他說:遠距離殺人沒問題,而當你看著這個人的眼睛時就不同了。說白了,遠距離的時候只是一個射擊目標,而面對面的時候是活生生的人。
戰爭中,生命之輕不如鴻毛
但每一具僵硬的屍體背後都一個家庭
曾經鮮活的生命和他們的生活
最近看了很多很多戰爭電影,這樣的電影應該用來反思,而不是宣揚戰爭之美。戰爭的殘酷是身處和平時代的人們難以想像的,戰爭中除了交戰雙方的傷亡,還有無辜平民的犧牲,更有對於正常人心理的摧殘。原有的和平安逸的生活被打碎,家破人亡,文明消失,人性原始之惡被極度放大,但總有些人美化戰爭。
除了自衛的戰爭和解放受難者的戰爭,沒有什麼戰爭是值得歌頌的。戰爭經常是一些狂人領袖對於人民的綁架。
華盛頓,韓戰紀念碑的一段話
our nation honors her sons and daughters 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defend a counter they never knew and a people they never met譯成中文:
我們的國家紀念它的兒女
他們響應召喚
去保衛一個他們從未見過的國家
去保衛他們素不相識的人民
這段話同樣可以用於我們的「英雄兒女」
當我們今天回首這場戰爭的時候,看看現在半島上南北雙方的巨大差異,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曾經走過的曲折道路,我們對於這場戰爭更多的應該是反思。當我們重新播放那些歌頌英雄主義的老電影時,更應該想想生命的價值和戰爭的目的。當我們與第一強國再一次走向對抗時,也該反省一下當年作出的取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