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片裡的《長津湖戰役》比上甘嶺更慘烈

2021-02-23 東雷老評
中國、朝鮮、韓國都有許多反映韓戰的電影,但反映韓戰的美國電影很少。相關的蘇聯電影更是沒聽說過,雖然蘇聯空軍直接參戰了。有人說美國反映這場戰爭的電影少是因為美國輸掉了這場戰爭,這話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

一、這場戰爭在理論上至今沒有結束,戰爭雙方在1953年籤署的只是停戰協定。雙方都沒有達成起初的戰爭目標,戰爭的結果是回到戰爭起點的三八線。真正變化的是戰後半島上的南北雙方,兩邊在戰爭中都被打爛了,但現在兩邊已經是發展程度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了。

二、戰爭的實質是美蘇爭霸,我們出人、蘇聯出槍,蘇聯空軍是秘密但直接地參戰。但戰爭的一方是「聯合國軍」,一方只能是「志願軍」,前者至今保持著道義上的高度,美國自己從來就沒有否定這場戰爭。

三、越戰才是美國徹底輸掉的一場戰爭,也是被美國人自己否定的戰爭。但反映和反思越戰的電影實在太多了。這證明韓戰電影少的原因不是美國人認為戰爭失敗。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說不清楚就不多說了。

本文重點來介紹一部反映這場戰爭中的一個慘烈片斷的美國紀錄片《美國經歷:長津湖戰役》。它的慘烈程度應該超過上甘嶺戰役,因為它產生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

紀錄片與故事片不同。紀錄片是「史實+觀點」,故事片是「故事+觀點」。前者的可靠度顯然要大得多。我喜歡看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片,那怕是大的歷史背景靠譜也行。(所以我並不喜歡包含著「殭屍與龍」的《權力的遊戲》。我喜歡它前幾季裡的宮鬥和殘酷。第七季看了兩集就放棄了,最近看了兩集第八季,已經接近垃圾)。

我們很少看到韓戰的真實歷史影像資料,而2016年上映的《美國經歷:長津湖戰役》則提供了大量這樣的視頻畫面。這部記錄片對於這場戰役的敘述也比較客觀,但畢竟是美國人拍的記錄片,美國在前線有大量的戰地記者,所以影片中大量是美方的視角和鏡頭。整部影片採用了老兵回憶與原始聲像資料結合的敘事結構。

影片中的麥克阿瑟

這場戰爭的起因現在已經一清二楚了,想要統一半島的幾個領袖對形勢作出了誤判。而這場戰爭的升級和擴大卻是與二戰名將麥克阿瑟有關。他成功地指揮了仁川登陸,徹底扭轉了南韓的敗局,收復了戰前劃分南北的38線。這時他決定揮師北上,直抵鴨綠江,實現南對北的統一。麥克阿瑟狂妄地認為中國不會出兵,這部紀錄片裡說,毛|澤東準確地判斷了麥克阿瑟的狂妄。

麥克阿瑟冒險挺進,使美軍陸戰一師等部隊陷入了中國部隊的包圍圈。長津湖戰役就是一場志願軍如何包圍消滅美軍、美軍如何突圍的戰役。

陸戰一師的師長史密斯少將

他懷疑麥克阿瑟的指揮

圖中美軍在長津湖周圍分成了四塊

對於這個戰役的態勢,中美雙方的描述略有不同:

我們的描述是這樣說的:志願軍仿佛是從地下冒出來一樣發動猛烈攻擊,美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第20軍和第27軍的步兵們經過一夜戰鬥,把一字縱隊行進的機械化美軍陸戰第一師切成了四段。影片中則說美軍本來就是在四個地方布防的。

但不管怎麼說,美軍陷入了志願軍的包圍圈是肯定的。當時志願軍的胃口也很大,想要絕對優勢的兵力(一個兵團)消滅美軍的一個王牌師。

片中中國軍隊的鏡頭很少

美軍的裝備確實武裝到了牙齒

否則早就被殲滅了

影片中對於中國軍隊的描述不多,也沒有提到中國軍隊的番號(二野第9兵團的三個軍),應該是因為沒有相關的視頻資料吧。片中反覆強調了中國軍隊的勇敢:他們在夜裡不懼死亡的洶湧而上。但美陸戰一師的主力依靠其絕對優勢的裝備、炮火和源源不斷的補給守住了陣地。陸戰一師甚至在防區內修建了簡易機場,最後把4500名傷員都運送出去。

因為沒有制空權,中國軍隊只能在夜間發動進攻,而他們只能使用簡單的步兵武器,沒有有效的補給,他們只能在飢餓和嚴寒中與美軍殊死搏鬥,傷員也無法得到救治。

很多年前我去美軍的本寧堡基地訪問,見到了幾個正在打高爾夫球的美軍韓戰老兵,他們對我講起對志願軍的印象就是如同潮水般向他們湧來。

嚴寒裡絕望的美軍

嚴寒可以凍壞腦子

影片中志願軍戰俘的腳

除了戰場上的搏殺,雙方還面臨著一個共同的敵人:朝鮮北部山區裡極度的嚴寒。影片中有大量的鏡頭來描寫凍死與凍傷,看得令人膽戰心驚。

年輕的遲浩田是名立過大功的戰鬥英雄

很多年前,我偶爾聽遲浩田上將說起過長津湖之戰。他對我說,部隊在冰天雪地裡埋伏,結果整個連排的戰士被凍死。遲本人是長津湖戰役的親歷者、倖存者和一等功臣,他當時是營副教導員,打仗很聰明,曾經指揮部隊罕見地在白天攻佔了美軍陣地。

第9兵團沒有完成消滅美軍陸戰一師的目標,戰爭光靠人力是不行的,裝備上的差距太大。我一直認為志願軍中國近代戰爭中最英勇頑強的一支軍隊,但付出的生命代價也是最慘痛的。在長津湖戰役中,第9兵團的傷亡和非戰鬥減員(凍死凍死)達到5萬多人,消滅敵軍7000人(另有非戰鬥減員7300人)。

影片最後有一些志願軍戰俘的鏡頭

不知道這些戰場上的倖存者回國後的命運如何

本片中有一個特別打動我的美軍老兵敘述。他說:遠距離殺人沒問題,而當你看著這個人的眼睛時就不同了。說白了,遠距離的時候只是一個射擊目標,而面對面的時候是活生生的人。

戰爭中,生命之輕不如鴻毛

但每一具僵硬的屍體背後都一個家庭

曾經鮮活的生命和他們的生活

最近看了很多很多戰爭電影,這樣的電影應該用來反思,而不是宣揚戰爭之美。戰爭的殘酷是身處和平時代的人們難以想像的,戰爭中除了交戰雙方的傷亡,還有無辜平民的犧牲,更有對於正常人心理的摧殘。原有的和平安逸的生活被打碎,家破人亡,文明消失,人性原始之惡被極度放大,但總有些人美化戰爭。

除了自衛的戰爭和解放受難者的戰爭,沒有什麼戰爭是值得歌頌的。戰爭經常是一些狂人領袖對於人民的綁架。

華盛頓,韓戰紀念碑的一段話

our nation honors her sons and daughters 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defend a counter they never knew and a people they never met

譯成中文:

我們的國家紀念它的兒女

他們響應召喚

去保衛一個他們從未見過的國家

去保衛他們素不相識的人民

 這段話同樣可以用於我們的「英雄兒女」

當我們今天回首這場戰爭的時候,看看現在半島上南北雙方的巨大差異,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曾經走過的曲折道路,我們對於這場戰爭更多的應該是反思。當我們重新播放那些歌頌英雄主義的老電影時,更應該想想生命的價值和戰爭的目的。當我們與第一強國再一次走向對抗時,也該反省一下當年作出的取捨。(完)

相關焦點

  • 零下30度血戰,比上甘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將拍電影,張涵予主演
    歷史不會被遺忘,除了正在熱拍的《金剛川》之外,《冰雪長津湖》更是備受關注,皆因這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還要慘烈有記載顯示,在戰役展開的20多天裡,受寒流影響,很多戰士還未投入戰鬥就被活活凍死,戰役之慘烈可見一斑。志願軍第九兵團是一支過硬的部隊, 「孟良崮」戰役大敗張靈甫; 「淮海戰役」俘獲杜聿明;解放大上海後又被稱作「霓虹燈下的哨兵」,英名遠揚,威震八方。
  • 零下30度血戰,比上甘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將拍電影,張涵予主演
    歷史不會被遺忘,除了正在熱拍的《金剛川》之外,《冰雪長津湖》更是備受關注,皆因這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還要慘烈,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中血戰,無數將士被活活凍死,但是他們憑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的範例。
  • 金剛川,長津湖,上甘嶺,吳京承包了抗美援朝三大戰役
    《長津湖》發布會伴隨著《金剛川》的熱度一再升溫,之前停拍的博納影業出品的《長津湖》也宣布繼續拍攝,這部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導演,由吳京、易烊千璽主演的抗美援朝大作,同樣是被觀眾期待已久的作品。吳京在訓練由於張桃芳的事情主要是發生在上甘嶺戰役中
  •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此戰之後,揚名國內外
    事實上從戰役規模上看,上甘嶺戰役之前的五次會戰以及其後的金城會戰,其作戰範圍和規模,都要比上甘嶺戰役大得多,但是如果從戰爭雙方付出的傷亡代價來看,上甘嶺戰役無疑最為慘烈。 在這場前所罕見的戰役中,志願軍傷亡達到11529人,傷亡率在20%以上;而聯合國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高達40%。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作者簡介:謝立傑,1927年出生,1942年2月入伍,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30軍88師263團2營教導員,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京滬杭戰役。1950年11月入朝作戰,1951年5月起在上甘嶺主峰五聖山以及雞雄山高地堅持了長達11個月的防禦戰。
  • 淄博消防千名指戰員觀看紀錄片《上甘嶺戰役》《冰血長津湖》
    據了解,這兩部紀錄片記錄了抗美援朝最為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和長津湖戰役,片中志願軍戰士硝煙浴血、勇往直前,用他們的血肉之軀保家衛國,真實客觀地再現了志願軍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憑藉鋼鐵般的意志擊退美軍的史實。
  • 《英雄兒女》晚會再現援朝戰爭,長津湖戰役篇章是最大淚點
    松骨峰戰鬥更是慘烈異常,令人久久難以平息。》的時候,也是戰場上最有名的一次戰役。而黃繼光就是發生在上甘嶺戰役的故事。如果不是這個綜藝,我想知道長津湖戰役的人不會很多。當何冰、朱亞文低語講述這段慘烈的戰役的時候,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呢?
  • 美國紀錄片《長津湖戰役》:抗美援朝中最慘烈的一幕
    《喬辛戰役》收錄了對20多位參加過這次戰役的老兵的採訪,通過戰鬥人員的英雄故事敘述了這場史詩般的衝突。抗美援朝中最慘烈的一幕:他們就這樣被活活凍死!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次戰爭,其中有不少戰爭都是慘烈異常,例如蘇德戰場上的那場史達林格勒戰役,被稱作是近代史上最血腥的一場戰爭,總傷亡起碼也在兩百萬人以上,幾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鮮活生命被戰場吞噬。
  • 博山區衛生健康系統組織集中觀看紀錄片《上甘嶺》《冰血長津湖》
    魯中網·海報新聞4月22日訊(記者 荊睿 通訊員 王旭)4月22日,博山區衛生健康局組織局機關黨員幹部集中觀看紀錄片《上甘嶺》《冰血長津湖》,並認真開展討論。   這兩部史詩般的紀錄片,記錄了抗美援朝最為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和長津湖戰役,片中志願軍戰士硝煙浴血、勇往直前,用他們的血肉之軀保家衛國,真實客觀地再現了志願軍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憑藉鋼鐵般的意志擊退美軍的史實。
  • 學習精神促攻堅 鼓足幹勁抓落實——區司法局組織觀看《上甘嶺...
    伸出手指點這裡---為認真學習貫徹江敦濤書記在全市重點改革攻堅動員會議上的講話精神,落實全區重點工作攻堅動員大會要求,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當旗手、作標杆」的爭先意識,激發奮力推動司法行政各項工作的熱情,區司法局組織機關全體黨員幹部集中觀看《上甘嶺》和《冰血長津湖》紀錄片。
  • 劉偉強徐克等聯合執導,趕工的《冰雪長津湖》,能否拍出史詩感?
    以抗美援朝為背景、備受期待的主旋律大片《冰雪長津湖》,結合多方面資料佐證,已低調開機。70年前那場「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長津湖戰役,即將被搬上大銀幕。與家喻戶曉的上甘嶺戰役相比,慘烈程度超出數倍的長津湖戰役卻是鮮為人知。在這場持續二十多天的殊死搏殺中,志願軍雖殲敵1.39萬人,但己方戰鬥傷亡加凍餓減員超過5萬人。
  • 上甘嶺戰役,真實的「絞肉機」
    整個1952年夏秋季節,中美雙方在戰線上的對峙和零星戰鬥都沒有停止過,但無論是夏季攻勢還是秋季攻勢,比起即將到來的上甘嶺戰役來講都是小兒科。五聖山下敵方集中了6到7倍的優勢兵力,至於火炮、飛機、補給等優勢就更不必說了,這場戰役似乎已經沒有再談下去的必要了。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半,陣地防禦戰階段空前慘烈的一場大戰打響了。 範弗裡特計劃用一天時間奪下五聖山前的2個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
  • 長津湖戰役有多慘烈?開國將軍王直的筆記中,記載了70年前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
    △1949年10月1日, 王直在上海浦東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慶典大會上講話今天和小紅(ID:hszs1921)一起走進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了解這位英雄的傳奇故事在抗美援朝中長津湖戰役是中美公認的最為慘烈的一次
  • 悲壯而慘烈,豆瓣9.0分的《冰血長津湖》,才是真正的「亮劍」!
    許多人了解這段歷史,是通過《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烽火列車》等經典電影。不過,這些電影都經過了一定的藝術加工,無法原汁原味地再現戰爭的原貌。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紀錄片《冰血長津湖》,則通過嚴肅的歷史講述,還原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讓觀眾有機會了解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悲壯、最為慘烈的戰役——長津湖戰役。
  • 血戰長津湖,奠定韓戰勝利的基礎,而我們又贏得有多慘烈?
    我記得在紀錄片《冰雪長津湖》中,有一位老兵說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和偽軍、日軍、美軍都較量過,可跪下投降的只有美軍這一家」。我們且不論長津湖戰役打的有多慘烈,美陸戰1師又是怎麼逃出志願軍包圍的,我們更應該知道長津湖戰役背後的意義——長津湖戰役創下了抗美援朝中全殲美軍整團的紀錄,並讓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 《長津湖》開拍之際,有一點想說的
    《八佰》和《金剛川》都是聚焦於小規模的戰鬥或是任務;明年的《長津湖》,其實才算是這些年來最重頭的,對於大戰役的一次試水;之後張藝謀的《最冷的槍》,更多注重戰場上的個人(開掛的個人),在這些嘗試進行完畢之後,吸收經驗,類似《上甘嶺》等更重頭的作品才會真正披掛上陣。
  • 淄博市國資委組織黨員幹部觀看紀錄片《上甘嶺》《冰雪長津湖》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4月24日訊(記者 徐丹青 通訊員 許金修)為持續推動國資、國企改革攻堅,進一步提振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4月23日,淄博市國資委組織全體機關黨員幹部集體學習《江敦濤書記在全市重點改革攻堅動員會議上的講話》,並觀看了紀錄片《上甘嶺》和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上甘嶺戰役,我想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即使不知道是咋回事,也應該看過《上甘嶺》這部電影。當初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著實被這部電影給震撼到了,我想時至今天,這部《上甘嶺》依然抗美援朝電影中,最好的一部,即使是在許多中國戰爭電影中,也是不遑多讓。說到上甘嶺這場戰役,據現在記載,其戰鬥慘烈程度實屬罕見。罕見到什麼地步呢?
  •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嶺戰役
    從字面上而言,「上甘嶺」三個字中有個「嶺」字。「嶺」字通常指的就是一座山。的確,在電影《上甘嶺》中,也確實是有山的。但其實,這都是一種誤解,上甘嶺不是山也不是嶺,更不是山的名字,而是一個小村莊的名字。 上甘嶺是一個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小村莊。村莊背後是五聖山。
  • 史詩戰爭電影《長津湖》終於來了!
    從《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鐵血大動脈》到《金剛川》,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源源不絕,持續在銀幕上塑造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英雄人物,延續弘揚抗美援朝精神。除了正在熱映的《金剛川》,還有多部頭部級抗美援朝題材新片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與製作中,包括《長津湖》《最冷的槍》和《上甘嶺之四十三天》等,有望在明年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