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認罰丨追贓挽損賠償諒解刑事和解更順暢了

2020-12-23 瀟湘晨報

近日,《檢察日報》刊登了慈谿市檢察院《追贓挽損賠償諒解刑事和解更順暢了》一文,對該院創新檢律協作機制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出報導。全文如下:

追贓挽損賠償諒解刑事和解更順暢了

浙江慈谿:創新檢律協作機制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近日,由浙江省慈谿市人民檢察院創新推出的認罪認罰案件「捕—訴—審」全流程檢律協作、控辯協商工作機制被寫入《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關於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高水平服務保障「重要窗口」建設的決定》。

今年初,為加強檢察官與律師間的良性互動,積極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貫徹落實,慈谿市檢察院將檢律協作機製作為一項重點創新工作予以推進,積極與寧波市律師協會溝通,歷經多次研討和專題研究論證形成協作文件,並於6月會籤後全面實施。

今年3月16日晚,孫某因懷疑其前妻岑某與何某有婚外情,遂將二人約至某酒店大廳,用摺疊刀對岑某、何某軀體多處部位進行捅刺,後逃離現場。該案在批捕及審查起訴階段,孫某均稱其主觀上只是為「教訓」被害人,沒有殺人的故意,其辯護律師也以此為由對該案的定性提出了異議。

滑動查看更多

在檢察官的主持下,該案還召開了訴前會議,辯護律師代表孫某及其家屬與被害人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當場籤署了賠償協議,由被害人出具諒解書。根據協作機制規定,檢律雙方應當進行量刑協商,檢察官採納了辯護律師提出的孫某有坦白、認罪認罰及賠償並取得被害人諒解的合理辯護意見後,提出了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孫某有期徒刑七年的確定刑量刑建議。

全面實施檢律協作機制以來,該院通過此機制促成被告人認罪認罰案件67件,有效減少了社會對抗。檢律協作促進追贓挽損、賠償諒解、刑事和解54人,切實挽回被害人損失,促進矛盾化解。通過量刑協商實質化,量刑建議工作進一步規範,確定刑提出率達到100%,法院採納率達99.73%。

「對於訴前控辯觀點、證據的交換,我們非常重視辯護意見,會在法律文書中說明是否採納律師的意見及理由。工作機制運行以來,明顯感覺到在審判階段突擊辯護少了,案件程序流轉更順暢。」該院檢察長王春媛介紹。

來源:慈谿市人民檢察院

【來源:寧波檢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刑事和解化糾紛 認罪認罰不起訴
    本只是賣龍蝦,卻差點進了「牢房」,近日,武穴市人民檢察院積極運用認罪認罰從寬及刑事和解制度辦理了李小某故意傷害案,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檢察官釋法說理促和解受案後,武穴市人民檢察院承辦檢察官接收案件卷宗材料仔細閱卷進行審查,初步認定該案系日常瑣事與他人發生爭執揪打,致人輕傷,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犯罪嫌疑人李小某的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罪。經訊問犯罪嫌疑人李小某,李小某表示願意賠償諒解。
  • 案例解析刑事和解加認罪認罰能否減輕處罰?
    周某某歸案後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已賠償被害人近親屬經濟損失,達成刑事和解協議並取得諒解。在審查起訴階段,周某某自願籤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詳見(2019)蘇0623刑初430號及(2019)蘇06刑終597號判決書】律師辯護策略被告人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認罪認罰,被告人及其家屬積極賠償被害人近親屬經濟損失、並取得其諒解、籤訂刑事和解協議書,從而達到被一審法院依法認定含認罪認罰、刑事和解、坦白、積極賠償被害人近親屬並取得諒解等數個法定從寬或酌定從輕處罰的量刑情節,再結合其本屬於過失犯罪
  • 認罪認罰後又反悔?加刑期|最高檢發布第二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指出,對於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重大案件,要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查明案件事實、提升指控效果、有效追贓挽損等方面的作用。將認罪認罰與追贓挽損有機結合,徹底清除有組織犯罪的經濟基礎,盡力挽回被害人損失。對犯罪情節較輕且認罪認罰的涉罪民營企業及其有關責任人員,應當依法從寬處理,同時要依法做好刑事不起訴與行政處罰、處分有效銜接。
  • 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
    苗生明指出,對於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重大案件,要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查明案件事實、提升指控效果、有效追贓挽損等方面的作用。將認罪認罰與追贓挽損有機結合,徹底清除有組織犯罪的經濟基礎,盡力挽回被害人損失。對犯罪情節較輕且認罪認罰的涉罪民營企業及其有關責任人員,應當依法從寬處理,同時要依法做好刑事不起訴與行政處罰、處分有效銜接。
  • 最高檢發布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性案例
    苗生明指出,對於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重大案件,要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查明案件事實、提升指控效果、有效追贓挽損等方面的作用。將認罪認罰與追贓挽損有機結合,徹底清除有組織犯罪的經濟基礎,盡力挽回被害人損失。對犯罪情節較輕且認罪認罰的涉罪民營企業及其有關責任人員,應當依法從寬處理,同時要依法做好刑事不起訴與行政處罰、處分有效銜接。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辦理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案件,應當遵循出席法庭的相關規定,重點詢問被告人認罪認罰意願是否屬實,充分保障被告人最後陳述的權利,配合法院做好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庭教育工作。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更難以理解相關法律用語。
  • 最高檢回應涉黑惡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中國最高檢回應涉黑惡案件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張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這是中國司法機關近年來推動落地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的13個問題(綜合)
    試點中,有些地方對量刑建議形式存在不同認識,有的檢察機關更傾向對輕罪案件提出確定量刑建議,也有的認為提出確定量刑建議有難度,更傾向提出幅度量刑建議。關於量刑建議的審查採納標準。《決定》強化了檢察機關量刑建議的法律效果,明確了人民法院對認罪認罰案件的裁判原則。
  • 從拒不認罪到主動交代 南京這家檢察院超九成刑事案件嫌疑人認罪認罰
    近日,記者從南京市高淳區檢察院了解到,今年前10個月該院辦理刑事案件中,選擇適用認罪認罰從寬機制的犯罪嫌疑人達到94%以上,提出的317份確定性量刑建議,法院採納率達到99%。高淳區檢察院黨組書記、代檢察長席晨表示,認罪認罰從寬機制在檢察機關推行以來,高淳檢察院不僅在刑事檢察辦案中全面推進,讓認罪認罰的每一名犯罪嫌疑人從心底息訴服判,而且力爭最大限度保護當事人的權益,消除因案件帶來的社會矛盾,努力將認罪認罰從寬機制的社會效果最大化。「我就是一個網管,怎麼變成開設賭場的犯罪嫌疑人了?這罪我當然不認!」
  • 京師實務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立法沿革和適用現狀
    實務中一些認罪認罰從寬的案件,實際上退到了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確實充分的程度,更有甚者,實際上是退到了事實基本清楚、證據基本確實充分甚至不清楚、不確實充分的程度但逼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情況。這都有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所認的罪與刑是否妥當?如何評判呢?最根本的實質標準是罪責刑相適應,無罪無責無刑,輕罪輕責輕刑,重罪重責重刑,罪責刑相適應。
  • 刑事案件認罪認罰與不認罪各自有什麼不同的法律後果
    這句換說的是如果你認罪認罰了反而得被判刑,如果你不認罪,法律也不能拿你怎麼辦,反而可以釋放回家。因此,為了解開大家心中的疑團,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認罪認罰和不認罪到底會有什麼不同的法律後果。什麼是認罪認罰呢?認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
  • 可以刑事諒解的104個罪名
    從實體的角度來看,若在案證據確能定罪,取得刑事諒解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取得被害人諒解能夠作為檢察機關提出寬緩量刑建議的重要考量因素,能夠令法院對被告人從輕處罰。另外,取得被害人的諒解,有時甚至會影響刑罰的具體運用,增加判緩、保命的可能性。從程序的角度來看,取得被害人的諒解後,有不予批准逮捕,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可能性。
  • 提升辦案質效 彰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價值——最高檢第一檢察廳負責...
    在新的制度運行磨合過程中,總體順暢平穩、效果良好,但部分檢察人員仍有理念更新不到位,對制度適用規定和內涵把握不盡準確,具體操作和程序不夠規範,能力素質不適應等問題和困難,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這批指導性案例在「指導意義」部分,進行適當延展,對實踐存在模糊認識的問題提供符合法律規定的傾向性意見,將具體個案的做法上升為具有普適性的規範,以期能為類似案件的辦理提供更具價值、更豐富的思路。同時,這批指導性案例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指導意義:一是突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的重大制度價值。
  • 我到底要不要認罪認罰?認了減刑多少?認罪認罰十大問題答案給你
    前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以來,大量的刑事案件開始適用該制度。然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大多數還並不了解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檢察院詢問其要不要認罪認罰時,大部分犯罪嫌疑人都不知道做何選擇。本文針對認罪認罰制度中大家普遍關注的十個問題進行解答,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助益。
  • 最高檢:重罪案件即使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也要慎重把握從寬
    對因民間糾紛引發的犯罪,要積極主動耐心做好矛盾化解、刑事和解工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認罪、真誠悔罪並取得諒解、達成和解、尚未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要積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特別是對其中社會危害不大的初犯、偶犯、過失犯、未成年犯,一般應當依法給予較大幅度從寬。但是對極少數情節惡劣的輕罪案件,即使認罪認罰,也可以不從寬或者從嚴把握從寬處罰的幅度。
  • 區檢察院成功辦理一起不起訴案件 兄弟因賠償反目 刑事和解傳溫度
    一時間,被害人家屬陷入被動,遂表示,一切賠償事由依照法律標準進行,並委託律師對章某提起了民事訴訟,同時被害人兒子向區檢察院提交了撤回對犯罪嫌疑人章某諒解的申請書。矛盾日漸激化。本是情與法的碰撞,就用情與法雙管齊下化恩怨承辦人審查後認為,該案屬於刑事和解案件範圍,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犯罪嫌疑人章某自願認罪認罰,有積極賠償的意願。雙方當事人就賠償問題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是由於傳統思想與法律思維的激烈碰撞,如果能夠用親情與法理雙管齊下化解恩怨,和解也是水到渠成。
  • 認罪認罰從寬: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中國方案」
    檢察機關在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肩負更重責任,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更好履行在指控證明犯罪中的主導責任,努力實現司法辦案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機統一。尤其是律師的作用得以凸顯:原來是你辯你的、我判我的,現在是律師不同意,不在籤署具結協議時見證、籤字,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就很難落實,律師的作用、價值、自信實際得到更充分體現,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體現在一個個具體法律制度的運行上。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不僅著眼於提升訴訟效率、節約司法資源,更著重於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罪犯改造。
  • 法學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刑事辯護轉型
    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確立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我國的刑事訴訟模式、刑事訴訟重心等訴訟格局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刑事辯護是現代刑事訴訟的一個基礎性制度。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刑事辯護轉型
    >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確立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我國的刑事訴訟模式、刑事訴訟重心等訴訟格局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為刑事辯護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辯護律師需要理性看待這些變化,恪盡職責、主動適應,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保障被追訴人合法權益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一、刑事訴訟模式演進與辯護理念更新刑事訴訟模式,是指控、辯、審三方主體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及其法律關係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