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在《三體》中著力去寫有道德的人類文明在一個零道德的宇宙環境中如何存在?結合社會歷史背景,深切的刻畫了人性,在多次生死攸關的抉擇時刻,選擇人性失去很多,選擇獸性失去一切。
在故事的末尾,歸零者宣言中提到了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讓智子和程心相擁而泣。能夠在這浩瀚無邊的宇宙中,留下文明的痕跡,那是一件多麼讓人振奮的事。
這讓聖母程心絕望的心靈變得無比寧靜,總算擺脫了愧疚感,原來地球文明並未完全毀在自己的手中,可以不用再背負道德枷鎖。雲天明也不在了,這下可以跟帥哥關一帆生活到時光盡頭了。
真是皆大歡喜!
但是僅僅為了自己開心就至宇宙不顧,這可不是聖母的形象。於是,程心說了想回去的意願。關一帆表示同意,「我是研究直徑一百六十億光年的大宇宙的,不想在這個只有一千米寬的宇宙度過一生。我們回去吧。」
綠茶心機的程心原本只是想套路一下,結果關一帆太直男了。好吧,那只能回去了,真傷心,這個完美無缺的男人居然不想跟自己過田園生活,無憂無慮,浪漫的慢慢變老。
幸好,程心不是一般人,她閃爍著漫畫般的可憐兮兮的大眼睛問道「還可以再留下五公斤嗎?」
關一帆腦袋裡一千個草泥馬飛過。大自然的精巧超出想像,一個生命的誕生就要幾億億分之一精度配合。也許大宇宙真的就會因為相差一個原子的質量而由封閉轉為開放。
生態球是程心和智子十幾天前做的,當時做之前怎麼不問?等到要走了,才臨門一腳。關一帆還能怎麼回答,只好虛弱的說「當然可以,大宇宙不會因為這五公斤就不坍縮了。」
不愧是聖母!關一帆還是太年輕了,心裡祈禱道「但願大宇宙能夠忽略這個誤差」。
我們知道,關一帆是來自於褚巖所帶領的人類新文明,對於宇宙的了解已經較為深入。從關一帆的口中,填補了之前設置的令人費解的坑。
黑暗森林法則與宇宙規律
在程心與關一帆的首次見面時,關一帆表示「以後不管遇到誰,人類或別的任何有智慧的東西,不要問他們的世界在哪兒,這是宇宙的基本禮節。」
可見,在宇宙中躲藏自己,不讓別的文明發現棲身之處是不同文明之間溝通的前提。這依舊是在黑暗森林狀態之下的規矩。
但是黑暗森林狀態對於宇宙卻只是一件小事,將宇宙看做一個大戰場,那麼可以比喻成是狙擊手射殺對方不慎暴露的人。
這種點殺對戰事趨勢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真正有殺傷力的是利用宇宙規律。如降維攻擊和降低光速防禦。
與魔戒文明的對話解析
藍色空間號能夠擺脫水滴的追殺,關鍵就在於發現了魔戒文明的四維空間碎塊。從探險隊與魔戒的對話中,可以得知:
魔戒文明原本是生存在四維空間,但是四維空間不是他們所建造的。如同那句「你們說自己從海裡來,海是你們建造的嗎?」的解釋。換言之,宇宙中原本是存在四維空間的。
「海乾了魚就聚集在水窪裡,水窪也在乾涸,魚都將消失。」原本四維空間如同大海一般寬闊無邊,現在卻被降維到僅剩一點水窪的空間。而且,四維空間也即將消失,即說明降維打擊的跌落永遠不會停止。就像太陽系的二維化。
「把海弄乾的魚在海乾前上了陸地,從一片黑暗森林奔向另一片黑暗森林。」即發起三向箔的文明在四維空間開始跌落時,提前改變自身,上了岸生活在陸地,可以離水而活,從四維的黑暗森林狀態進入了三維的黑暗森林狀態。
由此也可以推出,歸零者想重新啟動宇宙,回到十維的田園時代。
光墓與死線
在關一帆的口中得知,光速是頻繁使用的規律武器,但為自己建造光墓或稱黑域的不在此列。這是弱小文明的自保手段,神級文明不屑如此。
在遇見另一個神級文明時,他們攻擊的方式是製造一個大規模的低光速黑洞把對方封死在裡面。那麼,在光墓中的文明會在低光速的影響下漸漸退化到低科技時代。
為了達到光速,神級文明的曲率引擎驅動飛船會製造死線。通俗的說,就是汽車尾氣的固態化。
在死線中標誌著零光速區的範圍,比漆黑的太空還要更黑的清晰存在。在裡面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一個零引力的黑洞,任何東西進去後都不可能出來。簡單說,黑洞有引力吞噬周圍的質量,而死線是不動的,除非自己作死走進去。
但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一旦近距離被其他曲率航跡擾動,就會擴散。擴散之後,死線就變成普通的黑域了。
那時候亨特號就受到這種擴散,導致進入了黑域,繞著藍星的軌道低光速的飛行。這種蝸牛速度爬了1890萬年,總算到達地面。
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的關係
整個故事講的就是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相識、相殺、相恨的歷程。那麼兩個文明的最終歸宿是怎樣的?
三體文明的母星被光粒摧毀,在太陽系的第一艦隊並沒有跟第二艦隊匯合。第一艦隊在雲天明的帶領下,到達了一個新的殖民地。並且發生了技術爆炸,成為能夠獨立建造小宇宙的高科技文明。
第二艦隊在金牛座附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戰役,很慘烈,殘骸形成了新的塵埃雲。戰果不知。但是能夠打成這樣,可見對戰雙方都沒有採用降維打擊,是用硬核武器你來我往。其科技水平遠遠落後於第一艦隊。
地球文明在褚巖的帶領下,發現了可定居的一號世界後,主要生活就是拓荒和建設,用科技手段將一號世界變成類似地球的生存環境。這個時候地球人類已經轉變為銀河系人類。
基礎科學家不擅長種田,於是可以進行冬眠。直到達到城市化水平後,再甦醒做貢獻。關一帆就是如此,才能夠跨越幾百年後,再與程心見面。
後來,也發生了技術爆炸,光速飛船的研發成功,讓銀河系人類有能力向外拓荒,於是有了二、三、四號世界。相比雲天明給予的情報,整整晚了一個世紀。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的思想也跟著文藝復興,宇宙社會學成為必修課程,銀河系人類對宇宙的了解開始普及化。作為科學家的關一帆甦醒後,才能夠那麼快的接收了那麼多的宇宙知識。
此時的人類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定居新世界、拓荒新疆土;一部分乘坐末日飛船去往宇宙末日;一部分鎖在三號世界,在黑域的安全下,過著安居樂業的田耕生活。
而人類對於三體人的仇恨並沒有放下。從程心的問題「三體艦隊呢?」,關一帆回答了曾經爆發的一場戰役中,其中一方肯定是三體第二艦隊。為什麼那麼肯定呢,可見倖存的人類在逃亡時,並沒有放棄對三體的關注。
茫茫宇宙中,要抓住一個不固定的焦點,是相當難的。所以說,銀河系人類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追蹤三體第二艦隊。
那麼為什麼不是第一艦隊呢。我認為原為太空艦隊的藍色空間號對於水滴的仇恨是難以消除的。而水滴是由第二艦隊發出。再加上第一艦隊技術爆炸後,行蹤難以確定,在有限的資源下,只能鎖定第二艦隊。如同歌者文明中的大眼睛關注一個方向就很忙了。
其次,在小宇宙中,關一帆看到智子後,第一反應是揪心:三體世界已經偵測到銀河系人類的存在,由雲天明快速趕到藍星可知,三體第一艦隊距銀河系人類的世界已經很近了。現在,三體文明已經發展到能夠建立小宇宙,這對銀河系人類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剛剛才完成探險觀察任務的關一帆,是收到程心的引力波信息才留在藍星的。沒多久,雲天明也到了。可見,第一艦隊同樣在關注銀河系人類的發展,才一樣收到信息。
但是我認為,融合了兩個文明的雲天明大概不會再讓兩個文明發生戰爭了。宇宙那麼大,沒必要那麼死咬不放。文明等級遠超過銀河系人類文明的三體第一艦隊文明才沒有趕盡殺絕。
雖說三體母體的毀滅,是由於褚巖的發射引力波,但是在三體人的眼裡,這屬於地球人的絕地反擊,放在宇宙中實在是太微弱的仇恨了。但人類不一樣,天性情感濃烈,所以還是得防著褚巖報仇,偵測和關注還是必要的。
宇宙歸宿
關一帆說「總比死了強。」可見,生存是宇宙的第一要義。為了戰爭勝利,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頻繁的維度攻擊的結果是二維空間的比例漸漸增加到超過三維空間,總有一天,宇宙將變成二維。黑域的增加,低光速區的範圍也不斷擴散,總有一天,宇宙中的光速將降低到每秒幾千米。一切科技都變得遲鈍。
後來,智子也說,在小宇宙裡面是處於一個獨立的時間線中,大宇宙的時間正在飛速流逝,坍縮將在十年內達到奇點狀態。
這就出現了悖論: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那麼製造了眾多的小宇宙也是屬於宇宙物質。如此質量流失,大宇宙的坍縮肯定受到影響。
即,大宇宙由封閉轉為開放,因為質量不足,無法回歸到奇點狀態,那麼大宇宙將在永恆的膨脹中死去,所有的生命和記憶都將死去。
歸零者在程心與關一帆困在黑域中的時光中,已經做了無數的努力,就將在短短十年內可以達到奇點的時候,質量卻不夠了,這就相當於一百步裡走了九十九步,一步之差,結局相反。不得已之下,發出了超膜廣播聲明。
只有把不同文明製造的大量小宇宙的物質歸還給大宇宙,才能避免宇宙陷入完全的黑暗死寂。
這就回到我上文所提的,但願大宇宙可以無視程心。
#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