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浮世一場春夢,空繾綣,徒風流|周末讀詩

2020-12-22 新京報

冬天是寂寞的,

高樓改變不了什麼。

有人枕著黑夜,

聽風怎樣把世界吹空。

有人走向荒野,

看生命如何真實而陌生。

冬天正在做夢,

夢見更多更嚴厲的冬天。

地平線上,

仿佛永遠有一列火車,

滿載空空的記憶隆隆而過,

而過——幾點浮遊的燈火

令世界恍若失而復得。

撰文 | 三書

塞外風雪像一場夢魘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長相思,又名「吳山青」、「越山青」、「山漸青」。相思如江水,日夜流未央。流向何方?白居易的《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相思隨著長江水,流向江南的方向。

納蘭性徳卻走向山海關之外,在冬天,水不綠,山不青,亦無人為他淚盈。他因扈從康熙皇帝出關東巡而離開京城。

「山一程,水一程」,風雪悽迷中,行軍的隊伍,跋涉了一程又一程。榆關那邊,已覺很遠,然而隊伍仍朝著那邊的那邊,不停地行走。此身跟著隊伍,向榆關那畔行,這是身的無奈,更是心的悲哀。

寒冬凜冽,萬物閉藏的季節,人在此時應該圍著爐火而坐,而不是在塞外艱難地跋涉。

天黑前,隊伍在曠野紮營。軍營之多,遠望燈火如點點繁星,這個場景可能有些人為之光榮,但對於詩人,對於一個悲憫的人,那是一種愚蠢的光榮。詩人看到的「夜深千帳燈」,實則是天地無情,是人的悲劇處境。在風雪的威嚴統治中,千帳燈點亮的不是光明,反而是人類的弱不禁風。點點星火隨時會熄滅,一旦熄滅,所謂世界,將即刻跌入宇宙的黑暗。

納蘭平居感懷之詞,多哀感頑豔,塞外之作,筆力卻異常矯健,境界轉而壯觀,此亦江山之助也。塞外的粗曠和蠻荒,在詞人筆下激蕩出一股遒勁的力量。

「風一更,雪一更」,難以入睡,詩人整夜在聽,聽風雪交加的酷寒,聽著長夜漫漫。風雪呼嘯,一更又一更,似有無數惡靈,哭嚎飛跑,一群群奔過廣漠之野。

祝福在風雪夜安睡的人,祝福他們的夢不要被吵醒。在這樣駭人的冬夜,獨自醒著是悲哀的。

夢既不成,鄉心又被聒碎,叫你無可逃避。不僅因為風雪聲音之大,更因這樣的聲音在故園是沒有的。「故園無此聲」,絕域之風,像一場可怕的夢魘,把故園吹到天邊,把鄉心吹散。

納蘭性德像

歸夢隔狼河

《如夢令》

萬帳穹廬人醉,

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

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仍是1682年,仍在塞外行軍途中,已至遼東。這個夜晚,隊伍駐紮在白狼河畔。

大約東巡行將告終,詩人的心情變得輕鬆。皇帝入夜大宴隨從,大家坐在圓形的氈帳裡痛飲,但見「萬帳穹廬人醉」。飲罷,踉蹌著步出營帳,抬起迷離醉眼,仰望星空,看到一幕奇景——「星影搖搖欲墜」。此景非飲醉不可見,此句非親臨塞外、親見壯闊星空不可得。

夜裡,或許因為飲醉的緣故,詩人順利入睡。他做了個夢,夢見歸家,卻半途而醒。「歸夢隔狼河」,故園已遠,狼河之險,縱使夢魂也難以逾越。

河聲喧響,響徹靜夜,驚醒了詩人,攪碎了他歸家的夢。

不想醒來,卻醒來。醒來後,唯有寒冷與孤寂相伴。「還睡,還睡」,不如睡去,不如回到夢中。然而,河裡奔騰的狼嚎,能叫他睡著嗎!

朱耷山水圖

入夜空城黑

《菩薩蠻》

黃雲紫塞三千裡,女牆西畔啼烏起。

落日萬山寒,蕭蕭獵馬還。

笳聲聽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夢不歸家,殘燈落碎花。

此詞仍是隨帝巡邊時所作,不過這次是在近邊,是在秋天。

紫塞指長城。秦築長城,因土色紫,故稱紫塞,漢塞亦然。不論後來土色是不是仍紫,雲是不是仍黃,「黃雲紫塞」這四個字,這兩個事物命名,卻能讓人頃刻感覺到邊塞的蒼茫氣象。

「三千裡」,不是誇飾,而是邊境在想像中寫實的延伸。遼闊真遼闊,難守亦難守。女牆指城牆上凹凸的短牆,烏鴉「哇」地一聲飛起。注意是從西畔飛起,時值秋天,西邊可是蕭殺的方向。近在眼前的女牆啼烏,給遠在天邊的黃雲紫塞,帶來一個虛幻的深度。

「落日萬山寒,蕭蕭獵馬還」,此二句雄渾莽蒼,直追盛唐。此處讓人不能不想起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子昂當年所登若非幽州臺,納蘭所在若非紫塞,豈能有此天地悠悠獨立蒼茫的千古之慨?

入夜,宿於邊城。城中並非沒有居人,但由於太靜,太黑,太冷,因而形同一座空城。荒涼黑靜之中,飄來縷縷笳聲。聽不得,還是不要聽了,那笳聲把夜吹得更黑、把城吹得更空。

納蘭扈從巡邊,思家情切,夜則冀於夢歸。然而,偏偏總是夢又不成、燈又盡,獨醒愁坐,無聊賴地呆看「殘燈落碎花」。

黃雲,紫塞,千裡,啼烏,落日,蕭蕭,獵馬,笳聲,空城,殘燈……詞人對這些事物的看見和命名,精確地呈現出塞外秋天與邊城寒夜的質樸面貌,以及自身在客途中與之遭遇的他者心情。

董其昌《枯木寒林圖》

當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以上三首邊塞詞,均作於其妻盧氏亡故之後。故可想見,詞人歸夢難成的心情並非完全起於絕域的外境。據說盧氏多才多藝,與納蘭結婚才三年便撒手人寰。這首《浣溪沙》為悼亡詞。

任何一段歡樂時光,失去以前,誰不道是尋常?即便當時並不儘是歡樂,即便盧氏並不多才多藝,當那段時光永遠逝去,隔世回望,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無不綻放出驚人的美。

家裡添一個人不覺多多少,走一個人卻立刻空很多。死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西風吹起,詞人伶俜獨立,身心俱涼。然而更涼的是「誰念」,更無人念其涼,才是徹骨的涼。

蕭蕭黃葉,如風中的言語,如孤寂的記憶,片片飄向緊閉的疏窗。殘陽餘暉,一貧如洗,時間正在生鏽,往事的碎屑閃閃發亮。

那是春天,當他喝醉了酒,她總是輕輕說話,輕輕地走,怕驚醒了他的醉眠。但他當時只是半睡,所以記得她輕輕的樣子。還有賭書潑茶,此類日常生活的閒情雅趣,李清照與其夫有之,沈三白與其妻亦有之。概神仙眷侶皆有之,亦皆難得長久。

笑影猶在,茶香猶在。一陣冷風,只是瞬間,黃葉就落滿他的身邊。只是瞬間,家就成了一座廢園。

呂紀《寒雪山雞圖》(局部)

寫在冬天的悼亡詞

《臨江仙·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

疏疏一樹五更寒,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

湔裙夢斷續應難,

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清代詞家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評此詞曰:「言之有物,幾令人感激涕零」,並推為納蘭詞集《飲水詞》壓卷之作。

此詞借柳傷懷,所懷者誰,說法不一,分歧在於誰是湔裙人。關於「湔裙」,典故有二:

一為李商隱在《柳枝詞序》中所記之事,即洛中裡女子柳枝與商隱之弟李讓山相遇相約,謂三日後她將「濺裙水上」來與他相會。如此則暗指情人,此詞所賦便為豔情。

二為《北齊書·竇泰傳》所記,竇泰之母有娠,期而不產,大懼。有巫告之曰:「渡河湔裙,產子必易。」泰母從之,俄而生泰。後成風俗,謂女子有孕,至河邊洗裙,分娩必易。如此則喻其妻盧氏難產而死,便為悼亡詞。

以納蘭對盧氏的深情,以及詞中似淡實濃的思念,在此取悼亡說。

弱柳的飛絮飛花,如浮世一場春夢,空繾綣,徒風流。在冬天,更是消失得無影無蹤,更有「層冰積雪摧殘」,仿佛連夢痕都被冰封,被清理得乾乾淨淨。

只剩下疏疏一樹,孑立於五更的嚴寒,明月下,清晰如一個故事的骨架,一艘沉船的殘骸。然而痴情者「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雖已憔悴,卻仍相關,仍是當年明月,當年柳枝,仍是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繁絲指柳葉,柳葉比眉毛。與當時只道是尋常一樣,失去後以缺席而從記憶中復得。柳葉落盡,轉而更憶春山,亡妻逝去,她的樣子也在追憶中愈加清晰。

湔裙夢斷,李商隱的典故似更浪漫,不妨拿來用在這個夢裡。天上人間心有靈犀,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盼望在夢裡相見,聊慰相思,然而好夢易斷,再續應難。

「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西風蕭瑟中,愁眉獨坐的那人,似他,似她,似一個早就把有情眾生都寫了進去的故事。

納蘭性徳出身與皇族沾親,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中舉,次年成為貢士。後殿試考中二甲,二十二歲即獲賜進士出身,深受康熙皇帝賞識,並作為貼身侍衛多次扈從出巡。

納蘭雖以詞名於今世,然其學識廣博著述頗豐。一生篤意經史、書法、詩文,建藏書樓「通志堂」,坐擁古書萬卷。曾耗資四十萬金,編輯宋以來諸儒學經之書《通志堂經解》共1860卷。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推崇納蘭詞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稱其詞之好,在於「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 故能真切如此。」

《浣溪沙》詞曰:「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夜半聞笛,月朧明處,暗自惆悵落淚,此中深情,對誰也說不明。他悲傷的不止這個叫納蘭容若的自己,從橫笛的斷腸聲裡,他聽到千千萬萬個人,在把各自的平生追憶。

納蘭一生榮華,卻似全不在意,唯情重如此,讀《飲水詞》可知。年僅三十,終以情死。

作者|三書

編輯|張進;李永博

校對|李世輝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優美且冷門的詩詞五首:一片冷香唯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
    納蘭性德是滿清最著名的詞人,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今天我們來欣賞納蘭性德幾首比較冷門的詩詞。1、清平樂·悽悽切切清代:納蘭性德悽悽切切,慘澹黃花節。夢裡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
  • 正讀倒讀均可,甚至一首詩有40種讀法,一起領略迴文詩的魅力!
    迴文詩,也寫作"愛情詩"、"迴環詩",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它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迴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唐代上官儀說,"詩有八對",其七曰"回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這種措詞方法。
  • 筆墨詩抄 納蘭性德《明月多情應笑我》
    點擊文章頂部「詩詞文學」加關注,將您撰抄的作品或句子發照片給我,有機會入選下期『筆墨詩抄』『 筆墨詩抄 | 第108期 』撰抄人:古逸撰抄作品:納蘭性德《採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文/採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 時光不老,深情不負,詩中相遇,夢裡繾綣
    時光不老,深情不負,詩中相遇,夢裡繾綣,無悔經年紅昭願。捎鶯浪、幾多驚豔。渡綠水青山,似春如酒歌闌珊。有相伴、風流燕。放風箏,吹笛短。搖鞦韆、轉身相戀。念舒展蛾眉,輕捻一瓣盈盈看。又真似、花相見。一指靈犀寫滿歲月的素箋,綿綿的溫情如細水長流。留花不住恨蝶飛。望荷塘、愁緒依依。可知粉粉白白、情迷迷。飄細雨、月樓西。
  • 清詞第一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一生主要有兩本詞集:《側帽集》和《飲水詞》。後人細選了三百四十二首,另外結集,以《納蘭詞》命名。當年《飲水詞》問世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用「家家爭唱飲水詞」來形容納蘭詞在當時受到的歡迎。顧貞觀說:「容若詞一種悽婉處,令人不能卒讀。」聶先評價:「少工填詞,香豔中更覺清新,婉麗處又極俊逸。真所謂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者也。」
  • 當柳永邂逅納蘭性德,美得令人心醉
    他們卻都在寫詞上有很高的造詣,跨越七百年的時光,當柳永邂逅納蘭性德,誰的詞更令你怦然心動?柳永與納蘭俱是多情人,多情總被多情累,離別苦,相思苦,心愛之人不在身邊,大好年華,萬般美景,又有什麼意思呢,不過是徒增悲傷罷了。
  • 納蘭性德的《蝶戀花》,致敬歐陽修,一往情深
    眾所周知,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經讚揚納蘭性德,說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其實這種說法有點誇張,是帶著老爺子的個人想法。因為文壇上厲害的人可太多了,看看陸遊、辛棄疾,這都是文壇大家。還有易安姐姐,筆者認為這也是納蘭比不了的。
  • 古詩詞中最神奇、有趣的「迴文詩」,正讀反讀各一首詩,令人驚嘆
    你可以讀「也可以清心」;也可以讀「清心也可以」;還可以讀「心也可以清」;還可以讀「以清心也可」。從哪個字讀都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同時,還表達了茶的內涵:可以讓你心神寧靜。這只是一句而已,但一整首「迴文詩」寫下來,就要求作者有極強的文化功底。因為字頭、字尾要分別押韻,而且意思還得是連貫的。想想有多難!
  •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納蘭性德出生時,父親說:「言學者當損有餘,補不足,至於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所以,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因避當時的太子「保成」的名諱,改為性德。納蘭性德雖出生在貴胄之家,卻毫無紈絝之氣。他從小喜讀詩書,聰慧過人。「讀書一再過即不忘。善為詩,在童子時已出句驚人,久之益工。」他還跟隨大內高手習武,精於騎射。對於其它的藝術門類,也廣泛涉獵。
  • 清明,讀幾首史上最著名悼亡詩
    這首詞將夢境與現實交融而為一體,濃鬱的情思與率直的筆法相互映襯,既是悼亡,也是傷時,把哀思與自嘆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絕,讀之催人淚下。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是少年夫妻,志趣相投,琴瑟和諧。可是,美好的事情總是不長久的,趙明誠還是走了,李清照曾在《金石錄後序》中描述兩人訣別時的感人的情景:「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在這首詞中,李清照寫門外細雨瀟瀟下,詞人獨自枯坐,卻淚如雨下。
  • 讀一首詩:李商隱《馬嵬》
    《馬嵬》為詠史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貴妃)故事為抒情對象。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於動蕩、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悲劇。李商隱的《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來詠馬嵬之變之詩中的傑作,也是李商隱詠史詩中,借歷史上荒淫腐敗而招致禍亂敗亡之君昭示歷史教訓、諷刺現實政治的以古鑑今之作。作品中,詩人不是在勸誡惋惜,而是在挖苦與諷刺。
  • 納蘭性德,寫給妻子的悼亡詞,深情又傷感,讀著也忍不住感嘆
    就是清朝初年的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說到詞人,印象比較深的,通常都是生於宋朝的那些文人。但清朝的文人,尤其是清朝的詞人,就了解得少之又少。納蘭性德,可以說是這裡面為數不多的,名聲更大的詞人了。
  • 苦戀才女沈婉,納蘭性德為她寫了一首詞,讀完令人感動
    納蘭性德的詩中經常飽含濃重的情緒和深厚的感傷情懷,他的作品感動了許許多多的青年男女,透過這些作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深情的男人,也看到了他作品中註定成為悲劇的女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納蘭性德的詞作明顯比其他詩人的作品更加打動人心。
  • 敕勒歌是詩嗎?如果是詩為什麼讀起來不押韻?
    我們中國人大多從小學習過詩詞,有這樣一首詩和《靜夜思》、《詠鵝》一樣家喻戶曉,但是這首詩為什麼讀起來好像有點彆扭呢?仔細分析,原來是因為前幾句讀起來不押韻,那麼這首詩為什麼前面讀起來不押韻呢?不押韻的還叫作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落紅片片空憔悴,誰負花期年復年
    這是自然的王國,更是心靈的家園,在此,花不只是花,月有不只是月,是詩人,也是讀詩之人心中不能言說的絲絲縷縷,或是舊日歡愉,或是今日痴恨。因此有意象,一切的心緒都有了形象,一起的情感都有了安排處。殷勤繾綣三生願,好擬香箋雲水間。無 題一縷相思賦小箋,經年猶憶共蟬娟。薄文錦字盈盈寄,素紙柔言脈脈填。雲各散,水相連。唐風宋韻我猶憐。
  • 菩薩蠻與納蘭性德:春潮秋露、夏雨冬雪,日暮清晨,羞澀卻回頭
    文\出其東門(圖片來自網絡)(一)透寒金縷鞋,悽清照鬢絲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本名成德,為避太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他是清大學士明珠的公子,文學成就以詞為最,共存詞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見長,《飲水詞》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更是遙更千古,讓納蘭性德成了清代的憂鬱之代表。
  • 「滿清第一詞人」納蘭性德,你知道「人生若只如初見」後半句嗎?
    (一)讀詩先讀人「滿清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是清朝葉赫那拉族人,著名的慈禧也出自葉赫那拉,近期很火的《如懿傳》《甄嬛傳》多有這個姓氏的女子出現,葉赫那拉是一個古老的大氏族,這代表著納蘭性德出生高貴,世襲之家,父親高至康熙朝廷高位,字容若,他本人也曾得到康熙皇的賞識。
  • 納蘭性德和忘年之交朱彝尊是怎麼認識的?朱彝尊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納蘭性德所有的漢人朋友中,有兩位被前人評為清代的頂尖詞人:一是顧貞觀,二便是朱彝尊。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八月,浙江秀水縣,朱府中傳來了嬰兒落地的啼哭聲,一代文豪朱彝尊降生了。他博古通今,擅長詩詞,詩與王士禎並稱「南朱北王」,詞與陳維崧並稱「朱陳」。他的文風清麗,自成一派,開創了「浙西詞派」。他喜歡金石之學,精通此道,不遺餘力購藏古籍圖書,和王時敏、鄭簠被譽為「清初藏書三大家」。
  • 舊地朝花:祁建:納蘭性德的悽惋和寂寞
    納蘭性德的悽惋和寂寞,祁建   歷史的長河滾滾前去,吞噬了太多的東西,也沉澱了許多的東西。沿上莊路一直北行,過上莊水庫大橋,左手邊一公裡處便是容若出生的「明府花園」。只是現在這裡已經成了翠湖溼地保護區,而明珠家的花園也早已不復存在。一座名叫「納蘭園」的民俗賓館在明府花園舊址上正裝飾一新,為吸引更多的客源,在別院裡保留了一個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
  • 納蘭詞讀:春淺紅怨,微雨花間,蝴蝶兒不再
    納蘭性德《河傳.春淺》初衣解詩:《河傳》,是隋煬帝將幸江都所做的一首歌。正是因為節奏感強,適合表示一些悲揚的樂曲和情感。但是唐朝的溫庭筠卻將《河傳》,描寫愛情寫得清新可人,通常讓人帶入情境當中。「江畔,相喚,曉妝鮮,仙景個女採蓮。」這是經典的民間的愛情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