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時獨自一人來到東京尋求音樂道路,但卻處處碰壁,曾經當過曾經當過小食的推銷員,米店的運貨員及酒吧的侍應生等各種工作,為了尋找機會甚至在唱片公司樓下的咖啡廳當服務員,並把自己錄製的Demo Tape推銷給唱片公司人員。
1983年二十二歲的德永英明進入TBS電視臺培養藝人的綠山私塾學校,當時在鏡頭前立下目標,五年內要在武道館召開全員爆滿的演唱會。
1985年,參加第2屆藍色海洋音樂節演出,憑藉自己創作的一曲《Rainy Blue》獲得優勝獎,並終於獲得了一份唱片公司的合約。
點擊上面音頻播放
但是1986年德永英明正式出道時正是日本的樂團全盛時期,當時所有媒體無論是電視還是平面媒體都把焦點放在樂團,對於剛出道的德永英明來說有似乎點生不逢時。但是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德永英明還是憑藉自己的實力打出了一片天下。
德永英明在1987年以《永恆的光輝》拿下當年年度暢銷曲TOP6,他獨特的嗓音絕對是當時樂團無法唱出的,也正是因為這首歌而開始受到大家注意。而1987年的專輯《BIRDS》不僅獲得了公信榜第一名,而且其中5首歌曲被港臺拿去翻唱,德永英明也獲得了1988年香港最佳作曲家獎,去參加頒獎典禮的他在香港獲得了比在日本還要旺盛的人氣,令日本人也非常驚訝。
點擊上面音頻播放
點擊上面音頻播放
德永英明曾多次在香港獲得最受歡迎外國藝人獎,1989年10年24日,德永英明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首次香港演唱會,並邀請譚詠麟和關淑怡出任表演嘉賓。1997年,德永英明亦成為香港回歸中國後,第一位在香港舉行個人演唱會的日本歌手。
說德永英明的嗓音獨特,其實是他的嗓音天生異於一般男聲,他可以唱出如同女聲一樣的高音,這也曾經讓他在出道時倍受困擾,常被誤以為是女生甚至懷疑他是人妖等流言。所以才會有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很不喜歡自己的歌聲,因為這樣的嗓音讓他唱歌受到局限了。在出道時對於大家稱他為「情歌王子」、「情歌偶像」,他極端反感,由於被公司過度保護自己的王子形象,而讓音樂創作有失去自由之感,年輕時脾氣不好個性直接的他,讓許多工作人員都不喜歡跟他一起工作。
經歷坎坷
1990年為了更加自由的製作想要的音樂,德永英明成立自己的事務所,並且迎來了事業的最頂峰,但是公司的經營、創作歌曲、錄製唱片、LIVE等全部壓在一人身上,德永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
1993年德永英明由於聲帶長了瘤子而不得不動手術,並且手術後一個月後就要展開大規模的LIVE,失去了標誌性的清澈高音,對他打擊十分巨大,甚至一度想退出歌壇,1994年因為聲帶發炎而緊急入院治療暫停活動,1997年推出雙精選CD後由於過度疲勞和反思音樂性而再次引退一年,2001年正在舉辦巡迴演唱會時由於腦血管疾病導致昏厥而又一次退出歌壇,德永英明可以說一路走的相當坎坷。如今的他坦言經歷諸多變化和身體原因後自己已經無法唱出年輕時高音的味道,但是巧妙的轉換唱功後德永英明的聲音仍然堪稱日本樂壇的一把金嗓子。
2001年一場突如而來的大病令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在2001年因急性血管炎已危及生命,德永英明不得不終止所有音樂活動住院治療,復出後在2004年發行《MY LIFE》專輯中,寫了一首《我僅是我的救世主》,歌詞中深切表達出大病之後的人生領悟。
復出輝煌
大概正是那場病使得德永英明有了要改變的想法,為了打破大家為他設的條條框框,德永英明從2005年開始發行《Vocalist》系列專輯。在專輯中,他用男聲翻唱日本流行音樂史上眾多知名女歌手的名曲,從山口百惠、中島美雪、竹內瑪莉亞、一青窈等經典作品,銷量超過50萬張,獲得日本唱片大賞年度最佳。
點擊上面音頻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