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飄過70年 | 1959年:一首動聽的《草原之夜》,一座英雄的可克達拉城

2021-03-02 最後一公裡

在古麗娜爾·熱合曼的心裡,《草原之夜》是屬於她的,這首被稱為東方小夜曲的歌出自紀錄片《綠色的原野》,而她是紀錄片中的小主角,她的孩子伴著這首歌出生、成長,她的父親聽著這首歌將一生奉獻給了可克達拉。

可克達拉市東臨伊寧市,西接霍爾果斯市,南擁都拉塔口岸,北依天山山脈,具有輻射中西南亞乃至東歐各國的國際大通道地理優勢。在可克達拉市,人們都說,因為歌曲《草原之夜》,才有了這座城市,所以這首歌屬於每一個和古麗娜爾·熱合曼一樣,熱愛、參與並見證著可克達拉巨變的人。《草原之夜》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紀錄片《綠色的原野》中的插曲。1959年,8個月大的古麗娜爾和媽媽一起參加了電影的拍攝,「我媽說就是因為我長得胖乎乎的很可愛,所以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張加毅才選了我,紀錄片第一幕當中那個洗澡的小孩就是我。」她說。

新中國成立後,天山南北百廢待興,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疆部隊將士做出了永垂史冊的貢獻。1954年10月,新疆生產部隊集體轉業,正式組建生產建設兵團,分赴全疆各地披荊斬棘,投身經濟建設,從此揭開了開發祖國大西北的壯麗篇章。進駐伊犁河谷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是一支以轉業軍人為骨幹,由支邊青年和知識分子組成的勁旅,為開發建設「塞外江南」立下卓越功勳,贏得人民群眾的交口稱讚。1958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籌拍大型彩色獻禮片。元旦之際,紀錄片《綠色的原野》導演張加毅率攝製組前往人民大會堂時,受到周恩來總理、王震將軍的親切接見,並指示他拍的獻禮片要著力謳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官兵屯墾戍邊艱苦創業,與各族兒女攜手共建邊疆的壯舉。隨後,張加毅兩次進疆,最終選定伊犁河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64團「可克達拉」作為外景地,這在當時是一個聚集了13個民族的軍墾農場。20歲的新疆軍區文工團創作員田歌被挑選為紀錄片作曲。1959年3月,可克達拉草原的萬人墾荒會戰熱火朝天,威武的軍墾戰士與各族兒女高唱革命歌曲,騎馬,坐爬犁,浩浩蕩蕩割葦墾荒。他們的生活展示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團結的壯麗畫卷。聽聞女工古麗巴哈在地窩子產下了愛女,並借用「可克達拉」給女兒起名,張加毅頓時眼前一亮,趕緊讓攝影師吳迪將初到人間的女嬰補入鏡頭,並當即將影片命名為《綠色的原野》,這個女嬰就是古麗娜爾。古麗娜爾給了張加毅電影的靈感,但是主題曲的靈感到了初夏時節才有了眉目。一天傍晚,張加毅和田歌分別騎馬來到遼闊無垠的草原散心,偶遇一幅絢麗迷人的場景:一抹晚霞斜倚天邊,吃草的羊群似朵朵白雲,一群年輕人正圍著熊熊的篝火將打來的獵物上架燒烤,其中一個小夥邊彈都塔爾邊縱情歌唱,其餘戰士則躺在馬爬犁上小憩。

《草原之夜》詞作者張加毅。

張加毅和田歌忙上前問:「你們唱的是什麼歌?」「我們在歌唱勞動,歌唱愛情,歌唱可克達拉草原幸福的明天。」小夥子們大笑著回答。張加毅對田歌說:「靈感來啦!眼前這邊疆兒女真情實感的場面不正是我們主題歌的基調嗎?」田歌當即挑戰式地反問:「張導,如此美景你敢寫詞嗎?」張加毅說:「小田歌,你等著!」兩人立馬打道回府,一路上,張加毅的腦海裡閃現的全是剛才所見的那一幕美景,他一邊騎馬一邊琢磨歌詞,並下意識從上衣口袋摸出個空煙盒,用鉛筆頭在上面簡單記下「夜色、美麗、彈琴、姑娘、明天、美好」等關鍵詞,回到地窩子僅用半小時便寫出了一首歌詞。拿到歌詞,田歌反覆念叨,可就是不發表意見。張加毅心裡有些發毛,以為是歌詞寫得不好,就急切催問道:「田歌,你好歹表個態,歌詞到底行不行?」

《草原之夜》曲作者田歌。

「好!好!詞作家,請你先退場,容我來試試看吧。」也就40分鐘,田歌喊道:「張導,請你洗耳恭聽。」隨即抒情地拉起小提琴,演唱起「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張加毅乍聽,感覺曲調過於柔和,但經田歌動情地連拉帶唱了四五遍,越發覺著好聽……忽然,窗外傳來陣陣喝彩聲——原來是幾個兵團戰士在窗外偷聽,不約而同一起鼓掌歡呼。《草原之夜》就這樣誕生了,情感細膩的《草原之夜》像一泓清泉,迴蕩在西部邊陲月白風清的夜晚;更像一股奔放的暖流,撥動著每一個詠唱者的心房。它激勵無數軍墾戰士去屯墾戍邊、建設邊疆、保衛邊疆。1990年6月,歌曲《草原之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著名東方小夜曲」,後來被編入我國高等院校音樂教材,後來被李雙江、閻維文、蔣大為、騰格爾、刀郎等人翻唱。「我愛聽《草原之夜》,但是唱的次數並不多,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我剛入黨時,有一次黨支部活動前,有人哼起這首歌,我就跟著唱,最後變成了黨支部所有黨員一起合唱,一首歌讓我們忙碌一天的疲憊一掃而光。」古麗娜爾說。

從《草原之夜》誕生的1959年至今,60年過去了,電影裡襁褓中的古麗娜爾已經成為了退休職工,小時候在可克達拉,她跟父母住地窩子和蘆葦房;結婚後,她和丈夫在連隊打土塊建房子;孩子出生後,他們住在磚混結構的房子;如今,她住進了樓房,和兒孫生活在一起,有退休金,看病有保障,她覺得很滿足。

左一為張加毅的妻子,中間為古麗娜爾的母親,右一為古麗娜爾。(圖/視頻受訪者提供)伴隨著《草原之夜》,生活在繼續。一部藝術作品的魅力是無窮的。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歌者用飽含生命激情的歌喉演唱著《草原之夜》,那悠揚動聽的旋律在兵團人的心中託起了一塊精神高地。
2015年3月18日,國務院批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立縣級可克達拉市,實行兵團城市「師市合一」模式,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管理。如今的可克達拉,像全國其他城市一樣:4G覆蓋、手機點單、掃碼支付,還有快遞小哥準時送達。現在的方便快捷,更像是這座城市的發展速度,可克達拉市掛牌短短4年,這裡按照「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產興城」打造的「中亞溼島·交響夏都」城市品牌愈發閃亮。

-End-

記 者 / 王晶晶

責任編輯 /  付瑞雪

相關焦點

  • 一首動聽的《草原之夜》,唱響一座英雄的可克達拉城
    《草原之夜》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綠色的原野》中的插曲。1959年,8個月大的古麗娜爾和媽媽一起參加了紀錄片的拍攝,「我媽說小時候我長得很可愛,所以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張加毅才選了我,紀錄片中那個洗澡的小孩兒就是我。」古麗娜爾動情地說。1958年,八一電影製片廠要為新中國成立10周年籌拍大型彩色獻禮片。
  • 70年70秒 | 歌聲飄過70年——有沒有一首歌能夠喚起你的「 時代...
    有沒有一首歌能夠喚起你的「 時代回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氣質和精神,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質的飛越,也讓這些歌曲成為永恆的經典。70年來,三秦大地的生活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場景記錄著時代變遷。五六十年代《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是新中國50年代最流行的革命歌曲。希揚詞、李煥之曲。
  • 【歌聲飄過40年】 | 《家在山海間》
    40年……動人的旋律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與變遷在歲月長河中滌蕩著幸福和美好為慶祝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FM91.5音樂廣播系列特別節目——《歌聲飄過40年》聆聽穿越時光的動人旋律以歌聲 向改革者致敬!與其說這是一首城市的宣傳歌曲,不如說這是一首純粹的情歌。在歌裡,橫琴就是那與澳門隔海相望的女子。整首歌不著一字寫琴澳之愛,卻以媽祖等文化元素和抒情的旋律,盡訴兩地一衣帶水的脈脈溫情。2019年12月16日,在橫琴新區十周年紀念日當天,「愛在琴澳——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原創音樂大碟正式上線發布,歌曲《家在山海間》收錄其中。
  • 【歌聲飄過四十年】牧羊曲
    四十年風雨成長 四十年碩果輝煌奮鬥的汗水化作靈動的音符飛揚的歌聲見證追尋的足跡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節目《歌聲飄過四十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音樂之聲·央廣經典音樂廣播誠意奉獻歌聲飄過四十年1982年,中國第一部動作電影《少林寺》問世,上映後影響空前,迅速火遍神州。電影《少林寺》在中國內地以0.1-0.3元/每張的票價,取得了超過1.6億的票房,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神話。電影《少林寺》的主題曲是由鄭緒嵐演唱的《牧羊曲》,這首歌曲的作者王立平曾介紹,最開始為電影《少林寺》創作的主題曲是一首以河南豫劇元素為主題的歌曲。
  • 【歌聲飄過40年】外婆的澎湖灣
    四十年風雨成長 四十年碩果輝煌奮鬥的汗水化作靈動的音符飛揚的歌聲見證追尋的足跡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節目《歌聲飄過四十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音樂之聲·央廣經典音樂廣播誠意奉獻歌聲飄過四十年1979年,臺灣音樂人葉佳修在唱片公司的安排下,認識了歌手潘安邦。為了製作潘安邦的第一張專輯,兩個人談了整整一個下午。潘安邦把他認為最重要的事都告訴了葉佳修,包括他從小跟著外婆長大……這種祖孫情深深地觸動了葉佳修的靈感,他根據這種感受創作出了《外婆的澎湖灣》。
  • 尋找感動邊疆好聲音——《草原之夜》(全文)
    草原上的美麗姑娘 歌曲故事:《草原之夜》是1959年拍攝的大型彩色紀錄片《綠色的原野》中的插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著名小夜曲這是一首深為群眾喜愛的中國式的"小夜曲"。詞曲作者曾於拍攝影片時同去新疆一個由十三個民族組成的軍墾農場深入生活,一天傍晚出去散步,聽到草原的篝火旁傳來戰士們歌唱勞動和愛情的悠揚歌聲,深受感染,立即寫成歌詞,並根據當地流行的蒙古民歌素材編曲,成為蒙古民歌的經典力作。創作背景:歌曲《草原之夜》使作曲家田歌一舉成名,那時他才21歲。
  • 歌聲飄過四十年
    歌聲飄過四十年文/徐明黃昏的小村道上灑落一地細碎殘陽稻草也披上柔軟的金黃綢衫遠處有蛙鳴悠揚枝頭是蟬兒高唱下甲塘邊,他家屋內不時傳出臺灣歌星鄧麗君的歌聲,《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小城故事》《何日君再來》……路人和河對岸的人遠遠就能聽到甜美柔情的歌聲。有陽光眷顧,歌聲陪伴,建華家的日子過得甚是滋潤。徐建華家自有了一臺錄音機,他家異常熱鬧,給曾經封閉的小村莊帶來無限歡樂。他的家天天被一群青少年踏破門檻,來他家的人都是來聽鄧麗君歌的。
  • 70年歌聲迴蕩
    :70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到生產生活一線,創作出一首首生發於心底的歌詞、一曲曲優美動人的旋律,這些歌曲題材各異、主題多樣、風格多元,既充滿昂揚鬥志,又飽含家國情懷;既反映了戰爭年月的艱苦卓絕,又歌頌了和平時代的建設奮鬥,唱響中華兒女砥礪前行的時代最強音。
  • 【歌聲飄過四十年】我的中國心
    四十年風雨成長 四十年碩果輝煌奮鬥的汗水化作靈動的音符飛揚的歌聲見證追尋的足跡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節目《歌聲飄過四十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音樂之聲·央廣經典音樂廣播誠意奉獻歌聲飄過四十年作詞:黃霑作曲:王福齡演唱:張明敏1983年,央視首屆春晚成功舉辦,導演黃一鶴決定在1984年的晚會上要有所創新,就歌舞類節目而言,他有心邀請港臺歌星前來助陣。
  • 烏蘭圖雅「站在草原望北京」成新時代草原讚歌
    新時代呼喚新歌聲,如何用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文藝作品滿足新時代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是擺在每個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用歌聲講述最美中國故事、傳播草原音樂是蒙古族青年歌唱家烏蘭圖雅在音樂道路上所一直追求和踐行的。
  • 【歌聲飄過40年】我愛你中國
    四十年風雨成長 四十年碩果輝煌奮鬥的汗水化作靈動的音符飛揚的歌聲見證追尋的足跡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節目《歌聲飄過四十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音樂之聲·央廣經典音樂廣播誠意奉獻歌聲飄過四十年作詞:瞿琮 作曲:鄭秋楓 演唱:葉佩英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歸國華僑日漸增多。
  • 【歌聲飄過四十年】金梭和銀梭
    四十年風雨成長 四十年碩果輝煌奮鬥的汗水化作靈動的音符飛揚的歌聲見證追尋的足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音樂之聲·央廣經典音樂廣播誠意奉獻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節目《歌聲飄過四十年》作詞:1980年,我國著名音樂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歌舞團的詞作家李幼容,乘科學考察船「遠望號」參加我國第一次運載火箭發射的演練,萬噸巨輪日夜兼程,在太平洋的波濤中破浪前進。一天清晨,李幼容在甲板上看到東方的太陽剛剛躍出海平面,此時西方的月亮還掛在天上。日月對映的海上奇觀,使李幼容激動不已,他在甲板上寫出了詩作《日月奇觀》,也就是後來我們熟悉的歌詞《金梭和銀梭》。
  • 歌聲走過70年!我愛你,中國!
    於是,以內蒙古民間曲調為素材,旋律寬廣舒展,富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及地方色彩,表達草原兒女對家鄉、對祖國熱愛之情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就這樣出爐了。1953年範禹從1953年7月寫了《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一年後,這首歌雖然在各地演唱,但反響一直平平。
  • 刀郎,《草原之夜》和新疆建設兵團
    有「東方小夜曲」之稱的《草原之夜》是如假包換的世界名曲,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認定為世界著名小夜曲之一,我國很多男高音歌唱家都唱過這首歌,音色通通純正、清澈。,而《草原之夜》的誕生地卻是在新疆,歌曲中的「可克達拉」是真實地名,是歌曲的始發地。
  • 1000篇經典歌曲,首首精彩,曲曲動聽,聽醉了!
    513馬頭琴《田野靜悄悄》,琴聲悽孤,思念涕下514.歌聲飄過30年第一場:春回大地(1978年-1985年)抒情歌曲的復興515.民歌聯唱200首第一集516.她是民歌花旦,她是旗袍麗人,她用甜美的歌聲與70件旗袍相伴,驚豔了億萬觀眾!
  • 70年70記⑦ 一首《康定情歌》的傳唱 見證一座城市的變遷
    70年70記⑦ 一首《康定情歌》的傳唱 見證一座城市的變遷一曲《康定情歌》蜚聲海內外,講述了一座城的故事;一曲《康定情歌》傳唱一代又一代,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變遷。1970年代,《康定情歌》代表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成為僅有的入選美國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的中國歌曲,並隨著「旅行者二號」宇宙飛船在太空播放,贏得了「天籟之音」「宇宙之歌」等美譽。
  • 《草原之夜》讓可克達拉的盛名走向世界
    塞外江南詩畫伊犁《草原之夜》讓可克達拉的盛名走向外界紅色文化、軍墾文化、草原文化隨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軍墾人在這裡交織相匯可克達拉市將文化作為城市建設的「靈魂」著力打造先進文化示範區「可克」是哈薩克語,意為
  • 《草原之夜》著名作曲家田歌去世,原來他是重慶女婿
    作曲家田歌與夫人「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1959年問世的電影《綠色的原野》裡,插曲《草原之夜》是國人溫暖的記憶。2月1日,《草原之夜》作曲、著名作曲家田歌因病去世,享年86歲。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位享譽全國的藝術家也是一位重慶女婿,他的夫人來自南岸區野貓溪。田歌是山東單縣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新疆軍區文工團創作員、樂隊隊長、歌舞團副團長兼創作室主任,中國音協第三、四屆理事。
  • 父親作詞《草原之夜》 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
    2015年6月20日,「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耶/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每當聽到這首抒情委婉的《草原之夜》,父親生前的音容笑貌便浮現在我的眼前。傍晚收機,喜聞維族女工古麗巴哈在地窩子產下了愛女,並借用「可克達拉」即哈薩克語「綠色的原野」之意給女兒起名,父親頓時眼前一亮,趕緊讓攝影師吳迪將初到人間的女嬰補入鏡頭,並當即將獻禮片命名為《綠色的原野》。轉眼到了草原的初夏,可父親還在為創作主題歌而冥思苦想、輾轉反側。
  • 歌聲飄過30年
    歌手周華健唱過「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就是每當我們聽到某一首熟悉的歌聲時,總能讓我們想起曾經的那些過往。是啊,一首輕快的旋律瞬間把我們帶入那個懵懂的歲月,大家是不是都有暗戀的女生,自己回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