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容易被忽略的情緒勒索,以愛為名我為你好的金箍咒

2020-09-09 情感佳話營

《以家人之名》前兩天迎來大結局了,透過電視劇看一下是否能從中窺探你從沒發現的情緒勒索,親人、伴侶中以愛為名的最容易被忽略的窒息相處!

《以家人之名》近期掀起熱烈討論迎來大結局了,這部電視劇中沒有勾心鬥角的劇情與華麗鋪成,反而是細緻刻劃出家庭中最平凡的生活。《以家人之名》這部片圍繞著3個不同家庭且毫無血緣關係,但彼此成為比家人更親的家人!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從關心到愛,在家人、親子、伴侶間最容易被忽略的窒息式相處。《以家人之名》將每個家庭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呈現出來,像是求學時期,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兒女長大後,父母對子女的牽掛,讓大家從子女、父母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件事情!

天下父母心,每個爸媽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不要重蹈覆轍父母走過的辛苦路,於是盡力替孩子規劃未來,但日常生活裡也隱藏了許多我們都沒有發現的情緒勒索!

《以家人之名》整部戲中讓觀眾最反感的角色大概是男主角凌霄的母親陳婷,原先這個家庭有還有一個妹妹,有一次母親出門打麻將,將年幼的男主角凌霄、妹妹反鎖在家,後來妹妹不慎吃核桃時發生了意外。後來搬了家,母親卻指責一切都是男主角給妹妹吃核桃害死了妹妹,而凌霄也因此陷入無限的自責懊悔當中!

母親沈浸在失去女兒的痛苦裡,完全忽略了愛自己的丈夫、身邊的兒子,當著男主角的面說:「我不要你了」,拋棄離開他們並再婚生了一個女兒。後來等男主角長大了再回頭來對他說:「你不要媽媽和妹妹了嗎?」,但從未想過男主角年幼時被他拋棄帶來的巨大傷痛!

而女主角好友齊明月和媽媽相處也是生活中常見的情況,從衣著、就讀學校都是媽媽一手掌握,從沒有理解女兒的想法與感受,對於女兒的選擇只是一句句否定,再回過頭說:「我是為你好」、「當初辛辛苦苦把你養大」、「養你一點用都沒有」、「如果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等等,對於這些話語是否感到熟悉呢?這些就像是親情的金箍咒!

在中國人的社會裡尊重長輩、孝道至上的盛行風氣中,許多情緒勒索無形的傷害著家人間的感情,讓彼此間的關係更加疏離,不妨可以換個方式溝通,像是劇中女主角李尖尖的父親李海潮就是最好的例子!

對孩子具有包容、理解的能力,將知道且正確的事情與對方分享,但背後並沒有預期一個一定的結果,像是要孩子一定要聽他的話,不然就…等等,這樣一來對方也比較好接受,無論是伴侶、家人間的相處都適用,一切都是源自於愛,但別讓愛成了傷害關係的工具!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收官,別被情緒勒索,成長先學會拒絕
    話題之作《以家人之名》早前收官迎來大結局,該劇成描述家人關係之間冷暖百態的如實寫照,當中深刻的餘韻耐人尋味,讓人久久不能釋懷。不僅是家人,在愛情與職場中常常出現窒息式的相處,而我們則一步步被情緒勒索所吞噬。 1嘴巴上說的是民主,可是本質上就是專制。
  • 我還不是為你好!《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
    五十本心理學好書,慢慢說給你聽接納疫情現實,接納負性情緒規律生活作息,增強心理免疫鹿智慧帶來心理學好書精選推薦一切會好,未來可期情緒勒索,是指以愛之名,通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等手段,在親子、親密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為什麼一秒引爆你的,總是最親密的人?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豆豆的成績一旦有了少許的下滑,媽媽就會大發脾氣,對豆豆一通大罵後哭著說:「我天天管著你都是為你好,你考成這樣對得起我嗎?」豆豆每次面對媽媽這樣的責難,都顯得非常的委屈,他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聽話了,為什麼媽媽還總是不開心呢?難道媽媽不愛我了嗎?
  • 親情勒索,以愛之名的情緒綁架,就算是愛也不能為所欲為
    2019臺灣金曲頒獎典禮上,Leo王勇奪金曲歌王寶座,他興奮地衝上舞臺,在麥克風前說出他的得獎感言,其中提到:「媽媽,不要再親情勒索了,我也愛你,但我不一定要聽你的話!」原本就讀臺大社會系的Leo王,在學期間為了能夠專心從事音樂創作而選擇休學,他在得獎感言中提到,媽媽對此非常失望,認為這樣是「不孝」。
  • 為什麼你容易被情緒勒索?
    父母:我都是為你好。我工作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這樣對得起我嗎。
  • 「我都是為你好」---來自父母的情緒勒索,為的是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表面上是以他人為出發點的關愛,但其實是一種情緒勒索,為的是達到自己的目的!! 曾經有一位媽媽哭著對著七歲的小孩喊:「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去死了!」沒想到這孩子竟然回答:「媽媽,如果妳不能愛妳自己,妳就沒資格愛我。」
  • 《以家人之名》熱播: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最好的武器
    最近朋友圈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自小被母親拋棄的凌霄和賀子秋,總是惹得觀眾一陣心疼....好在兩個孩子都很幸運,遇見了李爸和李尖尖,才得以陽關快樂地成長。我們看到,無論是兒時的遺棄,還是成年後的被迫認親,兩個孩子都受到了家人的「情感勒索」,被「愛」逼迫而乖乖就範。
  • 《以家人之名》凌霄、子秋被逼離開家人: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最好的武器
    作 者 | 陳千朵 編 輯 | 朱萬剛來 源 |教育(ID:edu618)所有以愛之名,通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等手段,在親子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的方式都是情緒勒索。當父母能控制情緒,孩子也能夠在人生的旅程中輕鬆上陣,飛得更高更遠。
  • 《以家人之名》凌霄子秋被逼離開家人: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的武器
    最近,朋友圈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自小被母親拋棄的凌霄和子秋,總是惹得觀眾一陣心疼,好在兩個孩子遇見了李爸和尖尖,才陽光快樂地長大了。劇情一播出,觀眾都在為兩個孩子的經歷而心痛,但一定程度上,兩個孩子都是被「愛」逼迫而乖乖就範了。
  • 《以家人之名》凌霄、子秋被逼離開家人: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最好...
    來源:教育ID:edu618最近,朋友圈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自小被母親拋棄的凌霄和子秋,總是惹得觀眾一陣心疼,好在兩個孩子遇見了李爸和尖尖,才陽光快樂地長大了。這時候,親生父親又拿李爸的不容易來威脅子秋:擔心李爸會為了承受自己上學的費用而倍加辛苦,子秋也聽從親生父親的安排,出國留學,離開了家人。劇情一播出,觀眾都在為兩個孩子的經歷而心痛,但一定程度上,兩個孩子都是被「愛」逼迫而乖乖就範了。
  • 情緒測試|你是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嗎
    《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一書提出了容易被情緒勒索的幾種性格:● 極需要別人的認同● 害怕別人生氣● 希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維持表面的平靜● 容易為別人的生活負一些不必要的責任甚至因為沒有自信,所以別人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他們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這時候就最容易被勒索。當我們清楚地知道上述這五種容易被情緒勒索的心理狀態時,就應該想辦法提升心理素質,讓自己可以擁有免於被情緒勒索的體質。
  • 《大追捕》:如何擺脫一場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
    接下來我將結合影片及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從操控型父母的本質、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應對這樣的父母三方面進行分析。操控型父母的本質:表面上我都是為你好,實際上是一種情感勒索情感勒索,是一種不合理的情感控制。常常是發生在親密關係中,因著這種親密的關係一方大力施壓,而另一方就此妥協。
  • 從以愛之名看情緒界限 ——聽吳娟瑜老師《情緒勒索》課程有感
    過不了一會兒,她就會梨花帶雨抽抽噎噎的蹭到我身邊來……昨晚夜深人靜,重溫了一下吳娟瑜老師的《情緒勒索》系列課程,聯想到前面兩個場景,心中不禁莞爾:我與小神獸不知不覺相互勒索了一場——我要勒索她對「媽媽要離開」的焦慮和恐懼,她要勒索我對「寶寶哭鬧」的心疼和不安,只不過我們勒索之時尚不自知,並且有幸打成平手,誰也沒勒索到誰,哈哈哈!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美國家庭治療師朱迪斯·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說:「情緒勒索,是指以愛為名,通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等手段,在親子、情侶、職場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因為「情緒勒索」一般都有「愛你」、「為你好」這樣的美好外套,不管是「勒索者」還是「被勒索者」,都很容易把「情緒勒索」誤以為是一種愛的方式。
  • 面對情緒勒索
    由於他們常處於較權威的位置,他們的否定具有一定的殺傷力,容易讓你懷疑自己的感覺是不對的。勒索者除了極力說服外,也會美化自己的需求,可能會這麼說:「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的」、「我這麼照顧你,你居然不聽我的話」、「你不按照我的方式去做,難道你不相信我了」。這些說話的背後目的,都是要引發你的罪惡感,放大你讓別人失望、自己很不對的感覺。
  • 「為了你,我們這麼辛苦掙錢,」這是家長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
    以愛為名的綁架,真的能對孩子好嗎雖然以愛為名的綁架會存在很多種關係中,比如戀人、好朋友、同事等,但表現最為明顯的還是親子關係。因為每一個中國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是深刻到骨子裡的,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聽從長輩的教導、要孝順長輩,一個「孝」是千千萬萬個中國家庭的共同特點,但凡背上「不孝」的名號,你將會被你所處的社會環境所唾棄。
  •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我是一位心理師,每天都在省視人的內心傷痛。    我發現我們內心的很多痛苦都來源於親近之人的情緒勒索。
  • 情感勒索下的傀儡人生,3步終結以愛為名的操控遊戲
    情感勒索者慣用的伎倆便是告訴你,如果你不不聽我的,那麼我就也會讓你不好過。甚至還會製造一種「被排擠的恐懼」。為什麼包麗會淪陷在情感勒索的黑洞裡,她在我們眼中如此優秀,自我評價如此低,這是長久壓迫下的習得性無助,對應著心理學上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 「我都是為了你好」,常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應該如何擺脫困境
    朱雨辰覺得媽媽給他帶來了很大壓力,網友們也都覺得這樣的愛太沉重了。不可否認,朱媽媽為孩子失去了自我,付出了全部,但這樣對孩子反倒是種傷害。好在節目最後,朱媽媽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妥,表示以後會努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