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網上的樹洞貼看到有人說,說很痛恨現在那麼摳摳搜搜的自己。因為從小父母就給她灌輸一種我們家裡很窮,你不要亂買衣服亂花錢,不要去和別人比,我們條件本來就比不過別人家。每天爸爸媽媽去工作那麼辛苦,掙錢都是為了供你讀書,你是替父母去讀書,讀不好你自己看著辦。
於是從小她就不會主動向父母要求買新衣服和玩具,讀到高中都一直是校服輪著換,到了大學,她也不敢去參加同學、社團間的聚餐,生怕會多花錢。現在回頭想想,自己家裡也沒有父母口中描述的那麼窮,為什麼卻對她壓迫那麼緊,以至於都捨不得對自己好。
在這條樹洞貼下有很多人發表了自己同樣的遭遇,不難看出,讓孩子保持節儉,節儉再節儉,似乎依然處於許多中國父母的育兒信條榜首。勤儉節約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有這樣的習慣固然是好的,但過分節儉也會有弊端。或許父母們仍然認為,學會節約、精打細算就是會生活,能省錢才能對未來生活存一份保障,但卻忽略了想要好的生活質量並不只是節儉就能帶來的。
父母用自己的辛苦來作為愛的綁架鞭策孩子上進,想要孩子好好讀書的初衷確實是好的,但卻忽視了在這樣自我貶低式激勵中長大的孩子,是否會在內心深處形成自卑感。
用自己的付出來要求孩子,卻不問這是否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如果不是,那麼就是父母在用自己的愛來綁架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真的能如果家長所願的健康快樂嗎?
以愛為名的綁架,真的能對孩子好嗎
雖然以愛為名的綁架會存在很多種關係中,比如戀人、好朋友、同事等,但表現最為明顯的還是親子關係。因為每一個中國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是深刻到骨子裡的,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聽從長輩的教導、要孝順長輩,一個「孝」是千千萬萬個中國家庭的共同特點,但凡背上「不孝」的名號,你將會被你所處的社會環境所唾棄。
當然,孩子孝順父母是沒錯的,但是父母以孝順、愛護孩子之名來鞭策孩子讀書、學習,這樣罔顧孩子意願的方法同樣不對。孩子不敢反抗父母通常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沒有反抗的實力,其次是在感情上不敢反抗,只能在不斷說服自己服從。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可能會一直積蓄實力,一旦認為自己能夠獨立生存,就會逃離原生家庭。在一項關於農村初中輟學學生的調查中,很多人都是因為從小生活在父母給予的高壓下,在青春期就選擇逃開家庭,有受訪者表示,「既然父母覺得我讀書花錢弄得他們很辛苦,那麼我不讀了,我自己去打工賺錢,這和他們沒關係了」。
每當看到這樣的孩子,我不禁反思,這樣的家庭教育方法還要破壞多少個家庭?還要毀掉多少個孩子的前途?
而在心理上一直處於壓抑狀態的孩子,或許表現上看上讀書、生活都很正常,但是可能都只是他們的掩飾而已。正如樹洞貼中所說,她也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工作在旁邊眼裡看著也不錯,但是她生活得還是不幸福。要知道真正的幸福不是表面上的和和美美就能帶來的,內心的真實感受尤為重要,因此,父母們請不要再以愛為名來綁架孩子的成長了。
父母的愛,應該這樣給予孩子
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其著作《情感勒索》中這樣說:「情感勒索就是如果你在乎我,你就要按照我的方式去做。」「蘇珊認為情感勒索會奪走一個人最珍貴的資產,即自我完整性。缺乏這一特性,將會影響到我們的自尊、對幸福感有所損害、為了安撫勒索者而犧牲他人甚至犧牲自己。父母與孩子的愛是相互的,如果父母以愛為名來綁架孩子,不僅會傷害到孩子對父母的愛,影響家庭關係,還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的健全發展,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家庭永遠是孩子背後的港灣,父母的愛總是對孩子無言的支持,父母想要用愛幫助孩子成長,那麼應該這樣做。
1. 停止勒索,認真審視孩子的需求
如果你正在對你的孩子說這些話,「你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媽媽每天工作那麼累你沒看到嗎」、「你怎麼還在玩,我賺錢養你就是為了讓你玩遊戲的嗎」,請停止。你這樣自以為辛苦付出能教導孩子走上「正道」的語錄並不管用,當你說出這些話時,反而是在消磨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首先你要認識到孩子的學習是否優秀,與你工作辛苦與否並無太大關係;其次,你要看懂孩子的想法,明白他的需求。孩子為什麼不學習?是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還是在學校裡和同學產生矛盾,才有了厭學心理;孩子玩遊戲之前是不是已經把作業寫好了,想要勞逸結合放鬆一下呢?明白了孩子做事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滿足孩子的需求,一味的以自己的付出來要求孩子,得到的效果可能並不如意。
2. 主動溝通,用愛呵護孩子成長
有人曾說,因為有愛,所以我們最關心、甚至血緣最濃,交往最頻繁的人,對我們殺傷力最大。父母的愛如果用錯了地方,對孩子的傷害同樣是巨大的。像勒索感情這樣的單方面溝通根本無法將父母為孩子好的初衷傳達到位,因此想要用愛呵護孩子成長,必須要學會主動的、理性的與孩子溝通。通過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幫助更大。
3. 讓孩子學會開口拒絕
想讓孩子學會開口拒絕,首先父母鼓勵孩子拒絕家人的不合理要求,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需要學會合理表達自己的訴求,學會與父母溝通以致達成共識,這樣的親子關係才是健康和諧、親密有間的。學會拒絕不僅是一個幫助孩子拒絕不合理感情勒索,鍛鍊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方法,對孩子進入社會影響也頗大。
只有學會拒絕,在社交場合或與同事相處中才能坦然拒絕對方的不合理要求,不被道德綁架,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忍氣答應別人最後還是自己吃苦。
或許作為父母的你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但是你真的快樂嗎?如果不,請不要再把這樣的痛苦施加給你的孩子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複製父母的成長方式並不一定能讓他們健康成長,因此作為父母的你,在愛孩子時,請不要忽略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