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你遭遇過嗎

2021-02-13 桃花島

最近被很多朋友慫恿看芒果臺一個新真人秀節目《一年級》,看了一小段,發現裡面有一個媽媽家長,在孩子入讀一年級之前抱著孩子痛哭流涕,送孩子到學校還一再問「你會想媽媽對不對,媽媽知道你會想媽媽」,看上去是這孩子離不開媽媽,實際上是這媽媽離不開孩子,這麼教育下去,這孩子一輩子都只能跟他媽媽過日子,或者一旦逆反起來就走到海角天涯,遠離媽媽。

周迅版的《紅高粱》也開播了,九兒和初戀約好私奔,他媽媽用「你出門我就死」這一大招阻止兒子去通知九兒改時間,結果致使九兒如約前往,被土匪劫走了。

這兩種情形,就是情感勒索。

也算是中國家庭的特色變態關係之一了。


你很難說你從沒有經歷過任何人的情感勒索,最起碼你見過別人在勒索和被勒索,「你敢離婚我就跳樓」「你敢娶她,媽就死給你看」「你再怎樣怎樣,就和你斷絕某某關係」「你要是出了這個門兒,就別想回來」「你看別人家的丈夫怎麼怎麼樣」……這些情感勒索也許能一眼識破,但更多滲入日常生活中的,像溫水煮青蛙,真正疼痛難忍之前,很難被發現。


能懂得其中要義,防微杜漸,也許就能遠離漩渦,護自己一家平安。

凡事找到內在原因,比糾結具體事例的對錯要重要很多。

一個三十歲的女研究生,因為學校拒絕她的母親住在她的宿舍裡,最終選擇了跳樓自殺。這是2009年的春天發生在上海海事大學的慘烈故事。女主人公楊元元的悲慘人生引發了輿論對教育制度、貧富差距大環境的拷問,然而楊元元和她母親望春玲之間隱秘的情感勒索卻鮮有人關注。

「情感勒索」是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SusanForward)結合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提出的概念。「情感勒索」是如此大面積地發生在本應充滿著愛和親密的私人關係裡,讓這位老練的心理醫師也頗為驚訝。她在1997年推出了《情感勒索——助你成功應對人際關係中的軟暴力》一書,詳解了何為情感勒索、情感勒索為何會發生,以及如何破解情感勒索的局面。

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 「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和我們親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我們;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懲罰我們。」蘇珊如此定義。用一個最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你愛的人向你傳遞著一個信息: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

在親密關係中,各種情感勒索隨處可見。關係破裂了,美麗多情的女子受不了,以自殺相威脅,試圖阻止「浪子」匆匆離去的腳步,這種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結了婚之後,老公對漂亮老婆在外面闖事業很不放心,要求她呆在家裡,剛開始是不準她接觸男性朋友,然後不準她接觸出所有男人,最後老婆成了「玻璃瓶」中的人,見所有的人都需要老公允許;老公有了婚外情,老婆一輩子念念不忘,每當吵架時,便會搬出來當做「壓軸戲」,勒令「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老公服從她的命令……

情感勒索讓愛變質,變成了一灘臭泥塘,輕則令你陷在裡面動彈不得,重則要你的命。如同楊元元。

出生在湖北枝江的楊元元父親早逝,從小與母親、弟弟相依為命。母親是一家軍工廠的工人。在她短短的三十年人生中,母親望春玲一直以母愛和孝道的名義操縱著楊元元。女兒想報考大連海事大學,望春玲以考武漢大學可以省些路費為由,阻止了女兒做出這一抉擇;從女兒大三起,因軍工廠拆遷失去住處,她到大學投奔女兒,和女兒擠在一張床上居住,從此兩人形影不離;女兒考上了小城市的公務員,因她希望女兒去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而放棄;女兒三十歲了,渴望愛情,親屬也勸她考慮女兒的終生大事,她卻說,「我們樓上三十好幾沒結婚的多了」

;女兒考上上海海事大學的研究生,雖然她每月有987元的退休金,但她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跟著去,和女兒同住宿舍;女兒兩個月的研究生生涯裡,從未參加任何一項集體活動,每次只是默默地跟在母親背後,聽她母親說話。

沒有朋友、沒有知己;沒有夢想,沒有青春,沒有現代化的生活。楊元元的路越走越窄,唯一擁有的是母親,以及無窮的挫折、孤獨、憋悶、自卑、屈辱和道德枷鎖。故事如自動化一般發展,只有一個結局:勒索者會將被勒索者勒索至死。望春玲將會把她的女兒「勒索至死」。

和刑法中的敲詐勒索罪不同的是,情感勒索者索要的是比財物複雜得多的東西,可以是對方的關懷、付出等情感,也可以是金錢、時間和精力。情感勒索者打著的是愛的旗號,目的是關係中的親密,因此披上了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

專家訪談:情感勒索本質上是一種權力關係

心探索:從您做心理諮詢師的經驗來看,您認為情感勒索是怎麼發生的?

武志紅:通常發生在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中,雙方起衝突時,一方希望對方聽自己,為此不惜採取任何手段。但不一定是赤裸裸的「我比你力氣大,不聽我的我就揍你」,大部分是隱性的,會抹去暴力信息。就像蘇珊.福沃德指出的一樣,通常一次完整的情感勒索會有三個環節。A要求、B抗拒;A施壓、B感到壓力;A威脅,B屈服。在關係中,這種狀況會經常發生,被勒索者方會感受到極大的痛苦。

無論是親子關係,還是親密關係,一旦有情感勒索發生,那麼就意味著權力遊戲開始了,關係隨之也會失衡。

心探索:情感勒索者是怎樣做的?他們用了哪些方法?

武志紅:勒索者通常都懷有一個「改造夢想」,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伴侶。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違背孩子意願的事時,會對孩子說「我是為了你好」;妻子會對丈夫說:「既然你愛我,就應該做到怎樣怎樣……「

「貼標籤「是常用的手段。比如父母會對孩子說,」你這樣做不孝道「,」你有毛病」、「完美的太太應該是這樣的」、「別人家的老婆不像你這樣」,標籤是無窮無盡的。中國人還有一個毛病是讓親人「站隊」。離婚大戰中,有的父母就會要求孩子做選擇,「你要我還是要你爸?「,一副「有我沒他「的架勢。老一輩的祖父母有時也會要求孩子站隊。這些都是情感勒索。無論勒索者如何使用手段,他們的核心目的只是一個,我們的關係,我說了算。

為什麼勒索者能達到目的?

武志紅:因為在親子關係、親密關係這樣親近深入的關係中,我們都有一個軟肋,那就是我們害怕失去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孩子對父母對待他的方式是沒有選擇的,他對父母的依賴就像一首歌裡唱的那樣「死了都要愛「。假如關係中缺少真愛,孩子對父母的愛的渴求就會變成希望父母滿意。如果你覺得勒索才能滿意,那麼我就請你勒索我。對勒索者來說,砝碼就是愛,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愛。親密關係中的情感勒索常常是早年親子關係中勒索的再現。

還有,中國的孝道文化無形中鼓勵了父母對子女的勒索。

變了質的孝道?當事人身在其中不知曉,因為一切都披上了孝道的外衣。

武志紅:是這樣的。我的一位客戶就是這種情況。她在23歲時,和丈夫一起開辦了一個工廠。她非常孝順,就將一部分股份給了母親,母親就成了大股東。四五年後,他們想移民,如果他們是大股東的話對移民有利,於是就找到母親希望能拿回屬於自己的股份。不料母親說:「工廠百分之百都是我的。「不但如此,母親還告訴各位親朋好友,說女兒如何如何不孝順。即便是這樣,這位女士還是覺得,只要媽媽高興,工廠她拿去好了。大不了自己拿錢再開一家。在這裡,」孝道「就成了一個標籤,禍害無窮。

孝道還會鼓勵父母勒索孩子的生命力,像楊元元的母親望春玲做的那樣。

武志紅:過分強調孝道會使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變得非常畸形。孩子會成為父母的角色,而當他/她成為父母時,他未滿足的需要會驅使他變成一個孩子,向伴侶和孩子勒索情感。在楊元元的故事中,你可以看到她媽媽是透過楊元元來活的,她根本就不是母親,她是孩子;相反,楊元元才是母親。有一次,我在一個好媽媽選秀節目中聽到一個母親說,她的孩子有三個優點,一是孩子愛我,二是孩子包容我的情緒,三是孩子理解我。臺下一篇鼓掌聲,我當時就火了。她的孩子才六七歲啊,她在要求孩子做什麼?做媽媽嗎?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在親密關係中會做什麼?

武志紅:顯然,他/她會勒索伴侶。假如妻子是個勒索者,丈夫通常會採取一些消極的方式反抗,比如成為工作狂,或者找一個情人,或者回到家看電視、看報紙,根本不和妻子說話。這就是很多婚姻的狀態。

在親密關係中,情感勒索會怎樣表現?

武志紅:男人和女人的勒索方式是不同的。男人作為勒索者,通常會扮演懲罰者的角色。因為男人掌握著這個社會的大部分資源,於是會採取暴力、控制等硬性手段。我的客戶中有一個女士,她的丈夫不準她外出工作,呆在家裡隔20分鐘就必須給他打電話。假如她沒打電話來,他就會懷疑太太和別的男人上床了。

而女人通常會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勒索手段最常見的是「一哭二鬧三上吊「,進行自我懲罰,意思是你這樣做傷害了我,你要為後果負責。我注意到的是,女人在家庭中勒索得更厲害,家庭是女人的戰場。

在親子關係中的勒索和孝道文化有關,在親密關係中的勒索是否也跟傳統文化有關?

武志紅:一是男尊女卑的文化,二是「活著是為了別人」的價值觀,造成人人都沒有自我價值感,因此只能通過對別人敲骨吸髓來獲得滿足。

情感勒索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武志紅:情感勒索的本質是一種權力遊戲,是一方或者雙方試圖成為關係的主導者。權力和真愛是不相干的。我的看法是,權力原則對應於社會領域,而對情感領域來說,對應的是珍惜原則。前者是一方控制,另一方服從;而後者則是「我看到了你的存在,你做你自己就很好」,就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界羅傑斯所說的「愛就是深深的理解」。假如一個人從未沒有體會過珍惜原則,那麼就很容易將權力原則運用在情感領域。對勒索者來說,他關心的有兩點,這段關係我說了算;對方不離開自己。

「我說了算,整個世界都圍著我轉」這種感覺很美妙,是人性中固有的部分,但這種感覺的基礎卻是不牢靠的的,如同流沙建造的塔,是沒有安全感的。他沒有安全感,他就要向別人勒索。但勒索來的安全感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所以他的勒索會永無止盡。

那被勒索者為何要同意他?

武志紅:一個情感勒索的關係不是哪一個人製造出來的,而是合力形成的。這裡面有一個共生的關係。無論是被勒索者還是勒索者,都有一個本質的核,那就是不能做自己。對被勒索者來說,親密是對的,做自己是不對的。為了親密,那麼就可以犧牲自己。他陷入被勒索的關係中時,是沒有覺知的。

發生情感勒索另一個深層的原因是,對聯結斷裂的恐懼。雙方常常有一個惡質的關係,但是被否定、被拒絕、被排斥,總比完全的彼此隔絕好。尤其是對勒索者來說,他內心中極度渴愛,自己卻不知道,於是往往會採用一些變態的手段,滿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如何辨別正常的情感要求和情感勒索?

武志紅:珍惜原則並不意味著在關係中沒有要求。這裡面的差別是,情感勒索的要求會伴隨著威脅和強迫。你當然可以對你的伴侶提要求,但問題是伴侶不這麼做時你會怎麼辦,你會不會採用各種方法,令他心不甘情不願地滿足你的要求。後者才是情感勒索。

第三部分:如何對情感勒索者說no

停止情感勒索遊戲最關鍵的在被勒索者一方。只有被勒索者喊停,事情才會改變。所以對被勒索者來說,第一步就是放下對勒索者的期待。「假如有一點點改變,事情就不是這個樣子的」,這樣想是無助於關係變化的。一個人只有在體會到痛苦時才會改變,對勒索者來說,只有在發現自己控制不了別人時,他的安全感垮塌了,才會恐慌,才會改變。

第二,被勒索者要明白,是你創造了別人勒索你的情境,是你允許了別人勒索你。在這樣的環境中,你一定是想追求某種好處。最常見的是想獲得對方的認可。被勒索者不知道自己是誰,將價值感建立在別人的認可身上,恐懼活出自己。因此,你要看清你想從這個情境中獲得什麼。這可能會帶來極大的痛苦,那麼就呆在這個痛苦裡,允許自己痛苦。

所以,第三就是接受要現狀,承認自己對這個關係感到絕望感。比如親子關係,父母就是不認可我,那就接受這個事實。

第四就是擴大你的世界。和你產生互動的不僅僅是勒索者,從這個單一的關係模式中走出去,會發現很多人自動地與你建立正常的關係。

第五要問問自己何時體驗過真愛。這是建立信心的重要環節。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至少體驗過一兩次真愛。仔細回憶所有的細節,告訴自己,這是我想要的。有了這樣的感覺,你才有勇氣對惡質的關係說no。

最後就是和勒索者作鬥爭。對待勒索者最重要的態度就是「不含敵意的堅決」,向對方傳遞「我有我的立場,我很堅定,我不會順從你,但我並不會和你作對」信息。學會擁有自己的界限,要讓對方知道「我是我,你是你」,這是鬥爭的法寶。要經常對勒索者講:」這是我的事,這是你的事「,從小事做起,設立界限。關鍵不在於事情的大小,而在於態度的堅決。

剛開始這樣做很艱難,雙方會發生劇烈爭執,你可能會大發脾氣。這是改變關係的必經階段。永遠記住,不要追求完美,真實是最重要的。

(本文來源自《心探索》)

【島の說話】

如果真的分辨不出情感勒索這種權力遊戲,又覺得自己在某種家庭關係十分吃力,就可以反過來想想真正的愛是什麼。

愛就是「你做你自己就好」

「愛就是深深的理解」

一個人真正愛你,是讓你覺得和這個人在一起舒服、快活、充滿希望。

如果常說「我是為了你好」,但卻讓你常常感到不適,那你不是在愛裡,你是在控制裡。

人只活一世,確定什麼才是真正的愛,當然是很要緊的事。



————

昨天后臺回復「男性」關鍵詞的數量,真是多到……

哎,你們這些色女郎~

桃花島,只為29+女性

回復下列關鍵詞,即刻收穫美好:

愛情健康婚姻親子sex • 時間管理 •莊婧推薦 • 29+



相關焦點

  • 我們常聽說情感勒索,什麼是情感勒索,我們有沒有被情感勒索呢?
    除了自己,有誰能清楚又精準地告訴情感勒索者:這些方式對我有用,就是這種壓力讓我不得不妥協,正是這些好像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工具戳疼了我最脆弱的部分。我們或許並不覺得自己幫情感勒索者做過什麼,但是他們卻能從我們對他們提供的測試的反應中查覺到一些線索。以下要點會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給了情感勒索者可乘之機。
  • 情感勒索
    最親近的人,會把你拖進最持久的戰役。 「你要是敢跟我離婚,就別想見孩子了!」「你個不孝子,是不是想讓我死給你看?」「我好難受,看看你讓我變成什麼樣了!」「你不是想要這個嗎?那就乖乖聽我的。」 這四種情感勒索者可能是你的伴侶、父母、朋友、同事……他們也許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為你好」,卻會讓你過得生不如死。 情感勒索者利用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控制了他們的受害者。在這種扭曲的關係中,沒有人是贏家。
  • 我總是容易陷入《情感勒索》,怎麼辦?
    01你說過下面這些話(或相似的話)嗎?「我為你做了那麼多,你就這麼對我嗎?」「你讓我很傷心。」「這對我不公平。」在書中,作者引用大量事例,系統地剖析了「情感勒索」這種現象及其起因、滋生環境、表現方式等,並介紹了許多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法,使受害者能夠科學理性地終止情感勒索的傷害,堅定地維護自我完整性。作者說道:「在你經歷改變的過程中,我無法親身陪在你身邊,但是我會在精神上支持你。
  • 你可能已經被「情感勒索」
    蘇珊·福沃德首次將這一種充滿破壞性的關係定義為「情感勒索」,並整理成書《情感勒索》,精準剖析了情感勒索者的動機與套路。情感勒索的六個特徵情感勒索對於一段關係來說具有極大的破壞性,但是也不代表所有「不得不答應」都是情感勒索,草木皆兵會讓你可能失去一段寶貴的關係,所以在識別情感勒索時我們要注意審視,蘇珊在書中列出了六項致命的特徵,也可以說是完成情感勒索的六個階段:
  • 情感勒索是一種謀殺
    從心理諮詢師的經驗來看,情感勒索是怎麼發生的?通常發生在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中,雙方起衝突時,一方希望對方聽自己,為此不惜採取任何手段。但不一定是赤裸裸的「我比你力氣大,不聽我的我就揍你」,大部分是隱性的,會抹去暴力信息。就像蘇珊•福沃德指出的一樣,通常一次完整的情感勒索會有三個環節。A要求,B抗拒;A施壓,B感到壓力;A威脅,B屈服。
  • 《情感勒索》:從被勒索者角度淺析情感勒索發生的可能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會有這樣的對話 :母親:「如果你不陪我去旅行,你就是不在意我。」愛人:「如果你不給我做飯,我就餓著自己。」戀人:「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我就和你分手。」女兒:「如果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不寫作業。」
  • 你是不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如果是,你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你有沒有經歷過,另一半讓你感到快要抓狂瘋掉的戀愛關係呢?或者他們想去控制你的一舉一動,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你做什麼都是錯,對方做什麼都有理由,從而導致你在情感上受到了勒索?如果你有這種感覺,你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發現自己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但是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呢?什麼是情感勒索?
  • 《情感勒索》:趕快擺脫以愛之名的勒索,它會毀了你的人生
    事件一出,就有人質問明道,「你那麼有錢,為什麼不幫哥哥還債?」「難道你一點責任都沒有嗎?」「你為什麼不多給他一點關心?」……我想,這些讓人產生自責、內疚、罪惡感的話,哪怕在哥哥生前,明道也聽過、被質問過無數次,那時,為了填補這個無限深的窟窿,他已經為哥哥付出太多太多,深受其害很久了。
  • 情感勒索是一種謀殺【道悅】
    情感勒索如此大面積地發生在本應充滿著愛和親密的私人關係裡,這就是情感勒索,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和我們親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我們。 「情感勒索」是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結合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提出的概念。情感勒索如此大面積地發生在本應充滿著愛和親密的私人關係裡,讓這位老練的心理醫生也頗為驚訝。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
  • 關係中的情感勒索:我是為了你好,你卻毫不領情
    《情感勒索》一書中寫道: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動中最有力的形式。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會用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我們如果不照他們說的做,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重心是最基本的威脅、恐嚇,它會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來,但大意就是「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你就不會太好過「。
  • 你可能處在情感勒索的陷阱中
    樊勝美以為這是父母對自己的一種形式的愛,實際上她一直處在父母的情感勒索中,一方面她自己心裡感覺痛苦,另一方面父母覺得她給的還不夠,對她仍不滿意。正如《情感勒索》書中所說:「在情感勒索中,兩個人都是輸家。」
  • 「我提分手,TA要自殺」|如何應對情感勒索
    有兩個簡單的問題可以幫我們判斷,自己是否在關係裡遭遇精神暴力:一、你到底為了什麼留在關係裡,是因為恐懼還是因為愛?二、如果你覺得有點分不太清。你可以假設,那件現在讓你無比害怕的事情不會發生(比如,那位說分手就會自殺的戀人完全放下了自殺的想法)你還會留下嗎?
  • "情感勒索" 讓親情變質卻欲罷不能!
    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和我們親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我們;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懲罰我們。」蘇珊如此定義。用最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你愛的人向你傳遞著一個信息: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
  • 《情感勒索》:幫你走出「相愛相殺」的怪圈,活出完整的自己
    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要是敢分手,我馬上死給你看!」多少朋友以「友誼」博取更大的利益——「你不是我朋友嗎?這麼點小忙你都不幫我?你算什麼朋友!」面對這種情況你會怎樣選擇?咽下辛酸委曲求全或是陶醉在自我犧牲的幻想中?
  • 擺脫情感勒索,不做愛的傀儡
    這就是兒童早期的「情感勒索」。成人之後的情感勒索就複雜多了,因為勒索者更懂得我們的弱點和珍視的東西,他們通過利用恐懼、責任和罪惡感,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被勒索的人最終成為了愛的傀儡,予取予求。1、走近情感勒索由蘇珊·福沃德和唐娜·弗雷澤合著的《情感勒索》是較早探索情感勒索這一感情現象的著作,成書於20多年前,且至今暢銷全球。
  • 「為了你,我們這麼辛苦掙錢,」這是家長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
    在這條樹洞貼下有很多人發表了自己同樣的遭遇,不難看出,讓孩子保持節儉,節儉再節儉,似乎依然處於許多中國父母的育兒信條榜首。勤儉節約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有這樣的習慣固然是好的,但過分節儉也會有弊端。或許父母們仍然認為,學會節約、精打細算就是會生活,能省錢才能對未來生活存一份保障,但卻忽略了想要好的生活質量並不只是節儉就能帶來的。
  • 請別以愛的名義,傷害愛你的人:情感勒索的迷霧,我們要儘量避開
    「我這都是為你好,你怎麼就不聽我的呢?」「我把你養到這麼大,你連這個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平時我們關係那麼好,真沒想到在我傷心的時候,陪著我的卻不是你。」上面的這些話,你是不是覺得很耳熟?其實這種打著愛的名義,卻帶了點威脅、打擊、埋怨的意思,一定要求對方服從,而沒有照顧對方感受的言行舉止,就是所謂的「情感勒索」。「情感勒索」最早是由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提出的。
  • 《情感勒索》|情感背後藏著一個黑洞,連接它的只是一個情緒按鍵
    「如果你真的愛我……」「如果你(不答應我)……」「只有你可以……」「你太自私了……」……在生活當中,對於很多人來說,情感勒索並不是一種陌生的體驗,也許對這一詞語還不怎麼熟悉,但對于勒索者表現出的種種無止境地索取
  • 《情感勒索》丨終結以愛為名的操控遊戲,擺脫一再退讓的惡性循環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離婚後遇到的追求者老金,就是典型的試圖用「情感勒索」的方式綁定子君和自己的親密關係,老金想帶子君去見自己的朋友,實際上這意味著子君原本心裡也是默認可以和老金處處看,但是老金說子君穿的衣服太貴重了,執意要子君回家換成牛仔褲和平底鞋,子君不同意,說我不拿包了,這樣顯得不那麼隆重,老金還是不依不饒,這就是典型的情感勒索了,那擺出的態勢是你要是不按照我說的去做,那我們就不會好過
  • 愛與關係:如何終結情感勒索之道,擺脫以愛為名的操控遊戲
    下面我從「什麼是情感勒索、它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如何掙脫情感勒索的枷鎖」來說說情感勒索型親密關係。常見的說辭有:「我可以幫助你,只要你……」。引誘者不會免費贈送任何東西,所有漂亮的包裝背後都有一根無形的繩索,要想得到,就得按照他們的要求做。這四種情感勒索者可能是你的伴侶、父母、朋友、同事……他們也許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為你好」,但卻會讓你過得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