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很多朋友慫恿看芒果臺一個新真人秀節目《一年級》,看了一小段,發現裡面有一個媽媽家長,在孩子入讀一年級之前抱著孩子痛哭流涕,送孩子到學校還一再問「你會想媽媽對不對,媽媽知道你會想媽媽」,看上去是這孩子離不開媽媽,實際上是這媽媽離不開孩子,這麼教育下去,這孩子一輩子都只能跟他媽媽過日子,或者一旦逆反起來就走到海角天涯,遠離媽媽。
周迅版的《紅高粱》也開播了,九兒和初戀約好私奔,他媽媽用「你出門我就死」這一大招阻止兒子去通知九兒改時間,結果致使九兒如約前往,被土匪劫走了。
這兩種情形,就是情感勒索。
也算是中國家庭的特色變態關係之一了。
你很難說你從沒有經歷過任何人的情感勒索,最起碼你見過別人在勒索和被勒索,「你敢離婚我就跳樓」「你敢娶她,媽就死給你看」「你再怎樣怎樣,就和你斷絕某某關係」「你要是出了這個門兒,就別想回來」「你看別人家的丈夫怎麼怎麼樣」……這些情感勒索也許能一眼識破,但更多滲入日常生活中的,像溫水煮青蛙,真正疼痛難忍之前,很難被發現。
能懂得其中要義,防微杜漸,也許就能遠離漩渦,護自己一家平安。
凡事找到內在原因,比糾結具體事例的對錯要重要很多。
一個三十歲的女研究生,因為學校拒絕她的母親住在她的宿舍裡,最終選擇了跳樓自殺。這是2009年的春天發生在上海海事大學的慘烈故事。女主人公楊元元的悲慘人生引發了輿論對教育制度、貧富差距大環境的拷問,然而楊元元和她母親望春玲之間隱秘的情感勒索卻鮮有人關注。
「情感勒索」是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SusanForward)結合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提出的概念。「情感勒索」是如此大面積地發生在本應充滿著愛和親密的私人關係裡,讓這位老練的心理醫師也頗為驚訝。她在1997年推出了《情感勒索——助你成功應對人際關係中的軟暴力》一書,詳解了何為情感勒索、情感勒索為何會發生,以及如何破解情感勒索的局面。
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 「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和我們親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間接地威脅我們;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懲罰我們。」蘇珊如此定義。用一個最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你愛的人向你傳遞著一個信息:如果你不按我的要求做,有你好看的。
在親密關係中,各種情感勒索隨處可見。關係破裂了,美麗多情的女子受不了,以自殺相威脅,試圖阻止「浪子」匆匆離去的腳步,這種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結了婚之後,老公對漂亮老婆在外面闖事業很不放心,要求她呆在家裡,剛開始是不準她接觸男性朋友,然後不準她接觸出所有男人,最後老婆成了「玻璃瓶」中的人,見所有的人都需要老公允許;老公有了婚外情,老婆一輩子念念不忘,每當吵架時,便會搬出來當做「壓軸戲」,勒令「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老公服從她的命令……
情感勒索讓愛變質,變成了一灘臭泥塘,輕則令你陷在裡面動彈不得,重則要你的命。如同楊元元。
出生在湖北枝江的楊元元父親早逝,從小與母親、弟弟相依為命。母親是一家軍工廠的工人。在她短短的三十年人生中,母親望春玲一直以母愛和孝道的名義操縱著楊元元。女兒想報考大連海事大學,望春玲以考武漢大學可以省些路費為由,阻止了女兒做出這一抉擇;從女兒大三起,因軍工廠拆遷失去住處,她到大學投奔女兒,和女兒擠在一張床上居住,從此兩人形影不離;女兒考上了小城市的公務員,因她希望女兒去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而放棄;女兒三十歲了,渴望愛情,親屬也勸她考慮女兒的終生大事,她卻說,「我們樓上三十好幾沒結婚的多了」
;女兒考上上海海事大學的研究生,雖然她每月有987元的退休金,但她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跟著去,和女兒同住宿舍;女兒兩個月的研究生生涯裡,從未參加任何一項集體活動,每次只是默默地跟在母親背後,聽她母親說話。
沒有朋友、沒有知己;沒有夢想,沒有青春,沒有現代化的生活。楊元元的路越走越窄,唯一擁有的是母親,以及無窮的挫折、孤獨、憋悶、自卑、屈辱和道德枷鎖。故事如自動化一般發展,只有一個結局:勒索者會將被勒索者勒索至死。望春玲將會把她的女兒「勒索至死」。
和刑法中的敲詐勒索罪不同的是,情感勒索者索要的是比財物複雜得多的東西,可以是對方的關懷、付出等情感,也可以是金錢、時間和精力。情感勒索者打著的是愛的旗號,目的是關係中的親密,因此披上了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
專家訪談:情感勒索本質上是一種權力關係
心探索:從您做心理諮詢師的經驗來看,您認為情感勒索是怎麼發生的?
武志紅:通常發生在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中,雙方起衝突時,一方希望對方聽自己,為此不惜採取任何手段。但不一定是赤裸裸的「我比你力氣大,不聽我的我就揍你」,大部分是隱性的,會抹去暴力信息。就像蘇珊.福沃德指出的一樣,通常一次完整的情感勒索會有三個環節。A要求、B抗拒;A施壓、B感到壓力;A威脅,B屈服。在關係中,這種狀況會經常發生,被勒索者方會感受到極大的痛苦。
無論是親子關係,還是親密關係,一旦有情感勒索發生,那麼就意味著權力遊戲開始了,關係隨之也會失衡。
心探索:情感勒索者是怎樣做的?他們用了哪些方法?
武志紅:勒索者通常都懷有一個「改造夢想」,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伴侶。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違背孩子意願的事時,會對孩子說「我是為了你好」;妻子會對丈夫說:「既然你愛我,就應該做到怎樣怎樣……「
「貼標籤「是常用的手段。比如父母會對孩子說,」你這樣做不孝道「,」你有毛病」、「完美的太太應該是這樣的」、「別人家的老婆不像你這樣」,標籤是無窮無盡的。中國人還有一個毛病是讓親人「站隊」。離婚大戰中,有的父母就會要求孩子做選擇,「你要我還是要你爸?「,一副「有我沒他「的架勢。老一輩的祖父母有時也會要求孩子站隊。這些都是情感勒索。無論勒索者如何使用手段,他們的核心目的只是一個,我們的關係,我說了算。
為什麼勒索者能達到目的?
武志紅:因為在親子關係、親密關係這樣親近深入的關係中,我們都有一個軟肋,那就是我們害怕失去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孩子對父母對待他的方式是沒有選擇的,他對父母的依賴就像一首歌裡唱的那樣「死了都要愛「。假如關係中缺少真愛,孩子對父母的愛的渴求就會變成希望父母滿意。如果你覺得勒索才能滿意,那麼我就請你勒索我。對勒索者來說,砝碼就是愛,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愛。親密關係中的情感勒索常常是早年親子關係中勒索的再現。
還有,中國的孝道文化無形中鼓勵了父母對子女的勒索。
變了質的孝道?當事人身在其中不知曉,因為一切都披上了孝道的外衣。
武志紅:是這樣的。我的一位客戶就是這種情況。她在23歲時,和丈夫一起開辦了一個工廠。她非常孝順,就將一部分股份給了母親,母親就成了大股東。四五年後,他們想移民,如果他們是大股東的話對移民有利,於是就找到母親希望能拿回屬於自己的股份。不料母親說:「工廠百分之百都是我的。「不但如此,母親還告訴各位親朋好友,說女兒如何如何不孝順。即便是這樣,這位女士還是覺得,只要媽媽高興,工廠她拿去好了。大不了自己拿錢再開一家。在這裡,」孝道「就成了一個標籤,禍害無窮。
孝道還會鼓勵父母勒索孩子的生命力,像楊元元的母親望春玲做的那樣。
武志紅:過分強調孝道會使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變得非常畸形。孩子會成為父母的角色,而當他/她成為父母時,他未滿足的需要會驅使他變成一個孩子,向伴侶和孩子勒索情感。在楊元元的故事中,你可以看到她媽媽是透過楊元元來活的,她根本就不是母親,她是孩子;相反,楊元元才是母親。有一次,我在一個好媽媽選秀節目中聽到一個母親說,她的孩子有三個優點,一是孩子愛我,二是孩子包容我的情緒,三是孩子理解我。臺下一篇鼓掌聲,我當時就火了。她的孩子才六七歲啊,她在要求孩子做什麼?做媽媽嗎?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在親密關係中會做什麼?
武志紅:顯然,他/她會勒索伴侶。假如妻子是個勒索者,丈夫通常會採取一些消極的方式反抗,比如成為工作狂,或者找一個情人,或者回到家看電視、看報紙,根本不和妻子說話。這就是很多婚姻的狀態。
在親密關係中,情感勒索會怎樣表現?
武志紅:男人和女人的勒索方式是不同的。男人作為勒索者,通常會扮演懲罰者的角色。因為男人掌握著這個社會的大部分資源,於是會採取暴力、控制等硬性手段。我的客戶中有一個女士,她的丈夫不準她外出工作,呆在家裡隔20分鐘就必須給他打電話。假如她沒打電話來,他就會懷疑太太和別的男人上床了。
而女人通常會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勒索手段最常見的是「一哭二鬧三上吊「,進行自我懲罰,意思是你這樣做傷害了我,你要為後果負責。我注意到的是,女人在家庭中勒索得更厲害,家庭是女人的戰場。
在親子關係中的勒索和孝道文化有關,在親密關係中的勒索是否也跟傳統文化有關?
武志紅:一是男尊女卑的文化,二是「活著是為了別人」的價值觀,造成人人都沒有自我價值感,因此只能通過對別人敲骨吸髓來獲得滿足。
情感勒索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武志紅:情感勒索的本質是一種權力遊戲,是一方或者雙方試圖成為關係的主導者。權力和真愛是不相干的。我的看法是,權力原則對應於社會領域,而對情感領域來說,對應的是珍惜原則。前者是一方控制,另一方服從;而後者則是「我看到了你的存在,你做你自己就很好」,就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界羅傑斯所說的「愛就是深深的理解」。假如一個人從未沒有體會過珍惜原則,那麼就很容易將權力原則運用在情感領域。對勒索者來說,他關心的有兩點,這段關係我說了算;對方不離開自己。
「我說了算,整個世界都圍著我轉」這種感覺很美妙,是人性中固有的部分,但這種感覺的基礎卻是不牢靠的的,如同流沙建造的塔,是沒有安全感的。他沒有安全感,他就要向別人勒索。但勒索來的安全感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所以他的勒索會永無止盡。
那被勒索者為何要同意他?
武志紅:一個情感勒索的關係不是哪一個人製造出來的,而是合力形成的。這裡面有一個共生的關係。無論是被勒索者還是勒索者,都有一個本質的核,那就是不能做自己。對被勒索者來說,親密是對的,做自己是不對的。為了親密,那麼就可以犧牲自己。他陷入被勒索的關係中時,是沒有覺知的。
發生情感勒索另一個深層的原因是,對聯結斷裂的恐懼。雙方常常有一個惡質的關係,但是被否定、被拒絕、被排斥,總比完全的彼此隔絕好。尤其是對勒索者來說,他內心中極度渴愛,自己卻不知道,於是往往會採用一些變態的手段,滿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如何辨別正常的情感要求和情感勒索?
武志紅:珍惜原則並不意味著在關係中沒有要求。這裡面的差別是,情感勒索的要求會伴隨著威脅和強迫。你當然可以對你的伴侶提要求,但問題是伴侶不這麼做時你會怎麼辦,你會不會採用各種方法,令他心不甘情不願地滿足你的要求。後者才是情感勒索。
第三部分:如何對情感勒索者說no
停止情感勒索遊戲最關鍵的在被勒索者一方。只有被勒索者喊停,事情才會改變。所以對被勒索者來說,第一步就是放下對勒索者的期待。「假如有一點點改變,事情就不是這個樣子的」,這樣想是無助於關係變化的。一個人只有在體會到痛苦時才會改變,對勒索者來說,只有在發現自己控制不了別人時,他的安全感垮塌了,才會恐慌,才會改變。
第二,被勒索者要明白,是你創造了別人勒索你的情境,是你允許了別人勒索你。在這樣的環境中,你一定是想追求某種好處。最常見的是想獲得對方的認可。被勒索者不知道自己是誰,將價值感建立在別人的認可身上,恐懼活出自己。因此,你要看清你想從這個情境中獲得什麼。這可能會帶來極大的痛苦,那麼就呆在這個痛苦裡,允許自己痛苦。
所以,第三就是接受要現狀,承認自己對這個關係感到絕望感。比如親子關係,父母就是不認可我,那就接受這個事實。
第四就是擴大你的世界。和你產生互動的不僅僅是勒索者,從這個單一的關係模式中走出去,會發現很多人自動地與你建立正常的關係。
第五要問問自己何時體驗過真愛。這是建立信心的重要環節。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至少體驗過一兩次真愛。仔細回憶所有的細節,告訴自己,這是我想要的。有了這樣的感覺,你才有勇氣對惡質的關係說no。
最後就是和勒索者作鬥爭。對待勒索者最重要的態度就是「不含敵意的堅決」,向對方傳遞「我有我的立場,我很堅定,我不會順從你,但我並不會和你作對」信息。學會擁有自己的界限,要讓對方知道「我是我,你是你」,這是鬥爭的法寶。要經常對勒索者講:」這是我的事,這是你的事「,從小事做起,設立界限。關鍵不在於事情的大小,而在於態度的堅決。
剛開始這樣做很艱難,雙方會發生劇烈爭執,你可能會大發脾氣。這是改變關係的必經階段。永遠記住,不要追求完美,真實是最重要的。
(本文來源自《心探索》)
【島の說話】
如果真的分辨不出情感勒索這種權力遊戲,又覺得自己在某種家庭關係十分吃力,就可以反過來想想真正的愛是什麼。
愛就是「你做你自己就好」
「愛就是深深的理解」
一個人真正愛你,是讓你覺得和這個人在一起舒服、快活、充滿希望。
如果常說「我是為了你好」,但卻讓你常常感到不適,那你不是在愛裡,你是在控制裡。
人只活一世,確定什麼才是真正的愛,當然是很要緊的事。
————
昨天后臺回復「男性」關鍵詞的數量,真是多到……
哎,你們這些色女郎~
桃花島,只為29+女性
回復下列關鍵詞,即刻收穫美好:
愛情 • 健康 • 婚姻 • 親子 • sex • 時間管理 •莊婧推薦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