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2020-12-28 大眾數字報

  □ 本報通訊員 李月娥 劉海衝
    本 報 記 者 王桂利

  「大學的軍訓就應該這麼做,而不應該像高中階段只訓練齊步跑步一樣,枯燥老套。在這裡能夠接觸到輕武器射擊課目,這是之前沒有過的經歷。」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2020級行管專業招佚璇這麼評價今年的新生軍訓。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山東省軍事技能訓練改革試點高校為契機,創新構建「一體兩翼三新五依託」國防教育新體系,形成國防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引導學生實現「強精神、強智識、強體魄、強能力」目標,促進國防教育高質量發展。
黨性教育與國防教育融合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將黨性教育與國防教育相融合,形成黨建促團建的良好風貌。
  2018年,學校(科學院)成立大學生教官示範團黨支部,堅持「將組織建設在連上」,更好地發揮組織育人作用。先後掛牌黨員模範宿舍,黨性教育先鋒連,建設國防黨建活動室等,形成良好的黨團共促國防教育氛圍。同時組織學生開展「E線升旗」,參加「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參加「大峰山烈士陵園敬獻花籃」,前往「南黃崖」黨建基地開展黨性教育學習等教育活動,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教官示範團黨員同志率先示範,積極投身於居住地疫情防控志願者工作。
「新六藝」舊瓶新酒分外香
  學校(科學院)以古代「六藝」為基礎,以開發新的「六藝」訓練項目為載體,改革創新軍訓內容,突出思想教育引導和傳統文化涵養,逐步建立了「新六藝·第一課」模式。
  「新六藝」指的是結合現代軍訓要求和學校文化教育實際,通過對古代「六藝」的涵義進行繼承、延伸和新解,對內容、組織進行重新整合形成以新的「六藝」項目為主體的教學、訓練課目。
  學校(科學院)以軍事課程教學為主線,以「新六藝」訓練項目為載體,充分整合資源,突出齊魯文化涵養,強化傳統文化薰陶,彰顯工大文化特色。將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相結合,將齊魯工大特色校園文化和綜合素質培養相結合,將入學教育和軍訓相結合,培養安全意識、紀律意識、文明意識三種意識,強化自律能力、協作能力、學習能力。「新六藝·第一課」教育體系獲批省「社會科學研究計劃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的課題立項;「新六藝·第一課」工作案例被評為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優秀案例」。2020年「新六藝」更是與個人發展與學業導航相融合,作為公眾選修課進入課程化教學階段。
「新教官」內外兼修分外強
  「沒想到軍訓教官是學長學姐,太親切了,白天教我們練習軍事技能和團體操,晚上還給我們講授知識、交流心得,解答我們剛入學階段的困惑。」海洋學院2020級新生楊雅涵說。
  2016年,學校(科學院)以退役復學大學生為主體,以軍事愛好者為補充,組建學生軍訓教官——大學生教官示範團。示範團成員集中住宿,實施準軍事化管理,利用積分制考核末位淘汰,「333講師制」自我學習,聘請民兵教員開展專業技能提升教育,不斷強化專業素質。
  2020年,大學生教官示範團已經是第五屆,已成長為一支成熟的正規化、規範化、專業化軍事特色學生組織,是一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紀律嚴明、能文善戰、示範奉獻的軍訓教官。
「新課程」線上線下分外亮
  學校(科學院)不斷探討、設計軍事課程規範標準化,從2016年開始不斷完善軍事課程的授課內容、方式,2019年修訂學生培養方案,將軍事理論、軍事技能課程列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2020年,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學校將軍事理論設定為36學時,2個學分,線上慕課12學時,線下授課24學時,完善軍事理論課課程內容,設計具有工大特色,適合學生的12講PPT,編寫《軍事理論課教師用書》。軍事技能還進了課表,2個學分,112學時。
  此外,他們還從建好「國防教育工作機制」,抓好「大學生國防教育服務中心」「迷彩協會」等學生群體中軍事愛好者,精準聚焦目標人群,用好「教育平臺、活動平臺、宣傳平臺、服務平臺、社會平臺」等方面著手,開展好國防教育工作。
  依託學校(科學院)「一體兩翼三新五依託」國防教育新體系,學校在國防教育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一系列成績。學校(科學院)參加第六屆全國升旗手展示交流活動獲得團體二等獎,成員齊文浩獲得全國十佳標兵升旗手;參加山東省首屆升旗手展示交流活動獲得團體一等獎。以學校「新六藝·第一課」軍訓為依託的研究項目獲批省「社會科學研究計劃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的課題立項,以「新六藝」軍訓內容和「大學生教官示範團培養」為依託的研究項目獲批山東省學校國防教育協會重點課題一項,一般課題一項。以大學生教官示範團疫情期間線上升旗為藍本的「愛國力行,E線升旗」學生案例獲教育部「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宣傳教育和網絡文化成果徵集展示活動案例優秀獎。

相關焦點

  • 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新知新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是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整體。要尊重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和各環節。
  •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創新構建國防教育新體系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山東省軍事技能訓練改革試點高校為契機,創新構建「一體兩翼三新五依託」國防教育新體系,形成國防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引導學生實現「強精神、強智識、強體魄、強能力」目標,促進國防教育高質量發展。
  • 海口經濟學院:立德樹人 典型引領 擔好育人使命
    一次就有兩人受表彰,絕非偶然,這是學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立德樹人,持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結果。一直以來,海口經濟學院在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基礎上,積累了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海經經驗」,形成了榜樣示範引領的思政教育「海經範例」,學生先進典型層出不窮、碩果纍纍。
  • 不忘教育初心 牢記育人使命——武威第十五中學開展德育論壇活動
    副校長馬驍同志對五位老師的分享內容逐一作了點評,領學了近期中央、省、市出臺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  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馬勇同志從近期教育領域一系列重要文件出臺的背景,解讀了當前教育形勢和育人評價導向的變化,闡釋了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在新時期的重大歷史意義,要求全校教職員工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
  • 家庭國防教育令人耳目一新
    談起開展家庭國防教育的初衷,長沙警備區副司令員牟作明感悟良多。他告訴記者,今年,警備區在對國防教育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時發現,相當一部分家庭認為國防是國家和軍隊的事,國防教育是學校和國防教育機構的事,與家庭離得很遠。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家庭教育中以「智育第一、分數第一、升學第一」為主流,認為國防教育對提高學習成績沒有實效,不需要佔用過多時間和精力。
  • 以綜合素質評價撬動育人方式變革
    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語境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為破除「唯分數」評價痼疾,改善學生評價生態,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發展,進而助推學校「轉變育人方式」的重要舉措與關鍵路徑。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價值訴求和教育意蘊。 綜合素質評價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
  • 我市14所學校入選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名單,我市康傑中學、永濟中學、平陸中學、鹽化中學、東康中學、格致中學、永濟市電機初級中學校、萬榮縣示範初級中學、新絳縣澤掌中學、平陸縣實驗初中、鹽湖區北城初級中學、稷山縣稷峰鎮南街小學、鹽湖區紅軍小學、夏縣新建路小學共14所中小學校入選。
  • 「大咖雲集」共話教育發展!重慶市教育新聞研究會在青禾童心召開...
    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座談會,旨在為共同推動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更高質量發展。重慶市教育新聞研究會秘書長李剛主持會議 羅東 攝據悉,重慶市巴蜀常春藤學校、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重慶兩江新區金山小學、重慶市永川區紅旗小學校等近30個區縣學校代表及其他教育工作者70餘人蒞臨現場,共同圍繞教育的首要問題
  • 打造「金課」,助力大學回歸育人之本
    長此以往,大學通識教育可能變成「雞肋」——越是水課,選課人數越多,真正有深度、有內涵的課程反而乏人問津,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影響高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淘汰「水課」已成為地方政府、高校等社會各界的共同認識。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立起教授上課、消滅「水課」、取消「清考」等硬規矩。
  • 南岸 五年奮進 用教育託舉百姓穩穩的幸福
    思政教育三重「變奏曲」,唱響思政育人好聲音;課程改革從1.0邁入3.0時代,走在全市前列;集團化辦學形成了「建、創、放、服」的改革經驗,「南岸經驗」在全市推廣;開啟中德項目合作,打造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實驗田;建立海軍青少年航空學校,開啟軍地合力培養國防後備人才的先河……五年光陰曲,砥礪奮進路,這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改革畫面,一份份沉甸厚重的民生答卷,共同匯聚成了南岸教育「穩穩的幸福
  • 唐山:加強國防教育 增強全民國防觀念
    ,按照《國防教育法》《全民國防教育大綱》和《河北省國防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著眼於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牢牢把握愛國主義這個核心內容,科學籌劃、精心組織,突出重點、促進普及,注重效果、狠抓落實,依法紮實開展全民國防教育,進一步增強了全民國防觀念,在全社會營造了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良好氛圍,唐山市國防教育工作連續多年受到省表彰。
  • 國防科技大學:辦直通戰場的教育
    在湘江之畔的國防科技大學,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的號角已經吹響,一系列舉措正穩步推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軍隊院校是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國防科技大學黨委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主席在全軍院校長集訓開班式講話精神作為學校工作的主線,圍繞立德樹人、為戰育人組織專題議教議訓,深入研究完善辦學定位與目標,結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研究論證,形成學校人才培養中長期發展藍圖。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深化育人方式改革 推進特色高中建設
    「十三五」期間,市教委出臺了《上海市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加快了探索實踐步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成為撬動高中教育從分層逐漸走向分類的重要變革力量。作為由市教委命名的首所特色普通高中,曹楊中學親身體驗特色創建對促進改革育人方式,對引發普通高中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教育評價等諸多方面深度變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
    二是教師育人和家庭育人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兩翼驅動。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他在北京師範大學考察時號召全國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 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
    西工大新聞網12月23日電(範藍予 範藍予 李璨)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學院一流課程建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2020年12月中下旬學院開展了院級一流本科課程及「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立項工作,於12月22日成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豐富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建成教育強國打下堅實基礎,需要破解教育評價改革這個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指明了方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以破除「五唯」為導向,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 虎丘實小:「大愛教育」奏響立德樹人「主旋律」
    坐落於姑蘇區西北部的蘇州市虎丘教育集團虎丘實驗小學校創建於1906年,歷經百餘載歲月更迭,學校始終牢記立德樹人之初心,為國育才之使命,在「志潔行芳」校訓精神引領下,積極踐行「大愛教育」辦學思想,尤其是近年來育人碩果纍纍,譜寫了一曲曲教育奮進之歌。
  • ...案例|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推進「一體兩翼」模式 突出實踐育人特色
    確定為試點高校以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堅持守正創新、固本鑄魂,統籌好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著力加強「十大育人」體系建設,推動思想建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舉辦學生表彰大會暨「三進一融」育人故事分享會
    「三進一融」育人故事分享會現場  田雙雙老師以網絡熱詞「打工人」引出了「教育無他,鞭策自己,心策他人」的教育感想。  劉康鳳老師將職業導師的職責融入到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QQ日誌與學生進行「精神」交流、「埋頭苦學」網課技能、在醫院為學生補課等故事的講述,樸實地詮釋了作為教育一線老師對「心中有愛,眼中有光」的理解和感悟。  方健老師以「128個信封背後的故事」為題,向大家展示了他設立的「夢想信箱」所蘊藏的育人作用。
  • 聚焦思政課育人工作「同心圓」,構建「三全十育人」網絡大格局
    實踐育人上,形成實踐育人統籌推進工作格局,分類制定實踐教學標準和學分,註冊志願者人數累計達萬人;成立創新創業學院,開辦中小企業創業與管理專業,當選全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榮獲一系列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獎項。文化育人上,組織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評選「最美教師」「最美家庭」和表彰師生先進典型,獲評全省十佳馬克思主義講壇、第二批省級大學生理論讀書社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