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在北大看電影

2021-02-21 與書

本文為「與書」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飯頭

▍編/審:Sophie

▍編者按:你的電影都是在哪裡看的?除了電影院之外,你是否在其他地方看過電影呢?本期,小編邀您一起回憶學生時代的光影時光~


特別提示:喜歡本文嗎?作者賣萌打滾求捧場--請拖到文末,打賞作者~!



假期在家裡看了很多的電影。《寂靜嶺》《忠犬八公》《暗戰》《好奇害死貓》,還重溫了《無間道》三部曲。然後,就想起了在北京看的電影來,決定寫個回憶。

在北京念了4年大學,除了在北圖看了兩次電影之外(一次點播《純真年代》,還被放映員弄錯了順序,看得稀裡糊塗;一次看《蜘蛛俠2》,發現同座的有7、8歲的小孩,就悟到只有翻譯版的,-_-|||),所有的電影都是在北大看的。

北大看電影最好的地方非百年講堂莫屬,屏幕大,座位多,片子也好,很多英文原版的。我有獨自去看,有和同學、師兄師姐去看,也有和爸媽去看。看過《勇敢的心》《不了情》(劉青雲張栢芝版)《大腕》《那時花開》《蒙娜莉莎的微笑》《星球大戰前傳》《百萬英鎊寶貝》,還有一些忘記名字的。有時候會有些活動,比如放《那時花開》的時候,高曉松在放映之後回答同學提問。還叫得他當時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代表在趴在門上流著口水看著北大女生的清華男生給大家問好來了」,讓北大同學們很受用,使勁鼓掌。現在想起來,這傢伙就是能扯,也就是場面話而已。大四的時候,洪晃也帶著她拍的一部很奇怪的現代女性電影來北大跟大家交流,同行的還有幾個主要演員。那時候正值畢業,我經歷很多心理上的大起大落;電影也看得我稀裡糊塗,覺得真是上當了。


既然說到了講堂,就順便說一句:講堂的演出還是很精彩的。交響樂、芭舞、鋼琴獨奏、演講,能學到很多東西,值。看過傅聰的鋼琴獨奏,聽過很多次李心草指揮的中國交響樂園的演出,看過《牡丹亭》《白毛女》,還有俄羅斯經典芭蕾《天鵝湖》。這些經歷,在畢業之後,都極少再有。


(北大百年紀念講堂的演出信息)

另一個看電影的好去處是圖書館南配殿。那時候,新電影6塊,老電影兩部連放3塊錢,特別划算。和同學去看過《鋼琴家》和《時時刻刻》。《情書》《魂斷藍橋》《卡薩布蘭卡》《教父》這些經典電影都有放。一般6:15開始放,兩部連放的話,通常10點可以結束(正好和圖書館閉館時間差不多)。曾經在北大未名BBS看過一篇文章,說是可以這麼利用時間:先去打水,吃飯前拿熱水瓶去南配殿佔座,飯後正好開始看電影。這計劃真牛了。人多的時候,座位滿了不說,坐不下的都站著或者坐到最後面的暖氣管上。那兒偶爾會放些音樂劇,還有專人講解。我去聽過一次對《西城故事》的講解,是個音樂劇,講解的人很專業,旁徵博引,讓我大開眼界。


(北大圖書館南配殿)

南配殿是嚴老師教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地方,每周二晚7到10點。聽了很多好聽的音樂,考試之前不停地聽錄音帶,把各著名交響樂或小品曲的經典樂章聽得滾瓜爛熟。寫了篇超長的課堂論文,洋洋灑灑八千字,現在想起來,實在是太囉嗦,還自以為寫得好……上完那門課後,還去聽了不少次。很喜歡嚴老師對音樂的熱愛,對學生的親切。

圖書館除了南配殿,還有一個小錄像廳,可以點播電影。我常常一個人去,有時候也拉同學去。片子非常全,有希區柯克的黑白片,有最新的奧斯卡影片,有港臺片,也有大陸片。到了那邊,壓個學生證,查一下要看的電影的號,登記一下,拿個號就可以去指定的地方看了。一人面前一電視機,戴耳機,基本不會互相干擾。想看電影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沒事幹的時候,都會自己跑到那兒去看電影。在那兒看過《窈窕淑女》《開往春天的地鐵》《霸王別姬》《風之谷》《歲月的童話》《異度空間》《戀之風景》《男孩別哭》《無間道II》《記憶碎片》《殺死一隻支更鳥》《亂世佳人》《一夜風流》《三十九級階梯》《ET》《蒂凡納的早餐》《美麗心靈》《幽靈公主》。張國榮去世之後的那個周末,我和好友去點播《霸王別姬》,發現整個廳裡的人都在看張國榮的電影。這,或許也是悼念他的一種方式吧。


還有一個資源就是社團。看過《阿甘正傳》《郵差》《雨人》,還看了一小半的《洛麗塔》,分別是英語俱樂部、我們文學社,還有一個電影還是文學社團放的。社團常見的活動就是電影和講座,尤其是和文學有關的團體,播放之前會在三角地掛海報,之後會在BBS上討論,無比熱烈。


(北京大學電影協會活動)

最後就是自家宿舍了。在FTP上下載,從同學那裡借DVD,到同學宿舍去看,都有。非典那會兒在竹同學宿舍一起看《情書》,某個除夕看了一小半的《一地雞毛》。自己一人看了《在世界中心呼喚愛》《crash》《我老婆18歲》《查理與巧克力工廠》,還跟許一起看了個中國的鬼片,超爛的,開頭一半還看得我們哇哇叫。當時真是功力不夠啊,現在必竟是咒怨系列連TV版和電影版全部看過了,還是有一定的經驗的,咔咔。

大概想起的就是這些。電影是很有意思的,可以看到百態人生,仿佛經歷了很多你不可能經歷的事。

▍關於作者

飯頭,廣州長大,北京及美加求學。吃貨,喜歡做吃的、健身,和讀閒書。

與書群聊:

黃達只看過一次,沒有女友的後果就是在宿舍看盜版片……囧

Ghost:大講堂看過三次,哈利波特、功夫熊貓、變形金剛。系裡組織在南配殿看過一次電影《超導》,王志文「量子力學」的重音念得不對,聽著很奇怪。

丹青居士:看片見導演,我在大講堂也有一次,《獨自等待》,看得我感慨萬千

上期打賞英雄榜

馮俊晨,雲清如許,muriel,灣 赤忄

▍本期打賞碼

(為方便統計打賞名單,請打賞至小編帳號,小編會將所有打賞轉給作者噠>.<)

「與書」發表書評、影評、樂評和其他評論。歡迎訪問與書網站yushuclub.com。建議、意見、合作以及投稿,請致信yushuclub@gmail.com。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與書。

相關焦點

  • 館藏分享 《北大回憶》
    1982年畢業,到天津作協做專業作家,職稱「一級」。 1998年返回雲南,致力於「國立西南聯大」歷史資源的搶救、整理、與傳播工作。主要作品有: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改編為電影《青春祭》;小說《唱著來唱著去》;散文集《北大才女》;回憶錄《中國布衣》;評論集《張曼菱評點〈紅樓夢〉》;電視紀錄片《西南聯大啟示錄》;音像製品《西南聯大人物訪談錄》;史話《西南聯大行思錄》。
  • 北大教授戴錦華推薦!寒假給孩子看的50部電影
    在北大,她被學生尊稱為「戴爺」,她的課座無虛席,學生們願意排隊兩小時但求一座,戴錦華老師還被媒體評價為如今中文世界最具權威的電影評論者。後來,我到北京電影學院任教,在幾乎心醉神迷地「沉迷」在電影資料館裡觀看電影史著名影片之後,深深地體認到:看五十部精選的電影,如果尚不足以改變你的人生,也一定會充分地富足你的生命。
  • 「清華男約北大女看電影」橫幅引關注 疑為商家炒作
    網友拍到的「清華大學3·7女生節活動組」拉橫幅的照片原標題:「清華男約北大女看電影」橫幅引關注  疑為商家炒作「清華大學3·7女生節活動組」的女生節橫幅引關注 清華學生會稱不知該組織「北大妹子一起去看電影吧」——昨天,一群男生舉著這樣的橫幅站在了北京大學東門門口,橫幅落款為清華大學3·7女生節活動組。
  • 雙十一北大悅讀會送福利,青春喜劇電影《年少輕狂》免費看!
    雙十一已過錢包花空、手也剁完心中想必一陣空虛可再回頭卻也是後悔莫及囊中羞澀的你是不是看場電影都是奢侈
  • 清華流火,北大藏泉
    ,拍完了處女作《小山回家》。賈樟柯不甘心,把片子拿到北大。結果放映時,小階梯教室湧進幾百人,全程無人離開。他回憶,放映結束後,北大學生開始熱議中國經濟和農民工問題。北大積蓄了太多理想主義,那些感性的思潮,仿佛有一個火花就能引燃。1981年,中國男排戰勝韓國隊,進軍世界盃。當夜舉國沸騰。4000多名北大學生點起掃帚當火把,走上街頭,高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 北大老丁聊教育|北大教授怎麼看從北大退學轉讀技校的周浩
    #高考志願填報#各種報導都記載了當初周浩是想報北航,因為他動手能力強、喜歡研究機械構造,北航有自己想上的專業,但最終迫於各方面的壓力被迫選擇報考北大生科。小夥子高考時是青海省理科第5名,發生這種事屬於正常,屢見不鮮。分數能上北大清華,卻想上別的學校,幾乎一定會遭遇阻力(甚至分數能上北大醫學部都會),上周我講少年班的問題就提到過。
  • TA說 | 北大劇社,理想主義者的傳承
    北大劇社,一個戲劇愛好者夢想播種的地方這裡匯聚了一批愛戲、懂戲的人劇社的社團體驗如何?演戲又能夠帶給我們什麼呢?@2019秋季新人小戲《風聲》 3   戲劇源於生活,但生活比戲劇精彩   靈光乍現可望亦可及,這是因為戲劇源於生活話劇演員們常常發現,生活中的某個碎片化場景,能在倏然間引起對於某句臺詞的回憶,對於某種詮釋的豁然開朗,就像一個知己的耳語。
  • 北大教授戴錦華:給孩子的電影
    「猶記得,當我與電影初墜愛河之時,我已成年。彼時彼地,我心心念念是,若是我在孩提時代、青蔥年華便能看到如此多豐富而傑出的電影,我的生命也許便會有所不同?我也許能更早地窺破自己、洞察生命、理解社會、 擁抱人生?」
  • 同學們,周星星來了——周星馳與北大學子(圖)
    周星馳:很簡單啦,因為我聽說北大學生很喜歡我的電影,我就馬上趕過來了。(回頭看屏幕)現在放的零零發,怎麼樣?而且北京大學是中國最好的大學,這裡有這麼多人喜歡我,我高興得不得了,所以馬上趕過來了。  主持人:您的電影特別是《大話西遊》從1996年開始有很多大學裡的學生喜歡,您電影裡的臺詞學生們都能大段大段地背誦。您對此有什麼想法嗎?
  •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在哪可以看 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在哪可以看 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時間:2020-07-03 13:18   來源:燒荒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國電影殺人回憶在哪可以看 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 電影《殺人回憶》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這部電影打開了小編對韓國電影的認知大門,今天就跟小編一起看看這部電影到底講述了什麼真實事件吧
  • 北大青鳥,我憑什麼對你念念不忘?
    如果我們有緣在北大青鳥相遇,當你畢業後,回憶起這段學習時光,希望你可以把這票投給我們。不知道在你的記憶中,什麼樣的老師會讓你印象深刻呢?是于謙老師這樣?還是「網紅小朋友」鍾美美模仿的那樣?在風格各異的老師們中,北大青鳥的教員老師,又顯得有那麼一點的與眾不同!
  • 《攀登者》獲北大學子最高禮讚 攀登男團詮釋攀登正年輕
    北大專場放映當天,電影《攀登者》出品人任仲倫,領銜主演吳京、張譯、胡歌驚喜亮相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而1975年登珠峰英雄桑珠,北大山鷹社傑出代表方翔、魏偉出席了本次活動,與在場座無虛席的觀眾一道,共同就「攀登者·正年輕」的主題開展了一場追溯攀登榮光的思想碰撞之旅。
  • 從賈寶玉的發瘋看北大校長配不配姓林
    紫鵑因為擔心寶玉對黛玉不是真心,就拿林妹妹一兩年就會回林家來激他,想要看他什麼反應。紫鵑冷笑道:「你太看小了人。你們賈家獨是大族人口多的,除了你家,別人只得一父一母,房族中真箇再無人了不成?我們姑娘來時,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雖有叔伯,不如親父母,故此接來住幾年。大了該出閣時,自然要送還林家的。終不成林家的女兒在你賈家一世不成?
  • 北大愛樂故事(一)
    北大愛樂故事(一)自從去年夏天寫下《少年愛樂在北大》一文之後,我的早期愛樂經歷便被不斷發酵。儘管我一向主張愛上音樂更多的可能是來自「頓悟」,但一個人的閱歷如果早與音樂發生交集,這樣的經驗分享出來或許也能對我的音樂傳播使命有所裨益。
  • 北大「少年」,與國同行!
    我上了高中,開始知道還有個延安,最早是看《西行漫記》,看了以後把我整個改變了。把希望放在中國共產黨,1950年一畢業,我是第一批回國的。1950年梁立基回國前留影戰火紛飛中,《西行漫記》遠播海外,在彼時僑居印度尼西亞的梁立基心裡埋下了一顆火種。
  • 我不上北大誰上北大?!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上了大學,發現自己的學校還很不錯,有很多讓我敬佩的教授,還有很大很大的圖書館和自己一生都看不完的書。大一那時感覺我們就像一群什麼不懂的小孩,日子就那樣不緊不慢的過著,和大家不一樣的是,上課之外,當身邊很多的同學沉浸於籃球、逛街、電腦遊戲的時候,我喜歡呆在圖書館看書。在那裡,我讀餘秋雨,讀莎士比亞,讀化學家的故事......在那裡,我也讀北大的書,懂了一點「五四精神」。
  • 「楊肯作品」《北大是部電影 / 記憶碎片》明信片開始訂購
    臨近畢業,我決定把這些園子裡或大或小的風景與故事,分為《北大是部電影》與《記憶碎片》兩個主題印製出來:前者關於北大中那些的「大」風景,它們足夠宏大,仿佛電影中的畫面,值得讓人駐足凝視;後者則是園子裡時光的那些小場景與小物件,它們看上去稀鬆平常,卻又時不時激起路人們心中的小心思、小情緒與小腦洞。
  • 北大30人小班,豪華頂配兩位圖靈獎導師!清華有姚班,北大看圖靈
    2020-11-23 17:39:41 來源: 海棠旅行 舉報   北大
  • 劉天華:一百年前的北大二胡導師
    當時和他在北大一起任教的,還有李大釗、陳獨秀、魯迅和胡適等人。1922年,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成立。劉天華應北京大學之聘,來到北大任教。當時北大給劉天華的聘書上寫的是「教授琵琶」。在北大音樂傳習所開設二胡課程,是劉天華努力爭取的結果。
  • 李雪琴上北大隻代表我會考試,一到大四為何看抑鬱症北大學子扎堆
    考上北大又怎樣,只不過說明了我會考試,李雪琴對自己的北大學子身份,說得如此輕描淡寫,大智若愚有沒有。 可社會並不這麼看,能考上北大清華,那可是天之驕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自然被賦予了最高的期望。正所謂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當自身的能力跟社會的期待相去甚遠時,壓力來了,於是越臨近畢業抑鬱的北大學子越多,李雪琴不幸成了其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