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6年富士康集團(臺灣稱鴻海科技集團)的「血汗工廠」風波被媒體大量宣傳報導以來,許多跨國公司都在試圖要求其中國代工商積極改善員工的勞動環境,並揚言把不符合企業社會責任的工廠剔出其供應鏈體系。但臨到頭來,許多跨國公司還是選擇和其主要代工商站在一邊,或者至少保持沉默。
5月20日,富士康內遷至四川成都的一間工廠發生意外爆炸,事故導致3名工人死亡,10多人受傷。26日,一位在此間工作的20歲左右的年輕工人跳樓自殺。至少到目前為止,蘋果、惠普等富士康的主要客戶並沒有譴責這一事件,一如在去年富士康深圳園區的連續自殺事件發生之後,跨國公司們所持有的曖昧態度一樣。今年2月,蘋果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富士康已經採納了該公司的部分建議,並改善了員工待遇。
成都這間工廠主要生產蘋果的iPad和惠普的筆記本電腦等熱銷產品,並因為只用了70多天即建成而被當地政府引以為傲。香港一個民間勞動維權組織稱,在此前的3月和4月曾調查過富士康在成都的另一間工廠,並警告說由於通風不暢,在拋光iPad外殼過程中,車間的空氣中漂浮了過量的可燃性鋁粉 塵。
這種鋁粉塵不僅會損害員工的健康如引發肺病,也是此次爆炸事件的禍首。東北大學工業爆炸及防護研究所副教授鍾聖俊說,解決此問題需要製造商進行相當大的投資,可能比生產設備的成本還要高。鍾透露,去年中國發生了五起此類爆炸事故,造成數人死亡。
事故發生後,富士康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郭臺銘迅速趕往成都。再次被推上道德被告席的郭肯定會回憶起去年那段難堪時光(詳情請於Gemag.com.cn查閱《郭臺銘的煉獄》一文)。而在5月18日鴻海集團子公司—專營手機代工的富士康國際(FIH)在香港九龍舉辦股東會時,場外抗議聲浪就不絕於耳,抗議者大喊「工人不是機器,工作要有尊嚴」、「不要毒蘋果,工人要健康」等口號。如此情景,和去年6月鴻海在臺北土城總部舉辦股東會時出現的情景如出一轍,郭臺銘臉上滿是難堪。
「我們的薪水仍有吸引力,這將有助減低離職率。」富士康國際董事長陳偉良在回答香港媒體質疑時如此表示。
但這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
在以往,富士康一直是全球生產管理的模範生,郭透過軍事化的一個個指令和動作,打造出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製造帝國,然而,這架從不出事的代工機器,現在看起來螺絲開始鬆動了。
事實上,在中國的製造業中,富士康的勞動環境絕對不是最差的。但基層員工長年的不滿情緒卻需要郭臺銘傷透腦筋去紓解。鴻海在墨西哥的工廠,甚至由當地政府出動一個排的軍隊,天天荷槍實彈維護治安。
IT界觀察人士馬繼華說,富士康的衰敗將不可避免,並且已進入倒計時。這一症候表現在:企業高度繁榮但卻越來越依賴政府的扶持或者成為地方政府的競相追逐對象;企業事故頻發;領導人疲於奔命,個人看起來很風光幸福,但卻成為公眾的靶子;企業經營和利潤越來越依賴一兩個主要客戶;不管是高管還是基層員工,都變得好像弱不禁風,易發生人事地震或員工出現集體心理問題。郭臺銘能修復這一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