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13連跳」往事:大國製造的過去,華為的未來

2021-01-18 騰訊網

你自己做,不如我做便宜。你讓別人做,也不如我做便宜。

——富士康銷售語錄

01 路口

2009年,郭臺銘春風得意。

雖然世界經濟危機讓富士康斷了連續30%的增長勢頭,但14.2%的數據,還是能讓他在股東大會上輕鬆笑談:

抱歉,賺的沒有預期的多。

郭臺銘在股東大會上

確實,在全球一片哀鴻遍野的時刻,這種逆風上揚的能力更讓人踏實。尤其近來最閃耀的明星、年增36%的華為,已經將訂單送到了富士康手中,讓郭臺銘對未來充滿信心:

過去二十年,富士康是「中國製造」的代言人;今天的富士康,有能力成為未來「中國創造」的最佳代言者。

這一番振奮人心的演講,題目為《黃金十年,贏在大陸》,是郭臺銘自己取的。

同年,18歲的河南小夥馬向前南下千裡,入職深圳富士康觀瀾廠區。

幾個月後,他被人發現躺在了工廠宿舍的樓梯口。最終,警方的調查結果是「生前高墜死亡」。

讓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馬向前的死亡如同開啟了潘多拉魔盒,此後便是震驚社會的「富士康13連跳」,讓郭臺銘瞬間從陽春進入寒冬。

盡享大陸20年人口紅利的富士康,就這樣猝然走到了十字路口。而之前10年狂飆突進的「中國製造」,也由此迎來了下半場考驗。

02 深圳

網絡搜索馬向前,首條結果是「深圳富士康猝死員工」。但關於他本人的介紹,卻僅有「河南」、「19歲」兩個註解,其生前經歷更是空白一片。

2010年,富士康在職員工人數突破90萬。如果這是一支軍隊,郭臺銘就是掌握全球第六大軍事力量的統帥。

所以,90萬中的普通一兵,理所當然的不會在時代留下痕跡。除非,他是媒體口中的「13連跳之第1跳」。

相比之下,「統帥」的履歷則是詳盡之極:

1950年出生於臺灣省,祖籍山西晉城。

1974年創業,以模具和連接器起家。

1985年,創立富士康品牌。

1988年,入住深圳,自此開啟了帝國的隆隆徵程。

1988年初到深圳的郭臺銘

有趣的是,這一年5月的《深圳特區報》刊登了一篇名為《充滿活力的一株幼苗》的報導,任正非三個字首次出現在了公眾視野。

即便20年後郭臺銘與任正非才首次相見,他們卻默契的共同選擇了深圳這座站在潮頭的城市,撐起最初的徵程。

03 民工

90年代的深圳,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口號:

來了就是深圳人。

在如今的語境中,似乎當年聽從召喚的先行者都已成了千萬富翁。成長期的深圳被描繪成舉目皆財之地,「隨便買套房、做個小生意,現在就是妥妥的財富自由」。

90年代初的深圳年輕人

可是,剛剛擺脫貧瘠的國人哪有這等眼光與膽量。千裡南來者,追夢者寥寥,所求不過一個不看老天眼色的安穩。

後來,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農民工」。

至於2009年來到深圳的馬向前有沒有夢想,又有誰知?

而此時的郭臺銘,面對海峽兩岸2000塊的月工資差價和洶湧而來的民工大軍,站在龍華興奮的說:「這一片地,我都要了」。

相關焦點

  • 郭臺銘的瘋狂與富士康的撤離!
    在郭臺銘看來,臺灣因為地理位置的因素,可望成為美中貿易的轉接口,其中高雄更是Key Position,他也透露,未來天津、深圳生產的硬體產品,也將移至高雄製造。 他進一步指出,必須要找一個第三方、在美中兩國之間中立的緩衝點(Buffer),過去是香港,而現在看來日本、韓國、新加玻都不可能。這一可能性自然落在了臺灣。
  • 【回應】富士康在美裁員真實原因曝光;臺積電:華為訂單減少但影響有限,考慮美國建廠或併購;國巨子公司:受貿易戰衝擊,華為訂單掉3成
    目前臺積電研發人員有6500人,約三分之二研發人員是博士,劉德音說,未來研發費用將持續增加,為公司追求獲利增加,且大部分研究發展會在臺灣。此外,他也說,臺積電5納米將會領先業界,未來也會挹注更多營收。他認為,臺積電競爭力與業務發展會穩健成長,中長期來看是很好投資標的。延續過去創辦人張忠謀期待,劉德音同樣呼籲股東多買臺積電股票,不要讓外資專美於前。
  • 大國巧匠——中國製造的青春未來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題:大國巧匠——中國製造的青春未來新華社記者徐金鵬、王攀、黃浩苑、鄧瑞璇技術工人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一技之長,能動天下——10日至13日在廣州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大到飛機修理,小到穿針引線,2000多名「高手」技驚四座。在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激勵下,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從「國賽」中走出的他們,將走向世界職業技能大賽,在更高的舞臺上展現「中國製造」的青春未來。
  • 郭臺銘卸任鴻海董事長,富士康未來何去何從?
    富士康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了此事,並稱之後將會發布聲明。會上,郭臺銘表示,深信團隊一定可以成功接班,未來鴻海將在五年之內投資百億元(新臺幣,下同),要在全球陸續成立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應用實驗室、機器人(15.670, 0.19, 1.23%)研究院等,全力發展人工智慧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
  • 富士康的撤離......郭臺銘真瘋了
    5月8日,郭臺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首度透露,他已經跟高雄市長韓國瑜說好了,「中美貿易摩擦下,鴻海計劃將深圳、天津部分生產線移高雄,臺灣可望成為鴻海未來高階網通、伺服器設備的大陸以外市場製造中心。」     不得不說,郭臺銘想得挺遠的。
  • 好消息,華為自主研發政企版桌上型電腦擎雲W510將上市,富士康生產
    長期以來,有報導稱華為將進入臺式機市場。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有關此計算機的洩漏和謠言多次出現。最近,它甚至出現在渲染中,揭示了其整個設計。現在,它在國內也獲得了3C認證,從而暴露了其製造商。桌上型電腦正式可以上市了。
  • 中國智能製造企業榜,華為排名第三,榜首是我國臺灣企業
    近日,法國裡昂商學院發布《中國智能製造企業百強榜》。該榜單梳理了我國智能製造企業,並進行了排名。但從長遠來看,光纖光纜作為5G網絡建設配套的基礎設施,長飛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 富士康搶食汽車蛋糕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對外表示,該公司希望在2025年到2027年間佔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10%的份額,並正與多個汽車製造商商談未來合作事項。蘋果製造商打造EV版安卓需要指出的是,在富士康的計劃中,未來不會生產整車,也不會打造自身的電動汽車品牌。
  • 小米富士康接連宣布,美科技界猝不及防,郭臺銘:輪到我們出牌了
    近期美國和華為公司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嚴峻,美國準備對華為實施全新的晶片封鎖措施,一旦施展開來,華為可能面臨最嚴峻的考驗,麒麟晶片的斷供。華為董事長在公開採訪中表示,華為只有晶片設計能力,並沒有製造晶片的能力。
  • 從富士康十三連跳到拼多多員工猝死風波,加班文化下的十年輪迴
    ——森岡孝二《過勞時代》01、富士康十三連跳10年前,富士康連續發生13起跳樓事件,震驚全球。「富士康十三連跳事件」讓富士康至今一直都是"血汗工廠"的代名詞。10年前,富士康的解決方案是要求全體員工籤署一份《不自殺同意書》。
  • 最強打工人逆襲,富士康女工的4000億帝國
    今年10月13日,立訊精密股價被「催肥」到上市10年來的最高點63.88元,市值接近4300億元,相較上市之初翻了60多倍,並將富士康A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遠遠甩在身後,甚至高於同期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的市值(470億美元,約3300億元人民)。立訊精密可以說是富士康與蘋果的寵兒,而三者的關係也正發生著微妙的轉變......
  • 富士康將要成為過去,富「土」康應運而生
    對於蘋果公司來說,過去兩個月是戲劇性的。賈伯斯離開後,庫克並不十分願意在iPhone上進行創新。結果,中國手機製造商的強勁崛起使創新成為他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推出iPhone 11發揮「高性價比」,市場反饋大大改善。
  • 富士康系列深度一:富士康與鴻海的千絲萬縷
    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的業務究竟有哪些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公司成立於2015年3月6日,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核心的新形態電子設備產品智能製造服務。
  • 插足中美大國角力,第一個不長眼的已完蛋!
    川普上臺之後,就將中國定為主要的戰略竟爭者,說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從那時起川普政府就開始不斷地針對中國,開啟對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甚至是金融戰,幾年時間過去了,現在到底什麼狀況了呢?今天就來一些輕鬆一點的,簡短一點的內容。
  • 中國臺灣地區的電子製造業大亨郭臺銘,依託其執掌的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將要進軍晶片製造領域.
    ,將要進軍晶片製造領域。從過去幾年的投資情況來看,郭臺銘想要打造一個半導體產業鏈帝國,包括IC設備、設計、製造、封測、面板顯示、存儲等等,雖然這個想法很宏大,實現起來困難重重,但郭臺銘的「野心」一直未消,並且在不斷努力嘗試著。2015年,那正是全球半導體市場瘋狂併購的一年。而在中國大陸,趙偉國領銜的紫光集團掀起了一波併購狂潮,特別是對中國臺灣地區的相關企業和人才,下大力度攫取。
  • 富士康著急上車
    1 月 13 日,富士康科技集團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汽車整車、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
  • 「一手奶大」的立訊崛起,回歸的富士康「知錯」
    作為一家與富士康性質相似的代工工廠,立訊精密生產各種器械配件、智能配件和其他精密配件,其產品主要用於通訊設備、醫療保健、汽車等領域,同時也是眾多手機設備製造商,如華為、蘋果等的主要合作夥伴。談到立訊精密,也許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但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卻與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有不少關聯。
  • 富士康又有人跳樓了,那要怎樣?
    但是若出於核實的角度上講的話,那麼我只能說親友們,這絕不是你們的智商會問出來的問題。任何一家企業的老闆,絕對不敢說我開公司就是為了逼著員工跳樓的,而且一定是生怕自己的員工跳樓。你想想一個員工跳樓影響有多大,當年富士康13連跳差點沒把這個製造業巨頭給整垮。你不僅僅賠錢,這些恐怖事件影響你的員工士氣,影響生產,影響產品質量,進而丟掉客戶,最後利潤受損,經營出問題。哪個傻逼老闆會這樣去做啊?
  • 市值近4000億,立訊精密扛起國內製造大旗,富士康地位不保?
    富士康是世界代工領域的龍頭企業,其主要負責蘋果生產線的鴻海精密的市值也僅為2500億。這也就意味著,資本市場對立訊精密的預期超過了鴻海精密。不過,雖然資本市場對立訊精密的預期很高,但是立訊精密現在似乎跟富士康還有很大差距。在營收上,2019年富士康的營收是立訊精密的19倍。可以說,富士康還是世界代工領域的龍頭企業,想撼動它的地位有點難。
  • 富士康未來發展有哪些方向?
    分析認為 郭臺銘並不是將鴻海交付給劉揚偉一個人,而是交棒給一個團隊班子,這也與臺積電、臺塑集團、華為如今的管理機制類似。 據報導,劉揚偉在2007年加入鴻海並擔任郭臺銘的特別助理,此後獲得了郭臺銘的極大信任。劉揚偉2017年開始負責晶片業務,任半導體次集團總經理。被郭臺銘延攬到鴻海集團擔任特助之前,劉揚偉在美國南加州創業成立主機板公司,公司後來賣給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