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富士康在美裁員真實原因曝光;臺積電:華為訂單減少但影響有限,考慮美國建廠或併購;國巨子公司:受貿易戰衝擊,華為訂單掉3成

2021-02-15 集微網

1.臺積電劉德音:華為訂單確有減少 但對營運影響有限

芯科技消息(文/羅伊)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5日股東會後接受媒體聯訪,他首度坦言,臺積電短期確有受華為訂單減少影響,但看好7納米需求帶動下半年營運逐季轉好。

劉德音指出,華為今年對臺積電的訂單需求有減少,但不知道是因為高端智慧型手機需求下滑或總體經濟衝擊所導致,臺積電短期內當然有受影響,但長期來看,臺積電是「大家的代工廠」,客戶端需求有增有減,對營運影響有限。

至於下半年營運狀況,他強調,對「下半年逐季向上,且將優於去年同期」是有信心的,而原先公司全年小幅成長的目標,他語帶保留表示,因變量仍多,7 月財報會再提供最新看法。

由於此外資憂心臺積電在貿易戰下,加上華為事件,可能下修財測,不過,公司始終強調第2季財測不變,但劉德音對年度目標有所保留,似乎也暗藏臺積電可能修正財測的可能性。

但若就臺積電自家的競爭力來看,7納米製程需求強勁是臺積電看好下半年業績的主因,企業訊息處資深處長孫又文表示,目前5G與高端手機產品均採用7納米製程,下半年有多家手機品牌客戶推新機。加上劉德音在會中點名高效能運算需求持續熱絡,均是下半年營運表現的支柱。法人表示,如AMD、蘋果、聯發科等均是採用7納米製程客戶,對臺積電業績有一定支持作用。

針對貿易戰持續升溫,劉德音還表示,影響最多還是消費者信心,若貿易戰持續惡化,對經濟發展不利。此外,他也透露,全球各大半導體廠,都反對貿易戰的發生。

至於美國官員調查臺積電傳聞,劉德音更再次補充,「與美國官方完全沒有接觸,直接或間接都沒有」。(校對/木棉)

2.美來調查?劉德音:美官員絕對沒有直接來臺積電協商

芯科技消息(文/羅伊)臺積電5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劉德音回應股東提問時表示,高端智慧型手機銷量不好,影響臺積電上半年營運較弱,但預期下半年將比上半年好,且比去年下半年好。對於美國商務部進入臺積電調查出傳言,劉德音強調,「美國官員絕對沒有直接來臺積電協商出貨華為。」

劉德音指出,因高端智慧型手機銷量較差,影響臺積電今年前2季營運表現不如預期、上半年營運較疲軟,希望下半年有比較好的成長。針對中美貿易戰升溫,他坦言,今年變量還很多,產業、各國政策還在變動,終端需求受影響,臺積電也間接受影響。

劉德音表示,臺積電去年投入約800億元新臺幣進行研發,主要為追求技術領先,強調「這是臺積電一直在做的事」,其中,四分之三經費用在先進位程技術,其餘經費用在特別製程。

目前臺積電研發人員有6500人,約三分之二研發人員是博士,劉德音說,未來研發費用將持續增加,為公司追求獲利增加,且大部分研究發展會在臺灣。

此外,他也說,臺積電5納米將會領先業界,未來也會挹注更多營收。他認為,臺積電競爭力與業務發展會穩健成長,中長期來看是很好投資標的。延續過去創辦人張忠謀期待,劉德音同樣呼籲股東多買臺積電股票,不要讓外資專美於前。(校對/詩詩)

3.臺積電「美國製造」成真?劉德音:有考慮建廠或併購

芯科技消息(文/方中同)臺積電響應美國製造這個議題可能成真?臺積電5日召開股東會,除對股東釋疑近來中美貿易戰的紛紛擾擾,也澄清出貨一切依法,政策不變等等,但更重要的信息,董事長劉德音下月將赴美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臺積電以往對赴美設廠態度相對曖昧,這次劉德音的態度似乎嗅到有朝向此方向進一步考慮味道。

劉德音5日表示,將會親自出席在美國舉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並說考慮在美國建新廠或收購當地半導體廠,雖他強調主要投資仍在臺灣,但臺積電「美國製造」話題恐怕是下半年後關注臺積電動向的重要議題。

劉德音解釋,過往每年都會派人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今年他將親自參加,他說明,主要希望了解美國對貿易戰的看法,而參與這個高峰會僅是5、60人的臺灣團之一,是「每年例行的事,與華為遭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事件無關。」

事實上,臺積電在美國除有技術團隊,也有設廠,在當地員工約1000多人。回顧2年多前,美國總統川普剛要上任,當時美國製造話題引起全球關注,不少國際大廠如鴻海、軟銀等都被迫表態,尤其臺積電適逢規劃3納米設廠計劃,當然是被外界追逐的對象之一。

2017年初臺積電首場法說會上,當時還未退休的創辦人張忠謀曾對外表達,因臺灣科技產業有聚落優勢,且供應鏈上下遊都完整,所以當時沒有到美國擴廠計劃。只不過,張忠謀當時還是有但書,他提到,若客戶壓力要臺積電前往美國設廠,臺積電也不排斥。

張忠謀當時的說法提到,川普「美國製造」政策,主要目的希望增加就業機會。他也分析,臺積電在臺灣生產製造,不是考察勞工成本,因為,就臺積電在臺僱用員工薪資成本不比美國低,主因還是臺灣有很好的產業聚落,形成一日工作圈,但對比臺灣,在美國單大紐約市,就不一定辦得到。

張忠謀指出,如果因客戶需求,臺積電確實可赴美國設廠製造,但必須在具備對客戶及臺積電本身都有足夠的誘因下。否則,美國生產不見得對臺積電有利。

然而,觀察這次劉德音的說法,他坦言,美國廠區員工會「慢慢增加」,只是現階段仍找不到具成本效益方案,也無具體計劃,更希望若在美投資成本可降到與臺灣一樣。

劉德音強調,公司仍以繼續擴大投資臺灣、自主研發為主,且半導體是全世界的產業,不只可空運,在排除貿易戰幹擾下仍是免稅,供應全世界與遠近沒有差別,不需依客戶所在設廠。

只是,隨貿易戰態勢升溫,科技業下遊不斷釋出將成本反映在終端產品的意向,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以臺積電所考慮的成本要素,也漸漸不再成為關鍵,這次劉德音透露臺積電僅是赴美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中五六十人中的一員,但其他成員會不會都是供應鏈,來排除產業聚落疑慮,且具美籍的劉德音也親自參加,更讓這個風向顯的詭譎。(校對/ICE)

4.國巨子公司:受貿易戰衝擊,華為訂單掉3成

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國巨旗下電感廠奇力新坦言,客戶之一的華為因為遭到美國制裁,該公司相關訂單確實有減少了30%,不過因為華為整體訂單金額不大,減少的金額約1000-2000萬元新臺幣(單位下同),就公司單月營收約13億元來看,比例相當小。

奇力新5日舉行股東會,股東也相當關心奇力新要如何因應貿易戰,總經理鍾世英表示,包括電感、電阻或磁性材料都有分散布局。

其中,奇力新電感在3年前就到越南設廠,不過當時的考量是因為中國廠商產能已滿,基於分散風險的概念,決定到東南亞設廠,最後決定在越南,經過這3年的耕耘,越南廠也發揮了相當好的成效。

鍾世英也指出,就目前來看,當墨西哥因為非法移民問題遭美國加徵關稅之後,越南的優勢將更加凸顯。

另外,旺詮產區則分布在臺灣高雄、大陸崑山及馬來西亞,之前因為大陸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所以陸續將產能移往馬來西亞,目前崑山跟馬來西亞的產能比重,已經從之前的2:1 ,調整為1:2。至於飛磁的磁性材料,則是以波蘭為主。

鍾世英指出,奇力新直接交貨到美國的比重並不高,主要還是交由組裝廠,組裝好後再送往美國,因此關稅問題還不會直接影響到奇力新,只不過要觀察的是,終端需求是否會因為貿易戰而下滑。(校對/ICE)

5.富士康半年前在美裁員真實原因曝光!不怕得罪人?

集微網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富士康已將超過150個美國就業崗位外包給墨西哥,儘管該公司曾向川普承諾要為美國創造就業崗位。

2018年11月,富士康在印第安納州的一份文件中表示,將在印第安納波利斯以外的一家計算機工廠裁員155人,理由是「我們的業務和生產目標發生了變化」。

美國勞工部2月份認定,裁員155人是因為富士康已將部分生產轉移到墨西哥,富士康官員沒有立即回應評論請求。

據報導,富士康裁員時解釋稱,位於印第安納州Plainfield的工廠由一家子公司經營,並補充說裁員不會影響其他與富士康相關的公司。

根據企業責任報告,這155個職位只佔富士康全球員工隊伍的一小部分,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在全球擁有988,000名員工。但到目前為止,該公司未能在威斯康星州的另一家工廠兌現創造就業機會的承諾,該工廠在2017年的白宮儀式上亮相,川普稱其為復興美國製造業的證據。

川普威脅要懲罰將美國就業機會運往其他國家的公司,並且由於非法移民糾紛,目前正在推動對墨西哥產品徵收關稅。

如果完工,位於威斯康星州的2000萬平方英尺的研究設施和液晶顯示器工廠將成為美國歷史上外資公司最大的綠地投資,將創造13,000個工作崗位。然而近期富士康卻表示,正在重新考慮該建廠計劃。

威斯康星州新任州長託尼·埃弗斯在4月份曾表示,他希望重新考慮給予富士康的40億美元稅收減免,因為富士康大概率兌現不了其創造就業目標的承諾。

富士康對此回應表示仍將致力於達成協議,該公司董事長郭臺銘已於上個月在白宮會見川普,並對該項目進行了討論。

難怪川普執意要在美國與墨西哥交界處建立邊境牆,這牆除了能封堵非法移民,或許川普還想用來防止美國工作崗位外流吧…(校對/Jimmy)

6.存儲器暴跌後,通信領域再成最大IC終端市場

集微網消息,6月5日,IC Insights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通信IC市場份額再次超越計算機IC市場。儘管汽車IC市場未來增長最快,但在2023年該市場僅有不到10%的市場份額。

報告指出,在過去的20年中,通信IC市場的所佔份額幾乎翻了一番,從1998年的18.5%增加到2018年的36.4%。

2013年,通信IC市場首次超越計算機IC市場,成為了最大的集成電路終端市場,但由於內存市場的蓬勃發展,計算機市場又於2017年和2018年奪回第一的寶座(因為計算機使用的存儲器比通信系統更多)。然而,隨著今年存儲器市場或將暴跌30%,通信IC市場有望在今年再次超越計算機IC市場,並在2023年以前一直保持這一地位。

如圖所示,汽車IC市場份額自1998年以來穩步增長,從當年的4.7%增長到2018年的8.0%。此外,汽車IC市場預計擁有2018至2023年間最強的複合年增長率- 9.2%。然而由於其規模相對較小,汽車IC市場的高增長預計不足以在未來五年內顯著提升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增長率。

相較之下,過去20年來,計算機和消費類IC市場的市場份額都有所下降。如圖所示,計算機IC市場在整個集成電路市場中的份額自1998年以來下降了19個百分點,到2018年僅有36.6%。不過,物聯網對伺服器強大的需求或將為計算機IC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並在未來五年內減緩該市場所佔份額的下降速度。

另外,工業/其他部門佔整個集成電路市場的份額從1998年到2013年穩步下降。但隨著工業自動化在全球範圍內增長勢頭正猛,該市場所佔份額預計將從2013年的6.5%提升到2023年的8.7%。

關於IC終端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需要記住的一點是:它們通常採用漸進式而非革命性的步伐前行。最終應用的百分比數據主要變化和趨勢,有時需要觀察五年或十年以上才會顯現。總的來說,這是IC行業的一個特點,即一些觀點需要觀察相對較長時間才能發現。(校對/Jimmy)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閱讀


1.iOS 13支持圖標長按:新iPhone取消3D Touch

2.中國要出第四家5G運營商?廣電網絡澄清烏龍:申請5G的不是我

3.小米9T現身GeekBench:坐實就是紅米K20

4.罕見!鴻海提前公布5月營收,創同期新高

5.博郡汽車獲25億元戰略融資,首款電動汽車2019年底量產

6.貿易戰選邊站?宏碁施振榮:市場或將被局限住

7.華為何剛:挑戰越大,成就越大

8.安集微電子:2018年度訂單未與產能同步增長,產能利用率下降

9.臺積電「美國製造」成真?劉德音:有考慮建廠或併購

10.科大訊飛計劃成立3.5億美元基金 專門投資AI初創企業

11.效仿董明珠與雷軍的「十億賭約」,孫宇晨要跟王小川來個三年之約

12.「青春是一種刺,有尖銳才鋒芒」,華為何剛發布會解讀麥芒精神

13.麒麟710+後置三攝,華為麥芒8售價1899元

14.這家名字出自《詩經》的AI公司完成了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15.【分析】iPad OS讓iPad更像Mac電腦?

16.華米科技與多方達成戰略合作,新品支持eSIM獨立通話

17.戴姆勒中國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即將投產,預計2020年投入使用

18.華為電視來了,蘇寧或將成為首銷渠道

19.iOS 13曝光蘋果未來新品 ?或為助尋行動裝置利器

20.四川擬與中科曙光共建成都超算中心,採用海光處理器

21.郭臺銘回應鴻海美國廠裁155人:不要聽信假議題!

22.國巨陳泰銘:華為遭禁,但對國巨影響有限

23.劉作虎談iOS13用上黑色主題:四年前氧OS誕生之時就有了

24.挖孔屏+4800萬雙攝,摩託羅拉OneVision印度推出

25.繼自願離職計劃,三星又將調整惠州手機廠產量

26.又要發新機?聯想Z6即將登場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閱讀


你也在看?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在美國建廠,欲斷供華為,張忠謀走到了背叛民族的懸崖邊上
    臺積電欲在美設廠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升級「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和「實體清單」,從EDA軟體、半導體設備到晶圓代工等各方面升級對華為限制,國外產品只要含有美國的技術,無論多少,都將受到管制,意圖通過釜底抽薪的方式徹底切斷華為供應鏈。
  • 剛剛,華為20分鐘演講回應美國封殺令!完整復盤這場72小時全球博弈
    芯東西對美國制約華為晶片供應鏈事件進行系統性復盤,還原過去1個月尤其是過去72小時內到底發生了什麼,覆蓋從美國升級對話出口管制、華為意法半導體聯合開發晶片、臺積電宣布赴美建廠、美商務部表達支持、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修改出口管制規定、中國商務部作出回應、臺積電作出回應、華為作出最新回應的整個脈絡。
  • 日媒放風「向華為斷供」,臺積電火速否認
    不過,對於是否接受華為的訂單,臺積電方面仍不置可否。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受管制升級消息影響,臺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上周五重挫4.4%。國際投資機構紛紛警告,臺積電若流失華為訂單,年營收恐將減少高達20%。
  • 【動態】華為戰火或重創臺灣40家供應鏈廠商;臺積電:將持續供貨...
    針對中美貿易戰,孫又文說,近幾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建立起非常複雜、關係緊密的供應鏈,所以目前面臨困難,產業一定受影響,只是影響程度牽涉太廣,一時半刻無法評斷出中美貿易戰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影響。2.華為戰火不斷,或將重創臺灣三大供應鏈40家廠商 美國政府正式將華為及相關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衝擊臺灣的「華為供應鏈」,最明顯的狀況是臺積電、鴻海、大立光等華為指標供應鏈廠商股價連日重挫。臺積電今天重申繼續出貨給華為,第2季財測不變,仍看好下半年的景氣。
  • 臺積電赴美建廠再添變數?華為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
    ,臺積電只能就此放棄華為的訂單了。 而彌補華為缺口的,就是來自蘋果和英特爾的訂單,為了更好借臺積電的手做事,美國此前就邀請了臺積電去建廠,本想著可以拒絕的臺積電,最後還是妥協了,而美國還開出了一個條件,給臺積電投資
  • 臺積電終於對華為下手了!砍掉華為20%晶片訂單:中芯國際全力支持
    臺積電「砍掉」了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20%的晶圓產能分配。據說原因是因為華為近期由於谷歌的技術封鎖,丟失了很多的海外市場,整體的海外銷量不佳,導致海思的庫存較多,存在較大的風險,所以砍掉了20%華為的訂單。華為確實在海外市場上出現了業績的下滑。
  • 郭臺銘的瘋狂與富士康的撤離!
    1 /富士康的撤離近日,郭臺銘表示,今年將會把蘋果主要生產線轉移至印度,並聲稱這是受印度總經理邀請。據悉,富士康計劃投資50億美元在印度建廠,首筆3億美元已經到帳,預計今年9月印度工廠將為蘋果新品提供裝配服務。
  • 傳臺積電許可證獲批,將繼續向華為供應部分產品;中芯國際真的被...
    6、每日精選丨華為否認出售榮耀;富士康重獎萬元招人組裝iPhone127、已獲得供應華為的許可證?臺積電:不回應毫無根據的市場傳聞今年5月,臺積電曾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建廠,傳言稱臺積電在美國建廠將建立在能夠保證繼續供貨華為的基礎上。不過,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的副國務卿Keith Krach曾公開表示,美國方面並沒有就此對臺積電做出任何保證。昨日,臺積電公布第三季度財報營收達到844.88億元,季增14.7%,年增21.65%,打破去年第四季度創下的單季新高紀錄。
  • 【衝擊】華為新禁令衝擊臺日韓264億美元零部件銷售;三星和SK海力士已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出貨華為;傳海思將從臺灣運回麒麟等晶片
    圖源:AFP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企業提供華為任何含有美國設備或軟體設計的晶片,意圖阻止華為從外部供應商取得智慧型手機和基站的關鍵零部件,影響不止於華為本身,也將衝擊供應商。據悉,英國研究公司OMIDA的董事Akira Minamikawa預估,日本、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公司每年向華為提供2兆8000億日元(264億美元)的零部件。
  • 美國計劃落空,臺積電正式宣布,一切皆因華為
    美國之所以對華為窮追不捨,一方面是由於華為5G設備技術的實力反超,讓以科技霸主自居的美國顏面盡失,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爭奪5G市場主導權,遏制我國高科技的發展步伐。晶片禁令給國產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其中臺積電等含美科技的代工巨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立訊精密狂拿蘋果訂單,富士康恐「代工一哥」地位不保,成立工作組...
    公開資料顯示,1988年,受內地改革開放策略和充足勞動力的吸引,富士康選擇來到深圳建廠,而來自廣東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21歲的農家姑娘王來春也在當時加入了富士康旗下「海洋電子接插件廠」,王來春在富士康從最普通的作業員幹起。當時前往大陸設廠的富士康工廠條件並不是很好,在來來去去的員工中,王來春硬是堅持了下來。
  • 連鎖反應「擊潰」臺積電?失去華為的大單後,它的日子也不好過
    用電需求量達到頂峰的臺積電,未來的用電總量很有可能將超過臺灣總電量的10%。單單是電費這一項,臺積電一年的總支出就高達300億之多,但錢遠遠不能解決臺積電目前的危機,未來數年內,臺積電仍將面臨嚴重的"缺電"危機。而"缺電"也解釋了,前不久臺積電宣布赴美建廠的消息,臺灣已經無法荷載臺積電這一世界級的工廠,如果繼續將發展局限於臺灣很有可能會限制臺積電為了的發展。
  • 臺積電宣布九月份停止對華為的供貨
    7月17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臺積電在周四的一場營收發布會上透露,受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的禁令影響,自5月15日以來,臺積電沒有接到華為的任何訂單,如果美國政府繼續對華為實施制裁,該公司將在9月14日之後停止向華為供貨。
  • 臺積電的成敗,華為的生死與他有啥關係
    所以華為選擇臺積電供應手機核心的晶片部分,正是考慮了臺積電的實力和能力這雙重原因,臺積電和華為的合作始於2000年,當時的華為還只是小有名氣,而臺積電也正在世界範圍內尋求進一步的擴大,所以兩者一拍即合。此後連續合作,隨著華為的出貨量持續快速增長,華為海思晶片也在不斷成長,如今 華為海思成為了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
  • 大量訂單擠爆臺積電產能,華為正在加速「去美國化」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26日報導,供應鏈消息稱,大量增加的訂單擠爆了臺積電5納米晶片產能,臺積電將在9月14日之前將相關晶片全數出貨給華為。報導稱,因為美國的制裁,華為自研「麒麟」晶片今後可能要和消費者們說再見。不過華為將會在下個月發布一款「麒麟」絕版晶片——「麒麟」9000。
  • 斷供華為,臺積電放棄內地市場,張忠謀到底在「謀」什麼?
    在中美兩大國不斷升級的對抗中,華為和臺積電成為了中美博弈棋盤上的馬前卒。美國對華為所下出的殺招中,臺積電斷供這招最為兇險。 英特爾的訂單讓臺積電起死回生,也讓許多晶片設計公司看到了設計和製造分離的優勢。臺積電的客戶越來越多,英偉達、博通等產品都紛紛找臺積電代工晶片。
  • 一則消息傳來,臺積電「謊言」被拆穿,劉德音的話成了個笑話
    華為與臺積電之間的淵源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雙方已經保持良好合作將近20年的時間,在這二十年前,雙方實現了互惠功力,可是現在因為美國方面的禁令原因,臺積電不能夠再為華為代工生產華為的麒麟晶片。臺積電的謊言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是華為最重要的供應商。
  • 拒絕華為,又一美企巨頭自食其果,全球第一地位不保
    在去年,華為就已經在國際上遭遇了不公平的對待,而此時作為華為最大代工方的偉創力,卻宣布要和華為停止相關的合作。當然如果只是停止合作,我們可以認為是企業在強權下的被迫選擇,但接下來偉創力的一番做法,「吃相」就很難看了。偉創力不僅停止對華為訂單的繼續履行,更是將華為準備好的生產物料和設備私自扣下。顯然,偉創力這樣的做法,不是一個全球數一數二企業該有的所為。
  • 扼住了華為咽喉的臺積電,究竟是一家什麼公司?(附PPT源文件)
    中美貿易Zhan,美方已經將臺積電作為打壓華為的重要武器。我們以我們擅長的PPT 形式,介紹下這家不為大眾所知,但是扼住了華為咽喉,市值在全球上市公司裡排名第22位的半導體行業霸主。臺積電不顧美國禁令,多次表示不會終止與華為的合作,那麼問題來了,對華為如此重要的臺積電,真的能夠在美國的壓力下獨善其身,持續供貨華為嗎?
  • 如果嚴格按照法令申請許可,整個華為的渠道都會被管控;中概股遭遇致命打擊;今日重點信息都在這裡
    報導暗示,當初在美國商務部的閉門座談與今年5月臺積電赴美投資建廠的決定息息相關。報導引述知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聚芯資本管理合伙人陳慧明稱,臺積電宣布這個震撼消息的時間比他想像的來得更快。他說:「我的直覺是,貿易戰、科技戰,比大家想像的還大、還快、還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