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積電劉德音:華為訂單確有減少 但對營運影響有限
芯科技消息(文/羅伊)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5日股東會後接受媒體聯訪,他首度坦言,臺積電短期確有受華為訂單減少影響,但看好7納米需求帶動下半年營運逐季轉好。
劉德音指出,華為今年對臺積電的訂單需求有減少,但不知道是因為高端智慧型手機需求下滑或總體經濟衝擊所導致,臺積電短期內當然有受影響,但長期來看,臺積電是「大家的代工廠」,客戶端需求有增有減,對營運影響有限。
至於下半年營運狀況,他強調,對「下半年逐季向上,且將優於去年同期」是有信心的,而原先公司全年小幅成長的目標,他語帶保留表示,因變量仍多,7 月財報會再提供最新看法。
由於此外資憂心臺積電在貿易戰下,加上華為事件,可能下修財測,不過,公司始終強調第2季財測不變,但劉德音對年度目標有所保留,似乎也暗藏臺積電可能修正財測的可能性。
但若就臺積電自家的競爭力來看,7納米製程需求強勁是臺積電看好下半年業績的主因,企業訊息處資深處長孫又文表示,目前5G與高端手機產品均採用7納米製程,下半年有多家手機品牌客戶推新機。加上劉德音在會中點名高效能運算需求持續熱絡,均是下半年營運表現的支柱。法人表示,如AMD、蘋果、聯發科等均是採用7納米製程客戶,對臺積電業績有一定支持作用。
針對貿易戰持續升溫,劉德音還表示,影響最多還是消費者信心,若貿易戰持續惡化,對經濟發展不利。此外,他也透露,全球各大半導體廠,都反對貿易戰的發生。
至於美國官員調查臺積電傳聞,劉德音更再次補充,「與美國官方完全沒有接觸,直接或間接都沒有」。(校對/木棉)
2.美來調查?劉德音:美官員絕對沒有直接來臺積電協商
芯科技消息(文/羅伊)臺積電5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劉德音回應股東提問時表示,高端智慧型手機銷量不好,影響臺積電上半年營運較弱,但預期下半年將比上半年好,且比去年下半年好。對於美國商務部進入臺積電調查出傳言,劉德音強調,「美國官員絕對沒有直接來臺積電協商出貨華為。」
劉德音指出,因高端智慧型手機銷量較差,影響臺積電今年前2季營運表現不如預期、上半年營運較疲軟,希望下半年有比較好的成長。針對中美貿易戰升溫,他坦言,今年變量還很多,產業、各國政策還在變動,終端需求受影響,臺積電也間接受影響。
劉德音表示,臺積電去年投入約800億元新臺幣進行研發,主要為追求技術領先,強調「這是臺積電一直在做的事」,其中,四分之三經費用在先進位程技術,其餘經費用在特別製程。
目前臺積電研發人員有6500人,約三分之二研發人員是博士,劉德音說,未來研發費用將持續增加,為公司追求獲利增加,且大部分研究發展會在臺灣。
此外,他也說,臺積電5納米將會領先業界,未來也會挹注更多營收。他認為,臺積電競爭力與業務發展會穩健成長,中長期來看是很好投資標的。延續過去創辦人張忠謀期待,劉德音同樣呼籲股東多買臺積電股票,不要讓外資專美於前。(校對/詩詩)
3.臺積電「美國製造」成真?劉德音:有考慮建廠或併購
芯科技消息(文/方中同)臺積電響應美國製造這個議題可能成真?臺積電5日召開股東會,除對股東釋疑近來中美貿易戰的紛紛擾擾,也澄清出貨一切依法,政策不變等等,但更重要的信息,董事長劉德音下月將赴美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臺積電以往對赴美設廠態度相對曖昧,這次劉德音的態度似乎嗅到有朝向此方向進一步考慮味道。
劉德音5日表示,將會親自出席在美國舉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並說考慮在美國建新廠或收購當地半導體廠,雖他強調主要投資仍在臺灣,但臺積電「美國製造」話題恐怕是下半年後關注臺積電動向的重要議題。
劉德音解釋,過往每年都會派人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今年他將親自參加,他說明,主要希望了解美國對貿易戰的看法,而參與這個高峰會僅是5、60人的臺灣團之一,是「每年例行的事,與華為遭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事件無關。」
事實上,臺積電在美國除有技術團隊,也有設廠,在當地員工約1000多人。回顧2年多前,美國總統川普剛要上任,當時美國製造話題引起全球關注,不少國際大廠如鴻海、軟銀等都被迫表態,尤其臺積電適逢規劃3納米設廠計劃,當然是被外界追逐的對象之一。
2017年初臺積電首場法說會上,當時還未退休的創辦人張忠謀曾對外表達,因臺灣科技產業有聚落優勢,且供應鏈上下遊都完整,所以當時沒有到美國擴廠計劃。只不過,張忠謀當時還是有但書,他提到,若客戶壓力要臺積電前往美國設廠,臺積電也不排斥。
張忠謀當時的說法提到,川普「美國製造」政策,主要目的希望增加就業機會。他也分析,臺積電在臺灣生產製造,不是考察勞工成本,因為,就臺積電在臺僱用員工薪資成本不比美國低,主因還是臺灣有很好的產業聚落,形成一日工作圈,但對比臺灣,在美國單大紐約市,就不一定辦得到。
張忠謀指出,如果因客戶需求,臺積電確實可赴美國設廠製造,但必須在具備對客戶及臺積電本身都有足夠的誘因下。否則,美國生產不見得對臺積電有利。
然而,觀察這次劉德音的說法,他坦言,美國廠區員工會「慢慢增加」,只是現階段仍找不到具成本效益方案,也無具體計劃,更希望若在美投資成本可降到與臺灣一樣。
劉德音強調,公司仍以繼續擴大投資臺灣、自主研發為主,且半導體是全世界的產業,不只可空運,在排除貿易戰幹擾下仍是免稅,供應全世界與遠近沒有差別,不需依客戶所在設廠。
只是,隨貿易戰態勢升溫,科技業下遊不斷釋出將成本反映在終端產品的意向,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以臺積電所考慮的成本要素,也漸漸不再成為關鍵,這次劉德音透露臺積電僅是赴美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中五六十人中的一員,但其他成員會不會都是供應鏈,來排除產業聚落疑慮,且具美籍的劉德音也親自參加,更讓這個風向顯的詭譎。(校對/ICE)
4.國巨子公司:受貿易戰衝擊,華為訂單掉3成
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國巨旗下電感廠奇力新坦言,客戶之一的華為因為遭到美國制裁,該公司相關訂單確實有減少了30%,不過因為華為整體訂單金額不大,減少的金額約1000-2000萬元新臺幣(單位下同),就公司單月營收約13億元來看,比例相當小。
奇力新5日舉行股東會,股東也相當關心奇力新要如何因應貿易戰,總經理鍾世英表示,包括電感、電阻或磁性材料都有分散布局。
其中,奇力新電感在3年前就到越南設廠,不過當時的考量是因為中國廠商產能已滿,基於分散風險的概念,決定到東南亞設廠,最後決定在越南,經過這3年的耕耘,越南廠也發揮了相當好的成效。
鍾世英也指出,就目前來看,當墨西哥因為非法移民問題遭美國加徵關稅之後,越南的優勢將更加凸顯。
另外,旺詮產區則分布在臺灣高雄、大陸崑山及馬來西亞,之前因為大陸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所以陸續將產能移往馬來西亞,目前崑山跟馬來西亞的產能比重,已經從之前的2:1 ,調整為1:2。至於飛磁的磁性材料,則是以波蘭為主。
鍾世英指出,奇力新直接交貨到美國的比重並不高,主要還是交由組裝廠,組裝好後再送往美國,因此關稅問題還不會直接影響到奇力新,只不過要觀察的是,終端需求是否會因為貿易戰而下滑。(校對/ICE)
5.富士康半年前在美裁員真實原因曝光!不怕得罪人?
集微網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富士康已將超過150個美國就業崗位外包給墨西哥,儘管該公司曾向川普承諾要為美國創造就業崗位。
2018年11月,富士康在印第安納州的一份文件中表示,將在印第安納波利斯以外的一家計算機工廠裁員155人,理由是「我們的業務和生產目標發生了變化」。
美國勞工部2月份認定,裁員155人是因為富士康已將部分生產轉移到墨西哥,富士康官員沒有立即回應評論請求。
據報導,富士康裁員時解釋稱,位於印第安納州Plainfield的工廠由一家子公司經營,並補充說裁員不會影響其他與富士康相關的公司。
根據企業責任報告,這155個職位只佔富士康全球員工隊伍的一小部分,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在全球擁有988,000名員工。但到目前為止,該公司未能在威斯康星州的另一家工廠兌現創造就業機會的承諾,該工廠在2017年的白宮儀式上亮相,川普稱其為復興美國製造業的證據。
川普威脅要懲罰將美國就業機會運往其他國家的公司,並且由於非法移民糾紛,目前正在推動對墨西哥產品徵收關稅。
如果完工,位於威斯康星州的2000萬平方英尺的研究設施和液晶顯示器工廠將成為美國歷史上外資公司最大的綠地投資,將創造13,000個工作崗位。然而近期富士康卻表示,正在重新考慮該建廠計劃。
威斯康星州新任州長託尼·埃弗斯在4月份曾表示,他希望重新考慮給予富士康的40億美元稅收減免,因為富士康大概率兌現不了其創造就業目標的承諾。
富士康對此回應表示仍將致力於達成協議,該公司董事長郭臺銘已於上個月在白宮會見川普,並對該項目進行了討論。
難怪川普執意要在美國與墨西哥交界處建立邊境牆,這牆除了能封堵非法移民,或許川普還想用來防止美國工作崗位外流吧…(校對/Jimmy)
6.存儲器暴跌後,通信領域再成最大IC終端市場
集微網消息,6月5日,IC Insights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通信IC市場份額再次超越計算機IC市場。儘管汽車IC市場未來增長最快,但在2023年該市場僅有不到10%的市場份額。
報告指出,在過去的20年中,通信IC市場的所佔份額幾乎翻了一番,從1998年的18.5%增加到2018年的36.4%。
2013年,通信IC市場首次超越計算機IC市場,成為了最大的集成電路終端市場,但由於內存市場的蓬勃發展,計算機市場又於2017年和2018年奪回第一的寶座(因為計算機使用的存儲器比通信系統更多)。然而,隨著今年存儲器市場或將暴跌30%,通信IC市場有望在今年再次超越計算機IC市場,並在2023年以前一直保持這一地位。
如圖所示,汽車IC市場份額自1998年以來穩步增長,從當年的4.7%增長到2018年的8.0%。此外,汽車IC市場預計擁有2018至2023年間最強的複合年增長率- 9.2%。然而由於其規模相對較小,汽車IC市場的高增長預計不足以在未來五年內顯著提升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增長率。
相較之下,過去20年來,計算機和消費類IC市場的市場份額都有所下降。如圖所示,計算機IC市場在整個集成電路市場中的份額自1998年以來下降了19個百分點,到2018年僅有36.6%。不過,物聯網對伺服器強大的需求或將為計算機IC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並在未來五年內減緩該市場所佔份額的下降速度。
另外,工業/其他部門佔整個集成電路市場的份額從1998年到2013年穩步下降。但隨著工業自動化在全球範圍內增長勢頭正猛,該市場所佔份額預計將從2013年的6.5%提升到2023年的8.7%。
關於IC終端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需要記住的一點是:它們通常採用漸進式而非革命性的步伐前行。最終應用的百分比數據主要變化和趨勢,有時需要觀察五年或十年以上才會顯現。總的來說,這是IC行業的一個特點,即一些觀點需要觀察相對較長時間才能發現。(校對/Jimmy)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閱讀
1.iOS 13支持圖標長按:新iPhone取消3D Touch
2.中國要出第四家5G運營商?廣電網絡澄清烏龍:申請5G的不是我
3.小米9T現身GeekBench:坐實就是紅米K20
4.罕見!鴻海提前公布5月營收,創同期新高
5.博郡汽車獲25億元戰略融資,首款電動汽車2019年底量產
6.貿易戰選邊站?宏碁施振榮:市場或將被局限住
7.華為何剛:挑戰越大,成就越大
8.安集微電子:2018年度訂單未與產能同步增長,產能利用率下降
9.臺積電「美國製造」成真?劉德音:有考慮建廠或併購
10.科大訊飛計劃成立3.5億美元基金 專門投資AI初創企業
11.效仿董明珠與雷軍的「十億賭約」,孫宇晨要跟王小川來個三年之約
12.「青春是一種刺,有尖銳才鋒芒」,華為何剛發布會解讀麥芒精神
13.麒麟710+後置三攝,華為麥芒8售價1899元
14.這家名字出自《詩經》的AI公司完成了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15.【分析】iPad OS讓iPad更像Mac電腦?
16.華米科技與多方達成戰略合作,新品支持eSIM獨立通話
17.戴姆勒中國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即將投產,預計2020年投入使用
18.華為電視來了,蘇寧或將成為首銷渠道
19.iOS 13曝光蘋果未來新品 ?或為助尋行動裝置利器
20.四川擬與中科曙光共建成都超算中心,採用海光處理器
21.郭臺銘回應鴻海美國廠裁155人:不要聽信假議題!
22.國巨陳泰銘:華為遭禁,但對國巨影響有限
23.劉作虎談iOS13用上黑色主題:四年前氧OS誕生之時就有了
24.挖孔屏+4800萬雙攝,摩託羅拉OneVision印度推出
25.繼自願離職計劃,三星又將調整惠州手機廠產量
26.又要發新機?聯想Z6即將登場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閱讀
你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