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巧匠——中國製造的青春未來

2020-12-18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題:大國巧匠——中國製造的青春未來

新華社記者徐金鵬、王攀、黃浩苑、鄧瑞璇

技術工人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

一技之長,能動天下——10日至13日在廣州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大到飛機修理,小到穿針引線,2000多名「高手」技驚四座。在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激勵下,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從「國賽」中走出的他們,將走向世界職業技能大賽,在更高的舞臺上展現「中國製造」的青春未來。

(一)「感謝沒有放棄學習的自己」

【人物檔案】

姓名:羅麗萍

主要成就: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商品展示技術項目亞軍

年齡:22歲

【我的講述】

幾年前,我進入工廠,在流水線上實習、工作。那時,我經常問自己,難道一輩子就要這樣過了嗎?當聽說像我這樣的農村孩子可以免費讀技工學校時,我心動了。

過去我就喜歡在課本上畫插畫,當重新踏進校門時,我選擇了設計類專業。

學設計對我來說難度不小,不僅需要熟悉100多種材料、工具,還要掌握平面設計、展示設計、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既要有美的愉悅,也要有誤差不能超過2毫米的精確。學習最「瘋狂」的日子,我滿腦子都是各式圖樣、色塊,手指起了皮,做夢都在畫圖。

努力不會被辜負,我感謝沒有放棄學習的自己。獲獎之後,很多公司向我拋來橄欖枝,我也在進一步提升技能。

很多人看到我總會說,想不到你小小的個子居然有這麼大的能量。我以最喜歡的一句話來回答:「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

【新聞深一度】技能成才創造圓夢舞臺

從零起步到「世賽」奪牌,羅麗萍說,這裡有她個人的刻苦努力,更有國家的傾力支持。

我國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培養。近年來,我國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不斷健全完善。技能人才青春綻放,中國製造未來可期。讓優質培養培訓覆蓋更多城鄉勞動者,貫穿學習工作終身,「大國」與「巧匠」的收穫將更加豐碩。

(二)「學一門手藝,人生一樣走得通」

【人物檔案】

姓名:曾祥博

成就: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製造團隊挑戰賽項目冠軍

年齡:24歲

【我的講述】

小學時,為了治我的調皮,父親送我去學武術和醒獅。每年過年我跟著師傅到各地舞獅,能賺到一整年的零花錢。那時我意識到,學一門手藝,人生一樣走得通,所以我選擇就讀技工學校。

我不覺得學技能是「沒有出路的出路」。事實證明,學技能是條大路。

2014年,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廣東省選拔賽我獲得了第一名,3個月後第一次到北京代表廣東參加總決賽,最終獲得全國第五名。

當時就有企業想來挖我,開出幾十萬元的年薪。

說不心動那是假的,但我不甘心——行行出狀元,我能不能當個狀元?我想學更多的東西,想看看自己能走多遠。

這一走就是5年。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時,我還是替補。在臺下為隊友喝彩的同時,我越來越渴望走上巔峰的領獎臺。

年齡受限,我就轉向製造團隊挑戰項目。這個項目很難,要求每個人都是一專多能的全能型技術能手。

雖然對繪圖識圖、裝配、電工、編程等已有基礎,但這遠遠不夠,我就像海綿一樣爭分奪秒學習。早上練鉗工、鈑金,中午學焊接,晚上學電子技術,我學會了「十八般武藝」,現在是三個工種的高級技師。

【新聞深一度】瞄準前沿才能站上高峰

剛剛閉幕的首屆「國賽」,比賽項目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先進位造業等各個領域,大國巧匠們瞄準最前沿、力爭最上遊。

我國有超過1.7億技術工人活躍在各行各業。對標生產生活最前沿,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越來越多青年人才用技術創造美好生活,把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也為增強「中國製造」核心競爭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每天進步一點點」

【人物檔案】

姓名:田鎮基

成就: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冠軍

年齡:23歲

【我的講述】

我來自廣東普寧的一個小村莊,父母靠種果樹、打零工供養我。性格調皮、成績不好,長大能幹什麼?父母頭疼,我迷茫而惶恐。

我愛看電影,從小就夢想著當英雄。

數控銑項目由電腦繪圖、程序編程和工具機加工幾個模塊組成,在鋁件和鋼件上進行數控加工,誤差要在±0.01-0.02毫米以內,只容得下一根頭髮絲。好神奇,感覺像科幻電影裡的英雄一樣「無所不能」。

因為熱愛,學習的苦與累變得有意義。面對挫折我不會因為害怕而逃避,變成一個打不死的「小強」。每天進步一點點,就離目標更近一點點。

這些年,我逐漸深刻領悟到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的意義。留校任教,是希望用技能改變和曾經的我一樣迷茫的年輕人。我也希望走到生產一線,大展身手,讓世界看看我的「中國製造」!

【新聞深一度】要為技能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

首屆「國賽」,成為青年技術人才成長的「催化劑」。利用「國賽」和「世賽」,我國正在通過各種平臺和方式,支持和鼓勵更多青年技能人才不懈奮鬥,不斷打磨精湛技藝。

在職業教育這條道路上,要想實現「人人皆可成才」,就需要營造成才的良好環境,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德技並修、工學結合,幫助每一位青年技術工人成長為新興技術、新興產業的推動者。

(四)「讀技校也能上大學」

【人物檔案】

姓名:胡耿軍

成就: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移動機器人項目金牌

年齡:19歲

【我的講述】

今年9月,我成了一名大學生,前往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攻讀機電一體化專業。此前,我是一名技校生。

初中畢業的那個暑假,我到餐館打工。端盤子洗碗也能掙錢,但我還想掌握些更有前途的本領。

在父母的支持鼓勵下,我選擇讀技校,學軟體、寫程序、操控工具機。

在去年的「世賽」中,我們製作的移動機器人表現卓越,獲得這個項目的中國首金。

這段經歷讓我覺得,人生有很多條路值得嘗試。如今,國家打通了職業教育的升學路徑,讀技校也能上大學,我如願踏入了大學校門,繼續求索。

【新聞深一度】為技術人才搭好不斷躍升的階梯

深化職普融通、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新時代職業技術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正在搭建雙向溝通的「立交橋」「直通梯」,以應用為核心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將進一步完善。

更多的「胡耿軍」讀技校也能上大學。有技能、有學歷,綜合素質越來越高的能工巧匠將匯聚中國製造蓬勃發展的力量。(完)

相關焦點

  • 松下電器本間哲朗:中國不只是製造大國,還是創新大國
    來源:新浪財經2020中國綠公司年會於9月28日-29日在海南舉行。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集團代表董事專務、中國·東北亞公司總裁CEO本間哲朗出席並演講。本間哲朗坦言,作為全球營運的企業,實在避免不了貿易摩擦的影響。
  • 中國為自行車內胎生產和出口大國 未來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中國為自行車內胎生產和出口大國 未來行業發展空間廣闊作為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製造的主要材料,自行車內胎市場也將隨著我國自行車產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自行車這種集代步、健身、娛樂、時尚於一身的器材越來越受大眾青睞。
  • 德國外長: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大國
    德外長稱:「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大國。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然而,我們不應該將與北京的對話僅限於經貿問題。對於中國,我們需要一個歐洲共同戰略來體現我們的自由價值觀。」馬斯說,希望歐盟-中國領導人會晤可以於今年底前舉行,該峰會原計劃於9月舉行,因新冠疫情被推遲。
  • 天工巧匠宋應星——什麼是工匠精神?
    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片的熱播
  • 德國外長:川普是民粹主義者,中國是未來超級大國
    此外,他還宣稱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大國,「對北京方面,歐洲國家需要制定統一戰略。」視頻截圖德外長公開批評川普德國媒體《星期日圖片報》(Bild am Sonntag)當地時間6月7日刊發了對馬斯的專訪,題為《種族主義不僅在美國造成殺戮》。
  • 中國和美國誰才是未來的超級大國?德國外長:我選中國
    據衛星網近日消息稱,德國外交部長馬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大國。」馬斯給出的理由是,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另外,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此次疫情,中國通過對外援助擴大了世界影響力和朋友圈,贏得了全世界的認可。
  • 德國外長力挺中國 稱是未來的超級大國
    最近,德國外長馬斯的發言代表著歐盟對中國態度的轉變。日前,馬斯在接受德國媒體《星期日圖片報》的採訪中力挺中國,稱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大國,希望歐盟中國領導人會晤可以儘快舉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 中國聯塑正式登錄央視CCTV《大國品牌》,一展大國重器雄風
    下地入海 《大國品牌》展現聯塑管道「隱秘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一張張成色十足的「中國名片」讓國人滿懷自豪,也讓世人交口稱讚。而在讓國人為之驕傲的國家工程背後,是了不起的中國製造的實力支撐。
  • 央視《大國重器》欄目走進通威 記錄中國光伏自主創新崛起樣本
    座談會上,《大國重器》第三季執行導演丁寧詳細介紹了欄目定位、內容,以及拍攝安排,並表示,21世紀人類最大的夢想之一,就是轉變高耗能、高汙染的增長模式,共建一個環境友好的地球家園,共享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大國重器》欄目將以創新鏈帶動產業鏈,引領產業格局變化為切入點,展現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的崛起之路。
  • 中國製造日!這就是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日!這就是中國製造!「中國製造」是「中國榮耀」「中國製造」也是「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關於「中國製造」也許你有很多想了解的問題今年的中國製造日有兩位航空人亮相直播
  • 富士康「13連跳」往事:大國製造的過去,華為的未來
    尤其近來最閃耀的明星、年增36%的華為,已經將訂單送到了富士康手中,讓郭臺銘對未來充滿信心: 過去二十年,富士康是「中國製造」的代言人;今天的富士康,有能力成為未來「中國創造」的最佳代言者。 這一番振奮人心的演講,題目為《黃金十年,贏在大陸》,是郭臺銘自己取的。
  • 俄羅斯總統:中國與德國才是未來的超級大國!此言頗有深意
    "超級大國"的寶座大踏步地前進,未來是屬於他們的。普京親口說道,"就經濟體量與政治影響力而言,中國正朝超級大國的地位積極邁進。德國也在朝同樣的方向前進。" 一石激起千層浪,霸主尚未退位,普京就指出誰將是繼承者,毫無疑問會嚴重刺激超級大國敏感的神經,那麼該怎麼理解普京的這段講話呢?別看普京這句話不到50個字,但卻擁有豐富的內涵,起碼有三層意思。
  • 中國製造2025下的民用航空製造產業
    民航資源網2016年5月12日消息:航空製造業作為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在「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驅動下,毋庸置疑地成為了國家工業製造的核心產業。近日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對國內外航空製造企業而言意味著更多、更大的機遇,中國預計仍舊是未來全球最大的民用飛機市場。
  • CBA10大國手成配角!外援在搶FMVP,中國籃球的未來在哪裡?
    CBA10大國手成配角!外援在搶FMVP,中國籃球的未來在哪裡? CBA總決賽正式上演,沒有想到的是一邊倒的局面,真的是不精彩啊!球迷們期盼了這麼久,卻等到了這個結果,說實話,真的沒有北京對陣廣東精彩,感覺遼寧確實是四強中最弱的球隊,新疆只是後衛傷了,實在是沒有辦法。
  • 中國聯塑實力書寫大國品牌,斬獲四項行業大獎
    從製造到「智」造,從追隨到引領,我國家居產業實力不斷增強,並湧現出以中國聯塑為 代表的極具影響力的家居品牌。12月18日,騰訊家居主辦的「2021(首屆)中國家居產業數位化峰會」在廣州舉辦,聯塑官方受邀參加。
  • 大國重「汽」
    ,毫無疑問長安汽車承擔著大國重「汽」的責任和擔當,引領著自主品牌不斷向上向前。在第一集《國家博弈》中點明,在人類進化的長河中,250萬年的工具製造史,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從蠻荒時代的生存需求,到戰爭年代的稱雄爭霸,再到和平時期的繁榮發展,工具製造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意義從未改變。 片中提到,當中國造船業拿下世界造船第一大國的地位後,發現僅僅會製造低附加值的散裝船不是我們趕超世界的全部。中國人要建造高附加值船舶,才能走向造船強國之路。
  • 珠江鋼琴集團高級調律師陳德然獲中國輕工「大國工匠」稱號
    近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辦的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評選名單出爐,珠江鋼琴集團高級調律師陳德然過五關斬六將,成為中國樂器行業唯一上榜「大國工匠」。▲「大國工匠」陳德然從事鋼琴製作27年的陳德然,曾榮獲「中國樂器行業工匠」、「南粵工匠」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 國際熱點丨美德關係轉冷,德國外長坦言:未來中國是超級大國
    德國外長指出真相,公開稱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大國近些年德國也一直不停的釋放與中國交好的信號。前一段時間,默克爾表示自己會利用擔任歐盟主席國期間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她認為歐盟需要中國這樣一個合作夥伴。而德國外長馬斯接受採訪時說過的一句話更是引人深思,他坦言未來中國將會是超級大國,同時也將是德國最願意合作的貿易夥伴,他再次強調德國跟中國的合作不應該僅限於經濟貿易方面,更需要一個共同的戰略來體現雙方的價值觀。這番言論實際上指出了德國與中國、美國與俄羅斯關係轉變的真相。
  • 致敬中國航天人 楊利偉助力《大國飛天》夢想啟程
    由張蠡執導,凌瀟肅等演員領銜主演的中國首部全景展現新時代航天事業電視劇《大國飛天》日前在京開機。該劇首次以載人航天、北鬥導航、嫦娥工程、空間站研製以及未來火星深空探測等重大工程的發展歷程為背景,描繪了近三十年、兩代航天人的青春奮鬥群像。凌瀟肅飾演的方嘯天是一名天才型航天人員,發布會現場他不僅講述自己為該劇做的努力,也參與作畫遊戲描繪兒時心中的航天飛行器。
  • 陳玉宇:這8億多人的需求,將牽引中國製造的未來15年
    但總體來看,中國目前有60%的人口,他們收入約佔總收入的30%。這8億多的人口,將牽引中國製造的未來15年。陳玉宇指出,第一,收入分配的變化是複雜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最近10年,我國的收入結構正在改善並向好;第二,包容性增長的模式還將繼續,人均收入變化決定了產業結構,因此,企業家要關心收入分配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