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技術大神因頸椎病猝死?年輕人,你更應該關注「過勞死」

2020-12-27 騰訊網

3月31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中爆料稱,技術圈裡的「大神」司徒正美在家突然病逝,年僅36歲。一時間,技術圈的人士紛紛扼腕嘆息,而網絡上也冒出來各種傳言,猜測他是因「頸椎病」而猝死的。

沒錯,很多程式設計師小哥哥小姐姐們,都被頸椎病(當然還有脫髮)所困擾。沒有醫學背景的人也難免會有這樣的猜測。但作為一名骨科醫生,在嘆息又一位青年才俊不幸猝死的同時,也想出來為頸椎病發聲:導致猝死?這個鍋,咱背不動!

讓我們先來簡單認識一下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症候群。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頸椎出現一系列的退化性改變,包括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以及韌帶增厚等。一部分人會因為這樣的退變而出現症狀,比如因神經受到壓迫而出現手麻、頸部疼痛等。

(頸椎病多種病因分析示意圖。圖片來源:騰訊醫典自製)

如果一個人長期伏案工作,不得不需要長時間維持低頭屈頸的姿勢,就會把這樣的退化進程提前。

如今,不少行業、企業都在明裡暗裡推行著「996工作制」,也就是早9點上到晚9點,一周上6天班。特別是某些網際網路公司,又何止996呢?「007」恐怕也都是常態化的工作模式。在這部分人群中,頸椎病變得很普遍。

由於生活、工作方式等的改變,頸椎病的患病人群也越發年輕化、低齡化。在我們骨科診室裡,甚至有高中生已經出現了典型的頸椎病症狀。

頸椎病患者可能有頸部僵硬、頸肩疼痛、手麻、頭暈等症狀。但需要指出的是,頸椎病的病情再嚴重,導致猝死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什麼樣的頸椎疾病可能會導致死亡?

雖然頸椎病致死的可能性極低,但是也需要認識到,頸椎確實是人體一個很脆弱的地方。

因為,在我們椎骨的中心,即椎管內,走行著脊髓。脊髓是大腦用來指揮人體各個器官、肢體的重要通路。

脊髓是很嬌貴的。想想你們在火鍋店吃的牛脊髓,是不是白白嫩嫩,感覺一夾就會斷呢?當然,脊髓因為有椎管做它的護盾,一般情況下沒那麼容易被傷到,但它依然非常脆弱。

直到現在,醫學界對於脊髓的損傷,都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特別是靠上的延髓,號稱人體的生命中樞,主管著我們的每一次呼吸和心跳。可想而知,如果這個地方發生損傷,比如車禍、墜落傷導致的頸椎骨折,都可能會產生致命的後果。

另外,還有一些罕見的疾病,比如頸椎區域的一些先天性畸形、腫瘤、類風溼、結核等病變,會破壞寰樞椎的穩定性(人體的第一節和第二節頸椎分別稱為寰椎和樞椎),導致寰樞椎脫位,也可能會壓迫延髓和上頸髓,影響呼吸,進而危及生命[1]。

(紅框裡即為寰椎和樞椎。圖片來源:騰訊醫典自製)

但是,以上疾病發生的可能性都很低。司徒正美真正的猝死原因還不太清楚,雖然不能排除上述情況的可能性,但由一般意義的頸椎病導致猝死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即使你有頸椎病,也大可不必過度恐慌。

讓我們回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

——「過勞死」

除了頸椎病,過勞死也是不少網友猜疑的對象。在沒有得到專業醫療機構的信息公布之前,我們不該過度揣測逝者的死因,但過勞死確實是「嫌疑犯」之一!

近年來,我們經常會聽到、看到「過勞死」這個詞,它既熟悉又陌生。

說它熟悉,是因為每隔幾個月,就會有一些關於上班族、公務員、醫務人員等猝死或「過勞死」的新聞。看得多了,甚至覺得有點司空見慣了。

說它陌生則是因為,大多數人似乎也沒有為這樣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離開而有所警醒,覺得這樣的事兒不會攤在自己身上。

我相信,更多人只會在惋惜之餘,依舊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而不會試圖做些什麼,來改變自己的不良工作生活習慣。

這,很可怕!

這也是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另一個目的——希望大家能夠意識到並學會預防過勞死。

「過勞死」一詞,最早源於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職場壓力也隨之增加,人們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上班族的疲勞感暴增,白領死在家中或辦公室的報導越來越多。

如今風靡網絡的「社畜」一詞,正是日本用於形容上班族的貶義詞,指在公司很順從地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多用於自嘲。

自此之後,伴隨著各國的經濟發展,「過勞死」已成為全球性的職業健康問題。

什麼是「過勞死」呢?

它是指超負荷的勞動,導致人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作息遭到破壞,使得人體處於不太健康的狀態,體內疲勞積累,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現血壓升高、動脈粥樣硬化、代謝變慢、免疫力下降等變化。到達一定的身體極限後,可能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腦溢血等容易致命的情況。

每個人其實就像一個彈簧,我們承受著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就像是壓在彈簧上的外力。如果壓力限定在某個範圍內,當外力移除時,彈簧能很快地恢復原來的形狀。但如果外力過大、壓得過久,那即便當外力消失,彈簧也無法恢復原狀。相信生活常識豐富的你,一定很容易就理解了。

如今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深刻地改變著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一些社交軟體的濫用,讓工作和生活徹底攪和在了一起。疫情期間,不少公司允許居家辦公,但這看似免去了動不動兩三個小時的通勤奔波之勞,但實際上,工作時間反倒越來越長,不論午休還是晚飯時間,都可能被隨時叫回來開會。

上班族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從過去的朝九晚五,到現在的996,甚至24小時待命,使「過勞死」問題越發突出。

上班族面臨哪些過勞問題?

在醫院各科室就診的病人中,本應年輕體壯的上班族並不少見。

以我所在的骨科為例,就常能見到因過度勞累導致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或者表面看是頸背疼痛、實際上是腦血管病的情況。

在這裡,我想講述一位患者的真實經歷。

32歲的張先生在進入現在這家公司前,閒暇時間比較多,經常參加慢跑、打球等運動,身體素質很好,很少感冒。他的精力充沛,對什麼事情都很有興趣,樂於嘗試。

但換工作之後,因為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並且經常需要伏案工作、幾乎天天熬到夜裡兩三點,才不到兩年,他就經常感到渾身不舒服,覺得身子很「虛」,並出現頸肩腰背肌肉酸痛、頭暈頭痛、便秘、精神難以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等不適表現。

在一次劇烈的肩頸疼痛之後,他來到醫院就診。經過仔細檢查,我發現他除了有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骨關節病,還存在血壓偏高、心率偏快、高血脂、體重超重等問題。

了解他的情況之後,我告訴張先生,目前的問題主要是長期伏案工作、久坐、熬夜、缺乏運動等造成的。這種工作模式不僅對頸椎、腰椎負荷過大,容易加速頸椎、腰椎的退化,更會造成整個身體素質下滑,越來越像一部老舊的「機器」。如果再這樣下去,還可能引發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抑鬱症[2]。若工作強度超出人體極限,就有可能出現「過勞死」。這不是嚇唬人!

在和張先生交談之後,我了解到,他其實有很多的無奈。

雖然他也想運動,但時間太緊了。有時抽出半小時去公司健身房跑跑步,洗完澡就看到十幾條未讀消息。再加上一天工作下來身心俱疲,回到家後只想癱在沙發上休息。

我想,大部分上班族也都是這麼想的、這麼做的。

但這就像一個惡性循環,越不願意運動,我們的身體就越會習慣於這樣一種狀態,也就越不想動。而持續缺乏運動,反過來會讓身體變得更不健康。

另外,大部分上班族可能還有這樣的情況:

經常感覺疲勞,甚至一早起來好像跟沒睡一樣,渾身酸軟;或者老是犯困,怎麼也睡不醒,更別提運動了。

後來,我沒再見過張先生,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我的,但希望他能有所觸動,好好平衡一下自己身體和事業的關係。

上班族:我們要麵包,也要健康!

要想終結這個惡性循環,就必須要抽時間活動活動。

對於忙忙碌碌的上班族們,我想念叨一句老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是有的。

我們雖然不能改變當前的工作形式,但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你必須要有這樣的意識,並且真正重視,才能付諸於下一步的行動。

接下來,我來告訴你,該怎麼行動。

先回到本文開始提到的頸椎病,雖然它基本不會導致猝死,但症狀嚴重了也會困擾日常生活,影響工作效率和心情。

預防頸椎病其實很簡單,工作期間,不妨花點時間來做做頸椎操,讓長時間承擔一個姿勢的頸部肌肉得到放鬆,減緩頸椎退化,緩解頸肩肌肉疲勞等問題。

頸椎操怎麼做?

動作1:頸部「米」字操

站立位或坐位,開始頸部活動。挺胸抬頭,雙眼平時前方。

在感覺不痛的範圍內,做這一組動作:

頸椎前屈到最大範圍,回到中立位,然後後伸到最大範圍,回到中立位;

再向右側屈到最大範圍,回到中立位;向左側屈到最大範圍,回到中立位。

向右旋轉到最大範圍,回到中立位,向左旋轉到最大範圍,回到中立位。

然後再向左下、左上、右下、右上4個對角方向進行全範圍活動,形似一個「米」字。

速度宜緩慢,在末端維持3-5秒。這些動作可以達到活動頸椎,牽拉頸部相關肌群的目的。做完全部活動為1組。每次4組,每日3次。

動作2:頸部麥肯基運動

眼睛平視前方。頸部水平後縮收下巴,儘可能後縮到末端,然後頸部放鬆。

用雙手向後加壓3秒,之後向後仰頭,在仰頭的末端做4-6次旋轉後,回到中立位。

每次10個,每日3次。

動作3:頸部力量訓練

又分為3個「子動作」。

後伸力量訓練:雙手放在枕後,頸部後伸。用手給予輕度阻力對抗,維持10秒,進行10次訓練。

側屈力量訓練:雙手放在頭部兩側,頸部分別向兩側側屈,用手給予輕度阻力對抗,維持10秒,進行10次訓練。

前伸力量訓練:雙手放在額頭部,頸部前屈。用手給予輕度阻力對抗,維持10秒。

再來學一套工間健康操

除了頸椎之外,其他部位的活動也不應該忽視。每工作1-2個小時,不妨站起來活動一下全身的肌肉、關節。目的是預防各個關節的僵硬、肌肉酸痛等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學一套能活動到全身肌肉和關節的「健康操」,非常簡單,很適合上班族。

頭部運動:雙手合十、自然放在肚子前,緩慢將頭分別向左、右轉至儘量大的幅度,然後復位,重複5-10次;

頸部運動:頸部放鬆,將一手託住下巴,儘量推,使頸部仰伸,然後復位,重複5-10次;

背部伸展運動:雙腿分開,與肩同寬,用雙手扶持腰部,緩慢柔和儘量向後仰伸,然後復位;蹲起運動,平緩蹲下,然後站起,可以重複5-10次;

軀幹運動:兩腳稍分開,雙手分別放於左、右腰部,緩慢盡力將軀幹向左、右轉,然後彎腰儘可能觸碰腳尖,然後復位,重複5-10次;

踝部運動:站立,踮腳尖,這個過程儘可能慢,並保持平穩。每個動作重複5次。

每周都要做有氧運動

每周還應該抽出3-5天,每天進行15-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堅持下去對於改善身體狀態,提高心肺功能非常有好處。

所謂「有氧運動」,就是指運動強度較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的體育鍛鍊。常見的有氧運動包括慢跑、騎車、遊泳、瑜伽、跳繩等等。

但是,每個人身體素質不同,所能承受的運動強度也不同,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強度,才會讓運動變得更有效果。比較靠譜的方法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判斷運動的強度。所謂的「中等強度」活動時,你會感覺到:

心跳和呼吸加快;

出汗,但並非大汗淋漓;

可以隨著呼吸的節奏連續說話,但不能唱歌。

中等強度的運動心率一般應達到「150-年齡」(次/分鐘)。比如,如果您已經40歲,那麼您運動時的心率應控制在110左右。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醫學專業委員會,譚明生.寰樞椎脫位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中國骨傷.2020年1月第33卷第1期.

2. 孫青, 陳中醫. 淺談體力活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當代體育科技, 2015,(23):98-99.

【主創團隊】

編輯:張杰、王鳳靈

排版:周舟

運營:趙亞楠

統籌:張寧

相關焦點

  • 日本368起過勞死 過勞猝死急救流程步驟
    日本三菱電機近日被曝有5名男性員工曾因長時間勞動造成精神障礙或患腦部疾病,其中2人已因過重勞動而自殺。事件再次引發日本社會對過勞死的深入討論。「過勞死」問題在日本並不罕見,幾乎每年都有相關報導。日本政府長期犧牲員工福利,以企業和經濟利益為先的做法也長期遭到外界批評,但是過勞死的問題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始終難以解決。  日本政府於2017年通過首部《預防過勞死等預防對策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0年至2015年,共368起(男性352人,女性16人)過勞死事件。其中40歲左右男性,29歲以下女性自殺比例最高。
  • 年僅41歲,年輕教授因過度勞累去世,知識分子的過勞死在拷問誰?
    關於逝世的原因,信陽師範學院報導稱,在發病的前一天,許軍旗教授還在指導同事們修改國自項目申報書,發病前半小時還在備課,給學生準備網上學習資料……結果不幸因勞累過度,於3月16日零點左右突發腦幹出血,後雖經搶救,但最終無力回天。關於年輕學者的猝死和過勞死在這些年的新聞中數見不鮮,比如2019年6月30日,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醫師王輝博士不幸離世,年僅32歲。
  • 關切|「過勞死」離你到底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4月8日新媒體專電 據報導,3月24日一早,深圳36歲的IT男張斌被發現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馬桶上。
  • 「最怕的是死了都沒人知道……」臺灣藝人黃鴻升猝死,終年36歲...
    黃鴻升家屬同意遺體解剖 據臺媒報導,黃鴻升16日在臺北市北投區住宅猝死,享年36歲。警消人員16日上午11時27分接獲黃父報案,抵達現場發現,黃鴻升倒臥臥室地面已呈現屍僵的狀態,無明顯外傷。
  • 網傳「過勞死八大訊號」 醫生闢謠稱是「亞健康」
    溫州網訊 深圳36歲IT男坐馬桶上猝死、杭州26歲麻醉規培醫生猝死……日前,一份關於「過勞死八大訊號」的帖子進入網絡熱門話題榜,有人對號入座引發忐忑。然而,臨床心內科專家卻表示,年輕人猝死事件的主因並非過勞,而是心臟或血管方面的基礎性疾病所致,「過勞死八大訊號」是身體「亞健康」的表現,只說明身體疲勞了。
  • 日本三成公務員每月加班超80小時 預防「過勞死」應該怎麼做?
    近日,日本官方公布了公務員工作時間調查顯示,該國有三成20多歲的公務員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個小時,已突破「過勞死」線。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長這些問題在我國也普遍存在,「996」甚至是「007」的工作模式正在加劇「過勞死」。尤其年底是衝業績完成kpi考核的特殊時期,「打工人們」該如何守護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遠離「過勞死」?
  • 健康 「30歲的人,60歲的心臟」,過勞死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近年來,多起白領猝死事件頻繁發生,身體和生存,成為了生活互相抵銷的對立物,不禁引人深思。而不管你是否願意,「過勞死」,這個上世紀80年代日本白領階層的現象已如瘟疫般,蔓延到你我身邊的每一個人。你要買車、供房、出國讀EMBA,你熬夜、加班、陪客戶吃飯,還不到三十歲,你已經有了將軍肚,開始脫髮早禿……人們都嚮往「高處」的美好風景,然而,隨著職位的升遷、存款數字的增多、事業的蒸蒸日上,健康卻一路負債,最終不堪重負,過早地停泊在人生的終點。「過勞死」,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以致筋疲力竭,突然引發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救治不及而喪命。
  • 「年輕人猝死的導火索」上熱搜,你佔了幾個?@各位老師,健康是你的...
    最近一個月,頻頻出現的年輕人猝死新聞,引發社會關注。1月2日,曾出演過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員孫僑潞被曝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1月4日,拼多多一23歲女員工下班途中猝死;1月5日,27歲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北京飛往上海的飛機上,由於心臟驟停不幸離世…… 這些猝死的年輕人表面上看不出毛病,但其實他的身體已有一定的病變基礎,比如潛在血管問題、心臟問題等,就像地底下的炸彈,給他一個導火索就能引爆
  • 「年輕人猝死的導火索」上熱搜,你佔了幾個?@各位老師,健康是你的責任!
    最近一個月,頻頻出現的年輕人猝死新聞,引發社會關注。
  • 27歲國美電器員工年會期間猝死,家屬:法醫鑑定為過勞死
    痛心,19日,傳來兩家明星公司員工猝死的消息。12月4日,國美電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歲員工在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家屬稱法醫鑑定為過勞死,事件發生已十多天,但公司不主動協商、逃避責任。另外,近日上海,商湯科技員工上班時不幸猝死。據了解,該員工從健身房出來後,暈倒在門外的沙發椅上。
  • 才36歲!黃鴻升突傳死訊!死因並非滑倒猝死,而是猝死滑倒
    36歲的黃鴻升應該是正處於巔峰時期年輕人一般對於自己的身體比較自信,畢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這就造成了許多年輕人也是因為心臟問題直接猝死,而且是猝死之後才會知道心臟有問題。,導致不慎滑倒昏迷,因身旁無人導致救治不及時,不幸離世。
  • 又見過勞死!年底了,打工人「保命過年」
    但是人的身體總有吃不消的一天,這個12月已經接連發生兩起網際網路打工人猝死的事件了,又見過勞死,實在令人惋惜!一名27歲的員工在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27歲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時光,或可成家立業、創就人生新篇章,但是他卻離世間而去。
  • 年僅35歲的臺灣藝人高以翔猝死!年輕人不要再揮霍你的健康了!
    因為高負荷過勞工作導致肺管破裂,他曾吐血500cc,體重也一度飆升,最近健身減肥輕了30公斤,健康狀況才有所好轉。曾經有一檔綜藝,節目裡曾跟拍過一位27歲的普通上班族Makoto的工作日常。早晨7點起床,5分鐘內完成刷牙洗臉刮鬍子,換上工作服。
  • 年輕人猝死多因不良生活,老年人猝死很可能忽略了心臟檢查
    近來,有關心梗猝死的事件頻頻發生,有的人屬於年齡大,加上天氣變化誘發舊病復發,醫治無效而離世。也有部分中老年人發病不典型,誤認為其它疾病,延誤治療導致病重致死。而一些年輕人猝死,多與個人不良生活有關。
  • 盤點那些過勞死的名人明星,實在令人惋惜
    在高負荷的創作演出中,休息時間很有限,因此出現健康問題或者過勞死的大有人在。華語樂壇的一代傳奇,心目中永遠的女神,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哮喘突發導致急性心臟病猝逝,享年四十二歲,一代歌后就這樣香消玉殞!從小就是聽著她的歌長大的我,竟不敢相信她會以這樣一種方式離開人世。Ps:她的弟弟也是因工作過勞離世。
  • 過勞時代:「人肉乾電池」的宿命?
    2018年8月1日,74歲的學者森岡孝二因心臟病發,搶救無效去世。森岡孝二被稱為「過勞死問題研究第一人」,一生為解決過勞問題而奔波。所以1988年功能飲料Regain的廣告語,是那年島國年度流行語:你能24小時作戰嗎?但很快,過勞死成為日本難以徹底祛除的社會性災難。日本官方對過勞死的定義是:每個月加班80個小時,因過度疲勞造成的死亡。
  • IT工程師猝死,年僅36歲,妻子發文:我的家碎了......字字扎心!
    身體是你最後一張底牌,別拿它去賭明天,它賭到的可能是你再也沒有明天。用透支生命打拼來的事業有成,真的買不了健康這張單。永遠不要心存僥倖,我們欠下健康債」遲早有一天都是要還的。我們說著年輕就是應該奮鬥,而實際我們的身體遠遠沒有自己想像中強大。不要再欺負自己年輕了,當奮鬥偏離了健康的航道,也就失去了奮鬥本身的意義。
  • 多位20+歲女性接連猝死!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2021年才開始沒幾天,接連幾個「猝死事件」刷爆了朋友圈:  25歲的《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橋潞喝酒後突發心梗不幸去世;  拼多多23歲女員工凌晨1:30下班回家路上猝死;  餓了麼的一個外賣小哥在送單途中突然倒下,後被證實是猝死;  擁有百萬粉絲的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由於心臟驟停不幸離世
  •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的十大症狀
    現如今,不少大城市的白領都有「過勞死」的狀態。大城市的白領因為生活的壓力,腦力和體力時刻都在透支,同時生活不規範也會導致「過勞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過老死」的十大症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過勞死  「過勞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蓄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
  • 深圳36歲猝死IT男打卡紀錄曝光!02:28、03:33、05:40……
    看點3月24日一早,深圳36歲IT男張斌被發現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馬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