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手機低頭族專用通道出現「確認過眼神」等網絡流行語。 視覺中國
網絡流行語的迅速傳播有利也有弊,網絡流行語最為直接的影響是交流的效率,它可以用最簡單的語言承載最為豐富的信息量,但也會帶來信息形態層面的審美疲勞。
法治周末記者 萬文竹
不久前,《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網絡流行語,命運共同體、錦鯉、店小二、教科書式、官宣、確認過眼神、退群、佛系、巨嬰、槓精入選。除此之外,「C位出道」「今晚吃雞」「你家有礦」「一首涼涼送給你」等網絡熱詞也廣為流傳。
近些年來,盤點每一年的網絡流行語也成為每年網民關注的網際網路大事,不少網絡流行語被網友反覆套用、化用,甚至延伸到現實語境中,有些還被「百度百科」等收錄。
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蔡斐向記者表示,2018年,這些流行語反映出網絡生態發展的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同時,還表徵出一種多元性的樣態,既有「命運共同體」這樣的官方表述,更有來自各個領域湧現出的流行話語。
民間話語的反映
去年8月,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的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國網民達到8.02億,其中手機網民為7.88億。網絡流行語就是被這些網民創造使用的,也是成為網民們約定俗成的一種表達方式。
「網絡流行語具有鮮明的階段性特徵,每個階段它都會出現新的網絡流行語。網絡流行語是社會公眾對現實社會的折射,可以說是民間話語的反映。」華東政法大學新媒體數據研究院院長孫祥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孫祥飛認為與往年相比,2018年的流行語更加地具有包容性,它不僅體現在宏大意識形態層面的新表述獲得了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也反映出網民以網絡文化為載體對社會各類熱點話題和社會熱點事件的關照,或對某些網絡現象與網絡行為的反思。
「2018年,除了政經類語詞如『命運共同體』,普通語詞的『火爆』程度與前幾年相比似乎有所下降,在全社會範圍內『火爆』、受全民關注的流行語數量較少。」《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介紹,從去年開始,編輯部明顯發現流行語火爆程度在降低,2018年入選的大部分流行語都是在局部範圍內流行,比如微信、微博範圍內等。
談及原因,《咬文嚼字》編輯部認為首先是交流工具的變化。微博是開放性平臺,而近年流行的微信是相對封閉性平臺,大部分是熟人社交,微信社交相比微博社交,相對來說語言上受限。
並且隨著社會治理體系相對完善,突發公共事件相對減少,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也相對成熟。如「躲貓貓」「反正我信了」「釣魚」等源於社會公共事件的語詞相對減少。再者,網民越來越成熟,發言越來越理性,文明度也在不斷提高。如「屌絲」之類的非理性、不文明的語詞,也在不斷減少。
「有一段時間被『官宣』『確認過眼神』等詞句刷屏,朋友圈或者周圍的人用的多了,自然也就跟著用了」一些網友告訴記者;還有網友認為「如果不用這些流行語就被人認為是不關心熱點,不緊跟時代潮流『out』了」。
「這種流行語,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效應,讓人有時候會主動對標,並且產生相關行動。比如『錦鯉』,你會不由自主地加入那些轉發成『錦鯉』的活動,會主動蹭一波熱。」蔡斐認為,網絡流行語能迅速在民間流行是因為,它精簡、新奇的表達方式,具有本身適用的廣泛性、表達含義的豐富性及與網絡空間風格的契合性及易複製性等特點。
例如,2018年網絡流行語,「涼涼」「巨嬰」「槓精」「C位出道」等詞借用簡約凝鍊的流行語,網民參與相關新聞事件的討論時,不需多餘的解釋說明,就可簡單指稱,提高了交流速度,符合網絡追求高效的交流習慣。
觸及到網民的痛點
對網絡流行語現象研究多年的孫祥飛博士告訴記者,大部分由網民自發創造的網絡流行語往往都可以在任何網絡交流的場景中使用,這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用戶表達時進行遣詞造句的成本,如果稍微留意,一個活躍的網絡表達者,如果他在某一場景使用了某一網絡流行語後,他會在其他各種場合頻繁地使用同一流行語。
2018年,「佛系」迅速引爆網絡,並顯示出超強的構詞能力,「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人生」「佛系乘客」「佛系父母」以及「佛繫戀愛」「佛系養生」「佛系養魚」「佛系購物」等等,在不同的生活場景頻繁出現,層出不窮。
相似的還有明星詞彙「錦鯉」,2018,年網絡上掀起了轉發配有「錦鯉轉運」「錦鯉祈願」「錦鯉保佑」「錦鯉還願」等文字的錦鯉圖像的熱潮。「錦鯉」於是成為「好運」的象徵。後來,隨著熱度的增長,「錦鯉」開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運氣極佳的人。「錦鯉」的走紅及其意義的泛化,隱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以前《咬文嚼字》評選出的一些流行語,評出的時候還沒那麼火,但現在已經成為使用頻率很高的常用詞,比如『點讚』。」黃安靖介紹。
孫祥飛則認為,一個流行語從創造到「刷屏」的過程是商業資本、網絡媒體、網民大眾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旦其審美性、新奇性和商業屬性被榨乾,網絡流行語就會淡出人們的視野。
網絡流行語往往產生於熱點新聞事件,在熱點新聞事件網絡流行語的傳播過程中,網絡媒體仍然是重要的傳播渠道。
2018年10月16日,趙麗穎與馮紹峰同時在微博上發布「官宣」,公布二人的結婚喜訊。兩人都是粉絲眾多的明星,婚訊備受關注,引發網絡瘋狂轉發。沒多久,便發生微博伺服器短暫癱瘓的事件。幾天後,「官宣」紛紛出現在新老媒體上,把個人、機構等非官方行為稱為「官方」,也強調其權威性、可靠性。「官宣」迅速走紅。
隨著網絡熱門和焦點事件的發酵,擴散傳播,網絡流行語不再局限於「網絡」,對現實生活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也成為了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會被廣泛討論的語言,含義不斷豐富和多元化。
2018年,因網友在網上發了一個《傻子看傻子覺得對方才是傻子》的視頻,有網友評論「確認過眼神,是不想理的人」,收到大量的「贊」。「確認過眼神」於是走紅,網絡上掀起一場造句「競賽」。
如「確認過眼神,你是能考上『雙一流』的人」「確認過眼神,你是蚊子偏愛的人」「確認過眼神,是我要買的包」等層出不窮。「確認過眼神」的流行,反映了人們面對良莠不齊的海量消息甚至虛假信息時希望得到「確認」「甄別」的心理。
蔡斐表示,這些流行語能夠觸及到網民的痛點,形成網絡的共鳴。比如「槓精」,我們在社交過程中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槓精,即便深惡痛絕這些人,有時候過去也就過去了,但是,一旦「槓精」這個詞出現後,往往就能激起我們的認同,不由自主地會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宣洩對槓精的不滿。此外,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的傳播都會加速流行語的彌散,以及熱點形成。
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孫祥飛強調,網絡流行語的迅速傳播有利也有弊,網絡流行語最為直接的影響是交流的效率,它可以用最簡單的語言承載最為豐富的信息量,但也會帶來信息形態層面的審美疲勞。
孫祥飛建議,對於網絡流行語就像大多數的網絡流行文化現象一樣,既不要談之色變,也不要聽之任之,我們應鼓勵那些描述人們對美好生活期待的流行語讓流行文化陶冶情操,應鼓勵官方機構的網絡表達適當地使用網絡流行語言以降低受眾接受門檻,也要對那些低俗、庸俗或宣揚某些消極傾向的流行語言持警惕態度,對於某些宣揚了並不積極情緒的網絡流行語言不應採取過激的方式去直接禁止用戶的表達,而是要探討其產生的社會根源。
如「屌絲」「佛系」等這些詞彙,就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網絡表達現象,更是一種社會心態現象,為什麼網民要自稱「屌絲」,為什麼網民要選擇「佛系」,恐怕還需要從社會結構、社會心態、社會環境的變化來尋找答案,比如「佛系」宣揚的是一種低欲望生存,這種低欲望生存未必就是這些人真正樂意進行的選擇,而是面對社會現實殘酷競爭的一種無奈或逃離。
「巨嬰」,按字面意思是說體形巨大的嬰兒。現在人們用「巨嬰」指心理滯留在嬰兒階段的成年人。2018年,「高鐵霸座」「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等事件,讓「巨嬰」的熱度進一步升高。「巨嬰」現象已引起全社會關注。
據黃安靖介紹,從社會學價值來看,「退群」的流行,說明民眾對國際重大事件的關注;「錦鯉」的流行,反映了新時代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命運共同體」現在不僅在中文中流行,在外文中也流行,是全世界的流行語。流行語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從流行語中可以窺見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流行語應緊扣時代特徵,正確反映民情民意,弘揚積極健康的社會價值觀。
孫祥飛認為,對於國家和社會層面而言,恐怕要做的是從政策、制度、機制層面來進行某些調整,以為絕大多數人實現其人生價值共享其人生出彩機會營造更為寬鬆、舒適的環境。
責任編輯:馬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