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曾經聽過一個很有趣的理論,叫空杯心態。
有一個空杯,當你倒進什麼東西到這個空杯裡,這個杯子呈現給你的,就是什麼。
我們的人生,其實就像這隻空杯。懷著什麼心態對待生活,生活就會變成什麼樣。
可是,想要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就得先把自己變成一隻「空杯子」。
卸掉不必要的東西,定時清空自己,才能接納新的東西,讓生活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
就像《斷舍離》一書裡所寫的:
「斷舍離,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學會斷舍離,才能讓內心變得簡單;
學會斷舍離,才能讓生活變得輕鬆;
學會斷舍離,才能讓人生變得精彩。
學會斷舍離,才能回歸簡單
人越年長,越喜歡背負著重重的「無用包袱」,但即使沉重,人們還是不願意扔掉它。
殊不知,不捨得丟掉無用的東西,只會讓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麻煩和煩惱。
有一戶人家的兒子,最近生意不是很順利,於是他總在為此事而發愁。
每一天,他都想啊想,時常皺緊眉頭自言自語。
有天,父親看到他雙手各拿著一個花瓶又在發愁,便對他說:「放下。」
兒子一聽,把左手拿著的花瓶放在桌上。
然而,父親還是說:「放下。」
兒子只好又把右手的花瓶也放在桌面上。
但是,父親還是對他繼續說:「放下。」
兒子問:「能放下的都放下了,我現在兩手空空,你還想讓我放下什麼呢?」
父親回答:「花瓶是否放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讓你放下煩亂的心。」
是啊,人千萬不要把任何東西看得太重。
放下該放下的,清除該清除的,才能讓自己的內心「輕」一些。
有一首詩是這麼寫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學會斷舍離,讓一切回歸簡單,心才會變得簡單。
永遠要記住:你簡單了,生活才會對你簡單。
最好的自律,是斷舍離
我身邊有位朋友,很喜歡定期整理自己的衣櫃。
每一次,她都會把衣服全部放置出來,再整理出不經常穿的衣服,捐到有需要的機構。
而捐出去的衣服,有些僅僅穿了幾次,還是嶄新的樣子。
我問道:
「這麼多好看的衣服,都捐出去不可惜嗎?即使現在不常穿,但放在衣櫃裡備著也可以呀。」
朋友淡淡地回答:「衣服多了,只會把衣櫃佔得太滿,找起衣服來也十分困難。
與其讓這些衣服佔滿衣櫃的空間,不如把不必要的衣服捐贈給有需要的人。
如此一來,衣櫃變大了,找衣服就簡單了,還能幫助到別人。」
也因為她養成了定期整理衣櫃的好習慣,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漸漸地,她也成為了一個很自律的人。
很喜歡詩人泰戈爾說過的一句話:
「有一個夜晚,我燒毀了所有記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了;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人這輩子,是選擇的一生,也是放棄的一生。
或許想要的東西有很多,但有些東西能夠得到,有些東西必須捨棄。
如果想要得到太多,而不捨得割捨,不捨得放手,那麼心就會負累越多,生活就會越凌亂。
唯有定時清理人生的行囊,看看什麼該扔,什麼該留,什麼該添,才能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曾國藩說過:「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莫過於學會斷舍離。
真正的聰明人,一生都在斷舍離
佛經有云:凡所執念,皆成束縛。
的確,欲望太多,執念太深,就會成為負累,束縛著你前行。
許多人之所以心累、之所以痛苦,不過就是想要擁有的太多,而不肯放手的很少。
而真正的聰明人,往往一生都在斷舍離。
有一位成功人士,自從出名後,生活總是忙得不可開交,人也因此越來越累。
於是,他跑去問一名資深教授,看看能否找到方法解決現狀。
教授問他:「你每天都在忙些什麼呢?」
那人如實回答:「我一天到晚都在忙著應酬各種社交活動,有時候是飯局,有時候是演講。
不僅要花時間接待與我合作的人,還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唉,真的是分身無術呀!」
教授聽後,帶他來到衣帽間,說道:「你將這些衣服都穿到身上後,就能從中找到解決方法。」
那人毫不猶豫地說:
「我穿著身上的衣服就夠了,多穿也無益。更何況,這些衣服全都穿在身上,那走起路來,不會走得很笨重嗎!」
教授說:「這些衣服,就像你身上的包袱,穿得越多,只會壓得你喘不過氣。
要知道,你的身份不是一個演說家,也不是一個交際家,又何須讓自己飾演這麼多角色,讓自己受苦受累呢?」
一言驚醒夢中人,那人恍然大悟:
「是啊,懂得捨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回歸初衷,讓自己舒服愉悅些。」
▼
生命的旅途,其實好比一條小船。
若承載太多,就會導致船隻無法承受過大的重量而受損,從而影響航行。
想要揚帆起航,那就必須學會定期卸下一定的重量,如此才能輕載前行。
懂得適時整理自己的心,舍掉無用的東西,放棄過多的欲望,才能真正享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