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電影公會[cinemall2014]整理製作
文=姜小瑁 |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葛麗泰·嘉寶
1905-09-18 至 1990-04-15
瑞典女演員 | 默片巨星 | 好萊塢黃金時代巨星
代表作
靈與肉 | 大飯店 | 瑞典女王
安娜·卡列尼娜 | 茶花女 | 妮諾契卡
如果說好萊塢也有女王的話,那這個女王就是葛麗泰·嘉寶。奧遜·威爾斯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更新換代,但不論它怎麼換,我們都不會再見到像嘉寶這樣神秘得讓人魂牽夢繞的演員了。嘉寶有種魔力,讓人只要看到她就會被強烈地吸引,但又說不出為什麼這引力如此之大。這種氣質只可能是與生俱來的,一般人後天再努力也修煉不到這個級別。這種神秘感也讓嘉寶多了一個外號——瑞典斯芬克斯。
印象中,嘉寶就應該是黑白色的。她十九歲時出演了人生的第一部長片,三十六歲時突然決定退出影壇,隱居曼哈頓,這個決定也使她變得越發神秘。嘉寶在短短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共出演了二十八部長片——十四部默片,十四部有聲電影,橫跨了默片與好萊塢黃金時代兩個影史上最耀眼的時期。
嘉寶三獲奧斯卡最佳女主提名,但很可惜最終都與小金人失之交臂。一九五五年時,她因「耀眼且令人難忘的表演」而被授予奧斯卡榮譽獎。不過這並沒什麼用,因為嘉寶從來不出席奧斯卡,就連自己獲獎那次都沒去。除此之外,重隱私的嘉寶也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甚至拒絕為粉絲籤名。很多人覺得她「高冷」,大概跟這種距離感有很大關係。
我只能通過角色,而非語言,來表達自己。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盡力避免與媒體打交道。
在一次極其罕見的訪談中,嘉寶如是說
一九九九年,美國電影學會將嘉寶評為影史第五偉大的女演員,排名緊隨其後輩英格麗·褒曼,並輕鬆將夢露、費雯·麗等人甩在身後。嘉寶的熒幕經歷並不能算十分豐富,她也沒有什麼如雷貫耳的代表作,但她就是印證了那句說出來稍微有點矯情的話——有些人,生來就是要偉大的。
十年前,嘉寶的百年誕辰紀念曾引發了一陣考據狂潮。人們得以了解,或者說侵入,這位巨星的私生活——比如她可能是同性戀,可能患有抑鬱狂躁型憂鬱症等。但即使如此,環繞在嘉寶身上的謎團仍未消散,以至於在她淡出熒幕七十四年後,我們仍然對這位「瑞典斯芬克斯」懷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愛意。在嘉寶誕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際,我們不妨通過她的幾部重要作品追述這位巨星的一生——就像嘉寶希望我們做的那樣。
默片時期1924 約斯塔·貝爾林德的故事
導演 : 莫裡茲·斯蒂勒
父親去世後,十四歲的嘉寶先是在理髮店打工,後來又去了一家百貨公司賣女帽。正是在這裡,嘉寶被相中為百貨公司拍廣告,開始了自己的銀幕之旅。1924年,在結束了瑞典皇家戲劇學院的學習後,嘉寶受斯蒂勒的邀請,拍攝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長片《約斯塔·貝爾林德的故事》。普遍的說法是,「嘉寶」這個藝名是斯蒂勒起的,但後來有考據認為這個藝名實際上是嘉寶在學表演時的同學與同性伴侶 Mimi Pollak 起的。
1926 靈與肉
導演 : 克拉倫斯·布朗
1925年,嘉寶被米高梅籤下,從瑞典來到好萊塢。不過她等了大半年才得到表演的機會,也不自覺地開啟了屬於她的、至今仍無人能夠超越的王朝。1926年,《激流》《風月》《靈與肉》三部默片接連上映,嘉寶那集魅惑、悲傷與冷漠於一身的獨特氣質,一下子就將她捧為了國際巨星。默片專家凱文·布朗洛評價道,嘉寶「那撩人的表演,是好萊塢前所未見的」。
《靈與肉》的劇情設定肯定會讓現今的女權主義者十分憤怒,因為它將責任都推到了嘉寶飾演的女主角身上,最後也以懲罰女主、成全男主的方式結尾。但其實這正是嘉寶飾演的大多數角色的命運,她的表演也將發生在這些女性身上的悲劇無限放大。
有聲時代1930 安娜·克莉絲蒂
導演 : 克拉倫斯·布朗
這是嘉寶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她用自己極其富有磁性的聲音說出了人生的第一句臺詞:給我一杯威士忌,加點薑汁,別摳門,寶貝。這部影片的賣點就是——嘉寶張口說話了!——而它後來不但成為了當年票房最高的影片,還與《羅曼史》等同年上映的影片一起,為嘉寶贏得了第一次奧斯卡影后提名。
1932 大飯店
導演 : 愛德芒德·古爾丁
「來杯威士忌」曾一度是嘉寶最著名的臺詞,直至《大飯店》的上映。在這部電影裡,嘉寶飾演的女主人公絕望地說出了那句「我想一個人待著」,而這句話也被大家延伸成嘉寶真實人生的寫照。但嘉寶後來澄清說,她並不是想「一個人待著」,而是希望「大家都別來煩我」,並堅持這兩句話的意思有天壤之別。
1933 瑞典女王
導演 : 魯本·馬莫利安
嘉寶為《瑞典女王》進行的試裝片段
最開始的時候,米高梅並沒有看好這部電影。但可能是因為嘉寶在克裡斯蒂娜女王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所以她堅持讓這個故事見了光。《瑞典女王》的製作花了很多錢,最終的票房成績也不錯,而且在本片結尾,嘉寶也奉獻了影史上最著名的長鏡頭表演之一。
1935 安娜·卡列尼娜導演 : 克拉倫斯·布朗
嘉寶飾演的安娜在影迷中引起了一些小爭議,雖然大家都承認她的表演非常棒,但她有些高冷的氣質似乎不太適合安娜這個人物。
1936 茶花女
導演 : 喬治·庫克
嘉寶在《茶花女》中的表演被公認為是她的職業最佳,這部電影也為她帶來了第二次奧斯卡影后提名。但在本片的拍攝階段,米高梅的製片人、嘉寶好萊塢的恩人之一 Irving Thalberg 意外死亡,讓全好萊塢都陷入了震驚與悲傷之中。有人認為嘉寶在《茶花女》結尾的精彩表現,可能跟她個人的巨大悲傷有關。
1939 妮諾契卡
導演 : 恩斯特·劉別謙
可能是因為有點被定型的緣故,《茶花女》之後,嘉寶的事業開始走下坡路。為了讓自己的搖錢樹重煥生命,1939年,米高梅將《妮諾契卡》的劇本遞到了嘉寶手中。這是由比利·懷爾德參與編劇、劉別謙執導的諷刺喜劇,講述了一個蘇俄女幹部與巴黎官員相愛的故事。向來冷若冰霜的嘉寶在這部電影裡居然大笑了起來,她的笑也成了本片的最大賣點。
這一招果然好使。《妮諾契卡》在除蘇聯以外的其他地方都口碑票房雙豐收(蘇聯把這部電影禁了,因為電影把它黑得太慘了)。有影評人說,這部電影太好笑了,我直接笑尿在了我女朋友手上(這句話信息量有點大,我知道),嘉寶也憑藉本片第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提名。
1941 雙面女人
導演 : 喬治·庫克
《雙面女人》上映後並沒有取得預期的口碑,更讓人震驚的是,當時才三十六歲的嘉寶突然宣布要暫時隱退好萊塢。這個「暫時」最終持續了四十九年——直至嘉寶去世,她再也沒有出現在大銀幕上。許多人猜測也許是來自各方的批評使她覺得很丟臉,於是退出了演藝圈,但導演庫克說主要還是嘉寶不想再繼續下去了。而嘉寶日後也向自己的傳記作者坦承,「我厭倦了好萊塢。我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很多時候我必須得逼著自己去片場工作…我真的很想換個方式生活。」
永遠沒有實現的復出1948 馬克斯·奧菲爾斯未成型之作
導演 : 馬克斯·奧菲爾斯
奧菲爾斯被給予了將巴爾扎克的作品《熱朗公爵夫人》搬上銀幕的機會。嘉寶為這個角色做了很多準備,而且已經抵達羅馬準備投入工作了,這時劇組卻因為缺錢而解散,整個計劃流產。嘉寶為這部電影做了一系列試鏡,這也是她最後一次站在電影攝影機前。2005年時,TCM 將這些珍貴的試鏡鏡頭收錄在了紀錄片《嘉寶》中。
1949年嘉寶試鏡片段
1949 日落大道
導演 : 比利·懷爾德
1949年,《日落大道》的劇本被遞到嘉寶手中,片方希望邀請她出演沒落的默片時代巨星諾瑪。但在與本片的製片人見過面之後,嘉寶堅持說自己對這個角色一點興趣也沒有,於是將機會讓給了葛洛麗亞·斯旺森。或許嘉寶並非對這個角色不感興趣,而是覺得她與自己的生活有太多交集,因此感到了一些恐懼吧。
《日落大道》著名的結尾。總忍不住想,如果畫面中心的這個人是嘉寶,或許會更加震撼吧。
如今,鏡頭不再愛惜它們的拍攝對象,而是開始了對拍攝對象的剝削。嘉寶的退出是一個明智的、優雅的事業決定。正是因為她沒有重返銀幕、沒有出現在肥皂劇和廣告中,所以她才得以使自己的形象和成就永不磨滅…在熒幕上,一個帶著神性光輝的女人被命運鞭笞;而我們,她每一場謝幕演出的觀眾,盯著銀幕上的奇觀,心中充滿敬意。
RICHARD CORLISS "The Last Mysterious Lady"
1990-04-30 Time
關於「電影公會」
ID ; cinemall2014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電影公會近期專題推薦
點擊圖片下方標題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