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有一個現象,那就是食肉動物很少會吃其他食肉動物,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大到北極熊、鱷魚,小到螳螂、蜘蛛等這些動物是會有同類相食的習性的。在陸地上的食肉動物中,獅虎豹是最有代表性的貓科動物。但是,雖然獅虎豹與同類之間會有衝突,但是,它們卻不會食用同類,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同類食肉動物之間為何要打架?
在開始解讀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框選三種動物-獅、豹、鬣狗。
先來說一下豹。豹就是花豹,現存的花豹一共有9個不同的亞種,雖然花豹亞種很多,但是習性非常的接近,都是獨居動物,而且都有著很強的攀爬能力(上樹)。作為一種獨居的食肉動物,花豹有著自己的領地,而且有很強的領地意識,而這種領地意識其實也是相對的,如果遇到比自己大的食肉動物,比如獅子,它就會灰溜溜的上樹,如果遇到成群的食肉動物,比如鬣狗,它通常也不會守衛領地。
花豹守衛領地通常就發生了同類之間。雄性花豹的領地範圍大約在40平方公裡左右,但是雄性花豹的領地並不是獨有的,而是與多隻雌性花豹重合的。一般情況下,雄性花豹與雌性花豹相遇是不會爆發戰鬥的,但是,如果另一隻雄性花豹入侵了雄花豹的領地,那麼勢必就會引發一場大戰。
再來看一下獅子和鬣狗
之所以將獅子和鬣狗放在一起說,是因為它們都是群居的食肉動物,而且它們都有很強的領地意識。不同的是,獅子之間的戰鬥,往往是爆發在獅群中的雄獅與流浪雄獅之間,這也是流浪雄獅獲得交配權唯一的途徑。而鬣狗之間的戰鬥往往是發生在族群內部,由於雌性鬣狗比雄性鬣狗體型要大,所以鬣狗群的首領為雌性斑鬣狗。在一個鬣狗群中,雌雄比例相差不大,所以鬣狗之間的戰鬥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雌性鬣狗的首領爭奪,一個是其他成員之間的內鬥。當然,不同的鬣狗群之間也會因為食物的爭奪、領地的劃分而大大出手。
除此之外,獅子也會獵殺花豹和鬣狗,鬣狗群也會圍攻花豹。
但是,同類之間的爭鬥大都是點到為止的,因為同類如果拼死一搏,即使有一方勝利,另一方也不會好過。而不同動物之間的戰鬥則大都以驅逐為目的,通常也不會有生死的大戰,這是因為它們是同一生態位中的競爭對手。
因此,食肉動物能夠獵殺同類或者其他食肉動物的機會很少。
食肉動物為什麼不以失敗一方的食肉動物為食?
一般情況下,無論是獅子殺死花豹,還是花豹殺死鬣狗,它們都是不吃對方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有兩點。
01 食性
像獅子、豹子這種食肉動物都有著相對固定的食譜,它們捕獵的獵物都有針對性,而在它們的食譜中並沒有同類或者是其他食肉動物。在自然界中,動物往往遵循著自己的生存法則。這是它們不吃同類或者其他食肉動物的原因之一。比如雄獅咬死鬣狗後,通常是叼著鬣狗的屍體巡視領地,給其他的鬣狗起到震懾的作用。
02 食物充足
上面我們說過在食肉動物之間的較量中,大都以驅逐為主,如果實在要分出勝負,要麼是實力差距較大,要麼是以一方死亡、一方受傷結束。這正是食肉動物很少以其他食肉動物為食的原因,既然不以其他食肉動物為食,再加上它們有充足的食物,自然就沒有必要去吃其他的食肉動物。
而且食肉動物在捕獵其他食肉動物的原因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減少競爭者,所以當然也沒有必要吃了。
例外
在獅子、豹子、鬣狗則三種動物中,鬣狗是個例外。因為,鬣狗不但會吃其他的食肉動物,甚至連同類它們都不會放過進食。原因是鬣狗屬於機會主義者,群居的它們數量較多,這就造成了「僧多肉少」,在鬣狗群捕獵完成後,並不是每一隻鬣狗都能吃到肉。這就造成了鬣狗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吃肉的機會的習性。
總結
在自然界中,大多數食肉動物都沒有吃其他食肉動物的習性,這源於它們有固定的食譜以及捕獵風險較高。但是,對於機會主義者的鬣狗來說,只要是肉,它們都不會放過,甚至是腐肉。這也是動物間不同的生活習性造成的。
而食肉動物打架,則是因為領地、族群歸屬、食物爭奪等等原因,並不是以進食為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