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興燕:退伍不褪色

2021-02-07 民勤圈子

卸下領花,打好背包。從一名合格的革命軍人變成一名地方老百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轉變?

少小立下從軍志,長大參軍到邊防。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愛穿綠軍裝,一身草綠軍裝,英姿颯爽。還有電視《士兵突擊》和《我的兄弟叫順溜》這兩部電視也是我最愛看的,裡面的寶強兄分別飾演許三多和陳二雷,他看似一個軟蛋,其實他是一個真正的漢子,他做事雷厲風行,坦坦蕩蕩,為人忠厚老實,不怕吃苦受累,對身邊的戰友百般呵護,他這種不求回報的精神讓我深有感觸。他就是我的榜樣。

再後來我也參軍了,在一個清晨的朝霞裡穿上了我最愛的綠軍裝,來到了部隊這個大熔爐。來到部隊我才恍然大悟,和我想像的根本不是一個頻道,可是後悔也遲了,只能咬著牙忍著痛把這一段旅程走好。

來到軍營我少了些許優越和溺愛,讓我學會了早起,學會了自立,也學會了相互關愛。訓練場上我們鬥志昂揚,每一天都激情四射,每一刻都全副披掛。

日復一日的重複著這樣的生活,讓我忘記了一年有365天,每天的三餐我都是伴著汗水往下咽,讓我吃不出飯菜的香味。部隊就是這樣的殘酷,老兵說,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就得趴著。來到軍營的這幾年,我哭過笑過,打過鬧過,痛過累過,但我未曾怕過。我愛這裡,也恨這裡,卻也捨不得離開這裡,時刻提醒自己一定堅持到最後。

在這裡讓我懂得了很多……聽了很久的《老兵你要走》,總是想和戰友永遠在一起,可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啊,誰又能改變這一殘酷的現實呢,現在的我只能留念和珍惜所剩無幾的日子了,留念這幾年的綠色生活。

最後,老兵們都坐在一起聚餐,都在講述著自己的那份經歷,都不願意早點離去,因為一別就是一輩子了。是啊,當兵的人總會有這麼一天,這也許是一生中最為難忘的一天,也許會有些傷感,也許會有些遺憾,但是我們從不後悔,畢竟世間萬物總是不能完美,這也可能是上天留能我們這些老兵們最後一些的想念吧。

若我脫下這身軍裝,父母請您理解,孩兒不是怕了,只是不想在這裡浪費時間了。若我脫下這身軍裝,戰友請你理解,兄弟不是倦了,而是心中的夢想早已不知飛向何方。若我脫下這身軍裝,祖國請您理解,我不是棄了,我只是想去地方開始新一輪的拼搏進取,當您召喚我的時候我會義無反顧的奔赴前方沙場。

退伍不褪色,永是祖國兵!

敬禮!!!

相關焦點

  •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的好男兒劉沛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這句話用在脫下軍裝的華州區大明鎮呂塬村群眾劉沛身上,再合適不過。對他來說,雖然穿在身上的衣服變了,但「急群眾之所急、幹群眾之所想」的為人民服務理念,永遠都不會變。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疫控物資特別緊缺。
  • 退伍不褪色!小夥自費幫貧困老人改造房子
    退伍不褪色洪廣俊說,退伍不褪色,哪裡需要就去哪裡。
  • 退伍不褪色 熱血寫人生
    在務川工投公司,有幾位退伍軍人,退伍不退色,在新的崗位上勇於擔當,積極作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軍人、什麼叫退伍不褪色,他們的名字是李楹生、唐良平、範清海。2017年底,50歲的參戰退伍傷殘軍人李楹生,被安排到務川工投公司資本運營分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一職。
  • 雙擁| 劉楊:退伍不褪色 建設新農村
    雙擁 | 劉楊:退伍不褪色 建設新農村 2019-09-27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龍:退伍不褪色 從低谷走向未來
    2005年當兵2007年退伍,兩年間的磨練讓他鑄就了軍人獨有的毅力與堅持,從創業初期到跌落低谷再到翻盤,他用八年時間一步步從困境中站了起來。他就是延安宇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龍,一個平凡卻不平庸的退伍戰士。
  • 山陽牙醫愛公益 軍人退伍不褪色
    軍人退伍不褪色   「好牙醫」名叫阮國平,男,生於1980年7月,家住商洛市山陽縣天竺山鎮,是一名退伍軍人。2002年11月退伍後,他退伍不褪色,發揚部隊艱苦奮鬥優良作風,自主創業開了一家口腔門診。他用愛心做事業、以感恩心做人、爭做行業好牙醫。凡是來找他的患者,他熱情接待,快速醫治,跟蹤服務,由於他收費低,牙看的好,待人熱情,很快,來掛號的患者絡繹不絕。他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來看牙的人感到很稱心、舒心。
  • 致敬「八•一」|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
    致敬「八•一」|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 2020-07-30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退伍不褪色:我縣58名退役軍人光榮返鄉
    會同新聞網12月23日訊(記者王鈺) 2月22日,在外服役光榮退伍的58名會同籍士兵圓滿完成服役任務,惜別軍營,滿懷對家鄉及親人的思念,退役返鄉,我縣組織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歡迎儀式歡迎他們光榮返鄉。
  • 教育整頓·榜樣 | 魏寶喜:退伍不褪色 忠誠守初心
    教育整頓·榜樣 | 魏寶喜:退伍不褪色 忠誠守初心 2020-12-09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功不居功,退伍不褪色」(暖聞熱評)
    回國後,他把榮譽深埋心底,種地、挖煤,一生辛勤工作、不計名利。2018年底,安徽省淮北市採集退役軍人信息,子女替他填寫「曾入朝作戰立功」,事跡終被發現,被稱為「一個平凡而令人尊敬的英雄」。【點評】戰爭時期,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戰功;和平年代,合上功勞簿,默默奉獻一生。
  • 野哥退伍不褪色 肖戰軍訓後遺症明顯軍姿站得挺拔!
    在舞臺上唱歌時眼睛看正前方向上30°、雙腿併攏、雙腳岔開60°、手指緊貼褲縫線,在臺下準備走上舞臺時長腿一邁手臂一甩正步更是說來就來~完美詮釋了何為退伍不褪色!更加期待顧一野了!
  • 南陽市臥龍區退役軍人吳可:退伍不褪色 退役不退志
    上卡點、入社區配合完成疫情防控任務,挨家挨戶為轄區居民送生活用品……在疫情防控一線,退役軍人吳可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衝鋒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的情懷與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軍人的使命感促使吳可衝在疫情防控一線。1月26日,他主動向所在社區報名,申請參加黨員志願者服務,成為第一時間、第一批上崗值勤的社區黨員志願者之一。  疫情防控工作艱難而複雜。
  • 退役軍人吳可:退伍不褪色 退役不退志
    上卡點、入社區配合完成疫情防控任務,挨家挨戶為轄區居民市民送上生活用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退役軍人吳可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的情懷與擔當。對社區過往車輛、人員按照「登記、詢問、測溫、提示、消殺、分類管理、及時報告」的七步工作法,24小時不間斷開展無縫隙、無遺漏、無盲區的監測防控工作,已經成了吳可每天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吳可跟「戰友們」一起狠抓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和嚴控流動性、嚴控聚集性。他主動參與到入戶排查工作中去,一層樓一層樓的走,挨家挨戶的敲門,引導群眾不串門、不請客、不聚會不信謠、不傳謠。
  • 從退伍軍人到社區志願者:「退伍不褪色,有一份力出一份力」
    能做的不多,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吧。」徐民說。2月初開始,徐民不定時幫助其所在社區運送防護用品,這些用品大多是由全國各地捐贈而來,他主要負責卸貨、入庫。有時,他還要幫團隊中負責運送生活物資的志願者們搭把手,為有困難的居民送貨上門。餘生志願者團隊在搬運物資。
  • 網格戰「疫」新戰線 軍人退伍不褪色——眉山東坡網格員戰疫中的...
    在防控期間,她「三過家門而不入」,無暇顧及自己的小家。從除夕前一夜開始,她已經在小區裡馬不停蹄地連軸轉了近一個多月。每當問起她累的時候,想過放棄嗎?她總是義正言辭的回答:「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又是中共黨員,國家有難,我不站出來誰站出來?!」。本該理一個清爽的髮型迎接春天到來,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曾經帥氣的短髮已漸漸過耳,曾經神聖的軍裝已換成新裝,藍色口罩,紅色戰袍,英雄般的奔赴在疫情戰場上。
  • 林口縣退役軍人何勇:退伍不褪色義無反顧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有我在小區門口站崗把關,居民會安全,我的家人也會安全……」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後,林口縣退役軍人何勇,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義無反顧地加入社區防控一線,詮釋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軍人本色。2月11日,何勇得知林口縣鐵北社區需要疫情防控志願者時,他瞞著父母,毅然決然的報了名。可就在他剛要上崗時,父親幾句叮囑的話傳來:「小勇呀!
  • 王立勝:退伍不褪色 產業發展做尖兵
    阿藏村老一輩人就有種植李子的傳統,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少不了幾顆李子樹,種的是老品種,更談不上管護,並且各自為陣,沒有形成規模,李子產量低,銷路不暢。2月下旬,見到王立勝時候,他正忙著帶領村民修剪枝條,山坡上、田野間、房前屋後,隨處可見一片片、一簇簇、一棵棵潔白嬌嫩的李花,清香撲鼻、如雪如霜,記憶猶新。
  • 退役不褪志 退伍不褪色 體彩陣營裡的「鋼鐵戰士」
    2018年進入體彩陣營後,戴磊始終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不打折扣地認真執行。「當兵時就知道,如果安全方面出問題,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沒用。」戴磊表示,他經常參加關於責任彩票的培訓,堅持把責任彩票的理念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 覃捷:「槍桿子」到「筆桿子」,以行動詮釋退伍不褪色-廣西新聞網
    「退伍不褪色」,他把部隊的作風一直帶到現在的工作崗位上。覃捷,2011年7月大學畢業參加工作,2012年12月入伍,服役於武警廣西邊防總隊北海支隊,歷任戰士、副班長,服役期間,由於表現優異,連續兩年榮獲「優秀士兵」獎章、廣西邊防總隊「優秀共青團員」稱號,201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4年12月退伍,退伍後考取良慶區社區黨建組織員。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扛起脫貧責任的兵支書|赫章縣安樂溪...
    我叫林登軍,是一名退伍老兵,現在是赫章縣安樂溪鄉大茶村黨支部書記。大茶村地處赫章縣西部山區,有群眾208戶104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之書2戶235人。這裡自然條件差,經濟落後,平時百姓收入主要就靠外出務工和廣種薄收的傳統種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