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歡喜冤家、原生家庭成套路,國產行業劇口碑集體崩塌!演員...

2021-01-08 上遊新聞

近日,電視劇《完美關係》《安家》正在同時熱播。

前者瞄準公關行業,後者講了「賣房子的人」。雖然聚焦領域不同,但兩部行業劇卻「攜手」撲街:《安家》和《完美關係》這兩部劇都走上「高期望、低評分」路線,開播沒幾天評分就分別掉到6.1分和3.9分。這兩部劇,讓從事地產銷售和公關的公司人紛紛在社交平臺三連發言——「我沒有」「我不是」「你胡說」。

都2020年了,國產職場劇怎麼還是難逃被群嘲的結局?當大家都在吐槽國產職場劇時,到底都在罵些什麼?

現象:又臭又長的國產職場劇

說到優秀職場劇,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最佳。它或許是《實習醫生格蕾》,是《Legal High》,也可能是《迷霧》。但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結構緊湊、敘事簡潔、值得思考。這些佳作通常能夠在短短幾分鐘裡,迅速地吸引我們。

反觀國產劇,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長長長。記者搜索豆瓣上標籤帶有「職場」的總共233部電視劇,作品來源於中日韓等國家。其中國產職場劇的平均集數最長,達36.3集,這個長度大約是韓國的2倍,日本的4倍。

但事實證明,集數和質量並非正相關。在所有職場劇中,豆瓣評分達到9分的職場劇均不超過20集。

長不是問題,但又臭又長就不對了。比如日本NHK電視臺剛剛放完的《阿政》,集數達到150集,但這部描寫日本威士忌教父竹鶴政孝的晨間劇,仍然擁有7.4分的上佳表現。反觀國產職場劇,6分的平均水平在1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墊底。

中國觀眾花了最多的時間,忍受了最多的植入和貼片廣告,結果看的是墊底水平的本土劇集?怪不得知乎上有網友怒評《完美關係》——「都2020年了,這個一脈相承的傻白甜人設還在挑戰觀眾智商。」

天天被爛劇包圍的我們又一次發出了一聲浩嘆——為什麼國產職場劇總是讓人失望?

槽點:國內職場劇的最大的問題,是不專業

第一,觀感不好。只要是與青春、職場等年輕關鍵詞搭邊的國產劇,總是逃不過流量二字。於是,控評就是國產劇給普通路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我們分別採集了兩部作品的前500條熱門評論。結果顯示,《安家》的熱評幾乎集中在1星和2星,而《完美關係》兩極分化比較嚴重,1星和5星齊頭並進。

第二,劇本問題。目之所及,現在的劇本總向低齡、幼稚的方向跑偏。比如《完美關係》從開頭就延續了霸道總裁、傻白甜的人設,走著「男女主攜手共渡難關收穫愛情」的陳舊套路,用「拿著甲方爸爸的錢,給乙方做事」的聖母情節來收割大家的智商。

《安家》從第四集開始,就和房產中介沒有什麼關係了。原生家庭問題、三角戀、婚外情成了故事主線,好好的職場故事,又走到了情感劇、瑪麗蘇劇的泥沼中去。

當然,劇情槽點滿滿的背後,也許是導演和編劇出了問題。

最近熱播的《完美關係》和《安家》,再加上之前的《創業時代》,都出自導演安建之手。著名編劇六六也在《心術》、《蝸居》後,在《安家》上慘遭滑鐵盧。

第三,演員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夠豐滿。首先,由於劇本所限,國產劇的人物形象總是單調乏味。《聲屏世界》刊登的一篇論文曾對熱門女性職場劇中的女主角色做了梳理。論文發現,除了1990年的《渴望》,熱門職場劇中的女主角色大多是長相優越、高學歷的企業高管,輕輕鬆鬆就能馳騁職場。她們的性格不是獨立自強就是溫和善良,動輒迷倒好幾位職場精英。甚至連服裝、髮型妝容都十分類似。

其次,演員業務能力不到位也是個問題。《完美關係》中,演技得到蓋章的黃軒被歸入「油膩」的隊伍,虎撲女神佟麗婭也被指在劇中太尷尬,氣質被配角陳數、高露吊打。

《安家》當中,曾被譽為演技教科書的孫儷,被指出擺脫不了「娘娘」的人設,男主羅晉更是演技浮誇。

事實上,《安家》和《完美關係》本身握著一手好牌。全民宅家的情況下,觀眾就差在電視機前疊羅漢解悶;房產中介和公關兩個職業,本身就自帶觀眾的好奇;實力派演員出演、知名原作打底。

但它們的口碑最終還是撲街了。

癥結:編劇要讓片方滿意,片方要讓資方滿意,沒有人直接對觀眾負責

我們經常能在國內的職場劇中,看到搞錯專業知識的醫生、亂扯法條的律師、沒有法律常識的庭審現場。呈現特定行業工作的職場劇,為什麼總會在專業性上「翻跟頭」?

在一般國產劇的前期開發方式中,編劇話語權較弱,經常會受到不專業的建議壓制,製片方、導演和演員也有權力在製作過程中修改劇本。為了讓劇集儘快「回本賺錢」,一些在市場上已經被驗證過的「成功套路」,還會成為製片方對劇本的要求。

所謂的「成功套路」,既包括「小甜劇」中的「霸總甜寵」、都市劇中的家庭倫理,又包括一些與觀眾「套近乎」的手段,比如用觀眾熟悉的角度去寫某一職業,以防內容太過專業,觀眾幾集棄劇。

當前幾集劇本得到了平臺方的認同,製片方就會正式立項,讓編劇儘快趕工後面的劇本。藝恩《中國編劇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資本的湧入,影視項目也在不斷加速運轉,編劇成了快速生產的機器。合理創作周期在一年左右的劇集,經常會被壓縮至兩、三個月內。

編劇沒有過多時間,對劇中職業進行徹底、完善的調研。他們只能把戲劇化的情節與職業要素嫁接,作為吸引眼球的噱頭。專業性的不足,還可以通過檔期、平臺資源和流量明星等方式補足。

拷問:為什麼這麼爛還要拍?因為有人買單

如今國產職場劇大多是披著職場的外衣,談著瑪麗蘇戀愛的言情偶像劇。但問題在於,仍然有數目可觀的粉絲願意為這些劇集買單。《親愛的翻譯官》2016年年度收視率第一;《談判官》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精英律師》收視率一度破2。

國產職場劇好不叫座的現狀,消耗的是觀眾對職場題材的耐心,同時也冒犯了那些被戲劇化呈現的職業。有網友稱,自己的姐姐是一位律師。過年回家,她花了很長的時間向家人解釋,自己的工作不是像《精英律師》裡的靳東那樣的。

在廉價的筆觸下,公眾對這些職業的誤解正在增加。沒有一份工作是始終光鮮,也沒有一份工作會有「天降神兵」。

欣慰的是,廣電總局在2月6日發布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片方在備案公示時需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減少對劇本創作的擠壓,「趕工劇本」「注水劇本」或將越來越少。

既然打著「職場」的名號,那就要多一份對觀眾的尊重,多一份對職業的尊重。

綜合DT財經、騰訊財經、新民晚報等

相關焦點

  • 歡喜冤家原生家庭成套路,職業劇多低分怎麼破?丨業內談
    前者瞄準公關行業,後者講了「賣房子的人」。雖然聚焦領域不同,但兩部行業劇卻「攜手」撲街:《安家》豆瓣評分6.2遠低於其原版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平均8分的傲人成績;《完美關係》則是以4.1分成功進入「低分俱樂部」,劇中的「崩塌人設」令不少公關人感到「被冒犯」。行業劇口碑堪憂非一日之寒。
  • 《以家人之名》口碑崩了 國產劇的「爛尾」套路何時終結?
    上半年,以《隱秘的角落》為代表,多部國產劇衝上口碑和流量的高峰,成為熱搜榜常客。8月份,《三十而已》剛剛收官,《以家人之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握緊了爆款的接力棒。自開播以來,《以家人之名》的收視率與關注度一路飛漲,牢牢佔據著觀眾們討論的中心。
  • 《以家人之名》火了,治癒系能救國產家庭劇嗎?
    隨著國產劇集市場的製作的全面升級,內容題材的多元豐富,更多著眼於國際劇集市場的觀眾早已不滿足常規國產套路,而聚焦中老年觀眾,本土化風格嚴重也是最被冠以狗血、爛俗標籤的國產家庭劇愈發不被看好。日漸式微的國產家庭劇,在此次《以家人之名》的另類打法下,意外收穫了超高口碑,並迅速發酵,引發年輕觀眾的追劇熱潮。
  • 主角悲劇推鍋原生家庭,可她卻是校園劇最好後媽
    《以家人之名》的出現讓網友們大呼「親情劇的春天要來了!」但電視劇的高開低走,難免讓人唏噓。國產親情劇的輝煌難道止步於《家有兒女》了嗎?「原生家庭」一詞的出現。讓大眾把目光焦點集中在那些被原生家庭影響一生的人們。
  • 周深獻唱話題劇《不完美的她》!年度最虐國產劇,原生家庭的痛!
    周深獻唱話題劇《不完美的她》,暖心治癒《有一件美好的事情將要發生》是周深為《不完美的她》傾情演繹,告別了黑暗就會迎來光明,總有美好的事情正在發生是這首歌曲主要想表達的意義。周深天使般的嗓音和充滿希望的曲調交織成覆蓋在心房上的柔軟。周深的聲音永遠有一種強烈的訴說感,這也是他成為影視劇OST優選者的原因之一。
  • 國產劇集的2020,數量下沉,口碑上行
    多部獨播劇「爆款」的出現,讓平臺方憑藉精品劇集沉澱用戶、擴大影響力、提升口碑,為市場帶來驚喜。女性的力量在剛剛落幕的第29屆華鼎獎頒獎典禮上,演員毛曉彤憑藉《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一角斬獲「中國當代題材電視劇最佳女演員」「全國觀眾最喜愛十佳演員」兩項大獎。騰訊視頻獨播劇《三十而已》,堪稱2020年度國民級「熱劇之王」。
  • 楊冪白宇陳曉戚薇演醫療劇,國產劇能拍出《浪漫醫生金師傅》嗎
    經過兩年的空檔期後,現代醫療劇在2020年又將迎來一波小高潮。目前已有多部有觀眾號召力的醫療劇計劃播出。新一波國產醫療劇中有白宇、楊冪主演的《謝謝你醫生》,講述急診重症監護室醫生聯手守護生命最後一道門的奇蹟的故事。
  • 秦昊懸疑新劇開播,口碑或超《白夜追兇》,劇情映射原生家庭
    最近網上出了一個梗:演員秦昊拿著一個手機, 明黃的手機殼上六個黑色的大字一起爬山嗎?乍看之下,還以為他為哪個綜藝活動做戶外代言呢。是什麼讓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如此壓抑陰暗隱忍,這要源於他的原生家庭。父母離異,父親拋妻棄子另組家庭婚生女,父親對妹妹的關愛,強烈的對比著對兒子的忽略,面對後媽的藐視、妹妹的囂張,張朝陽卻不得不忍氣吞聲,因為他不想失去父親。
  • 國產行業劇,何時能摘掉「失真」的帽子?
    國產行業劇的「假大空」,集中體現在《完美關係》對公關想當然的劇情裡,而《安家》儘管收穫近期小螢屏的大部分流量,在口碑上也毀譽參半,豆瓣評分僅為6.2分。「失真」的硬傷,幾乎成了這幾年國產行業劇摘不下的帽子。職場劇最核心的要素在於「真實」,了解一個行業真正的運作狀態並展開其中的人物與故事,是一部合格職場劇的及格線。
  • 國產劇為何總能差到引爆大眾集體關注?
    國產劇為何總能差到引爆大眾集體關注?影視公司一直在大規模地創作中,也曾在2014年出現過高口碑劇《戰長沙》。到了2018年,相關作品依然佔據近代題材的50%多。市場需求大,不差收視率,還能迅速回收成本,必然受影視公司青睞。作品基數大,雷劇、神劇出現的概率也不小。
  • 章子怡贊《隱秘的角落》可與英美劇抗衡,國產懸疑劇的時代到了?
    但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過去被認為難出圈的國產懸疑劇忽然集體發力完成了一次破圈,而《隱秘的角落》更是《白夜追兇》後第一部憑口碑實現破圈並帶動熱度的國產懸疑劇,該劇製作方又正是曾打造過2017年高分懸疑劇《無證之罪》的製作方。到底是什麼推動了這場國產懸疑劇的集體綻放,這波國產懸疑劇到底完成了哪些進化,從而實現了破圈?
  • 李棟旭顏值崩塌,新劇抄襲國產劇《結愛》,不老男神也有老的一天
    李棟旭顏值崩塌,新劇抄襲國產劇《結愛》,不老男神也有老的一天韓劇一直都很受大家的喜愛,他劇情跌宕起伏,設定新穎奇特,最重要的是男女主顏值爆棚,可以說部部都是經典。然而新劇播出後高開低走,有網友指出李棟旭顏值崩塌,並且劇情內容抄襲我們的國產劇還有晉江的內容,難道不老男神也走下神壇了?
  • 楊爍口碑崩塌,和劉濤主演的這部劇播出後你們會追劇嗎?
    本文由明星粉絲團作者蘆笙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現在的楊爍在大家心目中的口碑已經崩塌了,雖然面對出軌這件事情楊爍方回應否認了,但是後來的實錘和高片酬等等一些事情,已經讓楊爍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變得特別不好。所以,不知道以後楊爍會怎麼發展下去?
  • 那些原生家庭帶來的痛,又刺眼,又「平常」
    她們要麼是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要麼是父母親戚一言難盡,她們都飽受原生家庭之苦,讓追劇的觀眾也看得又心疼又生氣。,因為我們在演員表裡看到了周迅、惠英紅、趙雅芝…論一部網劇同時集齊這三位神仙演員的概率有多大?
  • 這部爆款國產劇,讓校園霸凌、原生家庭再成焦點,救救孩子!
    一般來說,美英劇、韓日劇才是精品無數,臺劇也成了熱門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誰是被害者》、《做工的人》風格迥異、直擊人心。再談到經常辣眼睛的內地劇,近幾個月更是集體改頭換面,甚至靠質量爆出了圈,懸疑、青春、甜寵、職場等,紛紛東施效顰,幾乎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 《以家人之名》評分跌了,豆瓣評分「高開低走」成國產劇常態?
    從《下一站是幸福》《三十而已》到《以家人之名》,國產話題劇頻頻陷入口碑窠臼。「李尖尖」扛起話題KPI,《以家人之名》還是「灑狗血」了同樣是聚焦原生家庭,同樣是夾雜著傷痛,不可否認《以家人之名》的視角是新穎的、溫暖的、治癒的。
  • 國產職場劇要口碑翻身,不如學學當年的TVB
    「國產職場劇要口碑翻身,哪用學美日韓劇?當年的TVB劇不香?」今年開年,國產職場劇迎來了一個小高潮,從律師、公關、房產中介到檢察官,職場劇把視角延伸到了各個行業和領域,但伴隨高收視高熱度而來的,還有觀眾對這類劇集的靈魂拷問:國產職場劇「不職業」。
  • 家庭劇變偶像劇,這才是國產家庭劇的病根
    開播之初,除了演員圈了一波好感之外,這部劇在劇情上也的確有幾分精品家庭劇的樣子。但《以家人之名》真的就能定義新的國產家庭劇?依我看,難!同樣是在21世紀初,國產家庭劇已經開始嘗試在情景喜劇之外的嘗試。這麼來看,國產家庭劇其實一直都在探索,而且雖然精品不多,但是每隔幾年還是能出精品的。
  • 編劇談國產劇屢翻車:搜知乎寫職場,樊勝美最易複製
    不過劇集製作一個產業,編劇只是其中一環,上至平臺、影視公司、演員,下到播出和宣發,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劇集口碑不佳。那麼對於時長背鍋、被寄刀片的編劇這一環節而言,劇情浮誇邏輯不合理與編劇創作能力之間的矛盾,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 刑偵大劇《燃燒》今日收官 精良品質築就口碑收視雙豐收
    該劇由陳育新擔任導演和編劇,經超、張佳寧等青年演員演繹,奚美娟、鄔君梅、譚凱、張志堅、劉敏濤、馮雷、湯鎮宗、杜志國、麻駿、張衣、公磊、金珈、張巖等一批演技派硬核加盟,更有林籽、張峻鳴、崔紹涵、朱銳、林樂炫等實力演員傾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