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冤家原生家庭成套路,職業劇多低分怎麼破?丨業內談

2020-12-22 新京報

近日,電視劇《完美關係》《安家》正在同時熱播。前者瞄準公關行業,後者講了「賣房子的人」。雖然聚焦領域不同,但兩部行業劇卻「攜手」撲街:《安家》豆瓣評分6.2遠低於其原版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平均8分的傲人成績;《完美關係》則是以4.1分成功進入「低分俱樂部」,劇中的「崩塌人設」令不少公關人感到「被冒犯」。

行業劇口碑堪憂非一日之寒。

近些年,從《親愛的翻譯官》《談判官》披著行業的外衣花式談戀愛,到《精英律師》《我的真朋友》對律政、房產工作者的誤讀,國產行業劇始終在被期待、被吐槽中,一次次刷新觀眾的失望底線。

新京報盤點近20年國內39部行業劇後發現,近一半的作品均在及格分之下,多部甚至低至3分。

為何美日韓引以為傲的行業題材,在中國卻「一地雞毛」?中國行業劇究竟面臨怎樣的創作難?

新京報採訪多位編劇和業內人士,其中編劇宋方金坦言,中國市場缺少行業編劇,也缺乏行業劇的創作氛圍,「比如美劇《生活大爆炸》裡提到的相關科學知識都是要論證和調研的,不是隨口一說。我們缺乏這種嚴謹。」

人設、專業細節總「信口開河」

《完美關係》播出後,佟麗婭飾演的「公關菜鳥」江達琳成為熱搜專業戶。劇中毫無經驗的她接管了父親的公關公司,不僅業務實力弱,做事不經思考,還不顧勸說與甲方客戶經理談戀愛。

而劇中另一位所謂「業內第一公關」的衛哲(黃軒 飾),則剛出場便以狂妄的「甲方」姿態幫客戶解決問題。

兩個「人設崩塌」的主角導致該劇播出後,一位自曝曾經做過多年公關的網友直言,「我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類似的情況也曾出現在三個月前《精英律師》播出時,其杜撰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智慧財產權法》、「一小時十萬」的天價諮詢費等,同樣令法律界出現抵制該劇的聲音。「不符合常理」成為大多國產行業劇的通病;而住著豪宅、掌管財團的油膩精英人設,更戲謔的「代表」著大量奮鬥在底層的真實工作者。

縱觀海外優秀行業劇,無論是8.6分的《金裝律師》,8.4分的《公關》,9.1分的《良醫》,殘酷的行業現狀展現,代表普羅大眾的從業者塑造,以及接近現實、環環相扣的真實行業故事,均是該類題材最基本的戲劇要素。

上為《金裝律師》,下為《良醫》,均是高分行業劇。圖片來自網絡

編劇A曾經試圖寫過行業題材,結果因為沒時間調研只能作罷。在她看來,優秀的行業劇編劇通常都需要行業經歷,或者到這個行業真的工作過一年半載,不然很難寫出真實感。 「我們基本沒時間,也沒預算去採風。大多時候都是找一些行業裡的人採訪,但這其實很難把一個行業寫透。」

宋方金也認為,這幾年很多行業劇內容空心、形式懸浮,原因不乏創作上缺少對行業深入的調研,重外部戲劇衝突、堆砌矛盾,不重所描寫的行業規律和人物真實。「不管什麼行業,人物生活的環境都富麗堂皇。很多劇的調查都是皮相層面上的調查,沒有真正深入到肌理骨肉的層面。而人物塑造上,男一號一般就霸道總裁,女一號就瑪麗蘇或公主病,這可能與這幾年行業劇大多都是改編自網絡小說有關。網絡小說不可避免地帶有臆想和懸浮的特徵。」

創作者習慣「臆造」生活

國產行業劇除了不「行業」之外,與職場無關的戀愛戲也常常喧賓奪主,讓行業只淪為可有可無的敘事背景。

例如《親愛的翻譯官》本應聚焦翻譯官的工作艱辛,結果故事卻拍成:法語系碩士畢業的女主偶然邂逅了高冷的翻譯天才程家陽,兩人從彼此看不順眼的歡喜冤家,最後成為困境中互相扶持的愛人。

而宣傳上聚焦「房產那些事」的《我的真朋友》則用相當筆墨描寫了女主角與男主、男二的三角戀,「歡喜冤家」,「不打不相識」的戀愛老套路也顯得乏善可陳。

相反,《精英律師》雖然專業漏洞百出,但男、女主純師徒的搭檔關係,讓這部劇顯得更為「行業」。

《安家》的編劇六六也在微博透露該劇「主要就是業務探討會,以帶看籤約為主,沒什麼感情戲」,獲得不少觀眾點讚支持。

「當年海巖劇就是公安行業劇,也多以談戀愛為主,但是大家信服,因為海巖對公安行業非常熟悉,一筆一划都很紮實,可以說做到了深入淺出。」宋方金直言,行業劇裡寫戀愛戲本身不是問題,只是如今感情線和行業大多是完全隔離,把感情戲保留後,換個行業也能拍成一部劇。在他看來,寫行業劇必須首先寫出行業本身的本質特點,之後再把人物代入進來,無論是談戀愛,還是幹事業,還是家庭生活,都會呈現出令人信服的不可替代性。「不要以愛情劇的模式寫行業劇,而是要把行業特性作為一座戲劇的熔爐,來把愛情、事業、家庭、人性等種種元素放進去熔煉。本末倒置,就會懸浮。」

劇評人李楠(化名)則以最近《安家》中女主角、《精英律師》女秘書雷同的「樊勝美式」原生家庭舉例。在她看來,當下行業劇在人物創作上存在太多「捷徑」,例如男女主角歡喜冤家式相互扶持,《都挺好》式原生家庭與獨立人格的關係探討等情節,幾乎成為創作的一塊「磚」,什麼題材都搬來用,「但行業劇最重要的還是行業,不論是愛情還是家庭,如果沒能和行業結合在一起,只是為了突出人設或者看點,就會顯得有些注水了。」

國產行業劇需要大環境

資深編劇U曾耗費近一年籌備了一部行業劇,幾經走訪專業人士,試圖還原最本真的社會現實,但最終劇本卻賣的不順利,「大家似乎都不是很感興趣,因為覺得難以播出。這也是我們想做點真實行業劇的難處。」

編劇汪海林則認為,行業劇不好看,究其本質還是戲寫得不好。例如《完美關係》為塑造江達琳的善良、直率的性格,一出場便設計其為了不幫助老闆賣兇宅,在老闆不懂中文的情況下,把客戶拉到一邊耳語,導致買賣落空。「她用了一個最愚蠢的辦法,這智商和情商的表現低於普通人,觀眾都沒法同情她。這點事都做不好,觀眾會覺得她還怎麼搞職場。」

汪海林表示,雖然一些作品在行業角度看來並不完全成立,但它塑造的人物成立了,故事寫得好,行業上的不準確、不到位就會被忽略,「所以說到底還是(作品)沒寫好。」

行業應當如何為行業劇創造可生存的大環境?宋方金從創作層面建議引入「事實審核員」,即由一名專業人士對行業知識和常識進行把關,對每一處細節和常識都要獨立於編劇和導演等主創,提出疑問,核查事實,落實到位。據悉,在一些特稿創作領域,目前已有類似的崗位,「比如美劇《生活大爆炸》裡提到的相關科學知識都是要論證和調研的,不是隨口一說。我們缺乏這種嚴謹。我們不能讓套路化的戲劇衝突,凌駕於行業常識之上,戲劇衝突還是必須服從行業規律。」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特別策劃|歡喜冤家、原生家庭成套路,國產行業劇口碑集體崩塌!演員...
    原生家庭問題、三角戀、婚外情成了故事主線,好好的職場故事,又走到了情感劇、瑪麗蘇劇的泥沼中去。當然,劇情槽點滿滿的背後,也許是導演和編劇出了問題。最近熱播的《完美關係》和《安家》,再加上之前的《創業時代》,都出自導演安建之手。著名編劇六六也在《心術》、《蝸居》後,在《安家》上慘遭滑鐵盧。第三,演員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夠豐滿。
  • 《以家人之名》中,凌霄的原生家庭之痛怎麼破?
    尤其是有關陳婷,有關凌霄的原生家庭之痛,更是人們熱議的重點。不得不說,這原生家庭之痛,猶如噩夢一般,讓人崩潰。那麼,這原生家庭之痛,該怎麼破呢?近日,在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叮咚上線!老師好》中,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沈奕菲就很認真地跟大家探討了這個話題。沈奕菲教授指出:沒有一個原生家庭是完美的。與其抱怨,不如積極改變,努力跳出原生家庭的制約才是正解。
  • 伊能靜談《隱秘的角落》,令人深思: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
    微博長文中,她談到了她丈夫秦昊最近主演的一部叫做《隱秘的角落》的劇,她講道:」如果不是因為秦昊,《隱秘的角落》是我最不想看的一種劇,並不因為它恐怖,而是因為它真實,它從側面反映出了原生家庭給人一生帶來的影響,絕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批判的!
  • 《母親》第一次日劇體驗—與原生家庭的和解
    在打開這部劇之前就被告知很廢紙巾,現在抱著冰水敷眼睛的我真的很感激能遇上這樣一部殿堂級的佳作。姑且不說田中裕子的演技,想先談看完這部劇的感受,想說的話太多了,關於原生家庭,關於那些說不得看不透的往事。在這樣一個原生家庭即原罪經常被提及的時代,人們提倡個性,似乎每個人都有那些不可說的往昔。
  • 測原生家庭,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直到後來在工作上接觸到一個心理學的教授,有次飯後茶餘時間說起這個話題,教授一語點破讓我困擾的成因:在心理學上,我並沒有真正脫離原生家庭「長大」。我的原生家庭裡,媽媽是個生活很懶散的人,又喜歡多管閒事。甚至有人會發現,自己長大以後,竟然變成了和曾經自己想遠離的父母一模一樣的人,就如《都挺好》裡的明玉,從小就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的她,在成年後即使事業有成,身上卻到處都是母親的影子。心理學上早有證明,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作用。無論你多不願意承認,這都是事實。
  • 打破原生家庭魔咒才能發現嶄新自我
    在混亂的原生家庭中成長,她變得更容易受傷,談了幾場戀愛無疾而終,變得對親密關係充滿懷疑。阿嬌承認,她對身邊的世界不信任,不會輕易打開自己,很難融入別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影響童年短短幾年,實際卻讓她今後幾十年都難以真正快樂和幸福。
  • 小精靈丨分享 原生家庭的傷疤要如何治癒?
    孫儷在劇裡飾演的房似錦是一名房屋中介的店長,她很不討喜,因為她在工作上很強勢、不近人情,為了開單賣房子沒有原則,連哄帶騙,甚至不惜撬走同事的單子。 按理說,她賣房能力那麼強,收入肯定不菲,可她租住在死過人的兇宅,還不如普通社畜,永遠一身普通職業裝,早上總是要吃2杯豆漿,4個包子,而且吃相很難看。
  • 原生家庭悲慘,情路坎坷,但卻成為鞏俐的偶像……
    而原生家庭很糟糕和混亂的姑娘,往往是不幸福的重災區。2、和原生家庭拉開距離,積極地融入更大的世界。《風雨哈佛路》中,生活在貧民窟的莉絲,備受原生家庭摧殘的女孩。虹影在上世界80年代,成功逃離原生家庭。除了距離的遠離,真正脫離原生家庭,還要從心理上主動積極地融入各種關係中。
  • 楊童舒發文談陳婷人設,肯定原生家庭重要性,曾因角色遭語言暴力
    9月6日,由譚松韻主演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迎來了大結局,劇中的演員們也都各自發文告別這一個角色,這部以孩子的成長作為主線的家庭劇,憑藉其溫馨治癒的基調,開播以來廣受好評。雖然因為此後主角的感情線引起許多觀眾的不滿,導致評分下跌,但整體而言,《以家人為名》的題材、話題以及品質都是相當不錯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 中國式原生家庭背後隱藏的矛盾|你誤解了原生家庭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隱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陽,每一部劇的主角都在演繹著被原生家庭左右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但由於很多人沒能完全理解原生家庭的概念,對原生家庭產生很多誤解,進而引申出父母皆禍害的命題。這可能已經偏離了原生家庭這個詞彙本身所承載的含義,實屬傷及無辜。
  • 這部劇的原生家庭悲劇,豈止重男輕女這麼簡單
    不一樣的是,《歡樂頌》裡的樊勝美被媽媽和哥哥吸乾了血,卻還要繼續被吸下去;而《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就「剛」多了,20歲與這個苦難的原生家庭劃清界限,變成獨立自主的女強人之後才回來用鈔票甩了瞧不起自己的人一臉。
  • 終於,有一部劇不再甩鍋給原生家庭
    終於有一部劇,不再賣慘,有一部劇不再甩鍋給原生家庭。疫情其間,熱播的《安家》,房母虎毒食子,直接把剛出生的親生女兒房似錦,扔到井裡溺死。而《三十而已》關於原生家庭,看到的都是暖王漫妮因憋尿引發腎結石,獨自一人在醫院打點滴。
  • 《都挺好》:跳出原生家庭的苦 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近被《都挺好》這部劇刷屏了。正午陽光的良心製作班底、全組演員的硬核演技,再加上戳人心窩的劇情設置,讓這部劇自開播以來一直維持豆瓣8.5的高分。她的成長之路,讓很多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看到了希望和勇氣:「就算一直被剝奪,但我還是可以活得很好。」蘇明玉沒有因為父母兄長的偏見長成一個壞女孩,或者變成一個自卑討好的人。相反,她敢於反抗不公的待遇。當她有能力靠雙手養活自己的時候,她努力抓住機會,而不是陷在原生家庭的不堪裡。
  • 如何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給孩子什麼樣的原生家庭?| 特別關注
    這兩天,姚晨主演的熱播劇《都挺好》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開播之後,在豆瓣上收穫了8.2分的高分。不同於以往聚焦婆媳矛盾、婚姻關係、家庭教育的都市家庭題材劇,《都挺好》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了原生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 「原生家庭」的說法這麼流行,也快過時了吧?
    嗯,今天我們來看李雪是怎樣談「原生家庭」的:《「原生家庭」的概念是一門實用的工具》文 | 李雪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在於那些你不知不覺間重複了數次的劇情模式,和那些無法言說的焦慮痛苦。法門千千萬萬,莫要覺得路只有一條。別人的路,就算自己走不了,多聽聽多看看,擴展意識的寬度,也是極好的。02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我的理解是,通過兩種方式。① 重複過去的關係模式 ② 重複過去的防禦模式。
  • 這些《以家人之名》中被忽略的細節,才是原生家庭劇的「硬核」
    演員陣容沒得說,老戲骨雲集,再加上宋威龍,張新成、譚松韻這樣的大流量咖位明星,主要演了3個沒有血緣關係又在一起的孩子,被2個大男人照顧的原生家庭故事除了顏值,這部劇裡面戳人淚點的地方也挺多的劇還在播,但我實在忍不住先鬼扯些《以家人之名》中被忽略的細節了,這才是原生家庭劇的「硬核」啊!
  • 原生家庭很重要
    有愛、有溫暖的原生家庭既使很窮,孩子長大後照樣有出息;沒有愛、沒有溫暖的原生家庭既使不怎麼窮,孩子長大後照樣不知所措!很多人並不是希望原生家庭有多有錢、多富有,而是希望自己的原聲多有愛、有溫暖就行了。而有些父母往往曲解了子女的意思,一致認為子女長大後和他們不和是因為他們窮不能給子女好日子過遭到子女的怨恨,其實還真不是這樣,子女怎麼可能怨恨自己從小家裡窮呢?
  • 那些原生家庭帶來的痛,又刺眼,又「平常」
    她們要麼是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要麼是父母親戚一言難盡,她們都飽受原生家庭之苦,讓追劇的觀眾也看得又心疼又生氣。因為他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折磨小蓮生、怎麼離間她們母子的關係,以及怎麼讓這個「小拖油瓶」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
  • 《都挺好》大結局,原生家庭留下的痛,我們該怎麼和解?
    相信很多人看了文章之後非常感慨,也有許多人在這部劇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蘇明玉的經歷感到嘆息、同情、欽佩。《都挺好》最具社會意義的一點就在於,它打破了以往家庭倫理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模式化刻畫,聚焦原生家庭和重男輕女的創傷,這為很多在家庭中受到真實創傷的觀眾「提供了一道審視現實生活與傾訴過往的窗口」。
  • 孫儷被「親媽」勒索100萬:原生家庭的傷,怎麼才能真正癒合?
    一個人能被原生家庭拖累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