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明明冷到發抖,還說孩子不能捂汗退燒,為什麼?

2021-02-10 親寶寶育兒

前幾天被凍感冒了,回家就發燒了。多年沒發過燒,已經忘了發燒是怎樣一種體驗。這次病一來,頓時覺得渾身冷得直打寒戰,把所有被子裹上才勉強覺得夠暖和。

這時,常爸突然想起之前普及過的科學育兒知識:孩子發燒不能捂,反而要散熱。可是,當我裹在被單裡瑟瑟發抖的時候,如果有人要把我的被子掀開,說要幫我散熱,我會連殺人的心都有的!!

難怪老人們一看到孩子發燒,就說要捂汗。也不能怪人家不懂科學育兒,大家都是以己度人,覺得孩子肯定冷得不行,所以才會去捂汗的呀!

那為啥大人發燒直打寒戰,巴不得穿上三層棉襖,而孩子發燒卻要少穿衣服來散熱呢?

思來想去,想不明白。於是求知若渴的常爸,也顧不得發燒了,掙扎著起來給同仁醫院的兒科大夫洪亮醫生打了個電話,細細諮詢了一下。

下面把研究結果整理成文(文章發表前經洪醫生審校)。

我們先來看看發燒是怎麼回事。

人類,作為一種恆溫動物,天然擁有一種體溫調節機制,叫做「體溫調定點」機制。在這一機制下,人體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智能空調,這個空調會設定一個人體的「體溫調定點」,比如正常體溫為37℃。

如果體溫偏離這個數值,信息反饋到智能空調(下丘腦)上,它就立刻將體溫與調定點進行比較,然後決定是產熱還是放熱:

現有體溫<調定點機體,就產熱,反之,就放熱。

(就像空調設定室溫的調節目標一樣,健康狀態下,下丘腦會自動把體溫的調節目標設定為「37℃」左右)

但是這個體溫調定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當我們受到一個致熱原的刺激,比如細菌、病毒、支原體感染等的時候,這些病菌,以及人體細胞為了抵抗病菌產生的很多因子,會通知下丘腦,讓它把「體溫調定點」提高。

比如設置成了39℃,因為它認為人體體溫達到39℃時的代謝才能清除感染、對抗病菌(所以發熱並不是壞事,是人體抵抗病菌的一種本能反應)。然而此時,體溫還處於正常的37℃狀態,於是就出現了「體溫<調定點」情況,人體必須啟動升溫模式,於是就開始「產熱>散熱」的進程。

在這一進程中,人體會表現為皮膚血管收縮,淺層皮膚血流減少,毛孔關閉,這些反應都是為了減少散熱;而這些反應刺激到我們的冷熱感覺神經,給我們帶來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冷」。

與此同時,立毛肌、骨骼肌也開始出現顫慄性的收縮,表現為起雞皮疙瘩、打寒戰等等,這些其實都是產熱反應,所有反應的真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儘快把體溫升到調定點的水平上。

這是發燒的第一個階段——體溫上升期,也可以叫做「發冷寒戰期」

我們有時候發燒初期冷得發抖,恨不得裹上三層被子才好,就是處在這一階段。此時,如果裹上被子能讓你感覺更舒服,裹上也無妨。

如果你能確認孩子處於這一階段,也可以給孩子適當飲用熱水;如果手腳很涼的話,可以在不出現燙傷的情況下,用溫度較高的水泡手泡腳,緩解孩子的不適,也有利於後期的發汗。

既然裹上也無妨,那為什麼孩子發燒就不能捂呢?

我們再來說一說發燒的第二個階段——「高熱持續期」

當體溫升至預先設定的「調定點」之後,就會逐漸穩定下來(具體視病因病情不同而定)。這時就進入了「高熱持續期」。

在這一階段,機體的散熱與產熱大致相當,所以第一階段的那些「發冷寒戰」的症狀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皮膚發紅、乾熱、呼吸加快變深等等,感覺體內一團熱火無處發洩。此時,估計白送你三層被子你也不會裹了。

那麼小孩發燒是什麼情況呢?

首先,對於小小孩來說,語言表達能力不到位,當我們發現孩子發燒的時候,一般已經接近或處於第二階段了,即體溫已經升至高位。此時,即使是大人,也不宜捂熱。而對於孩子來說,捂熱還會導致一種專屬於嬰幼兒的臨床疾病——「捂熱症候群」。

「捂熱症候群」又叫「蒙被綜合症」。嬰幼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且排汗散熱功能弱。如果過度包裹捂熱,會導致孩子身體無法散熱,從而產生脫水、代謝性酸中毒,更嚴重的還會引起機體缺氧甚至循環衰竭,若搶救不及時,可能很快休克乃至死亡。

僥倖存活的患兒,由於腦部缺氧也可能遺留有智力低下等腦損傷後遺症。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特別是新生兒,即使沒有發熱性疾病,包裹過多也可能出現「捂熱症候群」,危及生命。

所以,當孩子發燒進入高熱持續期時千萬不能捂,不能捂,不能捂!

都說發燒不能捂汗,可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出一身汗就退燒了?

其實,並非是「捂出汗來能幫助退燒」;事實上,因果關係正好相反,正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已經擊退了病毒細菌致病狂魔,人體已經在退熱了,所以才會出汗。

這就是發燒的第三個階段——體溫下降期,也可以稱之為「退熱發汗期」

當我們的免疫系統與病魔經過數小時或數天的激戰後,細菌病毒等都被初步擊退,我們就開始步入「退熱期」。

此時,體溫調定點重新回歸正常水平,身體開始進入放熱模式,散熱>產熱的進程開始了。這一階段的表現就是:毛孔舒張、全身出汗,身體感覺好極了。

所以,汗是自己出的,並不是靠捂著捂出來的;如果是在第一階段,再捂可能也捂不出汗來。

其實看過上面的解釋,大家應該都大體弄懂了發燒時身體的整個反應過程。發燒了,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可以有以下幾方面的處理:

第一,多補充水分。

發燒時,人體內水分的消耗更快,必須及時補充水分,小孩不愛喝水也可以補充水果煮的水或稀釋的果汁,防止脫水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第二,體溫上升期可以適當保暖,飲用熱水,熱水泡手泡腳,緩解不適,體溫升起來以後,不要捂!

要及時散熱,如少穿衣服、溫水擦拭、增加室內空氣流通、適當降低室內溫度等。

第三,注意退燒藥的用法。

一般來說,發燒是不需要用藥的。但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對高體溫的忍耐程度也不同,如果長時間溫度過高,會發生驚厥、嘔吐等不良反應,所以退燒藥的作用就是防止體溫過高帶來其他不良反應,讓患者更舒服。

第四,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長時間高熱不退都應及時就醫。

發熱只是一種症狀,具體病因繁雜眾多,如果常規處理後仍然高熱不退,則應及時就醫。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在此引用美國兒科學會(AAP)的處理意見再補充幾條:

1.選擇相對安全的退燒藥物。一般來說,布洛芬和對乙醯胺基酚都是對兒童來說相對安全的退燒藥,布洛芬只能用於6個月以上的孩子,對乙醯胺基酚可用於3個月以上的孩子(一般體溫到38.5度以上才考慮用退燒藥);

2.一定注意不要使用冷水、冰袋給孩子降溫,冷水會引起寒戰,反而增加體溫;

3.不要用酒精擦身體;

4.如果2歲以下的孩子發燒超過24小時,2歲以上孩子發燒超過72小時,情況不見好轉,應該去看醫生。

目前很多新的理念是不建議物理降溫,原因是可能增加患者不適,各國的發熱指南也各有不同,但是在藥物退熱效果欠佳,或者體溫上升期,家長很難做到袖手旁觀,如果要做物理降溫的話,一定要採取孩子不是很牴觸的方式,不要過多增加孩子的不適感覺。

寫完這篇文章,我發現自己進入了發熱的第二階段:高熱持續期。這時候,前面幾個小時我抱得緊緊的被子,被我棄之如敝屐,因為裹得實在太熱太不舒服了。

用簡單的話總結一下:

1.發熱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會覺得冷,第二個階段會覺得熱,第三個階段會出汗退熱。

2.傳統觀念說發燒要捂,主要是基於第一階段冷得打寒戰的經驗;而事實上,因為孩子小的時候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我們發現他們發燒的時候,往往已經到了第二階段:高熱持續期,在這個時期是萬萬不能捂的,因為孩子的體溫調節能力弱,一捂容易捂出毛病來。

3.捂出汗就退燒是個因果顛倒的結論:實際上是我們的免疫系統戰勝病菌,在退燒的過程中出的汗,而不是出了汗才退的燒。

最後加一句:別總怪老人不科學育兒,我們自己也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去說服老人。比如,老人說明明發燒冷得打寒戰,為什麼不能捂,你如果不知道發燒的原理,怎麼去說服他們給孩子合理降溫?

所以,還是要以科學育兒的知識來武裝自己,才能說服別人,避免家庭矛盾。當然,把文章轉給老人看,也是說服他們,避免矛盾的好辦法。


來源:微信公眾號「常青藤爸爸(ivydad_ivydad)」,文/常爸(由耶魯大學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創立,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推薦優質教育資源),已獲授權

喜歡今天的文章

點擊右上角 分享 出去~

更多育兒知識、教育方法、家庭關係相關

可長按二維碼關注

親寶寶育兒

(ID:qbaobao6)

相關焦點

  • 發熱時該「捂」還是「散」?捂汗並不能退燒
    發燒,這個症狀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老人家常說,在身體抱恙發燒寒戰時,蓋上厚厚的被子,出了一身汗,燒也就真的退了。但是還有一種方法,在西醫中比較常見,那就是物理降溫散熱。那退燒,到底是「捂」好呢?還是「散」好呢?
  • 感冒發燒如何快速退燒,捂汗還是冰敷?
    我們難免會遇到感冒發燒的時候,在我們發燒的時候身邊人會建議我們吃過藥蓋著被子捂一下出出汗就好了?
  • 中國人發燒讓捂汗,西方人發燒讓冰敷.方式截然相反,誰對?
    那退燒,到底是「捂」好呢?還是「散」好呢?正確對待發燒針對退燒這件事情,民間確實流傳著幾種方法。有人說用被子捂,有人說喝碗薑湯,有人說用熱水泡腳等等。根據以上說法,總結到精髓,那就是發汗。就這一點而言,偶爾發燒可以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對增強人體抵抗力是有一定好處。捂汗並不能退燒而此時,往往出一身汗,人體會感覺舒服很多,這是為什麼呢?一般來說,發燒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病魔的一場搏鬥,當免疫大軍將入侵物質消滅後,人體的各項機能恢復常態。這時候人體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會發出命令,讓升高的體溫逐漸降至正常。
  • 孩子發燒,老輩人的「發燒捂汗」可取嗎?醫生:愚昧!這才是正確的...
    1歲多的女寶寶額頭髮熱,有發燒的跡象,當時家人就給其餵了一些開水,然後就給孩子蓋上了兩層大棉被「捂汗」,寶寶的體溫不但沒有下降,反而直接升高到了39.8℃,當時家人又用了5層的衣物裹緊孩子,才急急忙忙的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但是去到醫院時,孩子已經被燒的嘴唇發紺了,進行了緊急的散熱、吸氧,體溫才穩定下來。
  • 發燒應該捂汗還是冰敷?
    當免疫系統獲得勝利,驅除入侵者,消耗了太多能量的身體開始迅速降溫,這時體溫調定點恢復正常,機體散熱大於產熱,在體溫下降至正常期間,我們身體會出大量的汗,帶走大量熱量。那發燒時到底應該怎麼做?冷敷or捂汗?對於發燒,這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無缺的通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本來發燒就已經很難受了,用冰塊冷敷可能會讓我們更難受。冷敷使皮膚血管收縮,反而還不利於散熱。
  • 孩子發燒時亂吃藥、亂捂汗都是幫倒忙,正確方法應該這樣
    一到秋冬季節,感冒發燒的孩子就多了。這時候爸爸媽媽心理素質的大考驗也來了:發燒燒到幾度要送醫院?燒到幾度要吃退燒藥?有些長輩說:把汗逼出來就可以退燒,是真的嗎?如果沒有及時地退燒,是不是孩子就會燒壞腦袋呢……每次孩子熱度一上來,媽媽的心就跟著這些問題七上八下。這個時候到底該聽誰的?當然是聽專家的。
  • 孩子總是發燒不消停,可能是進入了4個退燒誤區!
    兒童由於抵抗力較低,很容易受到外界病原體滋擾,尤其是流感高發季節,如沒有採取有效預防措施,很容易感染流感病毒,進而引發發燒。兒童發燒相信是讓很多家長都頭痛的事情,這是由於兒童發燒總是反反覆覆出現,那麼為什麼會反覆發燒呢?
  • 新生兒、產婦、孕婦、寶寶發燒,你還在捂汗嗎?有危險!快開空調
    到底能不能吹空調?到底該不該捂著?發燒了怎麼辦?我經常在街上看到大夏天還穿著長袖長褲+襪子+帽子的小嬰兒,真是看一眼都覺得能長痱子。抱著他們的爸爸媽媽倒是短袖短褲,怎麼就不能讓寶寶也涼爽一點呢?為了讓孩子和媽媽們都能過一個舒適的夏天,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該怎麼做!孩子不能見風該捂著對嗎?
  • 兒科醫生: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易傷寶寶
    但過度緊張憂心,反而容易病急亂投醫,走錯了路,不但不能幫孩子退燒,還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隱患,兒科醫生提醒大家,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還容易傷到寶寶,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下,望你沒有中招。
  • 發燒捂被子就能退燒?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這些病
    大家可能會認為,感冒發燒是小問題,捂捂汗,睡一覺就好了。其實不然,一個普通的感冒發燒,如果得不到正確及時的處理,也可一步步發展成危及生命的後果。 身體發熱非小事,普通感冒也可致命
  • 小孩發燒該捂汗還是通風散熱?很多家長都做錯了!
    小孩子感冒發燒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小孩都有感冒、發燒的時候。對於小孩感冒、發燒,許多家長的常規操作就是蓋被子捂汗。家長認為:一發汗孩子就退燒了,感冒就好了。 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不僅不能改善病情,反而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 【謠言粉碎機】發燒要捂汗才會好?正確就醫才是好選擇
    【謠言粉碎機】發燒要捂汗才會好?第五十五集:發燒要捂汗才會好」 知識點:通過調查發現,發燒捂一身汗就會退燒的說法並不準確,除了著涼感冒的初期。其它情況引起的發熱如果用了捂汗的方法,不僅不能退燒反而還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發熱是由於體內致熱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的一種現象。所以退熱是以增加散熱、減少產熱為出發點。
  • 寶寶多少度是發燒?發燒咋辦?很多寶媽的退燒方法原來是錯的
    最近有寶媽問我們,寶寶發燒有什麼方法,在這裡給寶媽們做一個整理歸納,方便寶媽們參考使用。寶寶發燒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注重退燒方法。一定要相信科學的退燒方法,不要使用土方法。2019年4月中旬,家住湖北黃岡的5歲女孩萌萌高燒到40℃,萌萌媽媽聽信診所醫生醫囑使用灌腸來退燒,一連灌了幾天,孩子非但沒退燒,還出現了身上出疹,小便變少,精神變差,便緊急送往醫院。經查發現,孩子身患膿毒血症、腎功能衰竭,還出現了休克症狀,心臟、血壓指數直往下掉。醫生分析,導致孩子出現這一幕的重要原因就是「灌腸」退燒。
  • 寶寶發燒怎麼辦 如何幫助孩子快速退燒
    寶寶發燒如果不及時的處理,可能會有併發症出現。對寶寶發燒的處理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退燒慢一些,有的方法退燒快一些,那麼寶寶發燒如何快速退燒?   寶寶發燒如何快速退燒  第一是要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在民間有「捂汗」的說法,這是很不科學的,不可取的。
  • 發燒後到底是要蓋被子捂汗,還是冰敷降溫?
    小時候體弱多病,每次發燒,爸媽總是說:「多喝點熱水,蓋上被子發發汗就好了。」然後我就問:「為什麼?」父母總是會說:「一輩輩傳下來的,都是這麼好的。」相信大家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景。每次自己或身邊的人發燒,都會說一聲:「多喝熱水,發發汗就好了。」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卻感覺很有道理。
  • 不僅不退燒,還容易過敏,別讓孩子受罪了
    冬季來臨,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小孩子的抵抗力本來就差,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感冒發燒的情況。一旦發現寶寶發燒,很多父母都心急如焚,尤其那些缺乏經驗的新手爸媽,很可能採用錯誤的退燒方式給孩子降溫,殊不知卻坑了娃。
  • 孩子發燒媽媽要冷敷,奶奶偏要捂汗,奶奶贏了,孩子卻燒糊塗了
    孩子嘴裡呼出來的氣體都是熱烘烘的。張蘭馬上去廁所拿來一塊毛巾用冷水打溼給孩子撫在額頭上,希望孩子能夠快速降溫。可就是因為這個舉動,張蘭被婆婆一頓訓斥:「你怎麼想的?孩子都發燒了,你還用溼毛巾冷敷?趕緊給孩子拿來厚棉被!把孩子捂出汗就行了!」而張蘭看孩子發燒也是慌了手腳了,聽婆婆這麼說就給孩子加了一床被子,讓孩子再睡一下。
  • 孩子發燒,多數爸媽都做錯了!醫生溫馨提示:正確退燒記住四步
    因此,家長們要學會判斷,不要盲目退燒,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發燒的原因和處理措施是不一樣的:1、如果是出生三個月內的嬰兒發燒,只要體溫高於38℃,就必須去醫院;2、如果是3個月以上的孩子發燒且沒有基礎疾病,除發燒症狀外,精神狀態良好,沒有其他異常表現,那麼先別急著退燒,先讓寶寶多休息、多喝水,加快體內代謝廢物排出,先觀察一兩天,觀察病情變化,再決定是否就醫。
  • 感冒發燒怎麼辦?最全最實用的一篇,再也不怕孩子發燒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捂被子發汗應對孩子發燒是有效的,不管怎樣,結果是好的。給大家分享這件事,不是讓大家學這招捂被子發汗的方法,而是想跟大家說:有時候懂點常識,不打針不吃藥也同樣可以解決問題,是多美好的事情。
  • 寶寶發燒了,奶奶說讓我給他蓋被子捂汗就會好,真的嗎?
    可是婆婆以孩子哭鬧不止為理由,說孩子沒有安全感不停我的勸告,最後還是醫生的制止,才勉強同意了。這件事說明我在育兒方面沒有奶奶這個過來人經驗豐富,所以總是想要讓我聽她的。其實她說的對我肯定不會反駁,如果不對,我就會據理力爭了。還記得大寶第一次發燒的時候,是我和婆婆起正面衝突的第一次,也是最厲害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