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時亂吃藥、亂捂汗都是幫倒忙,正確方法應該這樣

2021-01-18 年糕媽媽

一到秋冬季節,感冒發燒的孩子就多了。這時候爸爸媽媽心理素質的大考驗也來了:發燒燒到幾度要送醫院?燒到幾度要吃退燒藥?有些長輩說:把汗逼出來就可以退燒,是真的嗎?如果沒有及時地退燒,是不是孩子就會燒壞腦袋呢……

每次孩子熱度一上來,媽媽的心就跟著這些問題七上八下。

這個時候到底該聽誰的?當然是聽專家的。

關於這個話題,臺灣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黃瑽寧可有太多想和媽媽們分享的了。他是很多明星媽媽們信賴的臺灣兒科男神,也是年糕媽媽學院的講師。

對於六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黃醫生建議都應該先找醫生查明原因;而對於6個月以上的孩子,怎麼在家裡做好基本的判斷和護理,黃醫生就有太多想和家長們交流啦!

看完他的心得和建議,你一定會成為孩子最棒的家庭護理師!

首先我們得知道

孩子為什麼會發燒

我們大腦內部有個叫下視丘(下丘腦)的地方,相當於人體空調系統的遙控器。它會給我們的身體設定一個最理想的恆定體溫,也就是37度。

當我們的體溫在37度以下的時候,身體就會通過發抖產生熱能,將體溫調回標準的37度;當身體溫超過37度的時候,又會通過流汗散熱、讓體溫再度回到37度。

但是當孩子身體被細菌或病毒入侵的時候,免疫功能的第一道防線白血球(白細胞),就會向大腦發出「警報」。接到「警報」的大腦就會通過下視丘(下丘腦)這個「遙控器」,把溫度往上調了2度說:「現在我宣布,人體的標準體溫是39度,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剛才的體溫在37度,現在被上調39度了,身體要怎麼做呢?沒錯!就是發抖、產熱。通過這個動作把體溫上調到39度,這就是發燒前期所謂畏寒的現象。

這個時候身體會一直發抖,雖然摸上去很燙,孩子還是會覺得冷,這都表示他的體溫正在往上升,希望能符合體溫中樞所設定的39或40度的那個標準體溫。

關於發燒

你有多少誤解

發燒其實不是壞事,它對我們身體免疫力其實有正向的幫助。

但是我們的身體沒有辦法一直忍受持續的高溫。所以孩子即便不吃退燒藥,體溫其實也會高高低低上上下下。

在退燒的過程中,身體會通過排汗、想喝水、想睡覺,用這種方式把體溫向下調節到37度。

所以排汗流汗是體溫中樞把體溫往下設定的結果,而不是退燒的原因。

但很多人把因果關係搞反了:覺得流汗之後就退燒了,所以我只要讓我的孩子悶出汗來,他就會比較快退燒。於是給孩子裹棉襖、蓋棉被、洗熱水澡、喝熱水,就是要讓他流汗。

其實這是錯的,天大的誤區。

發燒的孩子怎麼照顧

那麼孩子發燒了,正確的照顧方式應該怎麼做呢?

最重要的當然是先補充水分:不管你是給孩子喝水、牛奶、雞湯、吃水果,只要有水分都可以補充孩子發燒時的水分散失。

隨著體溫的高低,幫孩子更舒服:當孩子在畏寒後他覺得冷,你就給他加衣服;如果他正在退燒覺得熱、流汗,你就讓他脫衣服。千萬不要盲目捂汗。

如果孩子溫度高到精神開始有點不太好,請你給他吃一點退燒藥。那到底是38.5度還是39度該給孩子吃藥呢?

其實都不對。退燒的目的是讓孩子覺得舒服,有些孩子到了39、40度都還是生龍活虎活蹦亂跳,你沒事餵他藥幹嘛呢?

吃不吃退燒藥,應該看得是孩子的精神,而不是體溫:看看你的孩子在哪個溫度精神開始不好,或是跟媽媽說覺得不舒服,這才是應該餵藥的時候。

通過口服的退燒藥有兩種:

一種是Acetaminophen:中文翻譯叫做撲熱息痛或是對乙醯氨基酚,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商品名,但基本上成分都是一樣的;另外一個叫Ibuprofen:中文是布洛芬。

不管給孩子服用哪種藥,都需要大概2小時左右才能發揮藥效,平均可以降1~1.5度的體溫。如果你的孩子39度,不要期待可以掉到37度,通常降到38度左右就已經是藥效的極限了。

因為不同品牌的濃度不同,你需要由醫生確認孩子需要吃的劑量。一般大概每隔六個小時,才能再給孩子吃同一類型的退燒藥;如果有些情況下,需要給孩子服用不同類型的退燒藥,需要間隔兩個小時。

總之每次用藥一定要間隔2小時,不要吃了藥才15分鐘就量體溫怎麼還沒降,這樣就有點太緊張了。

除了口服的,常見的還有退燒的塞劑,但這個我比較不建議。因為塞劑會讓孩子很不舒服而生氣,而且會讓體溫波動更大,反而讓他發燒的時候更不舒服。

這三點都做好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重點就是看孩子退燒以後精神有沒有恢復。

退燒的目的是為了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好不好。

如果孩子吃了退燒藥兩小時之後,體溫慢慢下降;或是睡了一覺體力又恢復了;或者在家觀察大約兩天左右,吃了退燒藥精神狀態就會恢復,這些情況都可以不用看醫生。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吃了退燒藥之後,退了燒精神卻沒有恢復,喜歡看的電視還是不看、喜歡玩的玩具還是不玩、喜歡吃的東西還是不吃,總是無精打採的,這個時候不管你的孩子燒了多久——1天或者幾天,都應該立刻去看醫生。

因為精神不佳是所有併發症的共通症狀,你的孩子不管是並發細菌感染、並發腦炎、肺炎、中耳炎、鼻竇炎或是脫水,基本上都有一個共通症狀:就是精神狀態和活動量會先下降。

所以孩子發燒的家庭護理其實總結起來很簡單:

判斷孩子發燒嚴重程度,看精神狀態,而不是盯著體溫高不高;孩子發熱的家庭護理正確方式,就是順其自然,該穿穿、該脫脫,讓孩子感覺更舒適。

是不是恍然大悟,原來孩子發燒是這樣的,那就沒有什麼好緊張的了!

備註:由於臺灣和大陸的專用醫學名詞存在一定區別,年糕媽媽醫學顧問團在文中對此進行了備註。例如:白血球(白細胞),臺灣地區一般使用的是「白血球」,而大陸通用為「白細胞」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發燒讓捂汗,西方人發燒讓冰敷.方式截然相反,誰對?
    發燒,這個症狀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老人家常說,在身體抱恙發燒寒戰時,蓋上厚厚的被子,出了一身汗,燒也就真的退了。
  • 孩子發燒,老輩人的「發燒捂汗」可取嗎?醫生:愚昧!這才是正確的...
    1歲多的女寶寶額頭髮熱,有發燒的跡象,當時家人就給其餵了一些開水,然後就給孩子蓋上了兩層大棉被「捂汗」,寶寶的體溫不但沒有下降,反而直接升高到了39.8℃,當時家人又用了5層的衣物裹緊孩子,才急急忙忙的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但是去到醫院時,孩子已經被燒的嘴唇發紺了,進行了緊急的散熱、吸氧,體溫才穩定下來。
  • 孩子發燒媽媽要冷敷,奶奶偏要捂汗,奶奶贏了,孩子卻燒糊塗了
    張蘭按照婆婆的方法去做之後,孩子的體溫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燒越糊塗,都開始說胡話了!這一刻嚇得張蘭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當醫生聽到張蘭的病情描述後,狠狠地批評道:「為什麼不一直冷敷?你聽婆婆的老經驗幹什麼?本來孩子沒燒這麼嚴重的,你看現在小臉紅紅的,嘴唇這麼幹都有點脫水了」張蘭有點蒙了,難道孩子發燒時,冷敷是正確的?
  • 發燒應該捂汗還是冰敷?
    那發燒時到底應該怎麼做?冷敷or捂汗?對於發燒,這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無缺的通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本來發燒就已經很難受了,用冰塊冷敷可能會讓我們更難受。冷敷使皮膚血管收縮,反而還不利於散熱。而用被子捂汗有用嗎?在體溫持續高溫時,我們會覺得你再蓋一層被子不悶不難受嗎?在體溫上升至調節點時,機體減少散熱,是捂不出汗的。而出汗時,機體散熱增加,用被子捂著則不利於散熱。特別是對於一周歲以下的嬰幼兒,捂久了可能會導致捂熱症候群,輕者脫水,重則損傷中樞神經系統。
  • 發燒的時候,到底應該捂汗還是冰敷?
    寶寶每次發燒,全家都亂成一團——因此有粉絲提問:
  • 兒科醫生: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易傷寶寶
    但過度緊張憂心,反而容易病急亂投醫,走錯了路,不但不能幫孩子退燒,還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隱患,兒科醫生提醒大家,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還容易傷到寶寶,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下,望你沒有中招。
  • 發熱時該「捂」還是「散」?捂汗並不能退燒
    [摘要]發燒,這個症狀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老人家常說,在身體抱恙發燒寒戰時,蓋上厚厚的被子,出了一身汗,燒也就真的退了。但是還有一種方法,在西醫中比較常見,那就是物理降溫散熱。 發燒,這個症狀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老人家常說,在身體抱恙發燒寒戰時,蓋上厚厚的被子,出了一身汗,燒也就真的退了。但是還有一種方法,在西醫中比較常見,那就是物理降溫散熱。那退燒,到底是「捂」好呢?還是「散」好呢?
  • 【謠言粉碎機】發燒要捂汗才會好?正確就醫才是好選擇
    【謠言粉碎機】發燒要捂汗才會好?第五十五集:發燒要捂汗才會好」 知識點:通過調查發現,發燒捂一身汗就會退燒的說法並不準確,除了著涼感冒的初期。其它情況引起的發熱如果用了捂汗的方法,不僅不能退燒反而還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發熱是由於體內致熱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體內產熱增加、散熱減少的一種現象。所以退熱是以增加散熱、減少產熱為出發點。
  • 發燒捂汗、嘴吸蛇毒,不少我們習以為常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常識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然而經驗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對於很多事物的理解,我們只是從特例或表面效果出發,但卻忽視了其中的本質,也就導致了一些錯誤經驗流傳了下來。而這些錯誤的經驗有時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危害。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錯認了哪些常識呢?
  • 發燒明明冷到發抖,還說孩子不能捂汗退燒,為什麼?
    多年沒發過燒,已經忘了發燒是怎樣一種體驗。這次病一來,頓時覺得渾身冷得直打寒戰,把所有被子裹上才勉強覺得夠暖和。這時,常爸突然想起之前普及過的科學育兒知識:孩子發燒不能捂,反而要散熱。可是,當我裹在被單裡瑟瑟發抖的時候,如果有人要把我的被子掀開,說要幫我散熱,我會連殺人的心都有的!!難怪老人們一看到孩子發燒,就說要捂汗。
  • 感冒發燒如何快速退燒,捂汗還是冰敷?
    我們難免會遇到感冒發燒的時候,在我們發燒的時候身邊人會建議我們吃過藥蓋著被子捂一下出出汗就好了?
  • 小孩發低燒該不該吃藥,物理降溫好,還是直接吃藥?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小孩低燒,不要急著給寶寶吃藥,應對得當,寶寶才能更健康如今已是寒冬,氣溫驟降,很多地方都是零度左右,孩子身體弱,一個不注意,就可能出現感冒發燒問題,這讓父母頭疼不已,在這個季節,去一趟醫院,可能你會發現,兒科很多時候都是人滿為患的。
  • 新生兒、產婦、孕婦、寶寶發燒,你還在捂汗嗎?有危險!快開空調
    發燒了怎麼辦?我經常在街上看到大夏天還穿著長袖長褲+襪子+帽子的小嬰兒,真是看一眼都覺得能長痱子。抱著他們的爸爸媽媽倒是短袖短褲,怎麼就不能讓寶寶也涼爽一點呢?為了讓孩子和媽媽們都能過一個舒適的夏天,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該怎麼做!孩子不能見風該捂著對嗎?
  • 孩子發燒,多數爸媽都做錯了!醫生溫馨提示:正確退燒記住四步
    家長在家觀察孩子情況時,要時刻留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精神差,胃口不好,睡眠中有驚醒的表現,或者除了發燒外還伴隨著其他症狀(有頭痛、脖子硬、抽搐、喉嚨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覆嘔吐、腹瀉等),就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及時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二、給孩子退燒,千萬要避開這些坑寶寶發燒難受,最揪心的是家長。
  • 小孩發燒該捂汗還是通風散熱?很多家長都做錯了!
    小孩子感冒發燒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小孩都有感冒、發燒的時候。對於小孩感冒、發燒,許多家長的常規操作就是蓋被子捂汗。家長認為:一發汗孩子就退燒了,感冒就好了。 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不僅不能改善病情,反而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 教你正確的處理方式
    孩子發燒並不少見,但如果小孩高燒一直不退,就可不是小事了!那麼,小孩高燒不退怎麼辦呢?今天育姐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小孩高燒不退的正確處理方法,趕緊來學一學。小孩高燒不退正確的退燒方法小孩高燒不退,正確的退燒方法有兩個,分別是物理降溫法和藥物降溫法。
  • 特殊時期孩子發燒怎麼辦?這幾種錯誤護理方式要避免!
    但是我們作為爸媽,還是得知道一些在家處理孩子發燒的常識,能讓孩子少受很多罪,大人心裡有數,也不會把全家搞得雞飛狗跳。在家怎麼退燒?今年很多家長不願意帶孩子去醫院,這點我們都能理解。如果孩子僅僅是發燒,沒有其他症狀的話,可以先在家裡用藥、觀察。安全、有效、不折騰孩子的退燒方法,就是退燒藥。
  • 感冒發燒怎麼辦?最全最實用的一篇,再也不怕孩子發燒了!
    繼續捂了大概個把小時,我再一摸額頭,溫度降下來了已經不燙手了。捂被子發汗的方法奏效了,只是沒想到效果竟然如此之好。看到女兒已經睡得很香,一覺睡到天亮,心裡也就踏實了。就這樣,女兒這次發燒就這樣來去匆匆地經歷了一回。我覺得我算是最不稱職的父親了,面對孩子發燒,像我這樣草率處理的父親肯定很少見。現在想想,當時連一杯溫熱水都沒給孩子喝,確實是自己失職了。
  • 寶寶發燒科學處理方法,6種實用家庭退熱妙招,有孩子的存起來!
    孩子發燒後,有物理降溫以及服藥兩種退熱方法,一般體溫小於38.5℃時,建議採取物理降溫;當孩子體溫大於38.5℃時,需要根據孩子年齡,考慮應用退燒藥布洛芬或者對乙醯氨基酚等,同時家長要也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其他症狀。
  • 健康| 中國人發燒讓捂汗,西方人發燒讓冰敷,方式截然相反,哪個是對的?
    可能這麼的一個問題對於那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而言,是一個可以挑起中西醫紛爭的不錯的話題,但實際上無論是發燒的捂汗還是冰敷其實所能夠達到的目的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