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劉亦菲版電影《花木蘭》螢屏熱播,引來了不少網友圍觀。儘管電影引起不少爭議,但木蘭替父從軍的事跡,還是值得大力宣揚的。
但最令觀眾疑惑的是,木蘭從軍十二年,為什麼沒人發現她是女兒之身呢。
其實,關於木蘭從軍的故事,正史記載得比較少,流傳較廣的是著名的北朝民歌《木蘭辭》,後人的著作大多都是根據這首民歌再加上民間傳說和自己的推斷整理而成。
因此,我們今天討論花木蘭的故事,就不得不從這首民歌說起。由於這首民歌實在寫的太好了,本文有必要原文溫故一下: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可以說,木蘭從軍十二年,戰功卓著,得到了天子的認可,但木蘭放棄了任何高官厚祿。
為什麼要放棄高官厚祿,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木蘭是女兒身,二是木蘭想回家孝敬父母,這首民歌原本宣揚的就是孝道思想。
關於木蘭為何沒有暴露身份,其實《木蘭辭》最後一句已經進行了交代: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而關於這個問題,歷來都有不少爭論,主要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觀點一:從「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一句,我們可以推斷花木蘭是通訊兵,單兵作戰、獨來獨往,這就很容易隱瞞身份。
觀點二:花木蘭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木蘭辭》中說皇帝接見她「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見她在戰場上功勞之大,此前她肯定已經升職,也就不用再和士兵們睡在一起。
觀點三:《木蘭辭》的歷史背景是北魏時期,專家推斷花木蘭本名應為「穆蘭」,是北方的鮮卑族,他們女性的身材魁梧,和男性相差不大,且長相併不出眾,因此很難從身材區分性別。
無論哪種觀點,都是有道理的。但都承認了一個基本前提:花木蘭其人其事確實存在。以上三種觀點中,筆者對前兩點不是很贊同,原因也有2點:
①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一句,不能推斷木蘭是通信兵,表現的是軍情十萬火急,軍隊急速奔向戰場的情景。這與上文「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是對應的,反映了軍情緊急。
② 木蘭雖然在戰場上功勞很大,天子接見她「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但應該還沒有達到單獨居住的級別。這一點,從「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中,可以體現出來。
關於第三點,木蘭是北方鮮卑族的說法,總體上比較靠譜的,也符合南北朝時期的現實情況。
那麼,木蘭作為女兒身,混跡男軍人中,有哪些容易暴露的特徵呢?
首先是外貌,比如沒有喉結、不長鬍子、皮膚細膩等等,這些特徵都很明顯。
其次是說話聲音,女人說話聲音跟男人有著明顯的差別。
第三點最難的就是生活習慣,女人有生理期、上廁所、洗澡等等,都成問題。
由於沒有正史記載,所以木蘭從軍的故事是否真實存在,始終是一個有待考證的問題。
下面,我們就假設它是真實存在的,來分析一下木蘭如何隱藏了自己的身份。
第一,解決生活中的尷尬事。比如上廁所、洗澡、生理期等問題。首先說上廁所。在古代行軍打仗,是沒有很制式的廁所的,都是藉助野外,挖坑解決後就地掩埋,即使到現在,北方草原上的牧民依舊是這種方式。所以,找個無人的地方解決下,應該不是什麼難事,這一點比較好做。
其次是洗澡的問題。古代行軍打仗,肯定不會有公共澡堂的。有一句詩叫做「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可以說,行軍打仗,洗澡的機會也比較少。如果是夏天,肯定是哪裡有河,就在哪裡解決洗澡的問題。一冬天不洗澡,在行軍打仗中是很常見的事情。
再次是生理期。這個問題比較尷尬,但也很好解決,跟上廁所時差不多的。而且古代農村女人並沒有那麼嬌貴,生理期照樣乾重活。
第二,關於外貌特徵的問題。這就回到了網友的討論,木蘭作為北方民族,身材高大,聲音粗曠,體格健壯,也符合木蘭的性格推斷。如果本身是一位嬌滴滴的大小姐,肯定沒有決心替父從軍的,想都不敢想這事。所以木蘭本身就具備女扮男裝的基礎。
大家都知道,古代男人也是長發,加上戰時將士們都是全副披掛,在服飾上是看不出任何區別的。這一點從「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可以看出。
從《木蘭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一句可以看出,木蘭當的是騎兵,大家都是騎在馬上,這就是「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原因。
第三,木蘭到底有沒有升官。筆者的答案是作戰時是沒有的。從其他歷史文獻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木蘭當的兵,很可能是以鄉為單位組成的隊伍。為什麼這麼講,原因有兩點,一是木蘭當兵的軍裝、馬屁都是自己置備的,沒有上級配發。二是木蘭換回「舊時裳」後,同伴們都驚呆了,說明一同打仗的戰友中,也有不少自己的同鄉。因此,可以看出,所謂的戰功應當是木蘭所在的隊伍,完成任務不錯。從「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之句也可以看出,木蘭是「壯士」,而不是將軍。
總結一下,以上都是胡侃,朋友們有什麼高見,請在留言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