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從軍12年,為何沒被發現女兒身,《木蘭辭》中已給出答案

2020-09-14 萬物簡史

近段時間,劉亦菲版電影《花木蘭》螢屏熱播,引來了不少網友圍觀。儘管電影引起不少爭議,但木蘭替父從軍的事跡,還是值得大力宣揚的。

但最令觀眾疑惑的是,木蘭從軍十二年,為什麼沒人發現她是女兒之身呢。

其實,關於木蘭從軍的故事,正史記載得比較少,流傳較廣的是著名的北朝民歌《木蘭辭》,後人的著作大多都是根據這首民歌再加上民間傳說和自己的推斷整理而成。

因此,我們今天討論花木蘭的故事,就不得不從這首民歌說起。由於這首民歌實在寫的太好了,本文有必要原文溫故一下: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南市買,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可以說,木蘭從軍十二年,戰功卓著,得到了天子的認可,但木蘭放棄了任何高官厚祿。

為什麼要放棄高官厚祿,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木蘭是女兒身,二是木蘭想回家孝敬父母,這首民歌原本宣揚的就是孝道思想。

關於木蘭為何沒有暴露身份,其實《木蘭辭》最後一句已經進行了交代: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而關於這個問題,歷來都有不少爭論,主要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觀點一:從「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一句,我們可以推斷花木蘭是通訊兵,單兵作戰、獨來獨往,這就很容易隱瞞身份。

觀點二:花木蘭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木蘭辭》中說皇帝接見她「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見她在戰場上功勞之大,此前她肯定已經升職,也就不用再和士兵們睡在一起。

觀點三:《木蘭辭》的歷史背景是北魏時期,專家推斷花木蘭本名應為「穆蘭」,是北方的鮮卑族,他們女性的身材魁梧,和男性相差不大,且長相併不出眾,因此很難從身材區分性別。


無論哪種觀點,都是有道理的。但都承認了一個基本前提:花木蘭其人其事確實存在。以上三種觀點中,筆者對前兩點不是很贊同,原因也有2點:

①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一句,不能推斷木蘭是通信兵,表現的是軍情十萬火急,軍隊急速奔向戰場的情景。這與上文「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是對應的,反映了軍情緊急。

② 木蘭雖然在戰場上功勞很大,天子接見她「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但應該還沒有達到單獨居住的級別。這一點,從「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中,可以體現出來。

關於第三點,木蘭是北方鮮卑族的說法,總體上比較靠譜的,也符合南北朝時期的現實情況。

那麼,木蘭作為女兒身,混跡男軍人中,有哪些容易暴露的特徵呢?

首先是外貌,比如沒有喉結、不長鬍子、皮膚細膩等等,這些特徵都很明顯。

其次是說話聲音,女人說話聲音跟男人有著明顯的差別。

第三點最難的就是生活習慣,女人有生理期、上廁所、洗澡等等,都成問題。


由於沒有正史記載,所以木蘭從軍的故事是否真實存在,始終是一個有待考證的問題。

下面,我們就假設它是真實存在的,來分析一下木蘭如何隱藏了自己的身份。

第一,解決生活中的尷尬事。比如上廁所、洗澡、生理期等問題。首先說上廁所。在古代行軍打仗,是沒有很制式的廁所的,都是藉助野外,挖坑解決後就地掩埋,即使到現在,北方草原上的牧民依舊是這種方式。所以,找個無人的地方解決下,應該不是什麼難事,這一點比較好做。

其次是洗澡的問題。古代行軍打仗,肯定不會有公共澡堂的。有一句詩叫做「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可以說,行軍打仗,洗澡的機會也比較少。如果是夏天,肯定是哪裡有河,就在哪裡解決洗澡的問題。一冬天不洗澡,在行軍打仗中是很常見的事情。

再次是生理期。這個問題比較尷尬,但也很好解決,跟上廁所時差不多的。而且古代農村女人並沒有那麼嬌貴,生理期照樣乾重活。

第二,關於外貌特徵的問題。這就回到了網友的討論,木蘭作為北方民族,身材高大,聲音粗曠,體格健壯,也符合木蘭的性格推斷。如果本身是一位嬌滴滴的大小姐,肯定沒有決心替父從軍的,想都不敢想這事。所以木蘭本身就具備女扮男裝的基礎。

大家都知道,古代男人也是長發,加上戰時將士們都是全副披掛,在服飾上是看不出任何區別的。這一點從「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可以看出。

從《木蘭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一句可以看出,木蘭當的是騎兵,大家都是騎在馬上,這就是「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原因。

第三,木蘭到底有沒有升官。筆者的答案是作戰時是沒有的。從其他歷史文獻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木蘭當的兵,很可能是以鄉為單位組成的隊伍。為什麼這麼講,原因有兩點,一是木蘭當兵的軍裝、馬屁都是自己置備的,沒有上級配發。二是木蘭換回「舊時裳」後,同伴們都驚呆了,說明一同打仗的戰友中,也有不少自己的同鄉。因此,可以看出,所謂的戰功應當是木蘭所在的隊伍,完成任務不錯。從「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之句也可以看出,木蘭是「壯士」,而不是將軍。

總結一下,以上都是胡侃,朋友們有什麼高見,請在留言區交流。

相關焦點

  • 花木蘭從軍12年,為何從未被發現「女兒身」?迪士尼揭曉了答案
    》,人家明明是去「代父從軍」,怎麼弄得好像去「相親」冒險似的,雖然是1998年的動畫,但對於花木蘭的塑造明顯不能讓已經非常了解花木蘭故事的國內觀眾滿意。為數不少的優點,在小嗶眼裡大概只剩下揭曉了花木蘭從軍12年,為何從未被發現「女兒身」的謎團,而且竟然還是在拍攝花絮裡!
  • 花木蘭代父從軍12年,為何沒被發現女兒身,《木蘭詩》中已交代
    提到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她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去參軍。還有一首關於她從軍的《木蘭詩》,相信大家都背誦過。不過,這其中肯定也有很多人有過如此疑惑,花木蘭從軍12年之久,為何一直沒被發現是女兒身呢?今天,小編就來講講這其中的原因。
  • 花木蘭從軍10年為何無人發現她是女兒身?歷史真實結局令人唏噓
    花木蘭從軍10年為何無人發現她是女兒身?歷史真實結局令人唏噓 花木蘭是我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一位巾幗女英雄,她替父從軍,商場殺敵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對於史料上對於花木蘭的記載卻總是閃爍其詞,沒有確切的考證資料,我們最早了解到的花木蘭是從一首《木蘭辭》開始的,所以可以推斷她是南北朝的北魏時期的人,當時遊牧民族不斷侵犯北魏邊境,常年戰亂,因此朝廷必須強制徵兵。
  • 花木蘭從軍12年,最終無人發現她是女兒身,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花木蘭的故事從古一直流傳至今,是我國古代的巾幗英雄被人傳頌。她替父從軍,並最終勝利歸來,不過這個故事中有個讓人奇怪的地方。就是為什麼在十二年的時間裡,也沒有人看出花木蘭是女兒身呢。雖然影視劇中都表情了自己偷著換衣服,背著大家洗澡,晚睡早起避開大家,可是這種做法就能免除十二年不被發現嗎?花木蘭的長相對於花木蘭真實的長相,在史料中或者《木蘭辭》裡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可以想像的是長相應該是很一般的,不誇張的說,長得有點像男人,並不像一位女性。換過來思考一下,如果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一位貌美的女子在男人堆裡不會被發現嗎。
  • 花木蘭從軍12年為什麼沒有被發現是女兒身?因為有這三個原因
    從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描述來看,花木蘭代父從軍長達12年的時間,「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古代打仗都是男子的義務,作為女子極少需要上戰場的,可花木蘭是一個例外。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木蘭辭》中明確記載,花木蘭從軍12年,戰友都不知道她是女兒身,花木蘭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 花木蘭從軍12年,為何軍營沒人發現她是女生?看這兩張照片就懂了
    導語:花木蘭從軍12年,為何軍營沒人發現她是女生?看這兩張照片就懂了。而根據一些書籍的記載,花木蘭是存在於412年-502年這個時期的人物。 而且花木蘭最著名的地方,就是「木蘭從軍」的故事了,因為花木蘭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而《木蘭辭》,可能大家都知道吧,可能現在大家都還能夠背出幾句。
  • 花木蘭代父從軍12年,為何沒被士兵識破女兒身?每月那幾天怎麼辦
    國家為了保護大家,規定每家每戶都要出一名男人去前線,也就是現在的徵兵。花木蘭一家選中的是父親,奈何父親年邁,而弟弟又太小不符合年齡,這才有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令人驚奇的是,花木蘭不但在軍營中安全度過12年,在此期間更是立了大功。最終凱旋而歸,皇帝更是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想讓她繼續為朝廷效力。
  • 替父從軍十二年,為何木蘭女扮男裝從未被發現?
    《木蘭辭》講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十二年,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並最終與家人團聚的動人故事「出門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古往今來不少人曾對故事的真實性發出質疑:一位妙齡女子在軍營那樣的「男人堆」裡,十二年都沒有人發現,這怎麼可能呢?
  •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咋能不會被認出是女兒身?
    我個人認為花木蘭替父從軍是一個好故事,它有積極正面的意義,但是從故事的邏輯性上來看,它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難道都不會被人發現?作為一個女兒身,她的一些變化怎麼可能不會被大家發現?
  • 重溫《木蘭辭》:為何我們都愛花木蘭?
    近期,迪士尼拍的電影《花木蘭》上映,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僅392字就訴說了一個傳奇故事的《木蘭辭》。《木蘭辭》是樂府民歌中的奇葩,與《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壁」,千古流傳,經久不衰。它講述了一位英勇的女子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經過浴血奮戰,立下赫赫戰功,最終辭官還鄉與家人團聚的傳奇故事。
  • 花木蘭女扮男裝,徵戰沙場12年,為何沒被認出?
    關於花木蘭,我們都不會陌生,因為她是我國歷史上知名度極高的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事在《木蘭辭》中有記載,歷史中也確有其人。不過,關於花木蘭的話題,熱議最多的並非花木蘭的容顏,更非她代父從軍的勇氣,而是她女扮男裝,徵戰沙場12年,居然沒被識破的原因。影視劇中的花木蘭,大多是年輕貌美的演員,不論是五官還是身材,作為觀眾一眼就能看出是女扮男裝。
  • 花木蘭從軍上廁所和大姨媽怎麼解決的?難怪沒人發現她的身份
    關於花木蘭的故事,在中國早已是家喻戶曉。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年後凱旋迴家。
  • 花木蘭替父從軍十二年而無人知是女兒身,果真是她隱藏的好嗎?
    花木蘭,我國著名的民間傳奇女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而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木蘭辭》則總結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整個前因後果。因為像《木蘭辭》這樣的敘事詩有很強的「寫實」色彩,這就意味著《木蘭辭》等敘事題材的詩歌是有一定歷史研究意義的,所以我們接下來的推理和分析就不妨從這首耳熟能詳的《木蘭辭》上去尋找相關的依據。
  • 花木蘭從軍12年,洗澡、如廁、生理期都是怎麼混過去的?
    中國歷史上的女將領,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但其中有位女將領,一生都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她就是我們熟知的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然而花木蘭作為女子,從軍了12年,一直生活在男人堆裡,在面對艱苦的行軍作戰中,其女人身份一直未被暴露,這件事情也一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花木蘭女兒身的身份12年之間,居然沒有一個人發現?或者說花木蘭真是一個男人?
  • 深度剖析 | 為什麼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同伴不知是女郎?
    但是對於花木蘭這個人大家了解嗎?今天我就根據《木蘭辭》分析一下花木蘭為什麼從軍12年,同伴都不知道她是女孩子呢?花木蘭長得是否漂亮?迪士尼公司出品的《花木蘭》是由劉亦菲主演。歷史上的花木蘭是否真的像劉亦菲那樣漂亮?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 花木蘭參軍12年,為何沒人發現她是女兒身?難道她不上廁所?
    ,為此木蘭決定替父從軍,開始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涯。而在詩歌當中,一些細節均有體現,因此木蘭本人,應該是有其原型的,讓人感到好奇的事情是,木蘭參軍12年,為何沒有人發現他是女兒身呢?難道她不需要上廁所的嗎?不妨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分析。首先來說說花木蘭的長相,《木蘭辭》中並沒有詳細的交待,只是從側面描寫了她作為一個女兒家美好的姿態和容貌:「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最終結局如何?
    高中教材中要求全文背誦的《木蘭辭》,最早描述了花木蘭的事跡。當年北魏(386~534年)年年戰亂戰事吃緊,全國各地健康男人都被徵派去打仗了,而「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於是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從此開啟了一代巾幗英雄的傳奇故事。可我們總聽見「花木蘭」「花木蘭」這個名字,但她的出處畢竟來源於一首敘事詩。
  • 花木蘭從軍10年,跟男子同吃同住,真的沒人發現她是女兒身嗎?
    花木蘭出生地,說法就更加多了,四川閬中,河南商丘,陝西延安都是花木蘭可能的出生地。讀完《木蘭辭》,一般我們都有這樣的兩個疑問,一、打仗從來都是男人的事兒,花木蘭是怎麼能應徵入伍的?二、花木蘭是怎麼能在男人扎堆的軍隊中隱藏自己是女兒之身這一事實的?
  • 木蘭詩 / 木蘭辭
    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徵和奔赴戰場。
  • 花木蘭電影評分低至4.9,但再讀《木蘭辭》,為什麼我們都愛她
    就連「神仙姐姐」劉亦菲也沒能挽救豆瓣4.9分的超低評分。雖然斥巨資製作,但是他們卻沒有呈現出,歷史中花木蘭真正的樣子。根據明代戲曲家徐渭創作的《花木蘭代父從軍》裡的內容,徐渭給劇中主人公取了「花」這個姓,於是就叫成了花木蘭,後來逐漸被傳頌。也有人稱在《木蘭奇女傳》有記載,木蘭姓朱,替父參軍後,她曾轉戰沙場13年屢次獲得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