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時期會比三國更深入人心了,那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不僅在國人心中代代傳揚,也影響到了國際。
三國人物之中,武將如雲,如關羽張飛之流不勝枚舉。其中,關羽更是被認為是中國的「武聖」。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卻最終死在了一個名氣遠遜於他的人物手中,那就是呂蒙。
公元219年,呂蒙「白衣渡江」,一戰擊敗關羽,使其丟失荊州,最終死於東吳之手。
這場戰爭,最終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但作為「白衣渡江」核心人物的呂蒙,卻沒能在歷史中揚名立萬,成為了被忽視的一個人。
呂蒙影視形象
堅定的反劉派
呂蒙的故鄉在今天的安徽,他出生的時間還是東漢末期,此時黃巾起義都還未爆發。
在長大之後,呂蒙最先依附於自己的姐夫鄧當,而鄧當是東吳猛虎孫策的部將,呂蒙也因此進入了孫策的陣營。
呂蒙的發跡,要在孫權時代才來臨,因為屢立戰功,呂蒙受到了孫權的賞識,因此不斷升遷,做到了左護軍。
呂蒙真正獨當一面,還要在周瑜、魯肅相繼去世之後。兩個東吳領軍人物的先後離世,給了呂蒙以契機,他因此被拜為東吳大都督。
在周瑜、魯肅時代,東吳的生存策略就是聯劉抗曹,這也才有了之前名震天下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想像圖
然而,在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趁機攫取荊州,並不願歸還,使得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成為了出力最多但得利最少的冤大頭,這一點,使得東吳勢力非常不滿。
但是,有礙於赤壁之戰後,孫劉集團還面臨著來自曹操集團的軍事壓力,東吳也就忍下了這口惡氣,但其討還荊州的念頭從未斷絕過。
在呂蒙時代到來後,其一反魯肅時代對劉備集團的聯合態度,積極主張奪取荊州。
在呂蒙等人看來,奪取荊州的意義遠大於孫劉聯盟的意義。
魯肅也曾說:「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裡,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呂蒙等人更是積極主張與劉備開戰,以奪回荊州。
荊州地圖
奇謀定江山
其實早在呂蒙白衣渡江之前,東吳就已經與劉備就荊州歸屬問題爆發過戰爭。
在公元215年,魯肅親自率軍一萬以牽制關羽,呂蒙則帶兵兩萬直取長沙、桂陽,並兵圍夷陵。在劉備的援軍到達之前,東吳已經將南三郡收入囊中。
此後,雙方和談,劉備仍然以「借約」為託辭,拒不歸還荊州,而東吳也是有口難開。
最終,東吳將已經吞下的夷陵還給了劉備,雙方劃江而治。
在此之後,劉備集團鬆了一口氣,有了這次和約,孫劉之間短期內應該不會爆發衝突,而之後孫權更是與曹操開戰,雙方開始爭奪合肥,更讓劉備集團放鬆了警惕。
吳魏相爭
合肥之戰後,曹操軍隊損失頗大,使得襄陽地區失去了重要的護衛力量,而北方又發生了鮮卑和烏桓的叛亂,讓曹操自顧不暇,關羽乘此良機發動了襄陽之戰。
隨後,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而在此過程中,為了滿足軍需,關羽在未經過東吳許可的情況下,提前挪用了作為雙方貿易口岸的湘關的糧米,直接激怒了孫權,這也給了呂蒙以機會。
於是,在呂蒙的建議下,孫權打算拋棄聯盟策略,支持呂蒙襲取荊州。
呂蒙親自率領部隊,讓士兵埋伏在船艙裡,然後在甲板上讓士兵扮成商人搖船,以此騙過關羽的耳目。因為在當時商人被稱為「白衣」,因此此次偷襲被稱作是「白衣渡江」。
呂蒙白衣渡江
最終,呂蒙偷襲成功,在佔領了江陵之後,他還使用心理戰,讓關羽士兵的家人給前線的戰士寫信,以此瓦解關羽軍隊的鬥志,使得關羽軍隊士氣潰散,最終不戰而敗。
關羽最終敗走麥城,並被東吳擒獲,最終被殺,荊州由此回到了東吳的手中,而荊州的丟失對於當時的劉備集團來說打擊頗為巨大,一定意義上是後來蜀漢敗亡的關鍵。
最沒存在感的名將
然後,這位一手策劃了這場奇襲的名將,在奪取荊州後不久,也就是公元219年年末的時候突發疾病而離世,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關於呂蒙之死,很大可能是因為其常年辛勞,以至於積勞成疾。
關羽敗走麥城
據說當時孫權對呂蒙的病情十分的重視,甚至將他接到了自己的宮殿之中,讓他住在內殿,請最好的醫者為其治病,還請道士來做法。
但是,呂蒙最終還是性命垂危,最終死於孫權的內殿之中,時年四十二歲。
可以說,呂蒙一生的高光時刻就是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僅此功績,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三國的歷史走向,僅此功績,足以讓他名載史冊。在後世,呂蒙也備受尊崇。
唐朝時期,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呂蒙名在其列;宋朝冊封古代名將七十二人,呂蒙也位列其中,他還被寫進了《十七史百將傳》。
呂蒙影視形象
但是,呂蒙的聲名似乎也就此終止。在後人的心中,談起三國名將,人們會更多的想起呂布、趙雲、典韋、關羽、張飛、馬超等人,卻很少有人會提起呂蒙,他在人們心中的存在感有點低。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筆者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呂蒙去世的時間太早,他的一生最耀眼的功績也就只有襲取荊州。
人們提起呂蒙,往往不是因為他此戰謀劃有多麼巧妙,恐怕只是因為他打敗的是關羽,這位「華夏武聖」。
關羽影視形象
再者,人們熟知三國人物,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影響,但是這是一部「尊劉貶曹」的小說,其更多的是塑造劉備陣營的光偉正形象,人們無不感慨於劉皇叔的仁義、關羽的忠義、趙雲的忠勇、諸葛亮的忠智。
不僅呂蒙在三國中存在感低,即使是東吳存在感也很低,更何況因為他襲取荊州,直接導致了關羽的死亡,就足以讓他招人嫌棄,這恐怕才是呂蒙名氣不大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