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白衣渡江,殺死關羽這麼好的戰績,為何卻沒有名留千史?

2020-12-23 聊奇論史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時期會比三國更深入人心了,那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不僅在國人心中代代傳揚,也影響到了國際。

三國人物之中,武將如雲,如關羽張飛之流不勝枚舉。其中,關羽更是被認為是中國的「武聖」。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卻最終死在了一個名氣遠遜於他的人物手中,那就是呂蒙。

公元219年,呂蒙「白衣渡江」,一戰擊敗關羽,使其丟失荊州,最終死於東吳之手。

這場戰爭,最終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但作為「白衣渡江」核心人物的呂蒙,卻沒能在歷史中揚名立萬,成為了被忽視的一個人。

呂蒙影視形象

堅定的反劉派

呂蒙的故鄉在今天的安徽,他出生的時間還是東漢末期,此時黃巾起義都還未爆發。

在長大之後,呂蒙最先依附於自己的姐夫鄧當,而鄧當是東吳猛虎孫策的部將,呂蒙也因此進入了孫策的陣營。

呂蒙的發跡,要在孫權時代才來臨,因為屢立戰功,呂蒙受到了孫權的賞識,因此不斷升遷,做到了左護軍。

呂蒙真正獨當一面,還要在周瑜、魯肅相繼去世之後。兩個東吳領軍人物的先後離世,給了呂蒙以契機,他因此被拜為東吳大都督。

在周瑜、魯肅時代,東吳的生存策略就是聯劉抗曹,這也才有了之前名震天下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想像圖

然而,在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趁機攫取荊州,並不願歸還,使得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成為了出力最多但得利最少的冤大頭,這一點,使得東吳勢力非常不滿。

但是,有礙於赤壁之戰後,孫劉集團還面臨著來自曹操集團的軍事壓力,東吳也就忍下了這口惡氣,但其討還荊州的念頭從未斷絕過。

在呂蒙時代到來後,其一反魯肅時代對劉備集團的聯合態度,積極主張奪取荊州。

在呂蒙等人看來,奪取荊州的意義遠大於孫劉聯盟的意義。

魯肅也曾說:「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裡,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呂蒙等人更是積極主張與劉備開戰,以奪回荊州。

荊州地圖

奇謀定江山

其實早在呂蒙白衣渡江之前,東吳就已經與劉備就荊州歸屬問題爆發過戰爭。

在公元215年,魯肅親自率軍一萬以牽制關羽,呂蒙則帶兵兩萬直取長沙、桂陽,並兵圍夷陵。在劉備的援軍到達之前,東吳已經將南三郡收入囊中。

此後,雙方和談,劉備仍然以「借約」為託辭,拒不歸還荊州,而東吳也是有口難開。

最終,東吳將已經吞下的夷陵還給了劉備,雙方劃江而治。

在此之後,劉備集團鬆了一口氣,有了這次和約,孫劉之間短期內應該不會爆發衝突,而之後孫權更是與曹操開戰,雙方開始爭奪合肥,更讓劉備集團放鬆了警惕。

吳魏相爭

合肥之戰後,曹操軍隊損失頗大,使得襄陽地區失去了重要的護衛力量,而北方又發生了鮮卑和烏桓的叛亂,讓曹操自顧不暇,關羽乘此良機發動了襄陽之戰。

隨後,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而在此過程中,為了滿足軍需,關羽在未經過東吳許可的情況下,提前挪用了作為雙方貿易口岸的湘關的糧米,直接激怒了孫權,這也給了呂蒙以機會。

於是,在呂蒙的建議下,孫權打算拋棄聯盟策略,支持呂蒙襲取荊州。

呂蒙親自率領部隊,讓士兵埋伏在船艙裡,然後在甲板上讓士兵扮成商人搖船,以此騙過關羽的耳目。因為在當時商人被稱為「白衣」,因此此次偷襲被稱作是「白衣渡江」。

呂蒙白衣渡江

最終,呂蒙偷襲成功,在佔領了江陵之後,他還使用心理戰,讓關羽士兵的家人給前線的戰士寫信,以此瓦解關羽軍隊的鬥志,使得關羽軍隊士氣潰散,最終不戰而敗。

關羽最終敗走麥城,並被東吳擒獲,最終被殺,荊州由此回到了東吳的手中,而荊州的丟失對於當時的劉備集團來說打擊頗為巨大,一定意義上是後來蜀漢敗亡的關鍵。

最沒存在感的名將

然後,這位一手策劃了這場奇襲的名將,在奪取荊州後不久,也就是公元219年年末的時候突發疾病而離世,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關於呂蒙之死,很大可能是因為其常年辛勞,以至於積勞成疾。

關羽敗走麥城

據說當時孫權對呂蒙的病情十分的重視,甚至將他接到了自己的宮殿之中,讓他住在內殿,請最好的醫者為其治病,還請道士來做法。

但是,呂蒙最終還是性命垂危,最終死於孫權的內殿之中,時年四十二歲。

可以說,呂蒙一生的高光時刻就是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僅此功績,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三國的歷史走向,僅此功績,足以讓他名載史冊。在後世,呂蒙也備受尊崇。

唐朝時期,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呂蒙名在其列;宋朝冊封古代名將七十二人,呂蒙也位列其中,他還被寫進了《十七史百將傳》。

呂蒙影視形象

但是,呂蒙的聲名似乎也就此終止。在後人的心中,談起三國名將,人們會更多的想起呂布、趙雲、典韋、關羽、張飛、馬超等人,卻很少有人會提起呂蒙,他在人們心中的存在感有點低。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筆者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呂蒙去世的時間太早,他的一生最耀眼的功績也就只有襲取荊州。

人們提起呂蒙,往往不是因為他此戰謀劃有多麼巧妙,恐怕只是因為他打敗的是關羽,這位「華夏武聖」。

關羽影視形象

再者,人們熟知三國人物,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影響,但是這是一部「尊劉貶曹」的小說,其更多的是塑造劉備陣營的光偉正形象,人們無不感慨於劉皇叔的仁義、關羽的忠義、趙雲的忠勇、諸葛亮的忠智。

不僅呂蒙在三國中存在感低,即使是東吳存在感也很低,更何況因為他襲取荊州,直接導致了關羽的死亡,就足以讓他招人嫌棄,這恐怕才是呂蒙名氣不大的真正原因。

相關焦點

  • 呂蒙白衣渡江,殺了關羽之後為何突然暴斃?看了你就明白了!
    大家好,這裡是臥仔~在《三國演義》中,東吳都督呂蒙白衣渡江,不但奪得荊州,還擒殺了關羽,而這些在正史上都是有史料記載的,並非羅貫中虛構,呂蒙這一手白衣渡江也成了中國戰爭史上的絕唱!在很多三國遊戲中,呂蒙也被設計成一位勇將,在臥龍吟中,呂蒙就是一位特殊的吳國專屬紫將,其技能【千刃溯江】可以對敵方大後排進行群體控制,用好了堪稱一道奇兵!
  • 徐晃解圍樊城,呂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獻城投降——關羽(八)
    然而關羽卻什麼措施都沒有採取,是因為過於自信認為江東沒有這個膽量?還是認為這只是曹操的疑兵之計呢?這點我一直想不通。這可以說是關羽犯的另一個重大錯誤。當時關羽圍樊城的陣型,為設立了一個圍頭和四個冢,分別派有駐軍,希望能達到彼此相互獨立又互相連接呼應的效果。面對這種陣型,徐晃則採取了聲東擊西的策略,公開宣稱要攻打關羽所駐的圍頭,其實暗中派兵攻打四冢。
  • 呂蒙:戰役大成功戰略大失敗的白衣渡江(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有的戰役,贏得很漂亮,但從戰略全局來看,卻是沒有一處「勝筆」。比如說,三國時期呂蒙白衣渡江爆關二爺菊花的這次戰役。從戰役角度來說,呂蒙幹得極其漂亮,也是他軍旅生涯最輝煌的一戰,但從戰略角度來說,直接導致了孫劉聯盟的破裂,之後孫劉交兵,即使後來和解,也再也回不到當初的信任了。今天就來說說呂蒙。
  • 呂蒙殺死關羽後,為什麼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答案讓人心驚!
    呂蒙殺死關羽後,為什麼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答案讓人心驚!
  • 中華上下五千年 呂蒙白衣渡江
    後來魯肅死了,接替他職務的大將呂蒙,就和魯肅的主張不同。呂蒙是東吳名將。他從小就練得一身好武藝,年青時候立了不少戰功,受到孫權的器重。有一次,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責任重了,應該抽時間讀點書才好。」呂蒙說:「在軍營裡事務那麼多,哪兒還有時間讀書呢?」
  • 呂蒙為什麼恨關羽?呂蒙殺關羽的原因是什麼?
    呂蒙戰績斐然,還殺了大名鼎鼎的關二爺,可謂是被關羽追崇者恨之入骨。
  • 呂蒙怎麼死的?關羽「借魂」呂蒙大罵孫權碧眼小兒,隨後吐血暴斃
    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關羽兵敗身死之後的故事,關羽去世後,呂蒙為何大罵孫權,第二天在家中病亡?大家都知道,關羽鎮守荊州時,因為自己的狂傲得罪了不少士大夫,對東吳更是不屑一顧,直言孫權是狗。這一系列不恰當的操作和言論,也是惹得東吳不少人對他敢怒不敢言,雖然非常討厭關羽,但礙於他霸佔著荊州以及超高的武藝,所以只得對關羽敢怒而不敢言。
  • 關羽靈魂附體殺死呂蒙的歷史真相
    這個情節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在書中呂蒙正在參加孫權的慶功宴,忽然呂蒙臉色大變,指著孫權大罵,自稱自己是關羽,然後呂蒙七竅流血而死。如此匪夷所思的情節是真的嗎?歷史上呂蒙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 糜芳跟隨劉備24年,為何投降呂蒙害死了關羽?叛徒糜芳下場如何?
    打起仗來,前線領兵廝殺固然充滿兇險,但在後方負責籌措糧草的差事,也著實不太好做。當時,糜芳、傅士仁,便因此飽受責難: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不過,若不是呂蒙白衣渡江,令關羽軍心大亂,糜芳或許也不會像傅士仁一樣,那麼快就反水。公元219年,呂蒙被孫權委任為大都督,趁關羽同曹軍鏖戰時,將戰船裝扮成商船,領精兵偷襲江陵。吳軍抵達公安後,傅士仁望風而降,同時勸糜芳投降。結果,公安、江陵兩座城池輕易落入孫權手中。此後,呂蒙命人善待關羽部將們的家屬,致使許多士卒逃散,關羽無奈敗走麥城。
  • 三國未解之謎——白衣渡江斬殺關羽,卻最終離奇死亡
    呂蒙的死一直都是三國中的一段懸案,在公元219年,關羽領兵攻打襄陽的時候,攻勢之強可謂是前所未有,嚇得曹操差一點就退散了,但是這個時候東吳伸出了援手,呂蒙一行白衣將士,喬裝打扮,直接就到達了南郡這個地方,一舉攻下了關羽的領地,關羽一直在前線作戰,並不知道自己的大後方已經被攻破了,後來呂蒙有說服了荊州的守將士仁,麋芳,呂蒙京城之後下令所有的士兵不得驚擾百姓,蜀軍的家屬也得到了吳軍的保護,
  • 生死較量:呂蒙為什麼能斬關羽首級?
    這決定勝負的關鍵一刻,諸將認為兵少無力分兵,但呂蒙舉薦凌統,認為他可堅十天,這就促使周瑜下定決心救援;呂蒙又勸周瑜遣兵以柴斷險道,料定曹軍敗後被阻於此時,只能棄馬,結果又被料中。這對不產馬的江東來說,是一次不少的戰略性物資補充。關羽呢?別說沒有對諸葛亮、龐統作過戰術性的獻計,連主公劉備也不多。
  • 為何呂蒙把關羽殺害之後,第二天就暴斃了呢?
    關羽被呂蒙殺害後第二天,呂蒙也跟著關羽去了,這事聽起來確實很玄乎,因為呂蒙殺害關羽時才42歲,正是壯年之際,不會那麼容易就暴斃而亡
  • 易中天品三國33——白衣渡江
    其實讀書這個事啊,並不完全在於你讀了多少、下了多少苦功夫,很重要的是天分好不好,悟性高不高。天分不好、悟性不高的人死讀書,讀書死,一點用都沒有。呂蒙剛好是個天分好、悟性高的,讀了以後或然開朗。已經是今非昔比,但是魯肅並不知道。魯肅心裏面還是不大看得起呂蒙的,只是想到呂蒙現在官職很大,又路過他的防地,不好意思不去看一下,就去看了一下。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呂蒙執意要殺他?是私人恩怨還是孫權授權?
    三國時期的歷史有不少朋友都是非常感興趣的,如果說起這個時期的歷史有多少人都知道關羽是大家都特別佩服的一個將軍,而在他失手,荊州敗走麥城的時候卻被呂蒙所殺死,有很多人都了解到孫權曾經多次說過不能夠殺關羽,但是呂蒙然殺死了他,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呂蒙殺死關羽後,為什麼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張飛知道原因!
    呂蒙殺死關羽後,為什麼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張飛知道原因!關羽進攻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有了直向宛洛之勢。
  • 關羽敗走麥城,人盡皆知,但後面的故事老師卻沒有告訴你?
    在那裡他遇到了韓守義,殺死了城中惡霸呂熊,解救了城裡的姑娘。之後他連夜逃往他鄉,遇到守關官兵盤查時,情急之下,他指著關口說自己姓關。流落到涿郡後,正好遇上東漢鎮壓黃巾起義。他在這裡結識了劉備,張飛,三人志同道合,結為異性兄弟。漢建安二十四年,蜀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後以"走麥城"喻陷入絕境。
  • 三國關羽死後多次顯聖,看過之後才知道,後世人為何稱之為神!
    《三國演義》記載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荊州重歸東吳之手。就在離關羽父子遇害之地不遠的玉泉山上,僧人普靜遇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訪客。是夜,月白風清。三更已後,普靜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普靜認得是關公,遂以手中麈尾擊其戶曰:「雲長安在?」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
  • 呂蒙斬首關羽之後,慶功宴上七孔流血暴斃,事實真的如此嗎?
    劉備沒聽從龐統意見放棄荊州,還派遣二弟關羽鎮守,結果荊州被吳國重兵攻陷,引發一連串大敗,之後關羽敗走麥城,遭到東吳大將呂蒙擒殺。那麼呂蒙當初為何非要砍首關羽不可呢?事情結束後,不久呂蒙為什麼又突然暴斃了?
  • 《三國演義》第205回 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205回 呂子明白衣渡江陸遜派人把書信和重禮送往關公的大營。關公一看這封書信他是綽髯大笑,關公真樂了,他笑什麼呀?所以呂蒙這意思說呀~~就是您~~信得著您兄弟讓他去,信得著我~~您就交給我得了。我不需要這副將。按現在話來說呀~~呂蒙~~這是在做孫權的思想工作呢。孫權這麼一聽,「嗨呀~~~子明,你說的太好了。哎,子明你可不要往心裡去呀。我沒想那麼多。我真想給你派個副將。既是這麼樣,得了,孤拜你~~為江東三軍大都督。」看看,孫權~這就叫會用人吶。孫皎是我弟弟~~哎~~~我們再親,他沒有你呂蒙本事大。
  • 呂蒙到底是怎麼死的?是孫權賜死的嗎?
    再說羅貫中這麼寫也無非是因為呂蒙死亡的時間太巧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恰恰就是白衣渡江行動的幾個月之後。在關羽敗走麥城之後加上這一情節,正好可以順理成章的表達羅貫中「擁劉」的主題思想。卻說孫權既害了關公,遂盡收荊襄之地,賞犒三軍,設宴大會諸將慶功;置呂蒙於上位,——於是親酌酒賜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眾將大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