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有關創世的神話特別多,所描述的創世過程不盡相同,但流傳較廣的是《埃奴瑪·埃裡希》。這則被譽為《巴比倫尼亞的創世紀》的神話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在阿卡德人中口頭流傳,後用阿卡德文記錄在泥版上。現存有七塊泥版,1060行,其內容大致分成六部分,講述了諸神出現與世界創生。
世界原初被認為是一片混沌,沒有天地,只有一對男女存在。男的為原初之父阿卜蘇,為"淡水之神";女的叫提阿馬特,為"鹽水之神",又為"大海之神"。阿卜蘇和提阿馬特的淡水與鹽水混合為一體,諸神就從這兩種原始之水的混合物中被創造出來。最早誕生的一對神是男神拉赫姆和女神拉哈姆,他們既是孿生兄妹,也是夫妻。他們相結合,生出第二對是"天涯之神"安莎爾和"地極之神"吉莎爾。天與地相結合,又生出天神安努。安努又生出了水神伊亞。伊亞富有智慧,善解事理,力大過人,不僅遠勝於他的前輩,而且在他的兄弟中也無較量的對手。伊亞的兒子是巴比倫主神馬爾都克神,因此,伊亞也被奉為創造之神、智慧之神。
宇宙從混沌中起源與演化,分成天地,化生陰陽,產生男女,這是東方許多神話中的共同內容,也是後來多數古希臘哲學的宇宙起源論的主要觀點。在美索不達米亞這一則創世神話中,以追溯神譜的方式來尋求宇宙最初始、最根本的起源,不僅將無限的多樣性統一於具體物質——"水",而且還將"水"作為萬物與生命之"本源",就連諸神也是從"水"中誕生的。這種以"水"為本源的哲學思想,既反映出生活在兩河流域的人們對生活世界的一種經驗性的看法,也表達出一種富有哲學意味的思維傾向,即力圖用一種具體的自然物質來解釋世界萬物的本源。
這種包含在神話中的哲學思想,既影響到古希臘神話,也影響到古希臘哲學,例如,米都利學派的哲學家泰勒斯之所以提出的著名的"水是萬物之源"的哲學命題,據亞里斯多德的看法,就是受到了古希臘神話的影響。諸神創生了萬物,並使萬物富有生氣與活力,這與代表惰性與休息的阿卜蘇和提阿馬特形成了鮮明的對立,由此而導致的一系列矛盾和衝突把世界搞得一片混亂。為了制止這種混亂狀況,伊亞殺死了阿卜蘇,又在阿卜蘇身體之上建立起自己的住所,與妻子住在那裡,並生了兒子馬爾都克神。
馬爾都克神生來就具有非凡才能,他能吹出四種不同的風。當馬爾都克神將旋風吹向提阿馬特時,提阿馬特大怒,於是製造出11種不同的怪物向諸神發起進攻。諸神也不甘示弱,推舉馬爾都克神為領袖進行反抗。威武勇敢、力大無窮的馬爾都克神將一顆能變成風暴的藥丸投入提阿馬特的口中,使她的肚子立即膨脹起來,他再一槍投去,將提阿馬特殺死,並將她龐大的屍體劈成兩半,一半為天,一半為地。然後,馬爾都克神在天上設置了象徵時間的太陽、月亮和星星,讓它們按規定的路線運行;將提阿馬特口中的泡沫造成雲霧,並形成吹風、降雨、冷熱和起霧等自然現象;再將提阿馬特的兩肋成為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源頭。
最後,在提阿馬特的乳房上建起特別壯麗的山脈。馬爾都克神才是巴比倫神話中真正的創世者和徵服眾神的英雄。當巴比倫戰勝了其他城邦,建立帝國之後,馬爾都克神以創世之神的身份被奉為"眾神之主",巴比倫人專門為他建造了"埃·薩吉拉"神廟,並用五十個美名稱頌他,以表明他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
創世神話不僅以諸神的創生來說明世界的創生,而且還通過神與神之間的相生關係建立起神的譜系。有意思的是,巴比倫的創世神話記載在七塊泥板上,每一塊泥板代表一天。故有人認為,基督教以七天為一星期可能就源於此神話。
巴比倫人還把一個月分為四周,每周有七天,每天都以一個神來命名:太陽神沙馬什主管星期日,稱日曜日;月亮神星主管星期一,稱月曜日;火星神涅爾伽主管星期二,稱火曜日;水星神納布主管星期三,稱水曜日;木星神馬爾都克主管星期四,稱木曜日;金星神伊西塔主管星期五,稱金曜日;土星神尼努爾達主管星期六,稱土曜日。古巴比倫人建造七星壇來祭祀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神。每天祭一個神,七天為一個周期,就形成了星期制。星期製作為一個時間單位,由古巴比倫人創造,後在《聖經·創世紀》中以上帝創造的名義宣布,成為人們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神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