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連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蔣書麗
在世界電影史上,《肖申克的救贖》是個傳奇般的存在。沒有女主角,沒有高科技,沒有炫目特效,沒有帥哥美女,也沒有斬獲任何獎項,它卻成為一代代影迷心中的經典。記得在《電影欣賞》課堂上,筆者給學生們放映的第一部作品,便是《肖申克的救贖》。這是一部關於生命教育的必看之作,於1994年在美國上映。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人類同疾病頑強鬥爭的特殊背景下重溫這部影片,感觸尤深。
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肖申克的救贖》,人們很容易想到「希望」「自由」「體制化」「司法腐敗」等。但是,這些字眼都不足以概括主人公安迪27年的冤獄生活。因為心懷希望,他精心策劃,最後突破常人難以忍受的排汙管道重獲自由。大雨中,安迪伸開雙臂擁抱自由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熱淚盈眶。支撐他最終獲得自由的,是強勁的生命韌性。
電影開頭,安迪的性格就顯現出來了,可是因為蒙太奇手法太多,讓人應接不暇,沒能引起觀眾足夠的注意。喝著酒、拿著槍、坐在車裡的安迪,明知在近在咫尺的房間裡,妻子正和另一個男人翻雲覆雨,卻依然保持著冷靜。換成其他任何一個正常男人,恐怕都會做出衝動的行為,但安迪沒有,酒精也沒有讓他失去理智。影片中,這是安迪第一次表現出隱忍的態度和對生命的敬畏。
第二次表現安迪的冷靜,是在他來到肖申克監獄的第一夜。像以往一樣,老獄友們打賭,誰會是今晚最先崩潰的一個。監獄裡的另一個重要人物瑞德,也就是故事的講述者,把賭注押在了安迪這個白白淨淨、高高大大的銀行家身上,遺憾的是看走眼了。這一夜,安迪出奇地安靜。而另一個崩潰的新獄友,就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警察亂棍打死了。
儘管電影藉助瑞德之口表述得很含蓄,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在入獄的最初兩年裡,安迪在獄霸「三姐妹」的淫威下遭受了什麼屈辱。然而,即便男人的尊嚴有時被踐踏,安迪始終沒有放棄自己,而是抓住了機會。他不僅依靠金融家的專業知識將自己從不堪的屈辱中解救了出來,還一步步成為監獄長器重的稅務官,為越獄和復仇做好了鋪墊。
影片中,安迪鍥而不捨地給州長寫信,終於促成在監獄建起了圖書館;明知會受到懲罰,他還是公開播出了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慷慨激昂的選段。隨著歲月流逝,或許那段歌劇陌生的語言和旋律已經模糊,但全體獄友駐足抬頭仰望的靜止畫面,充滿了一種盪氣迴腸的動感,在觀眾頭腦中定格。那時,安迪露出的微笑更是感染人心。這種自信的微笑,在他靠自己的稅務知識為夥伴們贏得啤酒喝的那一刻也曾出現過。這笑裡,包含著他對所遭遇的冤情、凌辱、暴虐的蔑視,也包含著對自己終將獲得自由的信心。
被監獄長連續關了兩個月禁閉的安迪,出來之後沒有感到崩潰和絕望,而是出奇地安靜。一套完美的越獄計劃,早已在他的頭腦中不知演練了多少遍,只等著那個月黑風高的暴風雨之夜。關於長年累月的監獄生活,雨果在長篇小說《悲慘世界》中描寫過;關于越獄並復仇的故事,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講述過。這種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傳奇經歷,往往會讓讀者覺得是虛構的。但在《肖申克的救贖》裡,在安迪身上,我們看到了深厚的現實基礎。
安迪非但忍受了長達二十七年的冤獄生活,在肉體和精神上還都經歷了非比常人的折磨,但他活了下來。他不僅活了下來,還機智地完成了復仇。安迪之所以擁有頑強的意志和生命力,與豐富的知識密不可分。他之所以獲得救贖,單從越獄事件和過程來說,是依靠關於稅務的專業知識和關於地質的業餘知識。除此,雕刻技能使他在監獄長搜查時得以矇混過關。如果說,希望是照進安迪生命裡的光束,活著的信念則不斷為這束光提供能量。而這一切的源泉,是他的知識儲備、興趣愛好,或者說是他的文化涵養內化而成的精神品格。
「在我年紀還輕、閱歷尚淺的那些年裡,父親曾經給過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這句話仍在我心間縈繞。『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他對我說,『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段開頭耐人尋味,常被引用。與安迪相比,現實生活中那些過早隕落的生命之花實在令人痛惜。生存於世,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贖者。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當遇到艱難困苦、感到消極迷茫時,不妨靜下心來看看《肖申克的救贖》,及時從情緒陰霾中走出,笑對未來!(蔣書麗)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