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一看的電影:在電影裡領悟對生命的渴望,和對生命的救贖

2021-01-10 愛看電影的小叮噹

最值得一看的電影:在電影裡領悟對生命的渴望,和對生命的救贖

這部電影就是《我不是藥神》,俗話說有什麼別有病,你再辛辛苦苦的掙錢,最後累得一身毛病,也是白忙活一場。隨著經濟發展的迅速,人們生活條件也好了,整天吃好的穿好的,反而一些毛病就自己找上門來了。現在大城市的凌晨兩三點時還到處可以看到加班工作吃快餐的年輕人。他們這麼努力也就是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成長環境,讓自己年邁的父母不至於沒錢看病。然而在這個經濟水平發現這麼快的時代還有沒有人有病吃不藥呢?這部影片就是講述了一批看不起病的人們的生活現狀。

影片於2018年上映,由文牧野導演,徐崢主演的一部喜憂參半的情景劇。在豆瓣也評了9.0的高分,被觀眾稱為今年的神作,可能很多觀眾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概念,在本世紀超過9分的只有《無間道》這樣的電影,就連打得火熱的《戰狼》都沒有到做到。

它是由2013年一個真的發生的故事寫成的電影,電影的前半段主要以喜劇為主,觀眾眼裡的程勇就是一個幽默的人設,而後半部分他由救己慢慢的轉化為救大眾,細膩的情緒表演和人物刻畫也真實地打動了大家。也是這樣一部劇讓我們看到了一群因為醫療費用被逼的走投無路的人。

作為一個實力派的老演員,徐崢做為監製和主演參與了本片,他的演技還是可以讓大家信服的,程勇的整個心歷路程被他演繹的入木三分,本是為了拯救家人而努力,不料因為偶然的機會變成了拯救大眾。就算明知這條路走了就不能回頭,他還是選擇了義無反顧。不管是前半段的幽默還是後半段的情感,他都拿捏的很到位。

說王傳君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誰,但是說關穀神奇大家一定很熟悉,他的形象仿佛已經被人們定義成了愛情公寓裡的那個日本人,但是通過多年的深造,他再次出現在大熒幕上的時候用演技讓大家對他另眼相看,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他完全演繹出了一個白血病人的無助和被病痛折磨的滄桑,真正的走入了角色的內心。

說起譚卓,並不是一個新演員,只是為人比較低調。在影片裡一段驚豔的鋼管舞,讓大家徹底認識了她。剛看過她跳舞這段的人一定覺得她是專業的,其實並沒有。她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專門去學的,要知道鋼管舞如果沒有基礎跳起來是很容易受傷的,但她堅持了一個半月,腿上也是摔了很多次。正是因為有了如此敬業的演員,這部電影才會拍得如此成功。

影片中老奶奶面對警官說的一段話看哭了多少人,也道出了他們對現實的無奈,他們想要活下去,他們只能通過這樣一個藥販子的藥來維持生命。最後程勇被抓,被警車押走的時候,路兩邊送他的人排了兩三層。在外人眼裡這就是一個販賣假藥的罪犯,他該被抓起來。但在這些病人眼裡他是恩人,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的渠道,他們需要他的便宜藥來延續生命。

以前因為技術的不發達,很多病只要得上了就只能忍著。可是現在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很多的疑難雜症也都研究出了相應的藥物來治療,但是昂貴的藥物費用,卻又讓一些家庭望而止步。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都因為努力的工作而不顧自己的身體。我們只能希望以後生活都能變好,希望每一個需要治療的病人都不要讓掏不出的醫藥費用成了繼續生活下去的攔路石。

相關焦點

  • 必看電影之三十四——肖申克的救贖:生命不息,努力不止
    肖申克的救贖  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  寓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1994年出品  導 演:  弗蘭克·達拉邦特  主 演:蒂姆·羅賓斯  摩根·弗裡曼好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觸,在大家抱怨的同時,他在院子裡很悠閒地散步,就像在公園裡一樣。老犯人瑞德是監獄中的&34;,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菸,糖果,酒,甚至是大麻。一個月後,安迪請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小石錘,他的解釋是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並說會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西洋棋。
  • 《七月與安生》:這是一場生命的救贖,心靈與生命意義的回歸
    她生活在安定舒適的金絲鳥籠中, 渴望並且追逐著本不屬於自己的自由, 她才是最孤獨的那個人。通過描寫兩位女性故事, 刻畫出內心堅強的勇於追求的女性, 描繪出都市女性堅強的生命意識、自我認識與精神追求的渴望, 以男性這種軟弱的曖昧的精神作對比, 探索著人性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生命意識把自我與生命聯繫在一起, 電影中體現出女性自我生命意識的構建及對人生意義的追問。
  • 這3部高分經典電影,值得你一看再看
    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款高分經典影單,每一部都值得反覆回味,一看再看—— 1、《阿甘正傳》 豆瓣評分:9.5分 主演:湯姆 漢克斯/羅賓 萊特 潘 類型:劇情/愛情 語言:英語
  • 生命影響生命,勵志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毫無疑問,安迪對瑞德的影響是巨大的,安迪進監獄本是一樁冤案,但他始終覺得自己有愧於妻子,害死妻子有自己的責任,才會有著長達二十年的自我救贖,而在原著中可以知道,瑞德確實是犯了重罪,前兩次在面對假釋官時,瑞德眼神是逃避的躲閃的游離的,看不出悔改之意,而到最後一次核查時,他真誠的語言加上眼神中多了些許悔恨和無奈終於打動了假釋官。
  • 對自由的渴望,對自我的救贖,這部電影過了這麼久還是吸引人
    天底下沒有人不渴望自由,任何方面的自由。自由對我們來說就像是賴以生存的氧氣一樣。正因為我們平時生活中難以察覺到它而它又如此重要,所以當我們真正意義上失去它時會感覺到無法呼吸。但從另一方面看,許多絕境下的人們正是因為依舊保持著對自由的渴望,才能在逆境中堅持下去。
  • 強勁的生命,壯美的救贖
    作者:大連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蔣書麗在世界電影史上,《肖申克的救贖》是個傳奇般的存在。沒有女主角,沒有高科技,沒有炫目特效,沒有帥哥美女,也沒有斬獲任何獎項,它卻成為一代代影迷心中的經典。記得在《電影欣賞》課堂上,筆者給學生們放映的第一部作品,便是《肖申克的救贖》。這是一部關於生命教育的必看之作,於1994年在美國上映。
  • 為什麼《生命之樹》是最好的基督教電影?
    不少知名的神學家也寫過關於《生命之樹》的文章,包括邁克·何頓(Michael Horton)和大衛·本特利·哈特(David Bentley Hart),後者甚至稱之為「很有深度的基督教電影」,並且「幾乎是驚人地符合聖經」。彼得·利法特(Peter Leithart)專門為這部電影的神學寫了一本書。
  • 發現電影中的生命鏡像
    他剛從城裡的一所名校轉來,他皮膚白淨,眼睛炯大,戴著眼鏡,看上去很好學,很斯文。一段時間的關注、了解,我漸漸發現他並不如我期待的那般美好:上課不聽講,課後不寫作業,跟同學關係緊張,大家對他都敬而遠之。他最愛尋找昆蟲,有時一隻螞蟻都能玩上好長時間。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一次,他居然將螳螂和蜜蜂放在蛛網上,樂滋滋地看著它們決鬥。而昆蟲、蛛網這些情景讓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夏洛的網》。
  • 電影《烈日灼心》,三個男人用生命救贖的故事
    這是一部關於救贖的電影,三個男人為了彌補一時的衝動,耗費了畢生的時間去完成救贖。故事緣起於一起滅門慘案,評書式的開局,黑白渲染下的血腥場面,三個男人的慌不擇路。畫面的切換,很快便讓觀眾了解了案情經過。七年過去了,楊自道、辛小豐、陳比覺始終沒有落網,反而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 【容山中學體驗式生命教育系列報導】電影敘事陪伴生命成長,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
    因為電影,我們相遇,一起體會生命的美好與神奇,一起感受生命的成長與喜悅,一起領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通過這些電影,我寫下了「愛是人類不變的信仰」「家是最溫馨的港灣」、「朋友永遠是最溫暖的力量」、「夢想永遠是前行的動力」等生命感悟,我相信以後在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時,我會更有勇氣、更樂觀。
  • 從《生命之樹》到《月光男孩》 | 祈求上帝救贖靈魂
    說起來,我大概已經有五年沒有看電影了。不同於看《生命之樹》的體驗,這次的感受非常特別。上次我是劇中人,而這次,我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局外人。讓我有點意外的是,這部電影與我想像中槍戰打鬥的黑人電影截然不同。故事非常簡單,但整部電影卻瀰漫著陰冷悽美的詩意。電影中有很多的沉思般的內心戲,沉重又緩慢地向我們展示出Chiron的內心世界。電影講述的故事,裡面的人事物,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從電影一開始,我就發現,我的種族,文化和宗教背景,讓我對Chiron 有一種距離感,以至於無法對他的痛苦和掙扎產生共鳴。
  • 豆瓣高評分電影,《遺願清單》:兩個男人尋找生命盡頭的快樂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對生命充滿渴望,同時也對生命的盡頭充滿恐懼。世界上96%的人不願意知道自己還剩多少時間,只有4%的人願意接受自己有限的陽辰還剩多少。
  • 公路電影《最爽的一天》,行將就木的生命,同樣值得好好對待
    主角身患不治之症、人生行將就木的梗在很多電影中都曾出現過,當生命只剩下幾天或者幾個星期,人們該如何度過呢?有人或許制定遺願清單,讓這段匆匆忙忙的人生不留下任何遺憾,有人或許失去生活的勇氣,整日滿面陰霾;而在德國喜劇高分公路電影《最爽的一天》中,主角安迪與本諾交上了一份勵志且感人的答卷,印證行將就木的生命,同樣值得好好對待,讓每一天不虛度。
  • 生命之光 法國電影 《觸不可及》觀後感
    生命之光——法國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 生命之光!—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之前看到群裡的家人推薦的時候,我只看了一眼預告,預告片看完,就非常受觸動想看!直到今天又想起,我找了網上的視頻安靜的看完了這部電影。
  • 民族生命的生生不息——電影《紅高粱》分析
    一如九兒對於健壯而精力充沛的餘佔鰲的關注和對麻風病丈夫李大頭的厭惡,拿剪刀與丈夫的對抗,抬轎隊對劫匪的拳打腳踢,都實打實的將人性最深處的真實想法一比一地呈現了出來。使電影不再單一的依靠鏡頭畫面來完成思維表達。簡單舉例來說,當一個鏡頭畫面裡有個食物,食物本身不具有情緒與氣氛表現,但當這個食物鏡頭前再加一個乞丐用渴望眼神注視前方的鏡頭,兩個鏡頭的疊加便具有了對食物渴求的這種情緒表現力,這便是蒙太奇。在影片《紅高粱》中,蒙太奇也承擔著重要的表達角色。影片開頭隱喻蒙太奇「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一掀,必生事端」,九兒出嫁時掀蓋頭,哭轎似乎就隱喻著她最後的慘烈結局。
  • 重溫《肖申克的救贖》,活出生命的意義
    當安迪不顧一切地在監獄的喇叭裡放《費加羅的婚禮》時,鏡頭緩緩划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被感動地靜立在那,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敵對,沐浴著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陽光。莫扎特的樂聲浸潤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都洗滌得純淨無比。
  • 五部「生命教育」電影推薦,和孩子一起來看,對孩子成長有好處!
    關注6-12歲小學階段兒童 安全 學習 娛樂 生活 品行 健康 每日與您分享 五部「生命教育」電影推薦 在今年疫情肆虐全球的環境下,生命教育電影課程在家庭中開展無疑是
  • 自我的救贖——電影《和聲》
    自我的救贖——電影《和聲》文/鄭煬和女犯人貞慧在獄中生下兒子敏宇,小敏宇就像上帝派來的小天使,讓這些和貞慧一樣曾犯下罪過的女人在圍牆之內品味久違的溫情。韓國電影《和聲》是這樣的一次挑戰。導演姜泰奎把人物的處境和人物的世界設置得更為艱難—在監獄裡的一群女囚。乍看這部電影和《肖中克的救贖》甚為相似,但《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安迪是因法院判決錯誤關進監獄後才開始非人的生活,他追求的更多的是自由。智慧而勇敢的男主人公找回自由的過程讓人震撼,也讓人節節讚嘆,以至成為勵志的首選影片。
  • 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在生命盡頭遇見真愛,一瞬間就是永恆
    但當明知道結尾會是什麼,我們卻還是想要把故事看完;有些相遇,珍惜的是過程,結果是什麼早已不重要。不同於眾多好萊塢YA電影中的歡樂、青春,但仍有YA電影元素,如大量流行音樂做背景、手機訊息視窗的動畫配置等;角色設定上非典型王子與公主的完美結合——男女主角是身處邊緣罹癌的青少年患者,一場男女主角與盲眼好友丟雞蛋報復戲所自嘲的,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缺憾完整生命的價值:海瑟,從醫學實驗中奇蹟生還,帶著成熟坦然、隨時死亡的心情過生活;奧古斯,則是一個失去一條腿卻樂觀健康擁抱新生命
  • 《我不是藥神》:編導藝考生必看電影,自我救贖與人性光輝的讚歌
    作為一名編導類藝術生,影評是必不可少的課程,幾乎每個考生都會有一份必看電影清單,並且在看完之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一篇影評。2019年的考試中出現了一些2018上映的電影,同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也是蘊含了很大的道理,同樣成了當時編導藝考的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