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是一種新型的商業營銷模式,前景廣闊,為社會各界看好。據商務部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網絡零售對消費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直播帶貨也暴露出很多問題,諸如假貨、虛假宣傳、刷單、售後問題等。
6月18日下午,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相關投訴情況。2020年1月至6月17日,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投訴舉報平臺共接收涉及直播帶貨投訴舉報46件,其中投訴41件、舉報5件。
南京12315投訴舉報平臺工作人員沈萍萍告訴記者。從直播間依託平臺類型來看有四種: 「一是專業直播平臺,快手、抖音、立吉報;二是經營者的微信公眾號或微信小程序;三是淘寶、天貓官方旗艦店;四是經營者APP。」
沈萍萍說,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點:優惠券、定金問題。消費者反映在直播時購買的優惠券,主播未說明該券有限制條件,實際使用時被經營者告知該券只能直播當晚使用,過時作廢;有的消費者拿著搶購的實體店通用家具優惠券購物時,實體店銷售人員以各種理由不同意其使用;在直播間支付定金購物,到實體店選擇時發現不合適,要求退還定金有的被拒,有的被扣20%的稅金,還有的直播間不退款要求消費者到實體店退款。
商品質量問題方面,主要是消費者反映直播間銷售的保健品、冰紅茶等商品為三無產品;電暖器等家用小電器商品材質低劣;運動鞋有汙漬,疑為樣品。
此外,售後問題要很突出。沈萍萍:「消費者反映在直播間搶購商品後,經營者不發貨,有的發錯貨,聯繫經營者,對方不予處理;部分主播承諾買四送二,但消費者到實體店提貨時,經營者只同意買四送一;有的經營者以直播帶貨為特價商品為由,拒絕消費者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的要求。」
據了解,價格虛假宣傳問題也很受消費者詬病。沈萍萍介紹:「消費者反映在直播間支付定金購買,第二天支付尾款時發現總價被提高,店家給的解釋是主播把價格搞錯了,所以要提價;還有的主播直播時宣稱椅子395元一套,消費者支付定金後,到實體店提貨被經營者告知395元是一張椅子的價格,一套有五張椅子應付395*5元;還有的主播宣稱線上線下最低價,消費者購買後發現實體店價格更便宜,要求退還差價被拒。」
匯總情況顯示,優惠券、定金問題投訴舉報佔該類訴求的34.78%;商品質量問題佔該類訴求的26.09%;售後問題佔該類訴求的26.09%;價格虛假宣傳問題佔該類訴求的13.04%。
沈萍萍向記者介紹了一件典型案例:「有一位消費者反映參加某商家家具搶購直播活動,商家承諾購買該商家的集成吊頂價格是999+199元,消費者就支付了100元定金拍下了該集成吊頂。後該商家又把該集成吊頂的價格修改為1980+199元。消費者與商家協商,商家告知是直播的時候把價格弄錯了。消費者要求按999+199元正常購買此集成吊頂。經江寧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組織調解,訴求人與被訴求人達成協議,和解此事,被訴求人退還100元定金,並補償訴求人100元。」
消費建議:
直播帶貨是時下最流行的電商模式,融合了電商、導購、廣告等多種形式,對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積極作用。直播帶貨的行業亂象才剛剛出現,負面影響還不是特別大,如果放任不管,傷害的不僅是相關權益的受損者,還有該行業的未來發展命運。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消費者組織加強直播帶貨的引導、規範和監督,一方面要儘快出臺相關標準和法規,加強監管力度,促進直播帶貨步入正軌,駛上良性發展的快車道,為消費者、商家創造更長遠的價值。另一方面要有效研究直播帶貨新消費模式下的消費者權益保障工作,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孫茂強 通訊員/陳燕妮 編輯/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