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網絡
「尉遲(wèi chí)恭,你好!」
「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生活中,你肯定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念錯別人的名字。
甚至有些同學直接念錯了被人的姓,真是略微有點尷尬!
據了解,中國有幾百個姓氏,其中,有的是多音字,有的是生僻字,你肯定會讀錯!
今天,跟小博一起來學習這些姓氏怎麼讀,千萬不要再把別人的姓氏讀錯了。
PART 01
讀音相異
姓氏當中,有一些是多音字。如仇念裘,區念歐,單念善。小博總結了一些一字多音的姓氏,下次別弄錯了。
仇,讀【qiú】不讀chóu。如明代著名畫家仇英。
樸,讀【piáo】不讀pǔ。此姓朝鮮族多見。(那麼問題來了,歌手樸樹的「樸」怎麼讀呢?註:還有一種植被「樸pó樹」)
單,讀【shàn】不讀dān。如《說唐》中的單雄信。
解,讀【xiè】不讀jiě。如明代才子解縉。
區,讀【ōu】不讀qū。如柳宗元《童區寄傳》中的區寄。
查,讀【zhā】不讀chá。如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
繁,讀【pó】不讀fán。如寫《定情詩》的漢末詩人繁欽。
瞿,讀【qú】不讀jù。如革命家瞿秋白。
員,讀【yùn】不讀yuán。如唐代詩人員半千。
能,讀【nài】不讀néng。如宋代名醫能自宣。
闞,讀【kàn】不讀hǎn。如三國時吳國學者闞澤。
都,讀【dū】不讀dōu。如明代進士都穆。
乜,讀【niè】不讀miē。如民國時國軍少將乜子彬。
繆,讀【miào】不讀móu。
句,讀【gōu】不讀jù。如宋代進士句克儉。複姓句龍,也讀gōu。
阿,讀【ē】不讀ā。
PART 02
聲調不同
任,讀【rén】不讀rèn。如《笑傲江湖》女主角任盈盈。
要,讀【yāo】不讀yào。如春秋時著名刺客要離。
華,讀【huà】不讀huá。如數學家華羅庚。
過,讀【guō】不讀guò。
應,讀【yīng】不讀yìng。如香港藝人應採兒。
曲,讀【qū】不讀qǔ。如唐代司空曲環。
訾,讀【zī】不讀zǐ。如元代有名孝子訾汝道。
哈,讀【hǎ】不讀hā。如春晚導演哈文。
鑽,讀【zuān】不讀zuàn。
PART 03
一字多音,姓氏讀多音
注意,這種情況是字同音不同,姓也不同。舉個例子,比如「樂」姓。樂有兩種讀音【yuè】和【lè】。樂(yuè)姓的名人有古代的軍事家樂毅,而樂(lè)姓,代表名人有大家的熟知的這一位:樂嘉。
諶,讀【shèn】不讀chén。如羽毛球運動員諶龍。
折,一讀【shé】,一讀【zhé】。
紀,一讀【jǐ】,一讀【jì】,一般念jǐ,如清代才子紀曉嵐;外國人名翻譯成中文時一般念jì,如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法國作家紀德。
蓋,一讀【gě】,一讀【gài】。一般念gě,如現代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
隗,一讀【kuí】,一讀【wěi】。
樂,一讀【yuè】,一讀【lè】。一般念yuè,如戰國時燕國大將樂毅。
種,一讀【chóng】,一讀【zhǒng】。一般念chóng,如北宋末年名將种師道。
覃,一讀【tán】,一讀【qín】;一般讀qín。
召,一讀【shào】,得姓始祖為西周宗室(與周武王、周公旦同輩)召公姬奭。一讀【zhào】,為傣族姓。
相,一讀【xiāng】,一讀【xiàng】。
PART 04
容易錯認的姓
逄,讀【páng】。
桓,讀【huán】。如東晉大將桓溫。
蒯,讀【kuǎi】。如漢初謀士蒯通。
殳,讀【shū】。
厙,讀【shè】。如北周大臣厙狄峙。
靳,讀【jìn】。如演員「老幹部」靳東。
郄,讀【qiè】。
昝,讀【zǎn】。如清代書畫家昝茹穎。
逯,讀【lù】。如漢代大臣逯普。
酈,讀【lì】。如漢初名臣酈食其(lì yì jī)。
麴,讀【qū】。如隋代高昌國國王麴伯稚。
璩,讀【qú】。
郗,讀【xī】。但古籍中也有讀chī的。
媯,讀【guī】,不讀wěi。
郟,讀【jiá】。如清代著名畫家郟倫逵。
郜,讀【gào】。如國足運動員郜林。
PART05
易讀錯的複姓
令狐,讀【líng hú】,不讀lìng hú。如令狐衝;令單獨作姓時讀lìng,如令計劃。
尉遲,讀【yù chí】,不讀wèi chí。如唐初大將尉遲恭;尉單獨作姓時讀wèi,如戰國時著名軍事理論家尉繚。
万俟,讀【mò qí】,不讀wàn sì。如南宋奸臣万俟卨(mò qí xiè)。
澹臺,讀【tán tái】,不讀dàn tái。如孔子弟子澹臺滅明。
皇甫,讀【huáng fǔ】,不讀huáng pǔ。如晚唐詩人皇甫松。
長孫,讀【zhǎng sūn】,不讀cháng sūn。如唐初名臣長孫無忌。
宰父,讀【zǎi fǔ】,不讀zǎi fù。如孔子弟子宰父黑。
亓官,讀【qí guān】。如孔子的妻子亓官氏。
毌丘,讀【guàn qiū】,不要讀作 wú qiū 或 mǔqiū,也不要寫作「毋丘」或「母丘」。
怎麼樣,
會讀了嗎?
你還知道哪些難讀的姓氏?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