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邊的「機核」關注我們,這裡不止是遊戲
前言
在機核編輯部裡,除了主機黨以外,同時還肝手遊的編輯也佔了半壁江山。
恰逢年初,我本來想搞一個總結性的文章來問問編輯部的各位「去年印象最深的手遊是什麼」,沒想到大家答案卻異常統一。
《碧藍航線》、《FGO》等等這些熱門作品暫且不提,作為唯一入選編輯部「最受歡迎的音遊」,這個《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以下簡稱BanG Dream!)整個編輯部裡(算上我)就有5個人在玩。
直到現在Nadya都沒抽到四星湊有希那
比較意外的是老孫和囍字這二位商務人士都沒能逃過一劫變成了「邦邦人」。
對於「樂隊」x「美少女」的組合,老孫這種喜歡新鮮勁兒的思想我倒是能理解幾分,但囍字這種本身就是美少女的為何也會玩這個遊戲呢?
「現在算是在採訪中嗎,要不要我今天再登遊戲熟練一下然後明天採訪,這樣可能說的會專業一點。」在我表示不用那么正式後,她放下正在讀取遊戲界面的手機表示:
「我必需要一個音樂遊戲做娛樂消遣,嘗試過其他的(偶像大師和拉拉和其他雜七雜八),還是邦邦最上手最習慣,我愛邦邦,我愛Afterglow(遊戲中其中一隻樂隊的名字)。」
她最愛的是C位的美竹蘭,大概是跟她自己的氣質很像?
「哦對了,還有翻唱曲!」
翻唱其他作品的歌曲,在很多音樂手遊上已經不是新鮮事。但跟其他的二次元音樂企劃不同,《BanG Dream!》的特色就是有著各種具有鮮明特點的少女樂隊組合。
同樣,在《BanG Dream!》手遊中,聯動歌曲也是由不同的組合負責翻唱。每個組合都有自己的特點,再加上曲子本身的調性,聽起來還真是有點別樣的新鮮感。
《輕音少女》的《Don't say "lazy"》、《數碼寶貝》的《Butter-Fly》、《EVA》的《殘酷な天使のテーゼ》……
不僅僅是動畫作品,初音未來的《千本櫻》、SEKAI NO OWARI的《Dragon Night》、還有早安少女組的《ハッピーサマーウェディング》等等,《BanG Dream!》的少女樂團們所翻唱的曲目五花八門,甚至還出了專門的翻唱專輯。
但要說其中聲勢最大、最讓玩家激動不已的,那還要屬先於去年日服就已經聯動的《女神異聞錄Persona》的三首歌曲了。
不單單是追加了歌曲這麼簡單,官方還做了一套完整的聯動活動,讓樂隊少女們穿上了「怪盜服」。而由於IP授權期限的原因,活動卡在未來將不會有任何的復刻機會。
日服當時聯動的活動海報,可以看出還是以P5的UI為設計元素
日服活動開啟的時候,推特上的玩家簡直像是開啟了「狂歡模式」。囍字曾經在辦公室狂捧《女神異聞錄 Persona 5》(以下簡稱P5),捧到我甚至覺得她的穿衣風格都有點模仿joker。
「我記得你還挺喜歡P5來著?去年邦邦日服跟P5聯動了你知道麼?」
「我從國服開始玩邦邦就等著了。還有我最愛的Afterglow聯動卡!」她一字一句地跟我這樣說著。
原來是早有預謀啊,我這樣想著。
停不下來的抖腿神曲
說到前幾年大紅大紫的P5,雖然遊戲已經發售了三四年之久,但不斷在其他手遊中聯動的作法讓網友吐槽「P5光靠聯動就成了手遊爆款」。
再加上已經發售的P5R和下個月就要發售的P5S,看來P5的熱度還將在接下來持續好長一段時間。但不得不說P5這部作品在各方面都開創了劃時代的意義。
都市怪盜的奇特設定刷賦予了Persona系列全新的樣貌;黑紅配色的UI成為了當年諸多山寨遊戲的競相模仿對象;而充滿節奏感且素質極高的遊戲配樂不但為遊戲增添了新的時髦值,更成為了聯動活動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一環。
阿特拉斯就是天
有意思的是雖然大家都管這次的活動叫「P5聯動」,但實際上遊戲在P3、P4和P5三作中都各選了一首代表性的曲目:
由Roselia(Nadya最愛)所翻唱的P3主題曲《キミの記憶》,Afterglow(囍字的最愛)翻唱的P4戰鬥曲《Reach Out To The Truth》和最具有代表性,由Poppin'Party(據說是老孫的最愛)翻唱的P5戰鬥曲《Life Will Change》。
這三首曲子在遊戲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キミの記憶》作為P3的ED曲,恰好迎合了氛圍陰暗且略微悲傷的結局,
P4的《Reach Out To The Truth》總是會恰如其分地出現在劇情轉折或者角色奮起的時刻,
而P5的迷宮曲《Life Will Change》不但是「抖腿神曲」,更是成為了刷爆遊戲圈的「年度金曲」,一聽我就停不下來。
而同時擔任這三首曲子作曲的人,正是PERSONA系列的三大靈魂人物之一,ATLUS的御用作曲家目黑將司。
製作人橋野桂之於核心玩法,人設副島成記之於視覺表現,作曲目黑將司之於聽覺感受,這三個人對於新時代的《女神異聞錄》系列,缺一不可。
目黑將司何許人也?理論上擔任數部優秀作品的他,個人資料想必也會非常豐富。但在查閱了他的維基百科後,我們只能看到這樣的描述:
出生於東京,由於父母在工廠工作,他從小就熟知技術。目黑將司3歲開始學習音樂,5歲左右就學會了電子琴,他小時候並不對流行音樂感興趣,而是傾向於聽古典音樂。
在他初中時,他對T-Square,Herbert Alpert和Casiopea等爵士藝術家感興趣,並且,他變得特別喜歡創作音樂。他從高中時就組成樂隊,直到大學畢業。
他在日本大學工業技術學院主修流體動力學。大學期間,也曾在掌上電腦製作過電腦遊戲。
從他本人極具特色的音樂風格和工作經歷來看,這樣的文字敘述似乎有點過於簡潔了。
理工男的音樂之路
目黑將司,隸屬ATLUS的著名作曲家,被玩家暱稱為「目黑大明神」。
實際上,根據對目黑將司的幾個訪談來看,他的父母並非是在工廠工作,而是他的父母就是開家庭工廠的。正由於對工業技術的耳濡目染,目黑將司對電子樂器的興趣也就在那時培養了起來。
長得也確實有點大明神的感覺
在四五歲時,受到母親的鼓勵目黑將司所學習的也並非是普通的電子琴,而是分為上下兩排的電風琴(electronic organs),他還同時學習了長號吹奏。
電風琴和長號這兩個不同種類的樂器,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未來音樂風格的走向。
電風琴
目黑將司是聽著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長大的,同時期的一些電影和電視配樂也影響到了他。
對於還不會作曲的目黑,嘗試在電風琴上來還原這些配樂是他當時的樂趣。直到國中時期,伴隨著爵士樂的流行,他開始接觸Casiopea和T-Square這類以「Fusion」曲風為主的樂團。
「Fusion」一般指代的是「Fusion jazz」,俗稱「融合爵士」。
融合爵士是興起於七十年代,爵士樂的分支之一。如今所謂的融合爵士一般指在爵士樂的基礎上融合了搖滾樂等其他音樂成分,同時又融入了一些流行音樂元素的爵士風格。
從樂隊構成上看,Fusion並非遵循傳統爵士樂隊以原聲樂器為主體的原則,而是使用了大量的電子樂器:
例如使用了效果器的電吉他,用電子合成器代替鋼琴等等做法;而從音樂節奏來看,Fusion會加強鼓和貝司的力度,製造出具有代表性且足夠具有衝擊性的律動節奏,而原本負責旋律部分的鋼琴和吉他則轉變成為了節奏樂器。
美國音樂家邁爾士·戴維斯是融合爵士音樂家中的典型代表
遵循爵士樂的演奏規則,卻又融入了搖滾節拍和電子律動,目黑將司在這段日子裡所受到的影響成為了他日後所創作歌曲旋律的靈感之一。
同時,他還開始接觸起了流行音樂(J-Pop)。多種類型的音樂風格在他的大腦中產生碰撞,使他的音樂修為有了很大的提升。
對音樂的熱愛讓他開始萌生走上音樂之路的想法。而他那時的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好,最差的科目還要當屬數學了。(巧了,我也是)
到了馬上升入高中的年紀,目黑將司開始考慮將長號演奏作為未來的個人發展目標。雖然他挑選了一些有銅管樂隊社團的學校作為擇校基準,然而事與願違,他的演奏能力還不足以進入銅管樂隊。
這時,目黑的一個朋友建議他應該多練練演奏吉他或者電子合成器,於是他乾脆與朋友們玩起了樂隊,也開始嘗試著寫歌。
電子合成器
目黑將司的愛好可以說是相當廣泛。進入高中後,他又開始喜歡上F1方程式賽車。
通過對賽車的研究,他對「流體力學」產生了興趣;而物理與數學密不可分,又促使他不得不撿起自己最不拿手的數學來。
以成為「汽車設計師」為目標,目黑將司開始刻苦學習,久而久之他竟然成功地把數學變成了自己最拿手的科目。那時的他未曾想過,未來的自己將會走上截然相反的路,而對音樂的熱愛則變成了令他名揚天下的基石。
高中畢業後的目黑將司進入了日本大學工業技術學院。雖說攻讀的流體力學專業算是得償所願,但目黑卻並沒有荒廢他的對音樂的練習。
運用之前所積累下來的音樂知識,他靠著幫忙錄製卡拉OK伴奏的酬勞湊齊了大學學費。彼時恰逢經濟泡沫破裂之後,日本正處於很長時間的經濟衰退期。
目黑將司開始意識到僅僅憑藉大學所學到的知識,即便是有著優秀的成績,卻根本沒辦法找到相關汽車設計的工作——經濟不景氣,人們購車欲望下降,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適合他專業的崗位。
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靠著自己的音樂素養,他開始嘗試在其他行業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但目黑將司並不是一個玩家,他自己也曾經猶豫過自己的曲風是否能在當時的主機上有所展現。
直到以CD為媒體的PS1發售之後,目黑將司親眼目睹了次時代主機音樂機能的強勁表現,才最終決定想要成為一名遊戲作曲家。
PS1所用的SPU,支持16位音頻位深度,24通道ADPCM
他給許多遊戲公司都投了簡歷。然而由於自己本身不是遊戲玩家,缺乏對主機遊戲了解的目黑將司並沒有得到面試官的賞識。但好在他並沒有放棄,憑藉著自己的作曲小樣和兩輪面試後,他得以終於進入了ATLUS,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有趣的是他入職ATLUS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女神轉生》是什麼,更別提自己的新東家正是靠著這個IP打出一片天的事情。反正對目黑將司而言,有穩定的工作同時又能追求自己的愛好,這不就足夠了嗎?
女神轉生是小說名,遊戲系列叫做《真·女神轉生》
但目黑將司之所以得到賞識並非偶然——在小學六年級時,目黑將司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電腦,並且開始用電腦學習編程。
雖然並不熟練,但在為遊戲編寫音樂的時候,他卻能比較清楚地明白遊戲系統與自己筆下音樂的契合點所在,寫起樂曲自然也就得心應手。
從模仿《女神轉生》到創造《女神異聞錄》
在進入ATLUS後,目黑將司所接到的第一個任務便是為PS1的遊戲《女神異聞錄PERSONA·Be Your True Mind》(以下簡稱P1)譜寫BGM。
作為《女神異聞錄》系列的首個作品,他出色的表現就讓當時的音樂總監青木秀仁刮目相看,並且讓他擔任了最後結尾曲的創作。
女神異聞錄PERSONA·Be Your True Mind
而這首名為「全ての人の魂の詩」的結尾曲,正是每一個Persona玩家所耳熟能詳的「天鵝絨房間」(Velvet Room)組曲了。
在為P1工作的這一年中,目黑將司學習了許多前輩們的作曲經驗,拓展了自己作曲的思路。特別是他以前並不擅長的硬搖滾風格,也因在作曲過程中不斷的練習而變得熟悉了起來。
在後續的訪談中,他曾經表示:創作遊戲音樂比起做一個自由創作者來說,難上太多了——遊戲作曲家沒有辦法在音樂中去表現自己的特點。太過於放縱自我,在樂曲中注入太多的個人感情,結果就是讓樂曲破壞掉遊戲的世界觀和氛圍。
目黑將司一共為P1創作了約16首歌曲。到了DC的《惡魔召喚師 靈魂駭客》的時候,他的產量已經到了五十多首的程度。
通過融合爵士樂與Techno兩種風格,《惡魔召喚師 靈魂駭客》中賽博朋克的元素和充滿陰暗恐怖的世界觀被完美地烘託了出來。
惡魔召喚師 靈魂駭客
隨後,目黑將司參與了1999年發售的《魔劍X》的音樂製作。考慮到本作是ACT類型,目黑認為應配樂該用更加硬朗的風格來表現,於是便採用了「搖滾 x Techno」的新風格來進行嘗試。
直到2001年發售的PS2版《魔劍爻》,則憑藉著PS2更加強勁的機能,給與了目黑將司更多的發揮空間,最終遊戲音樂得到了玩家的認可,也得到了ATLUS高層的賞識。
PS2鼎盛的年代可以說是目黑將司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的時期。在ATLUS為PS2開發的第二款遊戲《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中,他終於成為了遊戲的首席作曲。
真·女神轉生III-Nocturne
在本作中,他開始使用一些復古風格的作曲手段來實現早期《女神轉生》的作曲形式。
但不同於直接模仿原作曲増子司的個人風格,目黑將司嘗試將Fusion和管弦樂融合在一起,同時也逐漸摒棄了最早在《女神異聞錄Persona》中壓抑自己感情的做法。
再到後來負責《數碼惡魔傳說 天魔變》系列,目黑將司的作曲風格有了較大的轉變,也成為了他事業上的轉折點。
《數碼惡魔傳說 天魔變》是目黑第一次開始在立項之初便參與音樂製作的項目。在之前的作品中,目黑將司一直都在模仿《女神轉生》系列的舊有音樂風格。但在這一作中,他卻先於遊戲製作一步,自然也就沒有了過去作品的束縛。
數碼惡魔傳說 天魔變
可以自由地大展身手,目黑將司的作曲效率比起以往都要高出好幾倍。
在《天魔變》系列中,他利用爵士樂與搖滾樂來配合遊戲黑暗的氛圍和戲劇性的故事展開。在充滿了前衛的工業風格同時,通過調整爵士與搖滾風格的比重,使他的作品變的更具有多變性,甚至跳脫出了遊戲配樂的範圍。
ATLUS嘗試將這個系列的音樂拿出來作為獨立音樂進行發行,竟然也獲得了成功。
2005年的時候,他從《女神轉生》系列中脫身,創作了手術遊戲《超執刀》系列的數首短曲。無論是遊戲劇情中輕鬆愜意的短調,還是在手術過程中風雲突變的快板,在目黑將司的手下卻都能夠做到遊刃有餘。
在這段期間中,他在樂曲中加入爵士樂元素的做法變得越來越頻繁,小號和薩克斯成為了他樂曲中的常客。
但讓目黑將司從日本走到全世界的作品,還要數PS2發售的《女神異聞錄 Persona 3》(以下簡稱P3)了。
鬼太郎!!!!
在P3中,他採用了一種非常現代,同時也非常討巧的作曲方法:目黑首先寫出了戰鬥曲「Mass Destruction」的原型——同樣採用了「搖滾x爵士」的風格,在這首戰鬥曲中他加大了人聲在歌曲中的比例,並融合進了說唱元素。
在簡單且重複的節奏下,歌曲更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顯得更加時髦。
在得到開發團隊的一致好評後,目黑就以這首歌作為風格基準,以此創作出了數首包含人聲的主題曲。
無論是歌手川村由美的《キミの記憶》,還是Lotus Juice充滿RAP元素的《Deep Breath》。目黑將司將人聲巧妙的融入到樂曲之中,卻又不同於以往僅僅是演唱歌曲這般簡單。
對於目黑將司的歌曲而言,人聲除了表述歌詞以外,作為樂曲不可分割的部分,還擔任著樂曲中的節奏旋律。通過以人聲表現爵士樂的韻律,再通過搖滾樂的手段表現出來,這種「高雅」x「流行」的奇妙感覺,是玩家在歷代《女神異聞錄》系列中從未體會到的。
但是我覺得最後結局收的有點水
全新的作曲思路,無疑給當時面臨變革的Persona系列帶來了新的活力。
儘管遊戲的銷量一般,但作為遊戲周邊之一的原聲集卻賣出去了十萬份,這從側面也印證了目黑將司開創的新風格編曲也確實受到了市場的認可。
2008年的《女神異聞錄 Persona 4》(以下簡稱P4)則從另外一個方面印證了目黑將司的才華。
比起P3,目黑將司在P4中使用了更多種音樂風格的組合,他將這些風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同時,還賦予了樂曲不同的主題。
不同於P3的憂鬱藍,P4選用了明快的亮黃色
舉例來說,對於主人公的性格和轉變,目黑將司分別用了幾首不同的音樂來展現同一個角色:例如遊戲的OP曲《Pursuing My True Self》所展現的是角色表面上的性格特點。
而戰鬥曲《Reach Out Of The Truth》中開篇重複的小節來展現角色內心的鬥爭以及樂曲展開後的決心。為了讓曲子更具特色,目黑用人聲來平衡樂曲的重心,使節奏/聲音/韻律三者形成了互相補足的結構。
而2016年發售的《女神異聞錄 Persona 5》(以下簡稱P5)中,我們又能看到目黑將司的新嘗試。雖然目黑自己已經嘗試了各種風格的組合,但他並不滿足於現狀。
目黑將司有經常合作的歌手,但在P5中他選擇了首次合作的Lyn,並且讓她負責了全部的歌曲聲部。在之後的訪談中。目黑曾經這樣評價Lyn:「她是一位從靈魂也真的在歌唱的女歌手。」
P5R都玩了嗎?
在確定了「怪盜」的主題後,目黑將司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的國民級動畫《魯邦三世》。然而《魯邦三世》的配樂本身就有爵士感,於是他轉變方向,選擇了Acid Jazz的風格。
Acid Jazz,又譯迷幻爵士,是爵士樂的一種分支音樂類型。Acid Jazz將爵士樂與Hip-Hop相結合,使其更加流行化、商業化。
這種類型的爵士包含了很多電子音樂元素,而且很適合作現場即興改版演出,所以歌手都很喜歡在演唱會上演唱酸爵士歌曲。
推一手我自己最近經常聽的Club des belugas的專輯《SWOP》
遊戲的主人公群是不想成為大人的高中生,那麼音樂就不能太過於陳舊,也不能太過於激進。Acid Jazz這種具有現代氣息和節奏的感覺則正好匹配主人公群的形象,也是目黑自己所擅長的曲風之一。
通過開篇逐漸「提速」,帶入到與之對應的正確旋律,便是目黑所採用的新作曲手段。
高中生的中二救世
然而目黑將司在P5中使用了大量的弦樂器,與P3和P4中大量使用銅管樂器的做法大相逕庭。在P5的配樂中,弦樂並不用來表示樂曲旋律,而是用來演奏帶有方向性的節奏。
目黑將司覺得P5的主題色是黑與紅,如果音樂中用了大量的銅管樂器,聽眾們的大腦中就會浮現出銅管樂器所具有的黃色,在遊戲中就會顯得有些違和。
除此以外,他在P5的音樂中大量採用了「So」和「La」的音階變調,在許多混有弦樂的歌曲中則表現得更為突出。
細聽戰鬥曲《Life will change》中小提琴的表現,相信很多玩家會突然恍然大悟。目黑將司認為同一個遊戲中的樂曲,即便是不同風格也需要整體感,所以他用這樣的音階變調作為遊戲配樂的專屬標記。
這種讓歌曲擁有特殊標記的做法,遊戲作曲家中或許只有目黑將司才能想的出來吧。
結語
正因為Persona系列的音樂在目黑將司的手上誕生出了新的生命力,所以就連Persona自己也做了音遊,跟《BanG Dream!》的合作也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目黑將司的音樂帶有鮮明的時代前列的印記,所呈現的也是高中生們所應有的青春氣息。
回想起《BanG Dream!》同樣是講述高中生活的設定,雖然沒有P5那樣足夠精心動魄和充滿傳奇,但二者所表現出的青春時代,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但我其實是個卡面黨,你看日服聯動的時候我的美竹蘭cos的可是Joker,啊,我死了。」囍字補充道。Afterglow在《BanG Dream!》中既然是傳統搖滾擔當,選擇他們來翻唱同樣融合了搖滾元素的歌曲看來是再合適不過了。
美竹蘭的卡面,Joker的面具清晰可見
「四星那張上原緋瑪麗也挺好,滿破還是高卷杏的緊身衣。」「免費送的那倆三星也不錯,能用卡片又好看……」下了班的囍字開始瘋狂給我發微信。
「然後你知道國服遊戲今兒開了活動嗎?就到19號。」我順手打開遊戲的活動頁面,回了她這麼一句話。說完這句後,囍字就再也沒有回過我了。
還等什麼呢,肝啊!
精彩內容
(點擊圖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