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剛為何格外憤怒?兩位強人悲壯廝殺14年,「舉報門」背後的體檢...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導

公元220年,東漢末年之際,群雄割據混戰,魏、蜀、吳三國平分天下,可惜誰也不服誰。劉備、曹操、孫權鬧了一輩子,也沒能一統霸業。

群雄爭霸,誰都不願與他人共享天下。1800年後,在規模可達到6億人、1700億元的醫療服務連鎖的體檢細分領域裡,兩位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面臨相似的痛楚。

未知的命運

1971年3月,江蘇江陰周莊長壽村,民辦教師張老師的兒子出生了。張老師家境貧寒,窮到「外面下雨,家裡也下雨。」但他對兒子寄予厚望,為其取名張黎剛。

距離此地1200公裡的富庶家庭中,9個月後,197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學的教授夫婦誕下麟兒,取名俞熔。俞熔的生活環境令其從小眼界開闊,成就感是其追逐一生的目標。

雙魚座的寒門貴子張黎剛與射手座高知家庭出身的俞熔,在1971年前後腳來到了這個世界。命運神奇般的將二人拉扯在一起,他們將改變數億百姓的體檢方式。

21世紀初,二人不約而同的躋身健康管理行業。一個是夢想家,想實實在在做好大健康產業卻總是錯過資本風口,拿不到投資,產業規模無法進一步擴大,無法進步就是退步。張黎剛過的並不輕鬆。

一個是投資家,出手兇狠,待人低調溫和,有著「一統天下」的野心與手段,逐步吞併同行企業壯大自己的勢力,卻遇上這輩子最難「啃」的硬骨頭。俞熔也很頭疼。

二人廝殺14年中,有兩次不得不提到的節點事件。2015年與2020年,俞熔帶著「大統一」的併購思路,與張黎剛兩度交手。如今再回頭看,俞熔在主動出擊後,都被張黎剛回了一大悶棍。

資本並不是萬能的。俞熔有錢又能怎樣,照樣吃不掉「剛」哥。「你敢欺負我,我就告老師!」面對俞熔的吞併計劃,從小苦出身的張黎剛選擇了「告狀」:2015年舉報至商務部;2020年舉報至證監會。

最新的故事是,2020年,美年健康(002044.SZ)董秘邀請兩位券商老同事去公司調研,匪夷所思的是,研報中卻提及愛康國賓,還暗示兩公司有合併的可能。隨後,全市場都「誤會」美年將併購愛康,愛康站出來表示:不存在,不可能,別想了。

張黎剛憤怒了,好好做自己的企業怎麼了?幹嘛非得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誰都不是好惹的。於是「硬剛」起來,先發律師函,再去部委舉報。

張黎剛過分激動的反應還讓市場不解的是,合併無疑是一條好出路,他為甚麼這麼反對美年健康的併購?是仍有實業家的夢想待完成,不想拱手讓江山;還是並不看好美年健康的發展模式,認為有朝一日能反超?

此前體檢行業中,美年、愛康、慈銘三足鼎立,美年隨後吞併慈銘,如今僅有愛康還能與之分庭抗禮,若二者再合併,美年一家獨大,對老百姓會是一件好事嗎?

如果說三十歲的相遇是帶著一絲不惑的,四十歲的兩人分別建起了自己的商業帝國,那麼即將邁入2021年的張黎剛與俞熔二人又能否在五十歲之際知曉自己的命運?是一方慘敗退場,還是雙方共贏?這裡面還有其他人在暗中運作嗎?市場正在尋找答案。

俞熔的野心

必須承認的是,私營體檢機構的出現,帶給老百姓更多選擇。公立醫院體檢套餐兩三千元,而在私營體檢機構基本一千元以內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務。

多條網絡公開信息顯示,在過去的數年中,美年因體檢結果遭到多次質疑。諸如,某消費者剛在美年做過全項體檢,2個月後就查出癌症晚期。最新的一條關於美年檢測結果不準確的投訴顯示於2020年9月。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上市的體檢業公司,美年健康於2015年借殼上市登陸A股。借殼上市意味著公司可以不用排隊等待三年的輔導期,但同時也無法像正常IPO一樣募集資金。

但可以增發,一樣可以拿到錢。2015年3月,美年通過與江蘇三友重組借殼上市,同時採用詢價方式向不超過1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對象增發4億元。

除了增發外,還可以利用發債、股權質押、銀行授信等資本運作方式,源源不斷的從市場拿到投資進行擴張。根據東方財富網信息不完全統計,2015年3月26日至2020年11月,美年累計融資7次,實際融資額超過65億元。

俞熔對他果斷的借殼上市計劃十分自豪。2016年12月,在北京西山舉辦的一個健康論壇上,俞熔分享了快速上市心得:「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有機會去衝刺IPO的,一定要堅定地去做,而且要趁早。」

上市後得到的更多投資款,成為滋潤俞熔野心的土壤。公司想要擴大規模,除了老老實實的一家店一家店的開之外,還可以收購。

那就一家一家的收購吧。

2014年,美年決定收購慈銘。然而愛康卻慌了。愛康認為,俞熔得到了慈銘體檢的獨家控制權,構成經營者集中。

「這是壟斷啊!我得舉報你!」

2016年,愛康就美年實際控制人俞熔未經反壟斷審查違法收購慈銘的行為,正式向商務部提交書面舉報。商務部接受了有關舉報材料,至今沒有作出反饋。

在歷經3年的努力後,2017年,美年正式收購慈銘。原本美年、愛康、慈銘三國鼎立的局面,隨著收購結束而改變,民營體檢正式變成二元對立的局勢。

也不是沒想過收購愛康。2015年,愛康私有化,俞熔發出私有化要約,隨後愛康拋出股權攤薄反向收購計劃,對壘的慘烈程度不亞於此前的「萬寶之爭」。

私有化大戰僵持10個月後,成就了馬雲。2018年3月,阿里巴巴旗下雲鋒基金入局,與愛康籤訂最終協議以及合併計劃。

引阿里入局,是福是禍還未可知。

張黎剛的憤怒

如果不是2020年11月5日的這份研報,市場可能都要忘記愛康美年的廝殺往事。

因某券商分析師在美年公司的研報中提及愛康,還暗示公司有合併可能。11月12日,愛康向證監會等實名舉報某券商兩名分析師。隨後涉事券商說是「誤會」,而美年則統一口徑不予回復。

張黎剛怎麼能這麼憤怒?

「如果一家四星級賓館收購一家二星級賓館,二星級賓館會開心,因為質量和名譽等都可以得到提升;如果一家二星級的賓館去接管一個四星級賓館,不管對消費者還是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這話是張黎剛自己說的。

美年的業績的確走了下坡路。年報顯示,2019年,美年營收85.25億元,同比增長0.79%;淨利潤虧損8.66億元,同比下降205.58%。

但公司規模卻持續擴大。2019年,美年資產合計189.19億元,同比增長15.68%。

總資產同比增長七分之一,營收卻增長極其緩慢,淨利潤虧損兩倍。這意味著,美年在瘋狂併購之下,單個店面的營收開始下滑,公司整體效率被質疑。

看起來熱鬧,實際並不賺錢。

疫情之下,美年的抗風險能力體現的淋漓盡致。2020年三季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美年營收44.19億元,同比下降近30%;歸母淨利潤虧損5.71億元,同比下降232.15%。

是醫療服務業都這樣嗎?是快速擴張的企業都會這樣嗎?明確回答:不是的。

同屬於醫療服務業的愛爾眼科,在過去幾年裡同樣快速擴張。2019年,愛爾眼科營收逼近100億元大關,歸母淨利潤達到13.79億元。2017年至2019年,愛爾眼科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均保持35%左右的成績。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愛爾眼科也處於虧損狀態。但三季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愛爾眼科營收達到85.65億元,同比增長10.78%;歸母淨利潤15.46億元,同比增長25.6%。

擴張可以,質量還是要把好關的。

諸多數據之下,能否體會張黎剛那番「賓館收購論」嗎?但張黎剛也是有困惑的,比如上市這件事。

2014年9月,愛康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國內民營體檢第一股,公開募資1.53億美元,上市當日市值突破10億美元,獲得近35倍的市盈率。但此後,公司估值持續不佳,於2019年私有化退市。

市場非常關心退市後的愛康會否登陸A股?張黎剛大概率是想的,上市融資擴大規模怎會不好?但有人不想。

阿里巴巴通過旗下雲鋒基金入局,成為愛康大股東;2019年12月,阿里巴巴通過資本運作方式,成為美年大股東,截至2020年11月3日,阿里巴巴持有美年8.02%股份。

既然都是自己的,那愛康成為「體檢第二股」,估值能更高嗎?顯然不能。除此之外,還要面臨同業競爭的壓力。

可能對阿里而言,兩者合併才是最大收益,減少競爭的同時,為二級市場帶去無限遐想。但如此一來,亦會面臨反壟斷的壓力。

如何解決壓力就是首富自己的事兒了。

開頭提到,公元220年始,劉邦、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爭了一輩子沒爭出結果。反而在公元265年成就司馬炎廢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三國時代正式結束。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

相關焦點

  • 一份研報背後的體檢江湖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文章指出兩點重要意思:一、合併重組一事純屬子虛烏有;二、美年健康現任董秘江維娜此前是國信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國信發布利於美年健康的報告,中間存在潛在關聯。張黎剛的憤怒不止於此,有人甚至說,一提起美年健康,張黎剛就好像被觸碰了最敏感的神經。針對愛康國賓的舉報和討伐,美年健康暫未就此事公開發表說明。
  • 愛康集團董事長張黎剛:回歸與升級做有人「管」的體檢
    2015年8月,張黎剛組建買方團向在美上市的愛康集團發出了私有化要約,2015年11月,愛康集團的國內競爭對手美年健康組織買方團,提出了非約束性報價。針對這起「惡意收購」,雙方進入了曠日持久的僵持。直到2016年6月,阿里系的雲鋒基金提出了第三份收購要約,美年大健康宣布撤回要約,此事件才告一段落。
  • 體檢「一哥」股價暴跌30%,美年大健康還健康嗎?
    11月6日,國信證券(002736,股吧)的「研報門」又添了一把火。兩位分析師在一份《美年健康:大跌事出有因,探尋阿里戰略》的研報中稱,「愛康國賓預計同受疫情衝擊,短期內並非資產注入良機。」11月12日,愛康國賓發布實名舉報公開信,懷疑該報告的目的是推高美年健康的二級市場股價,並認為背後操縱者是美年健康現任董事會秘書的江維娜。  在媒體的跟進報導中,這兩家民營體檢巨頭的「新仇舊恨」被重新扒出,美年健康的股價則一蹶不振。
  • 愛康國賓實名舉報背後:美年健康股東頻繁套現 雙方已纏鬥多年
    雷達財經出品 文|梁春富 編|深海11月12日晚間,愛康國賓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開舉報信,向中國證監委實名舉報國信證券下屬的分析師謝長雁以及朱寒青。舉報理由是上述兩位分析師未能遵循證券分析師的基本執業行為準則,發布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上市公司研究報告。美年健康現任董秘曾是國信證券分析師。
  • ​美年大健康該做一次體檢了
    此後,只要張黎剛公開講行業內幕、痛點,總是「捎帶手」的踩兩腳美年。去年11月,美年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以18.4億元認購美年健康非公開發行股票,獲得4.06%股份,阿里網絡成為美年健康第一大股東。一個月後,愛康國賓完成私有化,投資方為阿里系旗下的雲鋒基金為首的買方團。兩隻體檢猛虎背後,是一座資本大山。而一山能容下二虎嗎?
  • ​美年大健康該做一次體檢了-虎嗅網
    此後,只要張黎剛公開講行業內幕、痛點,總是「捎帶手」的踩兩腳美年。去年11月,美年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以18.4億元認購美年健康非公開發行股票,獲得4.06%股份,阿里網絡成為美年健康第一大股東。一個月後,愛康國賓完成私有化,投資方為阿里系旗下的雲鋒基金為首的買方團。兩隻體檢猛虎背後,是一座資本大山。而一山能容下二虎嗎?
  • 美年大健康和愛康國賓再度「對決」,馬雲才是終結者?
    此次事件的另一個相關方美年大健康,截至記者發稿未公開發布相關聲明與文章。美年大健康和愛康國賓的恩怨由來已久。從愛康國賓CEO張黎剛多次自曝、吐槽體檢行業「內幕」「誤區」,到愛康國賓實名舉報美年大健康收購慈銘體檢違反《反壟斷法》,再到愛康國賓私有化過程中美年大健康多次提出收購要約。「兩家公司原本主戰場不一樣,但畢竟是民營體檢行業的老大與老二。
  • 上海體檢機構業務增三成!但民營體檢機構純利不到10%,怎麼回事?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每年的下半年都是體檢市場的旺季,體檢人數佔到全年市場的六七成。不過今年受疫情影響,原本上半年體檢的人群都積壓到了下半年。臨近年底,上海的各大體檢機構變得比往年更加忙碌,不少體檢中心12月底前的預約名額都已約滿。
  • 愛康國賓實名舉報賣方分析師,體檢行業兩大巨頭陷入「合規口水戰」
    01 實名舉報分析師「不合規」 整個事件中,愛康國賓對於國信證券分析師的舉報其實主要集中於兩點。第一點就是分析報告中涉及愛康國賓部分的信息和數據來源未能審慎核實,並形成了誤導性陳述。
  • 張黎剛:未來健康管理會朝個性化、數位化、精準化發展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出,在未來幾年當中,健康管理一定會朝個性化、數位化、精準化的方向來發展。據張黎剛介紹,在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醫療得到了加速應用,國內的好大夫在線、丁香園的丁香醫生、微醫、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以及美國的American Well、Teladoc等醫療平臺,在網上的諮詢量成倍增加,在這個過程當中,遠程醫療得到廣泛的應用。
  • ...第一被第二名舉報「專業不符合要求」——體檢名單中消失的第一名
    在這起事業單位公考風波中,瞿江桓事後得知,舉報其專業不符合崗位要求,導致其資格覆審不合格的正是總分第二名考生柯文迪,而柯文迪的父親為當地司法局一副局長,讓瞿江桓懷疑自己遇到了「蘿蔔招聘」。這起事件經媒體報導後,引發輿論熱議。為何當地人社局會作出前後矛盾的專業資質認定?這起公開招考是否存在不公正的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正經的體檢和商業體檢有什麼區別?中醫帶你冷眼看「西醫體檢」
    體檢,其實是渠道之一,舉個例子,你沒有任何不適症狀,但,體檢下來,你發現血脂全部異常、各種酶也異常,害怕嗎?害怕了,是否會去醫院?本文提要:1、體檢分兩種:正經的與商業的!2、西醫體檢的嚴重缺點!3、體檢的項目只會越來越多!4、體檢了半天,未見異常,人依然不適!1、體檢分兩種!
  • 河北家長舉報幼兒園供應腐爛食物續:安排幼兒體檢,園長停職
    河北家長舉報幼兒園供應腐爛食物續:安排幼兒體檢,園長停職 宣化區有家長舉報幼兒園,給學生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當地有關部門接到反映後,就家長反映問題展開調查處理。10日晚,宣化區有關領導對家長表示,將安排所有幼兒體檢,園長停職檢查、公開道歉。
  • 美年大健康建國門體檢中心盡職盡責,細緻溫暖,顧客送錦旗表讚譽!
    賓至如歸的服務讓人感動近日,北京美年大健康建國門體檢中心護士李真真,收到了顧客張先生送來的錦旗。錦旗上「賓至如歸,服務熱情,盡職盡責,情系客戶」十六個大字,飽含著顧客張先生對李真真及建國門體檢中心醫護服務水平的認可與讚譽。
  • 愛康PK美年(二):毒丸雖難擋競購 但勝負仍難料
    )以高出$ 愛康國賓(KANG)$ 第一輪私有化報價23.6%的競價方案狙擊愛康私有化,此後愛康創始人張黎剛和美年創始人俞熔各寫一封公開信叫板,而12月2日,愛康國賓出了反擊美年大健康第一招——傳說中的毒丸計劃。
  • 她因說脫口秀慘遭網友惡意舉報,憤怒的原因竟然是這樣
    脫口秀在釋放部分人的憤怒,也在消解另一些人的憤怒。 當人們開始用投訴、舉報和謾罵的方式來消解憤怒時,例如校園暴力、陰暗角落裡的傷害、殺戮和武力衝突,會被部分消解。
  • 陷「舉報門」的北京文化遭調查,《沐浴之王》恐難解資金之渴
    那麼其為何會突然被立案調查呢?實際上,事情的始末還要追溯到八個月前,時任公司副董事長的婁曉曦曾實名舉報,直指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這件事不僅將北京文化送上了熱搜,同時也引來了監管層的關注。如今,隨著「舉報門」的落幕,事實證明當年婁曉曦的舉報,並非全部「空穴來風」。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文化資金方面也較為緊張,一味地依靠「爆款」電影似乎也無法緩解其現金流緊張的局面,這難免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