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點擊藍字關注△回復「設計」領取設計大禮包
周杰倫歷年來的封面專輯設計,不能說是絕對優秀的設計,但是也打造了許多經典封面。
△ 版本1
△ 版本2
《JAY》,周杰倫出道的第一張同名專輯。
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如果你是周杰倫的老粉,那麼你對第一張專輯封面絕對不陌生,這張專輯封面曾經是多少粉絲的QQ頭像,和音樂本身形成巨大的反差,專輯方面設計極其簡單,透露著一股「窮酸」樣。專輯內頁除了歌詞和製作名單,基本上只是一些個人寫真,沒有什麼概念性,也沒有什麼設計感。畢竟還是一個新人……
但是,也並非全無亮點。相比之後廣泛存在的版本1,我反而更喜歡版本2。這個版本中的周杰倫,沉浸在音樂世界中,漂浮在音樂的空中:這是在宣告著這個新人歌手的音樂態度,也仿佛是在宣告這個新人的音樂將來會是「天馬行空」、「令人沉醉」的。
2001《範特西》△ 範特西
△ 範特西Plus
這是2000年後,華語流行樂壇最偉大的一張專輯。也是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史中,最偉大的專輯之一。
設計師:周正道、陳嵩嵐
關鍵詞:低調的華麗,中式的西方,偉大的狂妄。
設計感:3星
周杰倫的第二張專輯封面:無數人心中經典的造型,小紅帽。甚至在至今,當你把衛衣的帽簷壓住劉海微微遮住眼睛,似乎就會有很多人對你說:「哎喲,不錯喲」。
這張專輯的主題「範特西」是英文「Fantasy」的音譯,意為「幻想」、「想像」。周杰倫用「範特西」這個中文方式來表達外文內容,正是他的音樂概念以及將來他開創時代的方式:「將西方先進的音樂形式完成東方的適配和優化」,這使得這張專輯的概念性非常完整,非常豐滿。我不知道當初的企劃是誰,但是未來的周杰倫用自己前衛的音樂和天馬行空的思想,證明了企劃範特西的人是偉大的。
有了非凡的主題企劃,那麼設計的方向就比較明確了。這張專輯和第一張專輯帶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第一張專輯封面的暖黃色調多少給人「朦朧」、「溫暖」和「清新」的感覺,但《範特西》經典的黑紅色調,卻給人「嚴肅」和「厚重」的質感,而周杰倫那凌厲的眼神、毫髮畢現的高清攝影,給人一種「酷」、「鋒芒畢露」和「難以琢磨」的情感。這與周杰倫這張專輯中大膽前衛的各種曲風,是形成呼應的。
但是這張專輯中有一些設計不足的地方,一是字體,在現在看來,我能理解設計師是想突出「銳利、如狂風般呼嘯而過」的力量感,但是設計上有一些不精細,讓人覺得有些稚嫩感。
二是在專輯的內頁中,沒有太多的設計元素,甚至在 Plus 版本中,還有些舊時代的設計風。
不過,專輯中還是有些小亮點的,就是那段文字:力神人忠刀勇。雖然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2002《八度空間》設計師:周正道、陳嵩嵐
關鍵詞:立體、空間感、設計感
設計感:3.5星
2002年,周杰倫終於在專輯的設計角度上,有清晰豐富的概念性了。
眾所周知,八度,指的就是音樂中的八度,八度音中包含了十二音律中的所有音,而周杰倫將專輯立意為八度空間,也正是體現了他「將音樂玩轉自如的個人音樂神聖空間」。
《八度空間》從音樂上來說可以算是《範特西》的延續,一樣的奇思妙想,一樣的天馬行空,但有一個地方差一口勁:還是讓人感覺「經費不足」。難道經費都拿去拍 MV 和專輯內頁了?笑而不語。
《八度空間》首先給人最大的視覺點就是周杰倫左側的那個被 X光透視而來的骨骼圖。人類的閱讀順序一般是從左到右、從上往下的,所以這次專輯的封面上周杰倫想要表達的概念就以那些具有象徵性、神秘性,甚至略帶如同《終結者》的科幻性。
封面有很多小彩蛋,比如那段文案,比如周杰倫175的身高,比如周杰倫的各個頭部系統。
還有「八度空間」「JAY」「周杰倫」的這幾個字體的藝術效果,三維的描邊,讓這張專輯名多了一種高維空間的立體感,而右下角的 X-RAY Ready,也像是在說:「歡迎各位穿越到周杰倫的音樂空間」。
《八度空間》的整本歌詞本都設計得比較充實,具有很多有意思有概念性的照片。
但是這次的設計感,卻和想要給人帶來的音樂上的概念感,產生了衝突。且不說專輯封面過多的黑色加上 X透視光會給人帶來的恐怖感,而且過於直觀的把周杰倫的小眼睛給直面的放了出來。他的眼睛一直以來都不是加分項,甚至在《八度空間》這張專輯封面上還給人一些「空洞」和「呆滯」感。
而整個封面,唯一能表達空間感的,卻只是左下角的字體樣式。我知道設計師想要表達穿越的空間是周杰倫充滿音樂的大腦,但是標註的文字和空間結構線框卻又都是在一個平面上,顯得太平面了。
從03年開始,周杰倫的封面設計,進入了聶永真的時代。
2003《葉惠美》設計師:聶永真
關鍵詞:復古、低調的華麗、王者
設計感:5星
《葉惠美》是周杰倫裡程碑級別的一張專輯,從這張專輯起,他從一個創作才子正式成為了亞洲頂級的「華語流行之外」的天王級人物。從03年開始,周杰倫啟用了臺灣非常著名的裝幀設計師:聶永真。
他應該是一個非常著名的設計大神了,也正因為和周杰倫、王力宏等天王天后的合作,各種「御用設計師」的頭銜,讓他迅速聞名於界。
也是從2003年開始,聶永真開始發掘了周杰倫與眾不同的視覺高級感,並賦予了他平面設計上的獨特的美感。
首先,那個時期的聶永真,非常善於運用光影明暗的對比,在攝影師的光影下,將人物的臉部輪廓更加凸顯,形成更鮮明的對比,同時增加了神秘性。我們就算把照片改為黑白,也是極其有味道的大片。
畫面上左亮右暗,而人物的臉部卻是右明左暗,刻意不同的模糊度,造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分割線。
用閾值處理一下,更清晰地發現了這張照片的光影感。也正因為周杰倫人物的光影關係,和背景的明暗關係是相反的,所以更能襯託出周杰倫的面部輪廓之美。
從葉惠美開始,周杰倫確定了自己的音樂格調:「天馬行空的前衛古典浪漫主義」。聶永真運用暗黃色的復古風格,將周杰倫那輪廓鮮明的完美的臉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一些小細節,比如「葉惠美」三個字從上至下延伸至下部分「周杰倫」的字體的這個過渡,和周杰倫人物形態的完美統一(周杰倫交叉的手,延伸到下部分的字體的過渡)。
而視覺焦點和周杰倫那看不見的左眼精準的對齊,你會感覺到「雖然我看不到他的眼睛但我感覺他的眼睛就在看我。」畫面上所有元素都融為一體,沒有胡亂擺放的元素,也沒有隻為突出其他內容的元素。
如上圖所示,周杰倫的形象幾乎居中對齊,雙眼,面容,和高光提亮的雙手,左手無名指上的那枚戒指,都完整地位於封面的視覺黃金中心。尤其是那隻「看不見的左眼」,正好位於黃金比例分割線上。這種令人充滿聯想的視覺構圖,是需要設計師具有一定的設計功力的。
這張封面最大的彩蛋,在於牆上的那幅掛畫:就是封面。而牆上的那幅掛畫裡,又有一張掛畫……這樣鏡中鏡、畫中畫的細節,會讓人產生極強的「神秘感」、「奇幻感」。這才是真正算得上經典的設計方式:沒有一個細節讓人覺得多餘,畫面非常飽滿卻不會讓人感到擁擠、冗餘,有更多的彩蛋值得人們期待。
這張專輯的封面有致敬經典電影《教父》的意義。
2004《七裡香》△ 版本1
△ 版本2(我買到的是這個版本)
很多人記得《七裡香》那撲面而來的清新的夏日氣息,可是,有多少人記得《七裡香》這張專輯的裝幀設計內容是一個軍官和一個小女孩。
《七裡香》發行於夏天,雖然也有晴朗天空,也有遍地盛綠的植被,也有抱著玩具熊的小女孩,可是這張封面濃鬱的質感,卻很難讓人和印象中燦爛美好的夏天聯繫起來。
《七裡香》是一張概念非常混亂的專輯,你回頭去看這張專輯裡的曲目,會發現歌曲是各種各樣千奇百怪,但大多是清新的、美好的、天馬行空的。但《七裡香》的設計,想傳達給世界的主題,不是廣告歌曲,不是抒情芭樂,不是天馬行空,是《止戰之殤》的反戰。
我當年是因為聽到了《七裡香》才認識的周杰倫,大概是在06年的時候,我才和《十一月的蕭邦》、《依然範特西》一起買下的實體專輯。但是打開歌詞本的時候,我卻懵了,這跟我當年那清新的印象截然不同,裡面全都是非常厚重的戰爭環境照片。
專輯中,最大的伏筆,是在專輯的最後一頁上,有一段俄文書寫的文字:
Я надеюсь, что мир полон мир, я надеюсь, и я
люблю народ навсегда
我希望人類不要再有戰爭,我希望和我的愛人永遠在一起。
同樣給設計上造成問題的,就是在企劃方向時的「偏差」。整張專輯,都抓住「反戰」這個主題,設計得非常厚重,甚至帶著令人壓抑、婉傷的色調。但是整張專輯的曲風,卻幾乎只有最後的那首《止戰之殤》,頂多還有《困獸之鬥》算是符合設計概念。
設計和產品嚴重的不搭。這不是設計的錯,也不是周杰倫歌曲有錯。只是,我覺得這張專輯從概念上,有些辜負了聶永真整體的設計,也辜負了聶永真極具國風設計的字體。
專輯概念或許變為《周杰倫作品集2004》更合適一些。
最近看到聶永真的採訪,講述了《七裡香》的故事,向周杰倫致敬。
「AAA設計師」一個【5年】專注於UI設計、有態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小A碎碎念】
小A的社群:小A創建了一個UI設計交流群,「三人行」主要是分享UI設計知識,和大家一起學習UI設計,或者是有其他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私戳小A,小A會儘自己一份綿力幫助大家。(進入公眾號「私戳小A」入群)
小A的微博:每天分享設計知識和設計素材 @AAA數字藝術教育
小A的微信:「whaaa2017」,當然也可以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快速添加喲:
在看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