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 都是很簡單的丨金牌編劇杜國威談創作

2021-03-02 編劇圈

 

與香港話劇團結下的緣分,影響杜國威日後甚巨,「我這支筆,可以說是在話劇團練成的。」由於劇團演員人數眾多、特色紛歧,讓他得以一一就著真人原型,去對描寫各種角色類型練苦功:「我寫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時,每個人細微處怎麼揣摩呈現,那個枝節構造騙不了人。那些年邊觀察邊寫,累積了後來的實力,更懂得表現自己。」

 

杜國威不相信天下有懷才不遇的人,只是生活在現代,除了努力和才華要足夠,還必須懂得如何主動表現敲門:「以前可能還有貴人去找人才,現在自信的帥哥美女這麼多,你在那邊害羞啊、不敢說,自憐自卑,想著總有一天有人會發掘我的內在美,不如去死啦,哈哈哈。」

《大富之家》

 

終於,幾年加上幾個獎,杜國威兼具產量與質量的工作名聲,得到如電影導演徐克等更多影視圈人士的注意,機會紛紛湧上門。年輕時,擔心拒絕了案子就沒有下一次,於是有好幾年間,杜國威過著生活中只有教書與寫作的軍事化生活,精神幾近無法負擔。直到一九九二年,他考獲「亞洲文化協會利希慎留美獎學金」,終於停止教書,前往美國紐約進修。

 

「剛到紐約時,我必須要靠吃鎮定劑過活。在香港時的快節奏生活壓得我喘不過氣,忽然停下來,我覺得非常恐懼!」杜國威說,「在紐約的前兩個月,我沒辦法面對現實,連行李中的衣物都不打開掛好,閒到發慌時還去畫迪斯尼的著色本。」

《上海之夜》

 

一年的紐約生活,杜國威自稱在學校沒學到什麼,看了上百場的戲劇演出,卻成為日後創作的重要資產。「那時候不知不覺吸收的東西,讓往後編導時遇到什麼問題,都自然能有辦法拿出來變通。」他說,「我常說,編劇寫的是自然的生活和情感,而不是老想著要用什麼『主義』,會有什麼評價和得獎肯定。」


《南海十三郎》

 

相關焦點

  • 杜國威談劇本創作
    香港傑出劇作家杜國威先生從事創作以來,對工作全情投入,勤奮多產,已發表近60部舞臺劇及30餘部影視作品。
  • 深圳站丨杜國威、高志森齊聚,細說十三郎往事
    《南海十三郎》為深圳站的開幕片,編劇杜國威、導演高志森出席了開幕儀式,也在映後與觀眾分享交流。影片放映結束後,編劇杜國威、導演高志森也與到場觀眾共同分享交流創作感受。您說您活了幾十年,不管是男女還是男男,還是女女,從來沒有看到過這世上有過真愛,但是您寫的作品每一部都會讓我們覺得您寫的都是至情至性的故事和人物。我相信大家看這部片子裡面,很多人都會為唐滌生和十三郎之間的師徒之情、友情、知己之情感動,但是唐滌生跟十三郎,他們真實的故事可能不一定是這樣。所以您創作這個劇本的時候,他們倆之間的這段故事,您是怎麼加進去的?
  • 香港影展開幕 | 杜國威與高志森的傲骨與真性情(內含福利)
    影片放映結束後,編劇杜國威、導演高志森也與到場觀眾共同分享交流創作感受。所以您創作這個劇本的時候,他們倆之間的這段故事,您是怎麼加進去的? 杜國威:首先我要說明一下,我不是說這個世界沒有真愛,我只是說真愛不能夠長久擁有,換句話說不是擁有就是真愛,不過我說真愛,什麼叫真愛?不是你要佔有他,擁有他,真愛是在心中,只有你自己知道。
  • 杜國威:我72歲了,還像很年輕一樣
    我自己做編劇永遠都不知道自己人物的角色在之前之後的命運是什麼,我只是寫他當下的情況。我到了這個年紀明白了「活在當下」,過去、未來由觀眾去想像好了。最明顯的就是《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有人看過嗎?有機會你可以去看看。我第一次寫舞臺劇《虎度門》的時候,我寫冷劍心個是花旦,不是文武生。但是蕭芳芳要求說「我不做花旦要做文武生」,我說行。
  • 金牌專訪丨《因為愛情有幸福》編劇張佳:「收視女王」的華麗轉身
    張佳:我一直創作的都是「廣普劇」,就是全家適宜一起觀看的戲,各有所愛,都不尷尬。這是受我最愛的《我愛我家》的影響,我的創作目的一直都很狹隘,就是希望我爸媽愛看就好,他們認可就是我職業的最高榮譽。我受我的家庭影響很大,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女孩子一定要經濟獨立,思想獨立,所以作為女生,我看起來略硬朗,思路也比較單一和清晰,想要什麼就去爭取,得不到就努力,努力不成就放棄。
  • 金牌編劇王麗萍談《大好時光》是怎樣煉成的
    、金牌編劇王麗萍又推出了一部新作《大好時光》。與以往通常擔當編劇角色不同的是,此次王麗萍首次出任該劇的出品人,對整體劇集有了更多的把控。「廣電獨家」為此特意採訪了她,談該劇的臺前幕後。王麗萍男性視角:輕鬆氣氛講述婚戀話題《大好時光》由王麗萍與知名導演夏曉昀聯手打造,胡歌、王曉晨、許亞軍、徐百卉、周楚楚、韓東君、魯伊莎等聯袂主演,切中時下都市男女最熱門的婚戀話題,一亮相就備受關注。
  • 華策杯編劇班邀周智勇親授劇本創作技巧
    本次編劇班匯聚了10位業界金牌編劇,分別是郭靖宇、周智勇、汪海林、倪學禮、韓小凌、英壯、高璇等。「華策杯」編劇班的開幕,旨在挖掘影視行業的新銳編劇力量,扶植具有拍攝潛質的優秀劇本,為促進中國影視文化產業升級,打造高品質華劇品牌,提供一個廣闊的交流與展示平臺,成為孕育優秀編劇的成長搖籃。
  • 臺灣著名編劇柯雲騰創作系列談(上)
    擅長喜劇、悲劇、古裝俠情、傳說類神明戲(走人心人性,不怪力亂神或特效)是臺灣類戲劇創始人,更遠徵過新加坡並製作三個不同類型的戲劇 、情景喜劇和談話性節目,通曉整個製作環節,也是在臺灣收視率從沒敗過的資深編劇。一般我的學生我都建議他們先把底子打好,也就是先把故事大綱寫好。故事大綱是編劇的入門學,大綱寫不好,第一關都過不了,哪來的劇本創作酬勞呢?
  • 編劇必修||故事創作基礎:如何成為編故事高手?
    改版後將更名為:《故事創作基礎:故事創作原理與核心技法》。所改版升級的內容,將達70%以上,基本上等於是一個全新課程了。舊版中有諸多價值巨大的內容,改版後就聽不到了。所有購買過《拉故事》在線課程的同學,都將能繼續免費聽新版。在新版上線之前,請趕緊再去聽一遍舊版。現在價格依舊是398,等新版全部上線後,價格將上調到698元。
  • 韓國編劇生存艱難,金牌編劇暴食、鬱鬱而終?
    近日,金牌編劇所受到的壓力在韓網上引起了熱議。雖然金牌編劇的名聲響亮,但他們的壓力在無形中也越來越大。曾經有電視劇編劇曾感慨自身壓力巨大:「每天早晨收到的收視率表讓我感到很害怕」,因為低收視率會引發各種說法,更甚的是製作組、編劇、演員之間的不和論,觀眾們也會把矛頭指向編劇。曾寫出韓國電視劇歷代收視第一《初戀》的編劇趙素惠在50歲時突然因為急性癌症死亡。
  • 《南海十三郎》:一個潦倒編劇,在講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
    用電影中一位核心人物的經典臺詞,概括這部《南海十三郎》:一個潦倒編劇,在講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 那麼,《南海十三郎》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簡單來說,就是南海十三郎傳奇和潦倒的一生。【南海十三郎】本名江譽鏐,別名江楓,又名江譽球。
  • 創作談 | 實力派美劇編劇:美劇蓬勃大發展的奧秘?
    喬治馬斯塔斯更是辭去了已有十年行業經驗的律師一職,旅行至喜馬拉雅山脈並在那裡度過了幾年,他說徒步走在廣闊的荒原上,身上只背著個背包,這一切都讓我更加明晰了自己對於生命的渴求,而這也正是他創作《費達利之路》的情感來源。後來《費達利之路》的劇本片段和一些好的腳本幫助他成了《絕命毒師》的首席編劇。  很多電視劇都包含主角成長的戲份,而這和編劇們的自傳同樣是不可預知的。
  • 金恩淑VS樸智恩 金牌編劇碰撞11月開戰
    以「人魚公主」和「鬼怪」為題材創作的兩部電視劇即將和觀眾見面,大韓民國金牌編劇樸智恩和金恩淑又將攜新作震撼電視劇圈。
  • 傳視影視精品大劇啟動 金牌編劇尋跡《馮夢龍》
    傳視影視精品大劇啟動 金牌編劇尋跡《馮夢龍》   搜狐娛樂訊 在影視產業一片熱衷討論IP話題時,傳視傳媒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找到了創作源泉。近日,傳視影視攜手中國著名編劇張永琛,來到福建壽寧縣,於古老的廊橋邊尋訪中國古典文學大家馮夢龍的遺蹤故事。隨著電視劇《馮夢龍》創作由此啟動,傳視影視以故事驅動長尾經營戰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也標誌著江蘇影視傳媒響應中宣部深圳文化產業發展座談會精神,把握機遇,向縱深集約化發展走出了新步伐。
  • 香港電影史上十大編劇!編導演,編劇在先!
    岸西是香港女編劇的代表,也是一名比較強勢的編劇,不許導演隨意篡改她的劇本,這份底氣來自於岸西以《甜蜜蜜》和《男人四十》兩度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獎,這兩部著名的愛情片突出體現了岸西擅寫細膩感情的風格,她筆下的情感都存在於可以觸摸的現實中,沒有絕症,沒有脫離普通生活的悲情。除了文藝片,岸西也創作了《玻璃樽》《特務迷城》《三岔口》等動作片。岸西的作品時被形容有文學意味,喜歡把詩詞歌賦放入電影。
  • 香港電影史上十大編劇!編導演,編劇在先!
    ,最直接的老師,都在展示著電影和故事的奧秘「拉片子」,就是以「電影為師」通過逆向拆解優秀電影,經典電影,來掌握故事的規律和構建技法許多優秀的導演和編劇,都是「拉片狂魔」,他們都是通過拉片子深刻地理解了電影和故事,才成為一代大師的
  • 編劇||劇本創作,獲取故事靈感的的實用方法——借力!
    雖然會採用編劇視角作答,但其實下面的說法,對需要故事的工種,包括影像製造者、小說家、感情騙子、音樂人,都是通用的吧。獲取故事的方法,從來都不是交換。是聆聽,是提取,是追尋,或偶遇。活得精彩熱鬧,帶著腳和眼睛,踏四海八荒。
  • 臺灣著名編劇柯雲騰創作系列談(下)
    李思臻(《美人魚》編劇):  香港編劇不論寫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會寫分場,而且會花很多時間在分場上,因為做分場會比較容易做商業計算,電影不一定會寫天書,但電視劇一定有,因為是集體創作,避免把人物寫偏了。思臻老師說的對,先做分場有很多好處,我寫戲前雖不做分場,但在心裡還是有個約略的分場順序,或許只是我個人的經驗使然。
  • 新劇丨《大清鹽商》官商+反腐 編劇談創作初衷
    以電視劇聞名的央視八套在今晚奉獻了一部年度精選之作——由江蘇文化產業集團等單位聯合出品,著名導演張黎擔任藝術總監,韓曉軍執導,南柯編劇的大型歷史劇《大清鹽商》。這究竟是一部怎樣的作品?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專訪編劇南柯,聊創作的前前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