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瑞安先生的長篇系列武俠作品格局龐大,錯綜複雜,門派林立,人物眾多,各路英雄互相對抗掙扎生死相搏,可謂蔚為壯觀。這也是絕大多數讀者都喜歡《四大名捕》、《神州奇俠》、《布衣神相》、《白衣方振眉》、《血河車》、《七大寇》系列之緣故。
看過溫瑞安長篇系列作品之外,同樣可以再領略一下他的短篇作品,比如今天要說的《殺人者唐斬》。
生存這個終極考驗,對於一個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是屈從於命運的安排,苟且於世,還是扼住命運的咽喉,絕地反擊?
在溫瑞安所寫的《殺人者唐斬》中有了深刻精準的描述。
有的人的人生是極端的人生,比如王寇的人生就是成王敗寇。
而唐斬的人生則是一刀兩斷。
不同的是,有的人充滿幼稚的幻想,以為能夠成者王侯敗者賊,殊不知江湖人的人生有多殘酷。
成王敗寇的最低目標還可以活著,那就是不能成龍也可成蟲,只要活著就有機會。
像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就是如此。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吳王夫差一樣在關鍵的問題上昏聵。
王寇想當然的以為成王敗寇,卻選錯了對手。
這就是唐斬,一刀兩斷的唐斬。
王寇與唐斬的境界一望可知。
王寇想當然的以為追求極致不成還可以僥倖的活著,因為生存才是第一位,但誰都想活的更好,所以要有力爭上遊追求極致決心和野心。
但唐斬的想法卻是謀定而後動,因為做為一個江湖人,一個殺人者,每一個決定都是生或者死。因此一刀兩斷就是或生或死,沒有僥倖,沒有幻想,沒有後路。
李嘉誠曾經說過,做人做事做生意不僅要只想遊到對岸,還要有力量遊回來才行。這是一個完整且成熟的思維,是謀定而後動的權謀。但這些王寇不懂,唐斬卻懂,所以在殺人者的世界裡,唐斬才是最後勝者。
《殺人者唐斬》是溫瑞安先生出獄之後的力作,篇幅短卻鋒利無比,有一種刺穿人心的犀利,讀起來有種深深的寒意與寒氣,如想究其原因,那就讓我們領略一下溫瑞安先生在此書的後記以《天下難容》為題目所寫下內容吧,或許答案就在其中。
《大俠傳奇》和這本《殺人者唐斬》(原名《結局》),同樣是一九八一年後的作品,所不同的是,《大俠傳奇》的第一部份和整體構思,是在獄中擬定,而《殺人者唐斬》卻是我「出獄」後第一本完成的小說。這場無妄之災,對我當時的傷害和事後的浩劫,非任何人所能想像,我也不想多說,只是想記下那一段驚心歲月,如何孤立無援。悽苦無助,並感謝上蒼在於我磨鍊後,也給我因果報應的垂顧,讓我得以重新頂天立地,光明磊落地站起來,再開創另一番新天地。對一個跌倒了就立即爬起來而言,的確是沒有失敗這回事。
出於《大俠傳奇》與《殺人者唐斬》都在寂寞、孤憤與不平中寫成的,未免有些憤世嫉俗。悲觀流露,但就我個人,信念是打不倒的,否則,也不是溫瑞安了。對那些造成這場委曲的朋友,我也只有懷念和善意,「復仇」,只是武俠世界裡的故事,而且,也是我一向不贊同的方式。「快意恩仇」是我以前激情生活的指標,現在,把「仇」字改為「情」字,對人對己都會更好。人生一世,報恩都來不及了,還談什麼「報仇」!
《大俠傳奇》寫的時候,無紙無筆無桌子,苦不堪言,發表的時候,也受盡冷落,幾被腰斬,我到現在還佩服自己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完成了該部小說。兩年後,這部小說,不論在港在臺,還未印行便被書商搶著盜版,證實了我的堅持沒有白費。《殺人者唐斬》撰寫的時候,是在香港「清秀小莊」,那時候,天下之大,卻無容身之地,處境比金庸《笑做江湖》裡的令孤衝被逐出華山還遠所不及(當時令孤衝身受重傷,活著只有等死;而我卻等比死還可怖的事情!),一些不常見面但卻相知的朋友,在冷暖的人情裡,生死的關頭上,雪中送炭,使得我心感溫暖,迄今未曾消減,「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插血為盟,刎頸之交,反不如江湖中的二三知音。
我感激讀者的信任,相信我,我決未曾欺騙他們。
至於落井下石,誣陷離間的人,我會責怪他們嗎?
決不。
溫瑞安作品是影視劇不可錯過的絕佳題材。
*原文發布於2020年5月19日今日頭條
- 終 -
閒話江湖事 同吟英雄詩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添加溫瑞安巨俠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