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演員別拿自己當大腕兒 沒有好班子你出不來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鳳凰網:其實我想說的是那個電影表現的師徒關係、合作的關係,您是親歷者,我想求證一下是否真實?包括嚴師,對待學生近乎有點殘酷的基本訓練。

盧燕:現在你還可以訪問到從前上過富連成科班的人,他們說的是他們訓練的孩子也不是要打他們要怎麼樣,他們訓練的孩子練功夫的課程是非常深的,因為一個孩子送進去只有五六歲,那個時候你不知道他將來的發展是擅於哪一行。所以,他們教戲的時候,孩子進來,不但是不分行的,這一齣戲教你的時候,你必須要生、旦、淨、末、醜都會,一個孩子學整齣戲,整齣戲每一個角色、每一個唱腔你必須得會,你也得會鑼鼓,你腦子裡得全有,這句話說完了鑼鼓要上來,整齣戲要完全的了解。將來等到他大了,十歲或者十二歲,等到男孩、女孩發育了,嗓子將來是適合唱什麼的,才分行當。

可是現在學校就不是這樣的,你進來的時候,根據你長得好看,你就學旦角吧;你長得好看,你學老生吧;你的體格不錯,唱武生吧,就忽略了別的方面,不是全都教了,他出來之後只會他唱那個,他不知道別的怎麼做,也不是太好的辦法。中國這些戲劇都是相關聯的,你必須要了解到整個戲的一切,你才能夠表達得淋漓至盡。

鳳凰網:但是我覺得有一點變相地傳承到現在的娛樂圈演藝界,京劇是角兒的藝術,有這個角兒在,就有班兒。

盧燕:這是很不正常的,變成商業的情況,因為這個人唱得好,大家願意去看他,可是要是沒有綠葉,沒有好的班底,一個人是唱不起來的。演戲的時候,我們的演員(得到)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了不得了,可是能夠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夫,他演得再好、沒有好的導演、沒有好的剪輯師、沒有好的燈光師、沒有一個好的攝影把你烘託出來,你出不來,電影你出不來。在舞臺上當然就是你自己,你到了臺上就是你自己主宰,沒有人能夠掌握,沒有人能夠幫助你,可是在電影的演員當中,不要覺得自己是個大腕兒了,大腕兒如果沒有好的製作班子,你沒有法子表達;沒有一個導演腦子已經想好這地兒要用你的特寫,即使他有了思想,他拍了以後,覺得這個鏡頭比那個更好,剪輯師一塊研究怎麼剪才能把你烘託出來。你有功夫未見得會成功,你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電影的藝術是一個綜合的藝術。

京劇有梅派,梅派為什麼好?梅先生有最好的琴師,那兩位琴師,大家兄弟一樣的研究:這個人的個性是什麼樣,我唱到這句的時候,我的腔兒應該怎麼拉,這個情緒怎麼表達,你的胡琴要怎麼樣託起來,都是有研究的。所以,那個時候大家是一個團體,大家一起研究。

可是現在很商業化,沒有辦法讓這些人沉下心來把藝術研究好了,因為各個人都要自負盈虧,都要吃飯,這也不能怪他們。所以,什麼樣的捷徑、怎麼樣能夠號召觀眾、怎麼弄得熱鬧。但這個藝術不只是熱鬧,尤其是中國的藝術,它是抽象的,它是含蓄的。

 

>>>查看完整專題 《鳳凰網·非常道》盧燕:似曾相識燕歸來

更多實錄 ——

>>>實錄 1 盧燕:從出納煎熬到財務總監 轉行好萊塢終圓戲夢

>>>實錄 2 盧燕:誠實賣力「一條過」 成好萊塢東方角色首選

>>>實錄 3 盧燕:見證《月蝕》到《團圓 》 王全安從質樸走向開放

>>>實錄4 盧燕:曾主動零報酬助力李安 《色戒》終償願

>>>實錄5 盧燕:抵制好萊塢「特供片」 國際水準才能不愁發行

>>>實錄6 盧燕:梅蘭芳待我如親女兒 出 國為與親人團圓

>>>實錄7 盧燕:梅蘭芳讓京劇走 出國門 影響國外當代戲劇

>>>實錄8 盧燕:京劇難度大需急智 啟發 觀眾想像力

>>>實錄9 盧燕:耍花腔討掌聲讓人痛心 京劇欣賞水準亟待提高

>>>實錄10 盧燕:文革讓文化人斷層 盲目崇洋切莫忘本

>>>實錄11 盧燕:演員別拿自己當大腕兒 沒有好班子你出不來

相關焦點

  • 「演員中的演員」——「董夫人」盧燕
    盧燕是個好演員,甚至可以說是「演員中的演員」,一輩子視戲如命。但她留下來的經典之作並不多,電影《董夫人》和舞臺劇《遊園驚夢》,是她最優秀的表演。當然,《傾國傾城》《瀛臺泣血》裡的西太后,也很出色。但憑著盧燕的天賦和她對電影的一腔熱情,她本該留下更多傑作。成全一個好角色,需要很多因素,缺一不可。
  • 記者、翻譯、好萊塢演員、梅蘭芳義女,92歲盧燕將人生活成戲臺
    江珊盯著小小的轉播屏幕,不自覺地對身邊人說:「好想和盧老師同臺,哪怕只是演一個小宮女或者太監。」2019年9月15日,《德齡與慈禧》北京巡演末場,盧燕與濮存昕同臺飆戲。臺下,還坐著另一位大腕兒——劉曉慶。在中國影壇,劉曉慶和盧燕都是出了名的「老佛爺專業戶」,都演過4次慈禧。
  • 93歲盧燕:活出了一個女人的史詩
    此次話劇演出謝幕時,盧燕更毫不掩飾,這部金牌編劇何冀平用「句句出自肺腑」的編劇法門寫就的《德齡與慈禧》,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也是最想演的戲。一個演員四次飾演同一個角色,除機緣外最合理的解釋便是勝任,而同一個慈禧,她也演出了不一樣的個性。「其中《傾國傾城》是1975年在香港拍的,沒有在紫禁城取景,而是將兩個攝影棚連起來搭景拍攝,所有服裝和配飾都是李翰祥導演自己設計的。
  • 93歲華裔演員盧燕:信念是人生最重要基石
    盧燕笑稱自己是個「留學生」,總是跟著留聲機一遍遍地聽梅先生的唱片,學習京劇的唱腔。那段時間,梅蘭芳為表抗日之心,「蓄鬚明志」,輟演居家,總有梨園行的朋友來家裡談戲。每到夜晚,家中燈火輝煌,皮黃之聲不斷,盧燕在旁看得認真,梅蘭芳也常指點她梅派藝術的技巧和要領。在盧燕心裡,梅大師是她最崇拜,也是最佩服的人。「不但藝術好、很愛國,而且他的人格很高尚,總是照顧所有的同行,對人非常的仁慈」。
  • 盧燕的演藝生涯
    「那時候經常會聽到槍聲、炮聲,看到可怕的新聞,日本人太可惡了,所以我現在都不太喜歡跟他們交往,因為在我腦子裡,他們是殘酷的。」十幾歲的盧燕相信學醫救國,立志考聖約翰大學醫學系,結果被分到了文學系,加上聖約翰沒有女生宿舍,她最終選擇轉校至上海交通大學管理系,攻讀財務學。1945年,盧燕進入剛剛從重慶復校的上海交大。
  • 影壇巨擘盧燕 心繫國劇傳承
    要我來描述他呢,我可以這樣說,這個人啊,既年輕又古老。說他年輕呢,是因為他的歲數確實不大;說他古老呢,是因為他對傳統文化的了解非常廣泛,非常深刻,絕對超出了大部分同齡人。對很多人來講,包括我自己在內,陳超可以說是亦師亦友。這次我受戲知欄目的委託,很榮幸地邀請到了盧燕老師來參加我們節目的錄製。
  • 盧燕:扮演慈禧最好的女演員,只有劉曉慶能媲美,93歲依然美麗
    盧燕畢業後事業很順利,從出納一直升到財務總監,和尋常女子一樣結婚生子。她的丈夫黃錫琳是外交官,在美國只是普通階層,生了3個孩子。她並不快樂,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心裡始終埋著演員夢。1956年,盧燕決定做自己,考入加州帕薩迪納戲劇學院,成為學院有史以來第一個亞裔學生。母親也不再反對,盧燕沒有好看的衣服出去社交,母親就親手給她縫旗袍。「我穿的衣服是中國的,不跟人家比,也挺好看。」
  • 91歲藝壇老祖母盧燕:我期待能再演十年
    ,可是我可以演啊,他仍不答應,說你身材也不像,於是我回家換了件性感的衣裳,把裡頭(胸部)墊一墊,第二天又去了,這樣他才說,好吧,好吧,你就演這個吧。」坦白說,個性溫和氣質內秀的盧燕,並不是典型意義上的第一眼美女,似乎怎麼看都很難想像,在人才濟濟、紙醉金迷的好萊塢她能混出個名堂。演戲的願望從小便有。她在梨園世家長大,母親是與孟小冬齊名的坤角鬚生李桂芬,「寄爹」(義父)是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但母親不支持她學戲。「她說你嗓子不亮,在這行不可能做到頂尖兒,那又有何意思呢?你老實,缺乏應酬的智慧,即便成了角兒,也打點不來事務。
  • 二十年前,這部電視劇中沒一個大腕兒,如今再看全是大腕兒!
    二十年前,這部電視劇中沒一個大腕兒,如今再看全是大腕兒!如今的影視劇作品在開播之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宣傳,在這件事上會花費很多的資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給影視作品增加熱度,並且參演的各位明星還會邀請自己的圈內好友來幫忙宣傳,增加觀眾的期待值,但是曾經的影視作品都是沒有任何宣傳直接播出的,口碑相比起現在的作品來說卻反而更加優秀,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回顧曾經的一部作品,二十年前,這部電視劇中沒有一個大腕兒,如今再看全是大腕兒!
  • 她是梅蘭芳的義女,她是奧斯卡終身評委……91歲藝壇常青樹盧燕:我...
    彼時好萊塢奉行「白人至上」,東方面孔的演員很難出頭,盧燕也不例外,她的第一個角色是電影《飛虎嬌娃》中的東方酒吧女郎,戲份近乎於「打醬油」,還差點沒演上。「酒吧女郎戲份雖少,導演卻是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富蘭克·保塞尼奇,戲校校長推薦我應徵這個東方角色,結果導演說,你氣質不像酒吧女郎,不肯用我,我覺得做一個演員吧,不一定要本身是什麼,而是做什麼得像什麼。
  • 盧燕VS鄭小瑛:人到九十,每一天依舊是嶄新的
    白色無袖連衣裙 再造衣銀行再回首已是八十年,與梅先生生活多年卻沒能加入梨園行當,盧燕還是帶著遺憾,「我母親覺得我沒有成為好的梨園演員的資格,因為那不僅要長得好,又要有嗓子,有功底,有從小的訓練.我雖然先天條件沒那麼好,可還是希望可以通過訓練提升自己。」
  • 盧燕:傳奇的背後,是笨鳥先飛
    解放周末:一份幫助衍生出更多的幫助,讓不同的夢想都可以遠行。盧燕:是的。這位女士一直說,我為她當年在美國的學習深造帶來了很大的助益。而現在,學業有成的她選擇負責運行這個電影基金會,來幫助更多有電影夢的年輕人。解放周末:對年輕人,您總是如此不吝幫助與鼓勵。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您看了李安的畢業設計短片,就十分欣賞,「這個孩子真是有前途」。
  • 20年前的這部劇拍攝時沒有一個大腕兒,現在劇中演員全是腕兒
    現在的電視劇,主演幾乎都是明星大腕。因為明星大腕的粉絲和影響度比較高,這些都會間接影響到電視劇的收視率。但是20年前的這部劇,劇中主演沒有一個大腕兒,但現如今,他們也都變成了大腕。在她拍這部劇時,也才開始進入演藝圈八年,但是之前的角色幾乎沒有主角
  • 盧燕:老上海的女性有種特別的風度(圖)
    盧燕: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我們從北京搬來上海,1947年後來到了美國就沒有機會再用上海話了,因為每個人都用英語或者國語來交流。但是(滬語)那是我的母語,從小就學了,就根深蒂固,也不可能會忘記的。  東方早報:你這個角色的矛盾之處在於對於愛情和恩情之間的選擇,角色和你本人的觀念衝突嗎?怎麼去理解和把握?
  • 二十年前,這部電視劇中沒有一個大腕兒,如今再看全是大腕兒
    在劇荒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解決的呢?小編是會翻看一下以前的一些作品,一些曾經的經典在當時看的時候很多演員都不認識,但是時隔多年以後那些演員有的已經淡出娛樂圈了,但有的卻已經火成了一線。一部經典的電視劇會經常被人拿出來翻拍,但是有翻拍大家反而更懷念曾經的經典。
  • 20年前,這部電視劇幾乎沒有一個大腕兒,如今再看全是大腕兒!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很多網友在看了這部影視作品之後都被其中的明星大腕震驚到了,雖然說這個影視作品當年並沒有引起什麼水花,甚至不是有考古的網友發現大家都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電視劇,但是今天看來以後全都是大牌明星,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裡面都有哪位大腕。
  • 著名演員盧燕悼念梅葆玖:玖弟 永遠懷念你
    盧燕與梅葆玖 網易娛樂4月26日報導(文/小易)京劇大師梅葆玖25日病逝,引發人們無盡的哀思,與梅葆玖相交甚篤的著名演員盧燕發文悼念盧燕,祖籍廣東中山縣,出生在北平,成長於上海。其母親是京劇名伶李桂芬,並拜梅蘭芳為義父,京劇世家的背景使得她十幾歲的時候就登臺並活躍於中國戲曲界,與梅葆玖情同手足。微博原文:懷念我的玖弟我最親愛的玖弟走了,寄爹(梅蘭芳博士)和香媽(福芝芳,母親的金蘭之交)最小的孩子,梅派藝術的傳人。
  • 梅蘭芳義女盧燕演慈禧次數最多,93歲再登臺
    沒有糾結於皇帝如何退位、朝代如何更替,也不纏綿於人物之間的愛情故事和個體命運,貝託魯奇是用影像來描繪時代的變遷。從孩童到皇帝,從傀儡再到罪犯,最後成為新時代的人民,在黃昏走進了兒時的紫禁城。他是皇帝,但沒有一個人他追得上,沒有一扇門他打的開。在如此波瀾壯闊的命運面前,好和壞的評價都顯得單薄了,他就是歷史本身!
  • 20年前,這部電視劇幾乎沒有一個大腕兒,如今再看全是大腕兒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很多網友在看了這部影視作品之後都被其中的明星大腕震驚到了,雖然說這個影視作品當年並沒有引起什麼水花,甚至不是有考古的網友發現大家都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電視劇,但是今天看來以後全都是大牌明星,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裡面都有哪位大腕。
  • 93歲的盧燕:梅蘭芳是她義父,30歲闖好萊塢,90歲考駕照
    她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美文化交流的傑出貢獻者;她這一生做過記者、翻譯、演員,30歲時就敢闖蕩好萊塢,90歲高齡時還去考駕照,她的一生活出了一個女人的傳奇。作為演藝界人士,自始自終,年齡似乎從來沒有成為她不斷追求藝術的限制。時間對於她來說更像是一塊打磨珠寶的利器,讓她的演技隨著時光的流逝愈加綻放出鑽石般的光芒,引領著演藝界的後輩們爭相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