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其實我想說的是那個電影表現的師徒關係、合作的關係,您是親歷者,我想求證一下是否真實?包括嚴師,對待學生近乎有點殘酷的基本訓練。
盧燕:現在你還可以訪問到從前上過富連成科班的人,他們說的是他們訓練的孩子也不是要打他們要怎麼樣,他們訓練的孩子練功夫的課程是非常深的,因為一個孩子送進去只有五六歲,那個時候你不知道他將來的發展是擅於哪一行。所以,他們教戲的時候,孩子進來,不但是不分行的,這一齣戲教你的時候,你必須要生、旦、淨、末、醜都會,一個孩子學整齣戲,整齣戲每一個角色、每一個唱腔你必須得會,你也得會鑼鼓,你腦子裡得全有,這句話說完了鑼鼓要上來,整齣戲要完全的了解。將來等到他大了,十歲或者十二歲,等到男孩、女孩發育了,嗓子將來是適合唱什麼的,才分行當。
可是現在學校就不是這樣的,你進來的時候,根據你長得好看,你就學旦角吧;你長得好看,你學老生吧;你的體格不錯,唱武生吧,就忽略了別的方面,不是全都教了,他出來之後只會他唱那個,他不知道別的怎麼做,也不是太好的辦法。中國這些戲劇都是相關聯的,你必須要了解到整個戲的一切,你才能夠表達得淋漓至盡。
鳳凰網:但是我覺得有一點變相地傳承到現在的娛樂圈演藝界,京劇是角兒的藝術,有這個角兒在,就有班兒。
盧燕:這是很不正常的,變成商業的情況,因為這個人唱得好,大家願意去看他,可是要是沒有綠葉,沒有好的班底,一個人是唱不起來的。演戲的時候,我們的演員(得到)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了不得了,可是能夠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夫,他演得再好、沒有好的導演、沒有好的剪輯師、沒有好的燈光師、沒有一個好的攝影把你烘託出來,你出不來,電影你出不來。在舞臺上當然就是你自己,你到了臺上就是你自己主宰,沒有人能夠掌握,沒有人能夠幫助你,可是在電影的演員當中,不要覺得自己是個大腕兒了,大腕兒如果沒有好的製作班子,你沒有法子表達;沒有一個導演腦子已經想好這地兒要用你的特寫,即使他有了思想,他拍了以後,覺得這個鏡頭比那個更好,剪輯師一塊研究怎麼剪才能把你烘託出來。你有功夫未見得會成功,你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電影的藝術是一個綜合的藝術。
京劇有梅派,梅派為什麼好?梅先生有最好的琴師,那兩位琴師,大家兄弟一樣的研究:這個人的個性是什麼樣,我唱到這句的時候,我的腔兒應該怎麼拉,這個情緒怎麼表達,你的胡琴要怎麼樣託起來,都是有研究的。所以,那個時候大家是一個團體,大家一起研究。
可是現在很商業化,沒有辦法讓這些人沉下心來把藝術研究好了,因為各個人都要自負盈虧,都要吃飯,這也不能怪他們。所以,什麼樣的捷徑、怎麼樣能夠號召觀眾、怎麼弄得熱鬧。但這個藝術不只是熱鬧,尤其是中國的藝術,它是抽象的,它是含蓄的。
>>>查看完整專題 《鳳凰網·非常道》盧燕:似曾相識燕歸來
更多實錄 ——
>>>實錄 1 盧燕:從出納煎熬到財務總監 轉行好萊塢終圓戲夢
>>>實錄 2 盧燕:誠實賣力「一條過」 成好萊塢東方角色首選
>>>實錄 3 盧燕:見證《月蝕》到《團圓 》 王全安從質樸走向開放
>>>實錄4 盧燕:曾主動零報酬助力李安 《色戒》終償願
>>>實錄5 盧燕:抵制好萊塢「特供片」 國際水準才能不愁發行
>>>實錄6 盧燕:梅蘭芳待我如親女兒 出 國為與親人團圓
>>>實錄7 盧燕:梅蘭芳讓京劇走 出國門 影響國外當代戲劇
>>>實錄8 盧燕:京劇難度大需急智 啟發 觀眾想像力
>>>實錄9 盧燕:耍花腔討掌聲讓人痛心 京劇欣賞水準亟待提高
>>>實錄10 盧燕:文革讓文化人斷層 盲目崇洋切莫忘本
>>>實錄11 盧燕:演員別拿自己當大腕兒 沒有好班子你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