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年代的人,從小受愛國教育長大,對日本的感覺似乎都帶著仇視和憤怒,所以在香港多年,就算機票再便宜也全無想去的念頭。可家裡的女娃們從小接受著日本繪本的薰陶,慢慢地萌生出想去看看的想法。
行程的第一天幾乎都在機場內、飛機上,還以為孩子可能會覺得無聊,可一進機場,孩子立馬被迷倒,一大塊地方擺著張長長的桌子,各式臉譜的模型讓孩子上色創作。登機前並不是很大的場地就有幾個遊樂場,雖然是迷你型的,可安全性相當地好,全部是軟式海綿的大積木。
整個機場乾淨地幾乎無塵,垃圾桶也乾乾淨淨,分類整齊,廁所更是連一絲味道都沒有,出名的馬桶真的是讓人有購一個回去的衝動,甚至於體貼地在廁所內還設置衛生巾的販賣機,一個為人設想地如此周到的國家,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
第一站,札幌。晚機到早機走,滿打滿算在北海道也只待四天時間,放棄離札幌太遠的富良野等城市,只在札幌及周邊呆著,札幌三天,小樽一天。到達札幌的當天晚上,正好酒店樓下是啤酒節的主場。滿大街都是人,小攤,等到我們收拾好下樓吃宵夜時,人群已散去,小攤販也收攤了,讓人驚奇的是整條街道乾乾淨淨,仿佛就像沒有熱鬧過一般。如果說機場的乾淨靠清潔工的維護,但人群消散後的乾淨卻是依靠群體的行為,可見這群體的衛生習慣令人咋舌。
早上八點,開啟第一天的札幌市郊遊。札幌市東區有兩個公園,一個是廢棄垃圾堆上改建的Moere沼公園,另一個是田園主題公園。距離很近,想著如果第一個公園覺得不好玩就可以立即改換場地,結果是一整天就沒人說過一句要回酒店,都說還要玩還要玩。租單車騎行,在大片的遊戲場地上瘋跑,爬小山坡,在戲水噴泉那裡玩水。短短幾句就描述了一整個上午的活動,但實際上是大人都累癱了,小孩們還精力充沛地四處衝。
姐妹倆剛開始還很拘謹地不敢下水,只去踩踩水玩玩,看著本地娃們玩得歡,也跟著玩,偶有溼身後就越發放得開了,結果就是玩得全身溼漉漉地上來。大女兒說這好象書中的那篇文章「有魔法的暑假」一樣,感覺沒有時間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水。
中午,把她們撈起來後,轉到另外一個田園主題樂園。在自動販賣機上點了幾個套餐,到窗口取餐,簡單而豐富的午餐在一通狼吞虎咽後結束。札幌的醬油拉麵簡直就是拉麵中最美味的存在,整個北海道行程除了壽司,我最愛就是這個了。
餐後自己收拾餐桌,抹乾淨臺面,向服務員道謝再離開。標準的禮儀,回國後總是想為什麼能在日本國這樣做,反而在自己國家卻做不到。這個後面再詳說。
頂著烈日在草坪上玩,北海道的氣候跟北方很相似,雖然烈日炎炎,但只要走在樹蔭下,還是感覺很清涼。時而一陣涼風襲來,沒穿長袖的我還會感到微涼。
餵小牛,餵小羊,坐拖拉機,把草堆覆膜,提供各色彩筆讓孩子們塗鴉,把草堆成大圓球,備好勞動手套讓小朋友試著去滾動。這樣的活動在國內絕無僅有,就算有也是按次收費,可在這裡是免費,免費,免費!這裡還有個小故事,餵牛奶時,因為每組只有四個名額,我們卻有五個女娃,誰都想去參與,包括最小的芷芷,當得知沒辦法全部去的時候,孩子們失望的表情居然打動了發名額的大爺,額外再給了我們一張入場卡,雖然語言不通,可是這麼觀察入微又體貼,著實讓我感動。精心設計的活動加上周到的細節,員工對孩子的熱情、笑容和鼓勵,無一不震撼著我,這一刻,我突然喜歡上這個地方。
北海道的第二站,小樽。原想著看看拍攝情書的那幾個地方,來的不是時候,鏡頭裡美美的景色,現實只是一片小小的什麼都沒有的草地。天氣熱得直想找地方躲,趕緊閃進海底世界去享受那一片清涼。
小樽的水族館真的是出奇地小,但卻是相當精緻的。這裡不再是單一的一個框裡一種魚類,而是幾種魚類、不知名的海底生物同生共存。為了讓孩子增強認識,還設置了個廚房擺設,告訴孩子們眼前看到的海底生物就是我們平常吃的海膽,大塊大塊的圖片說明怎麼捕獲,怎麼變成我們日常的食物,大寫的實用主義。互動,體驗遍布全館,比如觸摸海水的溫度屏,按鍵看海水的流向閃燈,開放海星海膽的仿生水槽讓孩子體驗水溫和海膽海星的觸感等等。實踐出真知,一上午玩玩看看所得到的認知比看幾本百科全說來得快。更贊的一點是隨處都設置有筆記本,可以讓孩子塗塗畫畫寫心得,留下印記,再來時就更有歸屬感,一個充滿心機的設計。
第三站:定山溪
剛開始設計行程時,瀋陽的老楊同志發話了,必須去泡次溫泉;去過的朋友又告訴我,北海道的水果鮮甜啊,必須去採摘水果。於是,在日本網站上,即使文字看不懂,完全看圖亂翻,居然給我找到了一處位於定山溪溫泉小鎮旁的果園。
可惜來得太晚,沒櫻桃了,安慰孩子們,反正我們在青島摘過櫻桃了,這回就摘別的嘛,藍莓和李子任選,貪心的娃們說都要。這下可苦了大人們了,1000日元任吃,摘下來就必須吃完,吃不完得帶走,600日元一兩。娃們才不管吃不吃得下,就算一再申令,吃多少摘多少,為了摘得開心,一個個都變成超體貼,超孝心的娃,「爸爸/媽媽,這個可甜了,你快試試。」別人家的都是兩個大人吃一個娃摘的,可憐我一人帶兩娃,就算我超愛吃水果,拼死也只能吃幾把藍莓,幾個李子,小的還一直狂塞我吃。吃水果的速度趕不上她們摘水果的速度,努力了幾次後,我舉手投降,買吧。水果在日本的價格真的是比肉貴。小娃手上這麼一小盒就差不多人民幣40元,但也確實好吃,果汁多而甜,果皮也沒澀味。
吃李子吃得肚子餓死了,轉戰溫泉小鎮覓食。
定山溪溫泉鎮,安靜而美麗。每一處建築都是一個設計精品,就連小澗溝的水都是清澈而冰涼的。每個溫泉酒店都有它獨特的溫泉池,鎮上則設有小亭子和溫泉小池供過路人泡腳,也就是足湯。小小的正方形池子最多可以容納十幾人一起泡腳,池底鋪著石頭,水溫很高。午餐後,涼風吹拂,燙著腳,舒服得坐著都想睡覺。
定山溪的溫度才二十度左右,盛夏裡午後的陽光照在身上卻仿若秋日的感覺。
一看到小溪就走不動了,集體跳水裡去了。孩子的天性本來就是願意親近水,親近大自然,只是我們給她們各種負擔和束縛。慢慢地解除身上的的那些「不可以」,讓她們做回孩子。
北海道就是這樣一個有魔力的地方,環境乾淨,溪水清澈,讓你整個人都放鬆了對環境的各種防備,讓你解除了對孩子的種種束縛,讓她們享受無憂的童年。
回國後我總是在想一個環境真的能帶給我們那麼大的變化嗎?就像之前所提到的餐桌禮儀,在國內的餐廳我們絕對不可能這麼主動去收拾餐桌,為什麼呢?因為環境。在日本的餐廳裡,所有人在進食中都低聲甚至於無聲,臨近廚房處有一個餐具回收的柜子,柜子旁有一個食物垃圾筒可以收納吃剩下的湯湯水水。餐桌上都放著一塊白色的抹布,以便你可以抹桌子。所有人吃完離開,桌面上都是乾乾淨淨。在這樣的氛圍下,你還真不好意思就這樣吃完就走人。
再者就是和日本小孩子互動時,天真爽朗不嬌氣的孩子比比皆是。玩器械時,鮮有父母在旁邊護著,摔了跌了也由著他們自己,渴了旁邊有水龍頭,自己扭開就喝。反觀自己的孩子,都如溫室裡的花朵般護著寵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次的旅行都能給育娃帶來新的思路、新的方向,自己慢慢地一點一點去調整和改變。
整篇遊記看著跟英語沒有一點聯繫,但實際上,如果不會英語,真不敢領著一大幫朋友一起自由行。英語能力給了我勇氣,讓我能夠搜索沒有中文的網頁,避開國人扎堆的景點,帶著娃們去領略當地的特色和當地娃們的遊樂場,讓我無所畏懼地帶著娃們大腳小腳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