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開始之前先更正前文的兩個錯誤:Phoenix金標與傑克溪黃標,都不是純血FullBlood,是純種雜交PureBred。關於FB和PB的區別,前文有詳細講述,有遺忘和不清楚的朋友可以回看舊文。 澳洲和牛,一部日本和牛出海的歷史
2019年的12月19日,國家農業農村部已經發文解除了對日本和牛的禁令,這意味著18年後日本和牛正關入華只是時間問題。按照慣例,中日兩國在檢疫標準、配額文本內容達成一致之後,這個時間點最早在今年中下最遲也就明年。今年的新冠疫情疫情衝擊下,可能相關工作會有所推遲,但是在澳洲牛肉今年註定減產且中國國內需求不降反增的情況下,中日兩國的相關部門和利益團體都是有動力去加速推進這件事情的儘快落實成行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關注最近澳大利亞政府的所作所為和我們外交部的回應,我相信日本和牛入華這件事情勢必會加速推進,原因你懂的。
文件字數不多,意義重大▼
國內消費者對日本和牛的了解大多數還停留在雪花、神戶牛、喝啤酒、聽莫扎特等屬於噱頭範疇的層面,而且不少內容是偏離了事實的。在前文 日本和牛 裡我簡要的講了日本和牛的大致起源和種類,按照我的了解和判斷,日本將來能保障大供應量入華的還是黑毛和牛,大概率將會是非品牌的黑毛和牛為主、各知名品牌和牛為輔以及日本國產牛混雜其中的局面。
日本和牛的四大種▼
在日本對和牛的定義很嚴格,目前只有4種牛被認定為和牛,其中 黑毛和牛 佔9成。在上面四種和牛裡面,又因產地和其它嚴苛標準而誕生了很多品牌和牛,比如神戶牛、近江牛、松阪牛這些在限定更嚴格的品牌和牛。而按照日本農林水產省JAS的規則,「無關品種和出生地,凡是在日本國內飼養時長超過在國外的,皆可被認作日本國產牛。」
下圖能清楚的說明這三個概念的關係▼
按照日本之前出口歐美的做法,為了打造日本和牛在海外的品牌形象,日本也學習澳洲肉協制定了統一的認證標準和商品標識。但是你還是要搞清楚日本國產牛、日本和牛、品牌和牛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因為不要小瞧這三個詞,同樣的一頭牛給他賦予這三個詞中不同的身份,那價格可是天差地別的,以次充好的套利空間就來自於這裡。
三種身份的肉,對應的價格差異很大▼
既然大概率上來到中國的日本和牛會以黑毛和牛為主,那麼我們就來著重盤點一下日本國內的黑毛和牛。與其他三大種不一樣,黑毛和牛的產地是遍布全日本的,而褐毛、短角和無角這三種限於特定產地。黑毛和牛的產量佔到了全日本和牛產量的90%,但是如果把全日本的肉牛產量作為分母那這個數字就會降低到15%,因為有大量的日本國產牛和進口牛佔據了市場的中下部。所以,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能被賦予和牛二字,就代表了身份。
四大和牛的特點與分布地區▼
黑毛和牛在全日本都有繁殖,2018年的數據顯是數量約為160萬頭。顧名思義黑毛和牛身體上的毛是黑色的,但其體毛的尾部多為褐色,因而在光照下其外觀呈黑褐色而並非純黑。黑毛和牛在美味、嫩度和大理石花紋這三個代表牛肉質量的標準上均具有卓越的品質,如果說其他三大種都是偏科生,那麼黑毛和牛就是一個沒有短板的優等生。不誇張的說那些世界聞名知名品牌日本和牛,都是黑毛和牛:松阪牛、神戶牛、前澤牛、但馬牛、近江牛……。水分含量少的彈性質地以及在舌頭上融化的甜脂肪足以讓您一飽口福就被吸引住。經常在高檔餐廳出現使得黑毛和牛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黑毛和牛、全國制霸▼接下來我就以上面這張圖的內容,逐個介紹這些分布在全日本的黑毛和牛的品牌(產地)。日本和牛並非原生日本,和牛也是雜交繁育的產物,這一點在 日本和牛 這篇已經講過,就不贅述。
日本和牛正關入華後,請認準這個Logo▼
北海道地區 #4
牛奶、芝士、奶油、冰淇淋.北海道的牛給人的印象都是乳牛居多。先從北海道講起是因為大多數世界知名的日本品牌和牛(但馬、神戶、松坂)都是由北海道各地飼養者在牛出生後從仔牛階段(出生後10個月左右)餵養出欄再送回產地進行育肥。北海道也算是這些品牌和牛不折不扣的「故鄉」。北海道最初是阿伊努人居住的地區,在明治時代成了日本的領土,和牛在那之後跟隨著士兵作為耕種工具被引進到了北海道。北海道四季氣溫低、工業化程度低、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潔淨的空氣和水,能產出優質的飼料,飼養環境得天獨厚,這些都是繁育出高品質牛肉必不可少的要素。
幾乎整個北海道地區都在進行牛肉的生產。▼
農牧漁業是北海道地區的主要產業,所以北海道也是日本主要的牛奶產區。荷斯坦種的母牛以產奶與繁育為主,失去產奶能力後才會被屠宰作肉牛用。北海道的黑毛和牛以餵養地域和各自特色有上圖中的10個品牌,其中較為知名的還是要數白老牛、富良野和牛、平取和牛與十勝和牛。
北海道的著名黑毛和牛品牌▼
白老牛,顧名思義就是養殖在白老町的和牛,出生地須是白老町或白老牛肉品牌推廣委員會認可的地區。白老牛由白老町當地的農戶進行飼養與育肥,屠宰月齡36月內,肉質等級3級或更高。白老町位於札幌下方,土壤屬於粗粒火山加之連年低溫,當地僅能生長牧草不適合種植農產品,沒有優質的飼料來育肥肉牛。二戰前,白老町以生產軍用馬而聞名,但戰後軍用馬的需求下降。白老町的環境和氣候類似島根縣山間部生產出雲和牛的地方,1954年當地人從島根縣引入黑毛和牛開始肉牛繁育,後又陸續引入了數十種日本其他地方的黑毛和牛。白老町的好山好水,在低溫中飼養出的白老牛油脂分布更均細膩均勻、口感清爽,成為北海道稀有美食的人氣代表!現在白老牛每年產量大約1200頭。前文提到過的將和牛基因傳播到全世界的武田正吾老先生,他們家族的武田農場就是最早在白老町養殖黑毛和牛的農戶。武田農場在1954年從島根縣引入了兩頭黑毛和牛開始進行育種和繁育,到現在農場長期保持240頭左右的存欄量。其中80頭育種母牛、10頭育種公牛、50頭仔牛和約100頭育肥牛。武田農場可以說是北海道白老牛品牌的招牌,自產飼料、繁育飼養育肥完全自主、肉牛自產自銷、不使用化肥的可持續農場管理和堅持飼養人與牛的溝通接觸交流這幾點是武田農場的獨門秘籍。武田農場最聞名世界的還是武田和牛育種輪換計劃,也正是武田老先生致力於在全世界傳播和牛基因和育種,才讓更多人能品嘗到日本和牛。白老牛育肥的飼料主要是小麥與豆渣,還會給牛餵含酒精的飲料比如啤酒。
右二紅衣老者正是武田正吾▼
由十勝和牛促進委員會正式認證的肉牛養殖場飼養的黑毛和牛,才可以在市場上掛十勝和牛的牌子。起源於火山十勝川經十勝平原東南一路奔流156公裡流入太平洋,這片廣闊無垠的綠色平原空氣清新、水質清澈,培育出豐富的農作物,被稱為「日本糧倉」。這裡又是全日本畜牧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馬匹肥碩、牛隻健壯,乳製品自然也是遠近聞名。
十勝嶽這座仍在活動的火山孕育了一片沃野▼
北海道在明治時代成為日本的領土,最開始跟著軍人一起被引入的牛是用作耕種,1948年這裡引進了第一批黑毛和牛開始作肉牛繁育。在1973年,生產肉牛的牲畜農戶們聚集在一起,成立了十勝和牛促進委員會,十勝和牛的質量和品牌形象開始建立起來。除了使用十勝當地高質量的鮮美牧草和麥蒿作為飼料,給十勝和牛飼餵甘蔗可以說是獨到之處了。十勝和牛的屠宰月齡在28-32月之間,評級A3以上。
平取和牛是在北海道平取町育肥的黑毛和牛品牌,平取町附近地區以阿伊努文化和出眾的番茄產量而聞名。1937年,平取町當地的農戶引進了島根縣的黑毛和牛,平取當地才開始誕生自己的和牛品牌。平取和牛在自然和氣候條件卓越的日高山麓成長,和牛在這裡得到精心飼養克服了當地的嚴寒,肉質柔軟、入口即化,是美味可口的牛肉。粗飼料以牧草為主,濃縮飼料以穀物為主。通過卓越的肥育技術和精心的管理使平取和牛的肉質愈發鮮美,屠宰月齡不低於30月,評級A3以上。
番茄、和牛、大米,平取三寶▼
富良野想必大多數朋友都不陌生,北海道旅遊必去的地方,富良野的薰衣草原、滑雪場都算是世界聞名。前面三個北海道和牛的品牌都是屬於當地農戶成立的促進會,富良野和牛這個品牌屬於一家名為谷口牧場集團的私人公司。被十勝嶽連峰包圍的富良野位在北海道的正中央,被稱為北海道肚臍,自然資源豐富自不待言,特別有名的就是薰衣草花田了,每每到了七月中旬,整個鎮簡直就像是被紫色地毯覆蓋一般!十勝嶽的山腳到海邊都是北海道和牛生長的地方▼
富良野和牛在富良野盆地上精心飼養,成長和育肥期的飼料以小麥、乾草、稻草、麥秸和甜菜渣等搭配而成,還會輔以「幹木魚」和「啤酒糟」等特殊配方。因為谷口牧場集團這家公司在2004年向主管機構申請了富良野和牛這個品牌,所以其他家牧場就算有同種或類似的和牛也不能再掛富良野和牛的招牌出售。2008年的G8峰會上,富良野和牛還榮登午餐會,受到了高度讚揚。谷口牧場旗下業務現在已經擴展到了擁有「谷口農場」,「富良野農場」,「美瑛農場」三家牧場。,從事繁育、育肥、售賣以及乳業和餐飲等全流程業務。
谷口牧場出品的富良野和牛西冷▼北海道四種名氣較大的品牌和牛就盤點完了,以後去了北海道,別光顧著吃海鮮、滑雪、看薰衣草原了,北海道的和牛也是值得品嘗的。
上一篇文章之後,有朋友私信問我考不考慮開開淘寶店或者幫別人帶帶貨,起碼也能變現。本身這個號的關注量也並不大,流量沒起來之前,想必也沒人來找我帶貨,畢竟我連月更都做不到,不過微信私信倒確實給不少朋友推薦過我認為靠譜的零售渠道;一開始寫號的初衷也並不是為了變現,主要還是方便自己知識積累和總結。淘寶店也沒有動力驅動,按照現在淘寶上很多店的玩法,我的觀察是一旦消費者的認知被教育起來了,某些店早晚要把自己玩死。作為消費者,你只看得見淘寶上賣的肉比超市的便宜,還有很多東西你是看不見的。那麼誰來提升消費者的認知呢?別急,我這不是在慢慢的做著嘛。
另外,添加了微信好友來諮詢的朋友,有問題就提問題,若能幫到,我也會和你聊一聊,別一來就問我是做什麼的,這樣很尬。其實很多問題的答案,都在發過的文章裡面。至於貨源渠道這些,簡單的說,澳洲牛肉的現狀是高端的供不應求,低端的爛大街;好貨人人都想要,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你說呢?再說回淘寶,很多店鋪自然是能拿到什麼貨就吹什麼貨,至於貨是不是真的好,業內人士自然清楚。還有很多想入行的朋友,來加我問行情,行情的事情,你自己去批發市場逛一逛就清楚了,我都直接告訴你了,這事情是不是也太好辦了一點?
這篇文章如果閱讀量比較理想,就會很快發下一篇,所以想早點讀到就請積極轉發吧。不管你是覺得我寫的專業或者好看,如果你覺得從文章中得到了幫助,不妨點一下文中或者文末的廣告,不需要單獨讚賞,點廣告和轉發文章也算是變現和對我的支持吧。再次感謝那些打賞的朋友,後面應該有能回饋這些朋友的機會。
最後說一句,不管是澳洲、巴西、阿根廷還是烏拉圭這些國家出口到我們國家的牛肉,某種意義上來說都算是傾銷,以其工業化大量生產的低成本來佔領國內的市場。在商家和各種廣告的引導下,消費者有一種誤區:進口牛肉就一定比國產牛肉好。這個認識肯定錯誤的,價廉的東西不一定物美,物美的東西肯定價格不廉,這是商品廣泛適用的黃金準則。好不好,關鍵還得看你買的是什麼東西。
文末視頻,學習日式分割,部位自己辨識▼
推薦閱讀
澳洲牛肉品牌盤點
牛排部位詳解,讓你像屠夫一樣熟知牛肉的終極指南(下)
牛排部位詳解,讓你像屠夫一樣熟知牛肉的終極指南(上)
日本和牛,以及武田正吾的故事
乾濕熟成,喜愛牛排的你怎能不知
澳洲和牛,一部日本和牛出海的歷史
澳洲牛肉的前世今生
一文看懂進口牛肉分級
歡迎掃描二維碼加Felix私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