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運營和包裝能力資源外接能力屢被詬病,外有藝人資源流失被作為通往娛樂圈跳板,絲芭絕不是獨此一家。且叫囂的資本力量也在催化偶像與公司在內部運營管理上和資源分配的矛盾。
作者| 孫鎖門
趙嘉敏,SNH48首批26名合格者之一,也是第二屆總決選的冠軍,正將她的老東家絲芭傳媒告上法庭,以求解決自己的合約問題。
從2015年趙嘉敏專心備考減少參與活動疑產生矛盾開始,到2016年另開微博與絲芭傳媒分道揚鑣。這場持續了一年多的糾紛本已經淡出了大眾的視線。
而這一紙訴狀再次將絲芭傳媒內部問題暴露在公眾面前,但是與眾多經紀公司狀告藝人出走不同,趙嘉敏先發制人,起訴絲芭傳媒,實在耐人尋味。
對於雙方而言,這都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
此次官司趙嘉敏尋求的是從絲芭傳媒脫身。首先,登頂SNH48總決選冠軍的趙嘉敏人氣已達頂峰,後選擇就讀中央戲劇學院,想以三大表本(即北電、中戲、上戲表演本科班)作為起點,籤約一個高水準有口碑的經紀公司。她的訴求與絲芭分歧甚大,和絲芭傳媒解約是必然選擇。
其次,對於偶像團體成員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合約一天不解決,趙嘉敏在SNH48中一天就還是暫休的狀態,不能出席商業活動,也沒有太多的曝光量,減少的曝光量會使粉絲流失,趙嘉敏消耗不起。
與其靜待著這一枚定時炸彈爆炸,不如眼疾手快的拆掉,這也是趙嘉敏主動提請訴訟的原因。
趙嘉敏只求脫身,能輕鬆和儘早解約就是勝利。但是對於絲芭傳媒來說,贏的條件就十分苛刻了。在趙嘉敏離開已成定局,無論如何都無可挽回的當下,絲芭要考慮的更多。
假如絲芭傳媒輸了,就會給這個仍待發展的公司一記重重地耳光。絲芭體制內大大小小也有幾百號偶像。但凡束縛的帶子一松,有機會掙脫的小鳥勢必頭也不回的飛走。假如解約容易而不傷筋動骨,以後想進娛樂圈而沒有途徑的素人們都可以效仿趙嘉敏,在村內先做偶像,集聚一批粉絲,以此作為進入娛樂圈的跳板。到那一天的話,對於絲芭傳媒來說,才真的是末日的來臨了。中國現在還未成型的偶像團體運作機制也可能會夭折。
絲芭也要考慮未來營運方向和在團的成員。一旦吃虧,絲芭傳媒未來在主推和運營時都會猶豫不決、患得患失,不力推成員怕全團皆糊沒有收入和利益來源,用力推又怕是下一個趙嘉敏。
沒有通過這件事起一個震懾作用的話,對絲芭來說都是輸。這也是絲芭一直遲遲不對這件事採取快速了斷的舉措,非要拖拖拉拉到現在的原因。因此出於殺雞儆猴的考慮,絲芭勢必要提請高額的違約金以保證成員有合約精神。
雙方角逐,因利而合,也因利而分。
2012年推出SNH48的絲芭傳媒——以AKB48姊妹團的名義在中國落地生根,在日本偶像女團教父秋元康欽點和日本團隊的扶持下,基本複製了AKB的培育和運營制度。
儘管SNH48在前期運營困難,投資大,回收周期長,偶像管理出現偏差。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爬滾打,通過媒體資源整合,改善管理,逐漸聲勢浩大了起來,眼下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偶像女團。和時代峰駿一起,佔據了眼下偶像男女團的大半壁江山。
但是顯然絲芭傳媒想做的不僅僅是中國本土版的AKB48,掌舵人王子傑有自己的藍圖。去年和AKB撕破臉後,絲芭傳媒緊鑼密鼓地搭臺設灶推出BEJ48和GNZ48兩個團隊,儼然一副要在全國各大城市都開設網點的態勢。
且兩者有顯著區別,比起AKB旗下的女偶像可以和其他的經紀公司籤約不同,絲芭傳媒將女偶像的經紀、唱片、影視約全部攬在手中,人員住公司宿舍、歸公司培養、統一由公司調配。憑藉著強勢的對旗下女偶像的控制力,絲芭傳媒逐漸往綜藝節目製作,影視劇和電影製作,動漫遊戲開發等泛娛樂內容產業延伸。
在參加《全員加速中》《極速前進》《我愛記歌詞》等綜藝和試水《九州天空城》《熱血長安》等電視劇後,成立了「絲芭影視」,購買一系列網文IP,全面打造由絲芭傳媒女偶像參演,獨立開創影視項目的內容產業公司。
由蟬聯兩屆總選舉冠軍的鞠婧禕主演的《芸汐傳》、國內知名休閒網遊同名改編的電視劇《勁舞團》等電視劇蓄勢待發,成為絲芭傳媒打造IP和粉絲經濟變現新的布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絲芭傳媒的帝國夢逐漸在成型。
眼下絲芭卻有自己的難處。偶像藝人培養是絲芭傳媒的核心,然而趙嘉敏的離開也暴露了目前存在於國內偶像群體與經紀公司之間最大的問題——合約。
每當藝人稍有熱度就會面臨許多的誘惑以至於解約、跳槽等現象比比皆是。對於經紀公司而言,培育探出苗頭的藝人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幸運值,人才的流失對這些不具備較大實力的經紀公司而言是毀滅性的打擊。而單靠籤署苛刻的合約顯然遠遠不夠。
絲芭沒有畢業制度,據傳八年合同籤署下去,後面就跳轉成為專屬藝人。對於有點熱度又逃脫無門的女偶像就像一頂緊箍咒。此前靠《飯局的誘惑》小紅的嘟嘟陳怡馨不得不製造輿論,提供抑鬱症的病歷單以尋求解約。
對於絲芭傳媒的運營來說也是一項挑戰。在所有偶像團體的粉絲看來,運營無一例外的都是業務水平低,不公平,白白糟蹋了資質上乘的愛豆。一手打造出TFBOYS的時代峰駿,日日都有粉絲在官博下祝禱愛豆解約,對公司不滿的情緒日益遞增。
前不久TFBOYS解散的傳言愈演愈烈,甚至還有趙薇、李冰冰、範冰冰工作室分別接管易烊千璽、王俊凱、王源經紀約的消息傳得有鼻子有眼。
內有運營和包裝能力資源外接能力屢被詬病,外有藝人資源流失被作為通往娛樂圈跳板,絲芭絕不是獨此一家。且叫囂的資本力量也在催化偶像與公司在內部運營管理上和資源分配的矛盾。
面對暗潮洶湧,中國偶像團隊到底應當何去何從?警鐘從趙嘉敏離開開始敲響,也還不算太晚。
(本文來源:文娛商業觀察)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