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到《演員請就位》,圍繞演員表演的系列競賽類綜藝節目把影視表演及其幕後的故事搬到屏幕上,開創了中國內地綜藝新形式的同時也讓觀眾們更加了解演員這一行業。
相較於前兩部綜藝邀請經驗豐富的演員做導師,《演員請就位》邀請著名導演做導師,對臺上不同發展階段的演員進行演技點評。站在導演的視角評價演員表現既給了演員直接與導演對話的機會又讓觀眾見識到實際影視拍攝過程中導演講戲的高能場面。
第一季中四位導演分組帶隊,翻拍其他導演代表電影的片段。原本演員間的競爭突然轉變為各隊導演、演員之間的競爭。不同導演對同一個故事有不同的理解,翻拍作品常常與原作品的呈現方式大相逕庭。看著導演們因為工作理念不同開始充滿火藥味的「友好討論」,難道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嗎?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延續第一季的整體風格。李成儒老戲骨一如既往地使用「成語三連」,毫不客氣地指出演員表演中出現的錯誤。新來的爾冬陞導演也是個直腸子,行業市場現實、演員自身缺陷,批評起來直截了當。
除了一如既往的「毒舌」導師,《演員請就位第二季》還準備了更多么蛾子。第一期節目中演員初評級就借鑑了選秀類綜藝節目,先給演員們分個三六九等,還不是按演技或者戲齡而是按製片人們對演員市場價值的主觀認知。這下近年爆紅的演員們立馬就感受到流量的福利。
外貌尚佳唱跳出道的陳宥維被分到S級,在《悲傷逆流成河》、《清平樂》中表現良好的任敏被分在S級,出道兩年多在《三十而已》中飾演林有有被罵上熱搜的張月被評為S級……與之相對比的是由於年齡限制被市場冷落的老戲骨們。馬蘇、唐一菲、溫崢嶸和倪虹潔接連被評為B級,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多年的前輩們如今淪落到和新人演員一起坐在B級的板凳上不知心中是否五味雜陳。
四人中溫崢嶸出道最早,獲獎作品也不少,在被問及認為自己的初評級應該是什麼時,溫崢嶸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S」。這是一個經驗豐富有能力有自信的演員對自己的認可。發現自己初評級只是B級後,溫崢嶸說:「在這個舞臺上,我的優點和缺點都會暴露無遺,但是我不怕。」面對年齡增長,市場上適合大齡女性的影視作品少之又少的現實,老演員們是有無奈,也有破釜沉舟逆風翻盤的勇氣。
同樣,對於張月憑藉林有有一角進入S級而自己淪為B級,馬蘇只能是感嘆,「一部好的作品可以迅速成就一個人,時間也可以平淡一個人」。
誠然,市場上女性題材的影視作品範圍比較狹窄,但並不是沒有女演員在進入三十加甚至四十加以後仍然具有不錯的市場價值的情況,秦嵐、陳喬恩、姚晨等在演技和流量方面都比較成功。節目中對比同樣進入中年期的「視後」胡杏兒,馬蘇也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胡杏兒可以在S級而自己只能在B級。
製片人們對演員們的初評級打分受很多因素影響,每個製片人對演員演技、外形、流量、緋聞等條件的看法也不一樣,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也會出現同一演員在不同製片人手下評出了S級和B級的情況,這受到製片人對該演員的認知程度影響。然而演員行業現實就是導演在選角時要綜合考慮製片人對演員市場價值的判斷,好的作品和演員相互成就,或許不是年齡限制了演員的市場價值而是沒有遇到大火的作品。文/易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