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雲振
李天恩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倩 通訊員 何武濤 張玉書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士峰
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因受重傷救治轉院,與部隊失聯後,他脫下戎裝回到家鄉。誰也不知道,他的身上遺留下24處傷痕;誰也不知道,他曾出生入死、為共和國立下赫赫戰功。
1951年,戰局猶緊,部隊多次找尋未果,只能認定他為烈士。沒想到,33年後,已「犧牲」的他,被一條92字的尋人啟事找回。
他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志願軍特等功臣獲得者、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勳章獲得者柴雲振。2018年12月26日,老英雄安詳離世,享年93歲。而寫下那條尋人啟事,找回英雄的,是另一位志願軍老兵,空降兵某軍原副師職研究員李天恩。
10月21日,90歲的李天恩,向楚天都市報記者講述尋找柴雲振的故事,仍然難掩激動:「他一見到我,就不停地說,回家了!」
一份烈士名單 拉開尋找英雄的序幕
抗美援朝期間,李天恩是志願軍15軍《戰場報》的記者,他穿梭於炮火硝煙之間,採寫了大量英烈的故事。這其中,就有柴雲振。
1951年,柴雲振在樸達峰阻擊戰中,帶領5名戰士攻克兩個前沿陣地,殲敵200多人,身負重傷昏迷不醒被抬下戰場。得知他的事跡後,李天恩立即趕往戰地醫院準備採訪,但卻被告知,柴雲振因為傷勢較重,已經轉運回國醫治。後來,李天恩得知柴雲振已經傷愈,但在歸隊的戰士裡,再也沒有看到他。由於部隊回國後歷經幾次整編,當時的徵兵資料也不完善,部隊和柴雲振就此失去了聯繫。他沒有想到,會在33年後,與柴雲振再度相見。
1984年,空軍指示為部隊的英烈立傳。柴雲振所在部隊已經被改編為空降兵駐鄂某部。負責牽頭編寫部隊《抗美援朝戰爭史》的李天恩,在部隊領導提供的一份烈士名單上看到了那個熟悉的名字,他當時就提出了異議。
「我說,柴雲振現在生死不明,如果他還活著,我們卻把他當烈士立傳,這是要鬧笑話的。」李天恩說。部隊首長了解到情況後,非常重視,指示一定要儘快搞清楚,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一定要找到柴雲振。
一條尋人啟事 找回歸隱鄉間的「烈士」
茫茫人海,要找到一個失聯33年的老兵,談何容易。更何況,關於柴雲振,除了知道名字外,李天恩和戰友們幾乎沒有任何其他資料。他和空降兵某師的文化幹事溫鐵漢幾經商量,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根據部隊行軍作戰的路線,在沿途「撒網」,向當地民政部門發函,請他們幫忙尋找柴雲振。
作為一支英雄部隊,空降兵駐鄂某部的戰鬥足跡穿越了大半個中國。在發出了四五十封信函後,李天恩終於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山西陽泉的一位退伍老兵孫洪發,給部隊寫來信件:當年在戰場上,他曾為受傷的柴雲振包紮過,記得他是四川口音。
這條關鍵信息,迅速縮小了查找範圍,但還不夠精確,李天恩想出了一個點子——登尋人啟事。他寫了一條92個字的尋人啟事,在《四川日報》上連續刊登了兩天,特別提到,請柴雲振看到消息後,回老部隊,有人找。「當時一個字2元,兩天一共花了364元。」李天恩回憶說。
半個月後,正在家吃飯的李天恩,接到了值班室打來的電話:「你要找的老英雄柴雲振找到部隊來了!」李天恩一聽,喜出望外,趕緊讓值班室安排柴雲振到招待所住下。從不抽菸的他,跑到大院服務社,買了一包香菸,就向招待所趕去。
一根殘缺手指 見證生死搏鬥的瞬間
李天恩趕到招待所,見到的是一位看上去很普通的老農民。李天恩握住柴雲振長滿老繭的手,他激動地說:「終於回家了,回家了!」
李天恩把煙遞過去,柴雲振接煙時,露出短一截的右手食指,這引起了李天恩的注意:「這是怎麼回事?」柴雲振的講述,牽動思緒,回到30多年前樸達峰那個生死搏鬥的戰場。
柴雲振回憶,當時陣地上只剩他一個人,他忽然聽見身後有腳步聲,轉身一看,4個高大的美國兵已經衝上來,只有不到20米了。他立即舉槍扣動扳機,當場擊斃了3個美國兵,手臂、腰部等多處也被敵人的子彈擊中。
他強忍劇痛,準備消滅最後一個敵人時,卻發現衝鋒鎗裡沒有子彈了。他只好扔掉槍,衝上前去與美國士兵搏鬥。
敵人體形高大,雙方扭打在一起,柴雲振伸出五指想去挖他的眼睛,不料右手食指戳到了他嘴裡,當即被他咬斷一截。敵人抓起一塊巖石,對著柴雲振的腦袋狠狠地砸下去,他當下失去了知覺,美國兵大概以為他已經死亡,便向山下逃去。
食指只剩下半截,頭頂布滿了疤痕,這些殘缺和傷痛,無言地印證戰爭的慘烈。根據當年為柴雲振寫請功材料的王文華等人的核實,基本可以確認柴雲振所言與實際情況符合。
但李天恩還有些不放心。他讓溫鐵漢陪柴雲振回老部隊看看,同時也通知柴雲振的老戰友孫洪發儘快趕來和他見面。「我交待溫鐵漢,等他們見面了,一定要給我打電話,確認我們沒找錯人。」
第三天,他接到了電話:「兩位老戰友見面了,抱在一起哭呢!」他這才鬆了一口氣。
一幅異國「遺像」 映照滄桑不改的血性
因為手受傷不能再參加戰鬥,柴雲振隱姓埋名回到四川省嶽池縣的小村莊,過起了務農的生活。如果不是看到《四川日報》上的那條尋人啟事,他的子女都不敢相信,父親竟然是一位大英雄。
1985年10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柴雲振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鬥英雄代表團的成員,應金日成的邀請前往朝鮮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35周年紀念活動。期間,金日成兩次接見柴雲振,並給他頒發了「一級自由獨立勳章」。金日成說:「找到柴雲振,歷史應該改寫過來,柴雲振不是烈士,是活著的英雄。」
按照訪問日程,柴雲振參觀了朝鮮軍事博物館和志願軍烈士陵園。在軍事博物館裡,翻譯官指著牆上懸掛著的一幅素描畫像說:「這就是柴雲振的『遺像』。」還告訴他在當年的樸達峰陣地上為他建了一座墳,立了一塊碑。柴雲振說:「我還活著的呀!這『遺像』我得帶回去!」徵得朝方同意後,柴雲振親手把自己的「遺像」揭了下來,帶回了家中。
找到柴雲振後,空降兵某軍為他出示了證明材料,幫助他在四川老家落實了政策待遇。但這位英雄老兵,仍像30多年前回鄉時一樣,低調簡樸,從不向人炫耀自己的功勞。
2018年12月26日,柴雲振因病逝世。他的一生,光榮而又平凡,戰場之上英勇拼殺,回歸鄉土隱姓埋名,但他從沒向部隊和組織要求過什麼。如此樸實純粹,熾熱恆久的家國情懷,值得我們欽佩和銘記。建功立業、淡泊名利的精神,正在一代又一代空降兵身上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