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新的一年好,我是小曼。
今天小曼給大家帶來一期港片電影色調,這種色調非常適合大家去香港旅遊拍攝的照片,因為在香港拍攝的照片特別適合這種有香港內味的色調,同時這種色調也可以用在掃街拍攝中。
好的,首先我們來看下案例圖:
照片的取景地如果能在香港更好,所以大家可以先收藏本期教程,如果下次去香港遊玩,拍了照片記得使用小曼的這個色調。
當然不是說不在香港拍的照片就不適合這種色調,很多其他城市的街道都能拍出這種感覺:例如廣州等城市。我們發現這種港片電影色調畫面都是非常亂,尤其街道:所謂燈紅酒綠—高樓、街道、廣告牌、汽車等,畫面的色彩元素特別多,所以前期思路1:畫面色彩元素要儘可能多點。
而且大部分的取景地都是街道市區等較為繁華的地方,所以大家可以一些城市比較繁華的街道進行取景,所以前期思路2:取景地多為街道等繁華的地方。
黑白灰角度:
既然是香港電影的質感,暗部大多是偏灰的,所以後期思路1:暗部偏灰。
其次就是畫面的亮度信息,大部分亮度信息是集中在黑色和陰影區域,也就是照片直方圖中大部分信息是集中在最左邊的:
直方圖的走勢是類似於這樣的:畫面的陰影和黑色信息是突出一點,這種直方圖照片一般都是以暗調為主,畫面的大部分信息為黑色,所以畫面整體調性偏暗。
所以後期思路2:畫面整體調性偏暗,直方圖信息集中在暗部。
色彩角度:
色彩分析分為整體和局部去看。整體上,大家第一眼看著這種照片,感覺就是畫面黃綠色很多,雖然畫面還有其他色彩,但是總感覺畫面蒙上了一層黃綠色的紙,所以後期思路3:整體色彩偏黃綠。
局部上去分析色彩,畫面的暖色幾乎都是橙色和黃色,冷色幾乎都是青藍色,而畫面顏色並不和豔麗,反而顏色很暗沉厚重,所以後期思路4:畫面暖色多為橙黃色,藍色多為青藍色,且顏色低飽和度、低明亮度。
思路總結:
前期思路1:畫面色彩元素要儘可能多點。
前期思路2:取景地多為街道等繁華的地方。
後期思路1:暗部偏灰。
後期思路2:畫面整體調性偏暗,直方圖信息集中在暗部。
後期思路3:整體色彩偏黃綠。
後期思路4:畫面暖色多為橙黃色,藍色多為青藍色,且顏色低飽和度、低明亮度。
打開一張原圖:符合我們前期的兩個思路。
打開Photoshop CC2018,選擇濾鏡—camera raw濾鏡。
黑白灰調整:
第一步先別急,先看看原圖的直方圖:
原圖的直方圖,大部分信息分布的很均勻,幾乎每個區域都有,所以畫面看起來是正常的曝光照片,但是我們最終的效果是需要思路2:畫面整體調性偏暗,直方圖信息集中在暗部。
所以首先需要降低曝光,讓整個信息往左走,然後「掐斷」高光和白色區域信息,將高光和白色降低,讓高光和白色信息往左移動。
同時提升畫面的陰影和黑色區域,讓照片暗部細節不至於太暗。
這時我們看下調整後:
這時直方圖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以及開始往左集中了,但是大部分信息集中在陰影灰色區域而不是暗部,所以畫面看起來會有點灰。
下面利用曲線工具,將直方圖信息繼續往左邊暗部移動:
這步的曲線調整,小曼對三個區域進行了調整:分別是將最右端的高光白色區域降低,讓這部分信息繼續往左移動。然後是將陰影灰色部位曲線降低,讓集中在陰影灰色區域的信息往暗部黑色移動。同時也將最底部的曲線往上提升實現思路1:暗部偏灰。
調整後:
這時調整後,直方圖的信息大部分已經集中在黑色暗部了,且畫面的整體調性也變暗了。
下面進行調色處理:
這一步需要實現思路4:畫面暖色多為橙黃色,藍色多為青藍色,且顏色低飽和度、低明亮度。
選擇HSL調整工具:
色相調整:將暖色顏色往橙黃色調整,紅色往右、橙色往左、黃色往左、綠色往左、淺綠色往左。
將冷色藍色往青色調整,藍色往左。
飽和度:降低畫面主要顏色飽和度。
明亮度:降低畫面主要顏色明亮度。
調整後:
下面就需要實現我們的思路3:整體色彩偏黃綠。
選擇分離色調工具,我們可以在畫面的高光和陰影部位加入黃綠色即可:
(當然這一步大家的發揮空間很大,如果你不喜歡黃綠色,你也可以在畫面加入自己需要的顏色)
最終效果:
按照上面的調色思路小曼還可以對其他照片進行同樣的調色:
喜歡本期教程記得給小曼點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