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高密家喻戶曉
電視劇《紅高粱》近日播出了大結局,周迅扮演的九兒抗擊侵略者最終犧牲,而餘佔鰲則帶著小豆官,俊傑等人繼續抗戰。說到《紅高粱》,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小說《紅高粱家族》的原著作者莫言。而在如今的高密市,莫言已經成為了這裡的一張名片。
高密市計程車司機:「家喻戶曉的,一般的從小孩到老人都知道。」
莫言舊居 破舊不堪
莫言的舊居是用石頭和磚搭砌而成的,從1955年至1976年參軍,22年中,莫言的家就在這裡。
莫言婚房 極其簡陋
莫言,原名管謨業,筆名莫言取中間字拆字而成。1955年出生的他出生在高密市大欄鄉。直到1988年,莫言在高密縣城,也就是今天的高密市買了房,才和妻子杜勤蘭,女兒管笑笑從舊屋搬出。
莫言二哥管謨欣:「他在這裡結的婚。1979年,他結婚的時候,就憑這個三轉一響結了婚。三轉就是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一響就是收音機,收音機是當時家裡最貴的電器了。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是52元,一個月的工資還得加2元錢,才能買這個收音機。」
莫言好學 坐爛門檻
莫言自小家境貧困,他6歲上學,到了11歲上5年級的時候就因為家庭困難而輟學。現在讓人難以想像,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竟是一個小學都沒有上完的窮孩子。莫言的學習條件雖艱苦,但他並沒有放棄學業。長期的文化積累,讓他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從事文學創作,1985年初,莫言在《中國作家》雜誌發表小說《透明的紅蘿蔔》因而一舉成名。
莫言二哥管謨欣:「莫言曾經學習坐壞了多少條門檻,他一直很刻苦。」
張藝謀帶姜文鞏俐去莫言家吃餅
1986年,莫言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寫成了小說《紅高粱家族》。1987年,根據莫言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紅高粱》讓張藝謀蜚聲海外。拍攝期間,在山東高密的那段艱苦又充滿激情的歲月奠定了兩人深厚的友情。
張藝謀:「當時,我為了先爭取到《紅高粱》,我特意去軍藝找他,就怕別人捷足先登了。那時我是正拍《老井》的時候,我在西安曬的啊,整整黑了一圈,就是一西北農民。後來我聽他說,他一看我就覺得我像他們生產隊長,就把本子給我,讓我拍了。後來有記者問我,覺得當時的他像什麼,我說像生產隊會計。」
姜文 鞏俐 張藝謀 莫言的一頓午飯
拍攝期間,張藝謀將外景地也定在了高密。他還曾帶著姜文、鞏俐到莫言家中吃了頓中午飯。這一頓飯,至今仍讓莫言記憶猶新。
莫言:「那時,劇組各個方面都很節省,很艱苦。有一次,姜文上我們家,還把我家裡唯一的熱水瓶給踢碎了,給我心疼的啊。」
張藝謀:「當時帶著鞏俐、姜文去他家吃大餅,我們還光著膀子合了影。莫言獲獎時,媒體還把照片拿出來講。我那時候哪能想到他會獲獎,當時就是請他來幫忙的,想問問高粱怎麼種。」
莫言二哥管謨欣:「姜文他那時為什麼這麼黑呢?就是為了適應劇情。他在水庫裡洗澡, 又在沙灘上曬的。張藝謀那個片子當時投資才60萬元,投的很少的。張藝謀自己借了4萬元就來開機了。」
莫言對當地文化影響深遠
1990年,已經功成名就的莫言將自己的父母接出了舊居。自己也在1995年搬出了高密市,定居北京。這座空宅,至今一直由其二哥管謨欣看管。現在,這座舊宅也成為了當地旅遊最紅火的一處。甚至,連莫言舊居周邊的民房也跟著漲了租。
高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金孝:「包括我們的民間藝術品,都受莫言的影響,像我們的泥塑、泥老虎、年畫,還有剪紙現在都賣的很多。」
(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