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說《紅高粱》中縣長曹夢九的歷史原型(上)

2021-02-19 濰州原是小蘇州
莫言小說《紅高粱》中,高密縣長曹夢九是影響小說故事情節走向的關鍵人物,他是戴九蓮的義父,正是他將餘佔鰲逼上梁山,讓餘佔鰲不得已落草為寇。小說人物曹夢九的成功之處在於他的豐富性,他身上淋漓盡致展現出中國傳統官僚的優點和不足,一方面他親政愛民,公正廉潔;另一方面他又殘忍專橫,處理一些民事糾紛時難免簡單粗暴。在高密歷史上,真的有這麼一位叫做曹夢九的縣長。那麼歷史上的曹夢九究竟是什麼樣子?曹夢九在高密縣長任上有哪些作為?接下來本文將作簡要的敘述。

曹夢九像


  1886年,曹夢九生於天津韓家墅村,家境殷實,幼時入讀私塾,曾入韓家墅陸軍講武學習,在馮玉祥部當兵。

  曹夢九身材魁悟,性格剛直,肯動腦,講義氣,頗受馮玉祥賞識,屢被提拔。1919年,馮玉祥任旅長的混成16旅(通稱西北軍)駐紮湖南常德期間,曹夢九由2團3營營副提拔為4團1營營長,此時韓復榘為3團1營營長。1921年,馮部兵進陝西,駐紮西安,混成16旅擴編為第11師,師長馮玉祥兼任陝西督軍。曹夢九被馮玉祥調到身邊,成為警衛營營長。

  不久,曹夢九因部下違犯軍紀,有傷風化,受到馮玉祥的嚴訓。自尊心極強的曹夢九引咎辭職,回鄉務農。營長一職,成為曹夢九軍旅生涯的最高官職。

  曹夢九部下所犯「風化」案,據稱是其手下一士兵所為。這士兵戴著墨鏡,與一摩登女子乘坐洋包車,勾肩搭背,招搖過市。馮玉祥乘車外出,發現此況,當即截住盤查,由此事發。

  回鄉後,曹夢九耕讀不輟,以飽讀史書、見多識廣、正直好義、疏財濟困而聞名鄉裡,1924年被舉薦為鄉長。

擔任縣長數載
人送綽號「土耳其」「曹二鞋底」


  1930年,韓復榘上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安頓停當,便將曹夢九招來濟南,委任為省政府參議。曹夢九比韓復榘大4歲,兩人在西北軍時義結金蘭。

  省政府參議權力不小,卻清閒自在。曹夢九人至中年,大志未泯,蟄伏數年,再想作為,便向韓復榘提出,要下去幹點實事。韓復榘一口答應,且給他選好了地方——名邑大縣曲阜。1931年12月,曹夢九上任曲阜縣長,治怠治亂,禁賭禁菸,雷厲風行。沒想到,聖人聖地的官不好當。孔氏家族一些上層人物利益受到侵犯,到處告狀。韓復榘明知系誣告,為照顧周全,不得不將其調走。在曲阜只待了大半年,曹夢九轉往平原縣任縣長。
  來到平原縣,曹夢九一如既往,大刀闊斧,懲惡揚善。因其解決民眾吃水之難,平原鄉民立「曹公夢九井碑」;他剿匪除亂,不僅安民保境,連周圍各縣也受其惠,濟陽、高唐等七縣紳商民共建「平原縣縣長曹公夢九德政碑」;而平原縣紳民,乾脆將「縣長曹公夢九德政碑」立到了省府濟南的商埠公園。

  曹夢九特立獨行,出門行頭常常是西裝、土耳其帽、文明棍,人送外號「土耳其」;曹夢九與韓復榘一樣熱衷斷案,審訊時,他動輒以牛皮鞋底打人犯屁股,被人稱為「曹二鞋底」。

  曹夢九「粗暴」斷案,必有過失。直到他到高密後,還有平原人告他。1936年3月,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田炯錦提出彈劾曹夢九議案,稱其在平原縣長任上草菅人命、貪贓枉法。之後,中央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派員調查,提出將其「移付懲戒」,「刑事部分移交法院偵查」,後來沒了下文。

  曹夢九慣用鞋底打人,並非僅僅是口傳。在中央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提交的調查報告中,就有曹夢九「私置鞋底刑具」之語。

高密戒菸禁賭有成效也有冤案

  主政平原,飛到韓復榘案頭、狀告曹夢九的書函不少,其中恐怕多數屬誣告。在韓復榘支持下,曹夢九任滿三年,於1935年9月趕往魯東大縣高密赴任。

  儘管平原、高密相隔數百裡,但高密士紳對「曹二鞋底」的名聲早有所聞,對這位新縣長滿懷期望。當時在縣政府第三科任會計的單明齋曾回憶,曹夢九帶家眷前來高密那天,得到消息的士紳民眾自發聚往火車站,搶睹新縣長風採。中午時分,身高一米八多的曹夢九身著燕尾服,頭戴土耳其禮帽,步出車廂,歡迎的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民國時期的高密火車站

正如小說中《紅高粱》所述,曹夢九上任後就開始封賭、禁毒、剿匪。曹夢九最先出手的是戒菸、禁賭。有韓復榘的支持,年近半百的曹夢九銳氣不減,開始在高密大施拳腳。

  他頒布命令,在各區、鄉、莊層層設立督察員,敦促吸毒者限期戒毒;不能自動戒除的登記造冊,分批集中到縣戒菸所強制戒除;不來登記繼續偷吸者、窩藏及知情不報者,抓到槍斃;販毒者一律槍決,窩藏不報者同罪;縣境內禁設賭場,嚴禁賭博;有繼續賭博者,各區、鄉、莊長捉拿送往縣府。

  如何懲治賭博者,曹夢九有怪招。情節較輕的,令其穿上一條腿紅色、一條腿黑色的「紅黑褲」,繞城掃大街,再由鄉莊長保釋。情節重者,當然嚴加治罪。

  經過一陣風暴式的治理,高密城鄉毒、賭之歪風一時大剎。不過,其間曹夢九也製造了不少錯案、冤案。一暗娼私藏鴉片,藉以招攬嫖客,遭到弟媳單氏反對。她怕單氏告發,串通駐軍一嫖客將鴉片藏匿到單氏房中,然後誣告其窩藏毒品。曹夢九派人前往,當場查獲鴉片,將單氏抓去,並未詳細審問,即行槍決。

設計誘捕土匪,
用機槍掃射槍決八十多人

  治理匪患,曹夢九也有高招。他先通過派人化裝偵查、親自審案,大體摸清了土匪的分布情況和活動規律,然後制定防、剿之策。

  曹夢九發布通令,要求各村在村裡最高處豎一旗杆,上掛警鐘和紅燈籠,村民日夜輪流看守,發現匪情即撞鐘、亮燈。周圍五至十裡的聯莊會員聞鐘聲、見燈亮,立即持械增援。曹夢九多次微服乘夜進村,讓村長敲鐘、點燈,進行演習。高密民間曾流傳著一首順口溜:「曹縣長,懲匪兇;豎高杆,掛紅燈。發現土匪就敲鐘,聯合起來保太平。」

  對於各村的慣偷或行為不端者,下令村長找出一兩名代表,交縣長親自教訓。然後由村長保釋,並要求這些人對本村的治安負責:如果村裡發生匪情或盜竊案件,先拿他們是問;如果能協助破案,視為立功贖罪。

  1936年夏,曹夢九實施了一項請君入甕的誘捕計劃。他讓部下在縣城、集鎮和交通要道張貼告示,宣稱省政府韓主席要在高密招募特別偵察隊員,其中說明,當過土匪且有命案在身者,不咎既往;犯有兩條人命以上、自備短槍兩支者,從優錄用,酬以高薪,使其安心為國效力。

  起初,土匪中無人敢報名,後來有幾個膽大的試探著前去應招。曹夢九好言相待,立即宣布為特別偵察隊員,發放服裝和軍餉。消息傳出,陸續又有人應招。曹夢九安排他們列隊出操、巡查縣城,吸引了更多報名者,其中不少是受利益誘惑冒充土匪的。審查中,曹夢九發現假冒者,打一頓鞋底攆回家。兩個多月招到100多人,查實後剩下80多人。這些人被武裝護送,乘火車趕往濟南。未至濟南城,他們便被「請進」一高牆大院,一陣機槍掃射。劉錫明等三人早就發現苗頭不好,踩著夥夫的肩膀越牆僥倖逃脫,其餘的當場擊斃。其中,恐怕不乏假冒土匪的普通百姓。

  

相關焦點

  • 傳奇縣長曹夢九、高密縣長朱豪三的人物原型
    電視劇《紅高粱》中于榮光扮演的高密縣長(視屏截圖)先從軍後從政志在有為韓家墅村建有天津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資料圖片)電視劇《紅高粱》中,于榮光飾演的高密縣長朱豪三(資料圖片)  電視連續劇《紅高粱》中,「一陣風一陣雨一陣晴天、半是文半是武半是野蠻」,
  • 【人文特刊】傳奇縣長曹夢九、高密縣長朱豪三的人物原型
    電視劇《紅高粱》中于榮光扮演的高密縣長(視屏截圖)先從軍後從政志在有為韓家墅村建有天津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資料圖片)電視劇《紅高粱》中,于榮光飾演的高密縣長朱豪三(資料圖片)  電視連續劇《紅高粱》中,「一陣風一陣雨一陣晴天、半是文半是武半是野蠻」,
  • "紅高粱"中朱豪三原型曹夢九後人高密尋親
    淪陷離別日重逢盛世時知遇難相忘此情無絕期此詩是曹夢九後人來高密尋親時,有人對這一歷史佳話的藝術概括。曹夢九離開之時,由於戰亂,把她留在高密託人撫養。在此後的悠長歲月裡,她在高密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把根深深扎在這片土地上……「我雖為曹夢九的養女,但他和養母視我如己出。
  • 《紅高粱》中高密縣長朱豪三 不為人知的故事
    電視劇《紅高粱》中,「一陣風一陣雨一陣晴天、半是文半是武半是野蠻」,「難琢難磨」的高密縣長朱豪三,被於光榮演繹得淋漓盡致。朱豪三的原型為曹夢九,曹夢九在小說《紅高粱》中系真名實姓。電視劇中,莫言所鍾愛的人物朱豪三,戲份貫穿始終,成為與九兒、餘佔鰲並駕齊驅、三足鼎立的人物。那麼,真實的曹夢九究竟是什麼樣子?曹夢九在高密縣長任上有哪些作為?
  • 一起來聽莫言聊《紅高粱》
    當然軍事訓練還參加了一些,在新兵連裡面有射擊訓練、投彈訓練,有人認為我軍事技術很差的。恰好相反,我在新兵連射擊成績是優秀的,10發子彈打了 80多環。董姝:談到《紅高粱》,要提到張藝謀導演的那部電影《紅高粱》,這部電影其實拍完之後改變了很多主創人員的命運,像鞏俐、姜文、張藝謀。您覺得您的生活有變化嗎?
  • 【真相】《紅高粱》朱豪三原型:不貪不佔 不賭不嫖
    作為經典的電影《紅高粱》,曾經影響了一代國人。這對於電視劇版的《紅高粱》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電視劇版的《紅高粱》,該如何突破電影版的《紅高粱》給人們留下的經典印象?對此,莫言似乎早已有了一個新的答案。那就是在電視劇版裡,加入一個嶄新的被大家忽略的人物。這個人,就是民國時期曾任高密縣縣長的曹夢九。
  • 莫言談《紅高粱》:周迅顛覆鞏俐角色
    董姝:在《紅高粱》當中,我們感受到戰爭的悲慘、壯烈,您參軍的時候沒有經歷過一點點槍林彈雨嗎?莫言:我參軍是1976年,是和平年代。1977年、1978年邊境戰爭我的一些戰友參加了,我當時非常渴望能上戰場,但是後來因為部隊的工作性質我沒有這種機會。
  • 紅高粱 | 揭秘傳奇縣長朱豪三歷史原型
    曹夢九,別名曹鞋底,1886出生,天津楊柳青人。十五歲赴韓家墅講武堂習武,後在馮玉祥部任警衛營長。1920年辭職田,被薦為鄉長,耕讀供職六年。1930年應韓復榘之聘而到山東,初任省府參政,1930年——1932年,署理山東曲阜任縣長。因對戒菸,禁賭認真,得罪豪呻權貴,於1932年10月調任平原縣署理縣長;1934年10.12一 1937年10.12署理高密縣縣長。
  • 朱豪三的鞋底子在平原也打過人//原型曹夢九曾任平原縣長
    曹夢九(1886—1957)是朱豪三的原型,外號 「土耳其」「曹二鞋底」,天津楊柳青韓家墅村人,與馮玉祥、韓復榘是結拜兄弟。1932年10月至1934年 9月,曾擔任平原縣縣長。特立獨行的「曹二鞋底」曹夢九特立獨行,身高1.85米的他出門行頭常常是西裝、土耳其帽、文明棍,人送外號「土耳其」。
  • 莫言《紅高粱家族》中的九兒:一個真正活得通透的女人
    莫言的《紅高粱》被改編成電影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家族》不僅被張藝謀改編成了電影,還被鄭曉龍改編成了電視劇,但是無論是電影中鞏俐飾演的九兒,還是電視劇中周迅飾演的九兒,我都覺得沒有表現出莫言原著中九兒的韻味
  • 重溫經典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紅高粱》中的主jiao人物
    《紅高粱》改編自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由鄭曉龍執導。該劇由周迅、朱亞文 、秦海璐、于榮光、黃軒、宋佳倫、徐光宇、解惠清、曹徵領銜主演。該劇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亂象橫生的山東高密,恰恰正是可歌可泣的傳奇發生之地。
  • 莫言小說之《紅高粱》與《透明的紅蘿蔔》
    我這個人的記性不好,小說過目,有時候連情節都忘得一乾二淨,至於人物及描寫細節,更是如未曾看過,這既好,也不好,好在我能夠較獨立,沒什麼東西可供我模仿、抄襲,不好在於對他人的評論也形而上了,沒有多少東西做依據,但這次既看了莫言的小說,便也先記上幾筆。
  • 莫言是如何寫出《紅高粱》的
    其實,《紅高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莫言青年時期的工友張世家為他提供的發生在家鄉的抗日戰爭素材。莫言在《〈紅高粱〉與張世家》一文中首次披露了《紅高粱》創作過程中的重要細節。1983年的春節,莫言回老家山東高密探親訪友,與舊時的工友張世家喝酒。
  • 備課版:莫言《紅高粱(節選)》藝術手法賞析
    作為考題後,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莫言小說難懂,讀來雖有泥沙俱下、江河滔滔的感覺,但就是讀不懂,不知說什麼?這是學生的普遍感受。在周測訓練中,我選了《紅高粱(節選)》作為文學類文本閱讀題,學生答題普遍糟糕。
  • 為什麼重拍《紅高粱》│電視劇版編劇趙冬苓訪談
    ▲趙冬苓: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我們覺得他們都比較注重意象,他們在藝術追求上寫意。一個是莫言寫小說時候有意的,充滿了浪漫情懷,意象比較鮮明。在電視劇裡,意象這方面的追求比較少,電視劇的容量大,我們可能更追求豐富性,對人性剖析的深度,對生態的剖析,對社會反映的廣度。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 【精彩影評】莫言肯定《紅高粱》周迅表演:像個小狐狸
    莫言肯定《紅高粱》周迅表演:像個小狐狸 近年來,電視劇和電影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問題,推陳出新甚少,翻拍經典居多,即便是摻有創新元素的作品,也無一不被烙上「褻瀆原型」的標籤。像《紅高粱》這部經典名著,既然同名電影已獲盛讚,那還有拍成電視劇的必要嗎?而對於闊別螢屏11年的周迅的回歸,有不少人看好期待,但也有部分人表示質疑,身材嬌小的周迅能夠駕馭原著中的山東大妞九兒嗎?
  • 莫言《紅高粱》裡的酒與色
    我想《紅高粱》這部作品,也確實反映了莫言說的:「如果文學不寫酒色,作品還有什麼看頭?」》裡所描寫的不僅有酒,還有色,有美麗的九二,一身大紅的衣服,騎在一匹黑色毛驢的身上,像極了,印象中陝北的妹子,張藝謀向來善於運用撲面而來的色彩,給人一種強烈的衝擊感。
  • 《紅高粱》小說只賣了2000塊?莫言還覺得自己賺大了
    莫言第一次見到張藝謀是在自己的宿舍。張藝謀穿著破襯衫,剃著光頭,一張臉黑得跟煤炭似的,左腳穿著一隻涼鞋,右手提著另一隻鞋。他來找莫言是因為看上了《紅高粱》,想把它改成劇本,然後由自己做導演拍出這部電影。莫言聽了他的來意後,當時就納悶極了。
  • 《紅高粱》原著:拋去苟且與暴力,騾子才是小說核心思想的承載者
    表現在現實中就是一種矛盾糾結,沒有任何界限,不符合習俗。而這,就是莫言想在小說《紅高粱家族》(電影《紅高粱》原著)中塑造的人物所具有的特性。莫言在小說的開始曾經這樣寫道:"我曾經對高密東北鄉極端熱愛,曾經對高密東北鄉極端仇恨。"
  • 莫言: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十全十美
    拍攝《紅高粱》期間,鞏俐,莫言,姜文,張藝謀聚在莫言母親家吃飯,在院子裡留下了幾張合影。多年後,他們各自在領域獲得了諸多獎項。莫言,作為首位中國籍作家,去瑞典,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很少人知道,當年的莫言,之所以選擇當作家,是為了實現「每天可以吃三頓餃子」的夢想。莫言原名管謨業,出生在山東高密——就是莫言小說中出現的那個故鄉。在大饑荒的年代,高密讓「飢餓」成為莫言刻骨銘心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