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劇版《紅高粱》熱播。作為經典的電影《紅高粱》,曾經影響了一代國人。這對於電視劇版的《紅高粱》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電視劇版的《紅高粱》,該如何突破電影版的《紅高粱》給人們留下的經典印象?對此,莫言似乎早已有了一個新的答案。那就是在電視劇版裡,加入一個嶄新的被大家忽略的人物。這個人,就是民國時期曾任高密縣縣長的曹夢九。
即使是在如今,當你走在高密市的大街上,隨便找一個60歲以上的老人問起曹夢九,都會得到一堆的故事。按照當地研究者的說法,民國時期,曹夢九在高密的地位,相當於如今莫言在高密的地位。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曹夢九,究竟是怎樣的人物?是否確實如莫言所說,是「一個半文半武,不一本正經的儒家式縣長」?
家喻戶曉的高密縣令 地位相當於如今的莫言
清正廉潔,愛民如子,是如今大多數高密老一輩人對於曹夢九最直觀的評價,一個顯見的例證是,即使到了2000年之後,不少高密人在談起曹夢九時,仍會堅定的認為他是一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而在莫言的一些小說中,關於高密「曹知縣」的記載也頗多。對此,曹夢九的研究者、高密人唐國舉表示:「曹夢九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可以說在上世紀30年代,曹夢九在高密的地位,甚至高於如今莫言在高密的地位。他為老百姓做過很多事兒,值得我們記住他。」
據史料記載,在上世紀30年代初,曹夢九出任高密縣縣令。在任職高密縣令期間,他做過幾件大事:剿匪、禁鴉片、禁賭,以及修訂了《高密縣誌》。「小時候,我們村裡好多老人都曾談起過曹夢九的故事,都說他是一個好官,一個難得的清官。」80後的王飛是高密市的一名計程車司機,在談起曹夢九時,他依然可以說出很多關於曹的軼事:「有時候回家也給孩子講這些事,當是一個故事吧。」
作為高密縣長,曹夢九的一生頗為傳奇:他曾是馮玉祥的部下,與韓復榘、石友三、馬鴻逵等割據一方的軍閥是拜把子兄弟;在山東從政期間,他曾在曲阜、平原、高密等地任職,對黃賭毒嚴打,同時又主張廢除各種刑罰。被高密人暱稱為「曹二鞋底」的曹夢九,雖然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受的是西式教育,但是生活中的他,卻始終堅持著傳統的道德觀念。
曾是馮玉祥的部下 與韓復榘等是拜把子兄弟
如果梳理曹夢九的一生,或許我們會發現,他身邊有不少結拜兄弟,而這些人在上世紀初,都曾是割據一方的群雄。他最初是在馮玉祥手下做過團長,跟韓復榘是結拜兄弟,此外像石友三、馬鴻逵等人,當年也跟他結拜過。也正因為如此,韓復榘主政山東之後,第一件事兒就是去天津,請曹夢九擔任當時山東省政府參議,隨後,曹夢九署理山東曲阜縣長,開始了自己的山東從政生涯。
據史料記載,從1930年署理曲阜縣長,到1937年離開高密,曹夢九曾任曲阜、平原、高密三縣縣長,而曲阜、平原、濟陽、高唐、禹城、濟南等地,都曾為曹夢九樹立過德政碑。雖然與韓復榘、石友三、馬鴻逵等後來在中國獨霸一方的軍閥是結拜兄弟,但是曹夢九的為人處世卻與這些人完全不同:這是得益於他讀過私塾,骨子裡可能有一種特別傳統的東西,而且對於儒家,他非常尊崇。
曹夢九在曲阜任縣長期間,首先開展了「禁菸」、「剿匪」等行動,而且對幾家不法富人進行了懲罰。也是在這一時期,曹夢九收穫了第一個響噹噹的外號:「曹大鞋底」。為什麼叫曹大鞋底呢?是因為他做了一件特大膽的事兒,那就是廢除刑罰。行伍出身的曹夢九深知當時刑罰的可怕,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傷到骨頭。廢除了打板子等刑罰之後,曹夢九同時自創了一種新的懲罰方式,即用鞋底毆擊受罰者的臀部:「用鞋底子打人很疼,但是不傷骨頭,既避免傷害受罰者,同時還能起到懲戒作用。」
任職高密清匪平亂穩秩序 嚴打黃賭毒
縱觀上世紀30年代的山東,土匪、販毒、賭博一直是困擾著人們的三大頑疾,而從擔任曲阜縣長開始,曹夢九就一直試圖治理這三大頑疾,尤其是在曲阜和平原,都曾獲得過成功,而在高密,曹夢九也依然要如此治理這三大頑疾。曾有資料記載稱,曹夢九在擔任高密縣長之後,對於高密的社會生活目標做過一個簡單的規劃,那就是「讓老百姓敢於開著大門睡覺」,凡是涉及到土匪、販運吸食煙土、聚賭的案件,則是一律嚴懲。這對於高密當時的社會風氣,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淨化作用。
早在1934年初,時任山東省政府主席的韓復榘以省政府名義,命令全省舉辦聯莊會,其大意是:以增進人民自衛能力,輔助軍警維持治安為宗旨。凡20歲以上、40歲以下男子(殘疾除外),均有充當會員之義務。會員有警聽調,無事各營本業。各級聯莊會執行任務以不出境為原則,但邊境各莊鎮與鄰縣毗連之聯莊會有協助之責。曹夢九為加強高密治安,在全縣建立了完善的聯莊會組織,「曹縣長,懲匪兇,豎高竿,掛紅燈,發現土匪就敲鐘,聯合起來保太平」。1936年夏天,曹夢九總結了清匪經驗,他認為個別緝拿的辦法奏效不大,於是想出了一個得到韓復榘支持的將高密土匪一網打盡的絕招:曹夢九以韓復榘在山東招收特別偵察隊員為名,以自帶長短槍各1支、殺過人為條件招收人員,誘捕慣匪80餘名,運送濟南,交省政府槍殺。從此土匪在高密銷聲匿跡,一度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景象。
對于禁煙,曹夢九採取了疏堵結合的方式,除了對販運煙土者採取嚴懲措施外,對於吸食煙土者則進行戒菸。在來到高密之後,曹夢九首先做的,就是改革戒菸所。據了解,在曹夢九接任高密縣長之前,高密已經有了戒菸所,政府也號召戒菸,但是這種戒菸所屬於「自願」形式,而曹夢九來到高密之後,則對戒菸所和其工作方式進行了改革:「把自願變成了強制,對吸食煙土者進行強制戒毒。」而曹夢九的「強制戒毒」方式也頗有意思,據唐國舉考證,當時高密的戒菸所對於吸毒人員有一套專門的服裝(上身左紅右黑,下身左黑右紅),而吸毒者則要穿著這些衣服在每天早中晚三個時段去高密縣城清掃大街。滑稽的衣服,滑稽的打扮,往往讓吸毒者被縣城的百姓們取笑,而這也讓他們堅定了早日脫下這套衣服的決心,除此之外,曹夢九還鼓勵吸毒者的家屬對吸毒者進行勸誡,通過這種方法來感化吸毒者。而這一套做法,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似乎也不過時。
修訂《高密縣誌》 不忘關注百姓
曹夢九為官清正廉明,最厭惡行賄受賄、請客送禮、奢侈腐化等惡習。他生活儉樸,為人正直,不貪不佔,不賭不嫖。每當因公務下鄉檢查,他都是自帶燒餅、鹹菜和開水,拒迎送,不吃請。到了區鄉公所,不坐辦公室聽匯報,而是邊走、邊看、邊詢問,十分注重體察民情,關心群眾的疾苦。對城鄉民眾告狀打官司,不論有無狀紙,曹夢九一律受理。他審理案件秉公執法,除重大案情外,都在大堂公開審問,當眾判決,以示公正。曹夢九不欺壓普通平民,反而支持他們。凡窮苦人或平民與有錢有勢的打官司,他總是站在弱勢的一方。其邏輯是:自古以來都是有錢有勢的達官顯貴欺侮普通老百姓,哪有普通老百姓敢欺侮有權有勢的?所以,高密的老百姓公認他是一貫主持公道的清官,稱他「曹青天」。他還熱心公益事業,節省行政經費,在縣東嶺蓋了一處盲人院、一處麻瘋院,為那些無家可歸的殘疾人棲身。動員商紳出資建了一座「保康橋」,一直使用了70年。
曹夢九主政高密期間,做過不少大事兒,其中之一就是修訂《高密縣誌》,而與以往修訂縣誌者不同的是,曹夢九在修訂《高密縣誌》時,不但關注官員,同時也關注百姓,要求把老百姓也寫進縣誌裡。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如今可以在《高密縣誌》裡讀到許多當地百姓的故事,甚至莫言在創作一些小說時,也曾參考這些縣誌裡的故事,例如在曹夢九主持修訂的《高密縣誌》裡,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光緒二十三年,德人入青島據之。二十四年德人修膠濟鐵路;二十五年德人築路至縣境,民間不知為清廷所許。縣民孫文率徐元祿、李金榜等聚眾抗拒,夏六月清廷命山東大吏殺孫文,李金榜下獄。」而這一段記載,則被莫言用於《檀香刑》中。
成立抗日遊擊大隊 訓練上千自衛隊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寇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國民政府發表廬山談話,宣布「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於是抗戰軍興。高密縣長曹夢九聞訊,立即組織成立300多人的高密縣抗日救國遊擊大隊,自任大隊長,委派東北講武堂畢業、時任蔡站明德小學校長的蔡晉康為副大隊長。同時,他在縣城南營房設立民團訓練處,分期分批訓練了區鄉自衛幹部和民丁千餘人,並加強了對十大區聯莊會的領導。他通過民團訓練、紳商界集會、民眾大會、戲院、學校等公共場所,進行抗日宣傳教育,號召大家組織起來,購買武器,準備抗戰。經過曹夢九縣長的努力,高密全縣上下的抗戰積極性均被迅速調動起來。
1937年10月,韓復榘在黃河北岸抗戰失利南撤,曹夢九與韓及省政府失去了聯繫。這時,他的頂頭上司——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第二遊擊縱隊司令厲文禮也趁火打劫,以抗日為名,下令向曹夢九索要三百裝備好槍枝的兵丁,以擴充自己的隊伍。曹夢九兩面受責,八方受擠,進退兩難,知事已不可為,不得不銜恨呈文將縣長職務移交給與厲文禮關係甚密的縣公安局局長張漢代理,自己辭官為民。當人們聽到這一消息後,紛紛追去為他送行,有些人甚至含著淚水對他苦苦挽留。
曹夢九在高密任職的時間並不長,從1935年10月到任到1937年10月離職,滿打滿算也就是兩年時間。短短兩年為官時間的作為卻讓高密的老百姓念念不忘,直到現在還口口相傳。總之,在軍閥混戰,天下紛擾,民不聊生的民國時期,曹夢九作為一位舊官僚,在時局動蕩、社會混亂的環境下,能做到這些實屬難能可貴,其所作所為能得到廣大民眾的稱道和愛戴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