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中華文化世代相傳,傳統工藝就是其中最具有美感,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則的重要的內容、從本世紀的初期開始,不管是政府還是專家學者,都是對傳統工藝關注比較的多,隨著地域、時代、審美的變化,傳統工藝以其多變化的姿態被應用在各行各業當中,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
一、在鄉村居民的傳統營建工藝當中,圍籬工藝是其牆體內容的分支,存在在鄉間,自身沒有固定形態樣式,具有可塑性,所使用的材料大多就地取材,樣式十分豐富,功能相對來說較多樣化
在鄉村居民的傳統營建工藝當中,圍籬工藝是其牆體內容的分支,在對傳統錯落營建工藝的研究當中,圍籬工藝也是我們不可以忽略的內容,就傳統圍籬工藝來說,可以從各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
傳統圍籬工藝存在在鄉間,自身沒有固定形態樣式,具有可塑性,它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樣式十分的豐富,功能相對來說也比較的多樣化。傳統圍籬工藝的製作相對簡單,操作便利,不需要複雜工具的使用。
傳統圍籬通常是根據實際所需要的進行建造,因為自身具有美觀性,所以常常被人民設立用以裝飾,傳統圍籬可以對已經有的文化進行一定的表達,由於對其的認識是不同的,所以承載的文化也是不一樣的,具體一定的地域性特色。
傳統圍籬工藝是在工匠思想的主導下,利用地材和加工技術進行建造,其特徵是先下基礎,再根據所選定的材料進行技術加工和建造,其技術上分為土砌、竹編、木架構以及石磚壘砌,傳統圍籬所選擇的技術方法是由其選定的建造的材料決定的,同樣其建成的工序工藝也是由材料特性決定。
傳統圍籬工藝的技術工藝的具有壘砌、捆綁等四種特徵,是由四種工藝形成豐富的傳統圍籬樣式,這也是傳統工藝傳承的主要的方法和內容。
傳統圍籬的最開始的原材料是離不開土的,在我國的福建、江西等地就有這樣的真實的案例存在。我們就以客家地區的大型民居民建築「土樓」為例子,在夯土的時候,需要將一定比例的含砂土和粘土摻和而成的,含砂土和普通黃土最大的區別在於水分含量,水分的高低決定牆體開裂的程度。
黏土則是經過反覆捶打和研磨的生土經過長期培養之後變成熟土,在夯牆的時候,還有一種價格相對高昂但是又更加結實的材料—三合土,是由紅土、石灰和砂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攪拌發酵製成,大多用於牆的關鍵支撐點的使用。
木作工藝的歷史比較悠久,古人們經過長期智慧的總結實踐得出結論,木材的物理性質決定了它的強大荷載能力,非常適合去營造框架結構。於是在很早就開始進行伐木進行房屋的建造,並且將木框架構用於多種器物的製作當中。
根據史料的記載,木材加工具有大木作、小木作等等幾類工藝。從木材的性質來說,它有一定的天然型,是非常樸實的建造材料,它的天然的形態為器物的線性構造提供了可能性。在中國的傳統木質工藝當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卯的結構。
通過對木頭的特性的順應和運用,將其進行穿插承啟的結合,可以使得其穩定性增強,並且不容易變形,當把木作的工藝運用到傳統圍籬的設計當中的時候,就需要從其特性上進行重新的考慮,為了防止木製的在雨季的極其容易腐爛的特質,現在的鄉村木製的傳統圍籬大多採用刷漆式的防腐木進行製作增強耐久性。
二、傳統圍籬具有一定的劃分界定空間的使用功能,防禦和保護也是傳統圍籬自身所具備功能屬性,伴隨人類住宅建築結構發展變化,傳統圍籬在鄉村成為複合邊界的裝置藝術、視覺傳達藝術等具有藝術表現力及裝飾作用的鄉村景觀細部元素
傳統圍籬作為一種我們經常看見的,具有一定的劃分界定的空間的使用功能,從社會形態角度來看,鄉村聚落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歷史性質和可以變化的性質。最開始,聚落是從零散村落的形態而存在的,當時隨著自然因素的變化以及農村人口達到一定的基數的時候,就進一步有了聚落的產生。
鄉村,也就是聚落的一種發展衍變,鄉村的產生孕育出了院落,有了院落才有了家它代表著人民的自我的天地。在中國的北方,四合院是對其最好的解釋,通過對四周牆體的圍合,將生活方式用於一定的空間形式當中,傳統圍籬通過對自身形態來協調所在空間的結構,將空間布局進行分割,使所在的空間具有多變的可能性,進而轉化為界定的空間功能而存在。除此之外,還具有防禦和安全保衛的功能。
牆的出現除了「界限」功能之外,防禦和保護也是傳統圍籬自身所具備的功能屬性,防禦外來者和野生動物進入,同時,防止家裡面的牲畜走失。從遠古時代,人民就有很強的防禦意識,古人用天然的石條進行城牆的壘築或者用黃土夯實高牆防止侵略者襲擊,正是因為人們生活的需要,這一種簡陋的防禦設施,才會出現在後代的軍事防禦體系當中。
傳統圍籬具有環境裝飾美化的視覺功能,伴隨著人類的住宅建築結構的發展和變化,傳統圍籬在鄉村成為了複合邊界的裝置藝術、視覺傳達藝術等等具有藝術表現力以及裝飾作用的鄉村景觀細部的元素。
由於傳統圍籬的高低的形態是不一樣的,會產生視覺上的差異,我們通常認為空間也就是立體、多維的代名詞,就其傳統圍籬形態而言,是一種景觀的界面,就僅僅從其外立面來看,其形態可以分為節奏感的屏蔽感。傳統圍籬的高度不僅僅決定了視覺上的感受,同時影響著人的心理感受。
傳統圍籬是具有周邊界限的作用,它會使得人的內心建立起來一種「領域感」,對於使用者來說,是一種內心的安全感。傳統圍籬產生一定的心理的作用,傳統圍籬是一個非常直接又一個很重要的元素符號,傳統圍籬通過自身的特質,以及所發揮的功能作用,讓人們從內心感受到場所感的建立存在。
三、隨著國家對鄉村環境生態性呼籲,傳統圍籬製作材料變得越來越環保和多樣化,為更好體現其帶來的視覺效果,及充分展示傳統圍籬創新之處,可採用多種材料組合進行設計
在鄉村環境營建的過程當中,大部分採用素土、木、竹子、石等等單一的材料對傳統圍籬進行設計,然而每一種材料基本上都能夠滿足傳統圍籬的功能需求,但是從氣韻的角度上來看,往往是缺少了其應該有的風度。
隨著國家對於鄉村環境生態性的呼籲,傳統圍籬製作材料也變得越來越環保和多樣化,為了更好地體現其多帶來的視覺上的效果,以及充分的展示傳統圍籬的創新之處,可以採用多種的材料的組合進行設計,在塑造「靜、雅、宜」的同時,讓其肌理和質感得到升華。
在鄉村環境的設計當中,將金屬和農村本土的石塊進行搭配組合,通過焊接、固件環緊等等工藝的製作,形成創意式的「石籠」傳統圍籬,使得之前刻板的牆體變得更加的豐富。
為了營造更加好的視覺上的效果和鄉村氛圍,傳統圍籬的材料在更新換代,新型的PVC圍籬,是由帶有大量的抗老化劑和穩定劑的高分子的聚合物進行堆壓和包裹製成,在其內部有鋁合金等等金屬,具有強度高、耐衝擊等等的良好的特性,不需要人工維護以及後期的保養,製作和安裝快捷,有較強的延展、創新和可適用性。
將藤蔓植物、灌木植物和常用的圍籬材料相結合的植物型的景牆,在鄉村當中比較的適宜,農村土地眾多,可以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並且和當地的鄉土風格相互呼應,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也可以進行舊物利用作為圍籬的製作材料。
新穎創新的圍籬材料不僅僅起到了築造的作用和效果,同時也是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值得在鄉村環境營建當中進行借鑑,以此製造出更加具有精神內涵的圍籬。
圍籬工法的創新深受材料創新的影響,材料的特性制約工法的創新,就比如說,金屬在高溫的環境下具有可拓展、可延伸和可塑造性,可以對其進行熔解、鑄造等等處理,當金屬和木頭進行結合的時候,需要從木材良好的加工特性方面入手。
首先在木製材料上進行雕刻和鏤空、拼接,其中,雕刻是在木材的外表上進行圖案的線條輪廓雕刻,鏤空則是根據所需要的造型,保留所需要的造型,將多餘的部分去除。拼接是根據圍籬所需要的形態,將單獨完成的多個零部件進行組合的拼接,產生新的圍籬樣式。
因木材質地堅硬,形態自然,金屬塑造性強,二者相互結合就可以造就肌理豐富、質感鮮明的圍籬樣式,與此同時,金屬材質在木製的圍籬當中起到了裝飾和穩固的作用,通過金屬和木的結合,使得鄉村建設更加的具有獨特性。
圍籬的設計在現在不再是單一的追求傳統功能的要求,而是需要加入造型上的創新,隨之而來的是一些裝置上的產生,他們不僅僅起到了劃分地界的作用,同時會和人與人之間產生互動的關係。
文獻:
《保護·傳承·創新·衍生》
《院牆·柵欄》
《中國竹編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