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9個月的跳票之後,英國遊戲開發商The Creative Assembly終於宣布將在2019年5月23日發售《全面戰爭》系列的最新作品:《三國(Total Wars:Three Kingdoms)》。對於中國的玩家而言,這將是一個以嶄新視角審視遊戲中《三國演義》的大好機會。畢竟,光榮公司的《三國志》已經佔據玩家太多的時間……
《全面戰爭:三國》海報光榮的霸業時間回到1978年7 月,在日本櫪木縣足利市,一家名叫 KOEI(こうえい·光榮)的小公司誕生了,創辦人是二十八歲的年青人襟川陽一。1981年,公司的處女作誕生了,他們創造了日本歷史上第一款 SLG(回合制策略)電子遊戲《川中島合戰》正式發行,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銷售業績。1983年對年輕的光榮公司而言是個極富意義的時刻。這一年,光榮公司開發了後來成為公司兩大招牌遊戲之一的歷史策略遊戲《信長的野望》(第一代),這個遊戲曾經讓千萬玩家為之瘋狂,光榮公司由此當仁不讓地登上了SLG遊戲王者的寶座。
兩年之後,光榮公司再接再厲,又推出了一款裡程碑式的電子遊戲。這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國志》。這部作品橫空出世後一舉奪得當年度日本BHS大獎和最受讀者歡迎產品獎,進而風靡了整個中華文化圈,一舉奠定了光榮公司遊戲的霸主地位。
光榮《三國志1》從本質上說,電子遊戲《三國志》的風行得益於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自身的無窮魅力。「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部《三國演義》開創了我國歷史小說的先河,同時塑造了諸葛亮、關羽等一大群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描寫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數以百計的戰爭;留下了三英戰呂布、千裡走單騎等流傳千古的故事。它的魅力跨越了時間和空間,或許也讓玩家在進行遊戲時不自覺地背負了些許建功立業的崇高理想。
作為電子遊戲,《三國志》並不孤獨。自上個世紀80年代而來,三國題材的各種電子遊戲已超過兩百款。臺灣地區的宇峻奧汀公司也出品過一個頗有好評的即時戰術遊戲系列《三國群英傳》。其遊戲特色在於展現三國時代兩軍交戰的龐大場面。玩家在遊戲中可以通過扮演三國時期各個勢力的君主或者自建角色來體驗遊戲。由於《三國群英傳》在系統設計上著力刻畫戰爭畫面,對於其他子系統如內政、外交等只能進行了簡化處理,也算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了」。至於光榮公司自己,同樣發行過《真·三國無雙》系列。玩家在遊戲中的主要任務就是選擇操作一位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去進行三國時代中的著名戰役,體驗「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以及於行伍之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演義情境,玩家在遊戲中一路只需大砍大殺雖然顯得相當「無腦」,畢竟也是快感十足。
《真三國無雙》中的關羽但這些遊戲都無法撼動《三國志》的霸主地位。《三國志》遊戲傳入中國內地之後,在玩家中反響十分強烈——以至於早期沒有漢化版的遊戲中「曹操」名字所呈現的亂碼「變巨」也成了玩家之間的「黑話」。《三國志》的遊戲特色就在於對《三國演義》的細節的把握和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以及將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架構(當然是基於《三國演義》的)融入到遊戲之中。遊戲是以玩家統一天下為總目標,在過程中可以進行三國時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方面的事件體驗。因此有人評價,「它不單是策略類的系列遊戲,是一部部史詩畫卷,處處透露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英國人的《全面戰爭》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就在光榮公司憑藉《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兩大王牌在SLG的遊戲市場上獨領風騷之際,英國遊戲開發商「Creative Assembly」也在另一個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個1987年成立的公司起初的發展只能算是不溫不火,直到1999年,才憑藉《全面戰爭》系列的第一部《幕府將軍》聲名鵲起。選擇日本戰國時代(15世紀中至17世紀初)作為遊戲題材,或許對於英國乃至歐洲的玩家而言有著「獵奇」的賣點。但《幕府將軍》真正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是一款獨特的回合制策略/即時戰術遊戲。
《幕府將軍》「回合制策略」與「即時戰術遊戲」原本是涇渭分明的兩個分支。前者的代表如著名的《文明》系列,被公認為「Kill Time」利器。玩家在自己的回合裡可以有條不紊乃至慢斯條理地完成一切操作,其時間之長,甚至可以超過《星際爭霸》《魔獸爭霸》這樣的「即時戰術遊戲」一局的時長——畢竟「即時戰術遊戲」的操作,完全是可以用「爭分奪秒」來形容的,對於精力的巨大消耗也使其有資格躋身「電子競技」的行列。
而《幕府將軍》則巧妙地將兩者雜糅在了一起。在遊戲中,玩家將扮演日本的某一「大名」(諸侯),遊戲的目標是要徵服天下(其實就是日本一國),贏得「幕府將軍」稱號。玩家需要在日本地圖上運用軍隊、宗教、經濟和間諜等各種手段。這些宏觀操作是通過回合制進行的,這就避免了玩家顧此失彼的窘迫處境——畢竟大多數人打遊戲只是為了娛樂,而不是用來競賽。當然,《幕府將軍》也體貼地考慮到了那些戰爭狂玩家的需要,因此,在遊戲中的戰爭場面則是即時制的,玩家可以通過自己的「微操」,贏得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
正式發售於2000年6月的《幕府將軍》為《全面戰爭》系列打開了成功的大門。「Creative Assembly」之後接連推出了多個續作。2004年的《羅馬:全面戰爭》堪稱一代經典。它在3D引擎幫助下,最多可在戰鬥場景中顯示三萬名以上士兵。讓玩家真正有了指揮千軍萬馬(而不是同時代《帝國時代》中形如流寇的一小股部隊)的快感。另外遊戲裡還增加了外交策略系統,因此《羅馬:全面戰爭》一經推出就備受好評,在2004年贏得了無數的獎項和高分,無論在遊戲網站和雜誌上都是如此。有遊戲雜誌評論,「如果你對戰略遊戲不感興趣也不喜歡看電影《角鬥士》,那麼你要玩《羅馬》就是一個錯誤選擇。在該遊戲中史書記載的大規模戰爭、驅逐外交政策、城市文明化等歷史事件一一再現,所不同的是這一切都由你一人來操控」。
《羅馬:全面戰爭》2005年3月,「Creative Assembly」被日本世嘉公司收購成為其歐洲子公司。好在在世嘉旗下,全面戰爭題材遊戲反而得到進一步發展。2009年的《帝國:全面戰爭》將歷史背景改換到了熱兵器時代(從1700年到19世紀初),玩家可以選擇並控制當時某一個國家,並以此為根據地從而主宰歐洲、北非、美洲和印度。遊戲裡還加入了即時海戰元素,這是該系列從未有過的嘗試。遊戲一經發布就獲得了眾多專業媒體幾乎滿分的評價。IGN(Imagine Games Network)乾脆就說,「《帝國:全面戰爭》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即時戰略遊戲,沒有之一。」不管怎麼看,《帝國:全面戰爭》絕對是一款巨作——尤其是那在當時顯得異常龐大的15GB的硬碟要求……在各個版本的歷史題材《全面戰爭》中,士兵的盔甲裝備都十分考據,力求還原歷史上的真實形象,很多兵種幾乎就是以出版軍事歷史書籍聞名的魚鷹社(Osprey Publishing)的復原為基準製作的。顯而易見,「Creative Assembly」是想努力把當時戰場上的「真實」情景呈獻給玩家。這當然也是《全面戰爭》的一個重要魅力。
井水犯了河水作為一家英國遊戲開發商,除了開山之作《幕府將軍》之外,「Creative Assembly」製作的多數《全面戰爭》系列遊戲都以英國人熟悉的歐洲歷史為背景,與遠在日本的光榮公司稱得上是井水不犯河水。按時代排序的話,從古代的《羅馬》經過「民族大遷徙」時代的《阿提拉(匈奴王)》到《中世紀》,再從近代早期的《帝國》到19世紀初期的《拿破崙》,幾乎形成了一副連貫的歷史畫卷。或許是由於此類題材近乎用盡的原因,抑或是出於母公司世嘉對東亞玩家心理的諳熟。2018年年初,「Creative Assembly」宣布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全面戰爭》的下一部作品,將是《三國》。這是該系列首次將背景設定為中國歷史時期,也是二十年後《全面戰爭》的戰場再次回到了東亞。
《羅馬2:全面戰爭》《全面戰爭:三國》的遊戲概念其實與本系列的舊作大同小異。玩家的目標是統一在黃巾之亂後群雄割據的中華大地。而其可以選擇的初始十二個勢力則包括曹操、劉備、孫堅、袁紹、袁術、公孫瓚、馬騰、劉表、孔融、張燕、鄭姜;以及達成特定條件後可解鎖的董卓。其中鄭姜的原型出自《三國志·魏書·方技傳·周宣》中所提及被討伐的鄭、姜兩名女賊,但其事跡已經失傳。
這對多少年來一直圈地自萌的光榮公司《三國志》系列而言當然不是什麼好消息。認真說起來,20多年來《三國志》系列遊戲除了畫面越來越精緻外,其他變化可以說是所有三國類遊戲中最小的。從1代到最新的13代,就是那麼個地圖,就是那麼些武將,玩法也萬變不離其宗,無非搶城市、搞建設、賺糧草、養部隊、招武將,然後接著搶城市……雖然情懷不變,終究會有些審美疲勞吧。
《三國志》13當然,對於中國的玩家而言,《全面戰爭:三國》能不能真實還原出中國歷史風貌或許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畢竟「Creative Assembly」是英國遊戲商,而日本人則與中國人一樣狂熱地喜愛《三國演義》。好在從已經公布的遊戲片段來看,《全面戰爭:三國》還是秉承了尊重歷史原貌的風格。遊戲中的人物、兵種和建築都是很漂亮的中國風格,對中國古代盔甲和武器等歷史的考究也很用心。據說,遊戲製作方大量參考了中國經典的《三國演義》電視劇和電影,因此重要人物的造型相當符合國人的固有印象。有意思的是,由於光榮的《三國志》人物造型同樣參考了中國的《三國演義》連環畫,這兩部中西方製作的遊戲呈現出了殊途同歸的面貌。無論如何,這對於中國玩家而言都是一個福音,起碼不用面對橫山光輝創作的動漫《三國志》中那個比呂布身形更加壯碩彪悍的董卓形象了。
《全面戰爭:三國》中的曹操真正令人遺憾的或許是,《三國演義》中那些令人津津樂道的智鬥用計,可能仍舊無法在《全面戰爭:三國》中得以體現。中國古人早就意識到,「兵者,詭道也」,而西方兵學文化講究的一直是擺出堂堂之陣,直到中世紀甚至火藥時代都崇尚用方陣前進再用人堆出勝利來。《全面戰爭》很好地還原了西方的會戰,卻不見得能夠再現三國時那樣多變的戰術和策略,比如傳奇的「空城計」——實際上,「用計」這一點在光榮的《三國志》中也只能通過武將屬性中智略的數值簡單體現,總算是聊勝於無。
《全面戰爭:三國》中的戰爭場面不管怎樣,對於因為一家獨大而逐漸變得死水微瀾一般的光榮《三國志》而言,《全面戰爭:三國》這一強勁對手的出現或許激發「鯰魚效應」。其實,光榮做不到也沒關係,畢竟玩家們終於有了另外的選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